被遺棄的不安導致惡行
「人們只要感到不安就無法放心,最後被滿身的憔悴驅動、懷著神經質的競爭意識,或者想造成他人不幸,或者食慾不振、失眠纏身、極端地迎合他人。」
加藤諦三先生在《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這本書中,對於幼年曾被遺棄之後的不安感,花了些篇幅討論。「因為自己不安,所以想造成他人不幸」,這個心理歷程可以談很多事情,像是婆媳,像是手足競爭,像是職場中的老鳥欺負菜鳥...。我們有可能是受害者,也有可能是加害者,或者兼而有之。
父母自身的不安,可能也源自於被遺棄,然而,父母藉著「撤回愛」這個教養手段的使用,又再把不安傳遞下去。父母已經離孩子時代很遠了,所以也許不明白,對某些孩子來說(要看孩子的年紀與心理強度),遺棄的話語或行動,最負面與極端的解釋,可以是幾乎等於「讓他死」。
我看過一位媽媽執行撤回愛的教養,讓孩子崩潰痛哭,只為了孩子不想從投幣式的電動搖搖馬下來,那位媽媽就騎車遠去。以那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真的趕時間,抱下來就是了。如果不趕時間,那方法就很多了,真的當時腦中都沒招,物質引誘也實在是很方便使出來,旁邊就有便利商店,怎麼說都比這種激烈的方式好。
媽媽大概是想給孩子一個「教訓」吧!希望她以後指令一下達,孩子就能立刻、馬上照辦—那種以孩子當時的發展程度來說,還無法達到的能力。媽媽要用害怕這種情緒,壓過孩子活潑、愛玩樂的本性,讓孩子變成媽媽想要的樣子。
這個「教訓」,也許從大人來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然而,不管從孩子的行為表現,或者心理層面來看,很明顯過當了。不過,這卻是在傳統教養中,稀鬆平常的手段。
以前一位老師曾經教我們,在心理健康方面,一個家長能給孩子的,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穩定的環境,包括物質與心理層面,能做到就了不起了,因為這牽涉到大人自己夠不夠穩定。第二個是講了適當的話,或做了適當的事,這是其次。
關於穩定的環境,我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以前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時候,會遇到兩種對比強烈的家長。一種是孩子下課就等在外面,一見面就給個大擁抱,笑嘻嘻地牽著孩子的手,邊聊天邊回家。另外一種是孩子下課常找不到家長,有時候等個幾分鐘,也有半小時、一小時的,或者一小時以上的。
我還遇過那種打好幾次電話,就是不接的,只好留語音信箱。也有那種在心態上,把我當安親班老師的,希望孩子順便在我這邊寫點功課。
在這兩種家長的對比下,我們大概很清楚,孩子會信任哪種家長呢?
家長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與保護,孩子自然容易感覺不安與不信任。加藤諦三先生描述了一種個性,這種個性,說不定是某些父母心中,理想孩子的典型。
「他們總是要先摸清楚對方想法,否則絕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可以說,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意見。」
為了不忤逆父母,以免遭到父母以遺棄作為報復,孩子只好發展出這種適應策略。我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朋友啊?還是我們自己就是這樣?
我有遇過這種辛苦的人,潛藏心底的怒氣與委屈似乎非常強烈,可是一直有更強大的壓抑力量,讓他無論如何都沒辦法表達。特別是這樣的情緒,是針對自己父母的時候。
為了不讓自己想像中的遺棄發生,人可以做出許多連自己都想像不到的惡行。只是,惡行常帶來更多的不安,不管我們在其外表塗抹上多麼濃厚的正當性。
.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0rz.tw/PCzPS (79折)
2.金石堂: http://0rz.tw/vCsPh (79折)
【靜心療癒2書:靜下心去愛+跟自己和好 79折】http://0rz.tw/qvsUv
3.誠品: http://0rz.tw/UllK6 (79折)
4.星馬地區: http://0rz.tw/M8sn2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
投幣式電動搖搖馬 在 陳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啊,好想去!
黃金組合,我心中的夢幻名單....
【童偉格與我,還有駱以軍】
關於《河流》,一切從環河南路國宅開始。
2008年,我在台大唸博士班,童偉格已從馬祖當兵回來,持續修改著《西北雨》。我們約在台大附近的路貓,我給他一本香港漫畫家楊學德的《錦繡藍田》,我們開始說起國宅,說到我最近新去探險的環河南路國宅,他說:「我住過那裏,倒垃圾要到堤防外。」
2009年,我開始在《印刻》寫一年的專欄,寫河邊的廢墟、國宅、畸零人。
我們認識在2003年,我因為修了教育學程,到北投的高中實習,童偉格在那裏教書。一周一次,他從萬芳的住處騎機車到公館捷運站,坐捷運到北投站,轉新北投線,接著再慢慢走一段不短的路,爬坡到半山腰的高中,上高二戲劇班「劇本創作」的課程。
我混在高中生中旁聽他的課,他時常從那漫長的行走中帶來一些素樸的細節。山腳下正好是一處傳統市場,於是他注意到了一個賣粿的老婆婆,攤子身後是一條早期公寓獨有的長且陡的樓梯,直直上去,沒有迴旋,彷彿看不到盡頭,老婆婆的磅秤、存貨、雜物……全擺在階梯上。
有一家傳統麵包店前面有投幣式的電動搖搖車,他說很詭異地播放的不是〝小蜜蜂〞、〝無敵鐵金剛〞之類的卡通歌,卻是〝外婆的澎湖灣〞。後來我照著他講的去找了賣粿阿婆與澎湖灣,都被我找到了。還有一次是一個推著嬰兒車的駝背老婦,裡頭沒有寧馨兒的奶香,功能近似於老人的助行器,他畫了圖在黑板上,強調背部拗折的程度。
那時我叫他「童老師」,他叫我「房老師」,拘謹內向,行禮如儀,至今我們仍是。冷得像兩條黃瓜的兩人,這禮拜六特別商請我們共同的好友駱以軍來助陣熱場。
駱以軍常說我們像《霧中風景》裡頭流浪跨越邊境的小姊弟,自然,我是姊姊,童偉格是弟弟,他小我三歲,我不知道那張面容在童年裡經歷了什麼,像是大江健三郎筆下的「憂容童子」,毫無雜質如一張白紙的童子,竟有著一張智慧老人的臉。我不知道這樣的異質性,是怎麼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
12.21(六)14:30~16:30
作家/房慧真 &童偉格 + 駱以軍
遠眺河邊風景,聆聽童話故事
欲報名請洽:
電話→ 02-2557-9670
傳真→ 02-2550-9495
電子信箱→ service@longyen.org.tw
講堂位址→ 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5樓(金石堂信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