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用民調判別民意走向,才能有正確的選舉方式。從科學角度,探究民意,才能夠掌握民意。 藍營每次都無法掌握民意,甚至還使出過蓋牌通通都不信的大家閉上眼相信我之術,最後不但大敗,而且還敗得比民調還慘。組頭都比政治人物相信科學呢! 請大家仔細思考吧。 民調以一個社會科學來講 它的科學性在哪裡 為什麼現...
抽樣調查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校正回歸
這兩天校正回歸,成了大家熱議的名詞
一個禮拜前我的文章裡有提到,接下來看到感染幅度的增長都不需要太多驚訝,因為持續攀升是很正常的,而522的病例數報導有多了一個400例的『校正回歸』,這時大家心中就打起很大的驚嘆號跟疑問句,這意思就是 700多例囉,在這之後網路上出了很多以『校正回歸』的梗圖跟造句,很有趣,為這些人的幽默拍拍手·但可以的話別把你的才能浪費在這裡。
校正回歸,聽起來好像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或新的詞彙,但從字面上真的很容易懂,將之前未來得及納入的調查數據及分析報告,去做數字上的修正,為何要如此大的反應,甚至說是蓋牌,蓋牌還修正個屁。
調查抽樣及報告來不及在當天公告,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定的數字跟比例,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醫療資源跟人力的確是產生了不足的現象,政府在一週內將數據補足已經是很盡責,加上我之前也有提到,這次跟我們面臨COVID-19不太一樣,因為病毒株產生了很多新的變種,很多無症狀患者,或是淺伏期天數,都跟之前不太一樣,在篩檢上難度也更高了,再講一個更直接的就算一天有700例也是很正常的,目前真的還不是人數的高峰。
校正後感染人數遞減?sorry,不是的,很多人看了一個數據表講出這個論述,我到不認同,因為22號當天感染數字在之後也很有可能做校正,以目前的數據可能還無法定論感染人數的下降與否。
醫療人力不足,這是目前剛開始一週就面臨到的,因為台灣的健保制度,讓很多人過度的浪費醫療資源,醫護人員一方面要應對病毒,也同時維持正常的醫療業務,每天生病及急診的人並未停止,所以請多體諒醫護人員以及配合。
淪陷?拜託媒體記者朋友們,你們下字可不可以再求眼球,醫院本來就是高風險地帶,台灣一有醫院發現院內感染,不管幾個你們他媽的都用淪陷,醫護人員已經每天承受高風險及壓力,不用你們再用文字加持增加更多不必要的恐慌跟壓力。
這一週很重要人數下降就看這週,這也是這幾天有看到的轉傳文章,我只能說你在供殺小,感染的擴散已經造成,目前所有的做法都是在阻斷不是消除,的確大家好好待在家,避免群聚,是目前最好的做法,但請不要再抱持兩週解封,或是人數變少,整個疫情真正的反應都會在14天後顯現,還是一句大家好好堅持防疫,時間可能會比你想的更久一點,在未來可能要接受的是要跟這病毒共存,人們生活模式也會改變,一起加油吧,少一點撻伐,現在帶領大家抵抗疫情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請大家能體諒,此篇文無任何政治立場,只是個人觀點以及在過去幾個月在4級防疫中度過經驗跟大家分享。
抽樣調查意思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選情怎麼樣?談民調估計】
隨著美國大選接近,許多人都很關心美國的選情。選舉報導和預測的網站滿多的,這邊要來介紹一下最熱門的一個網站叫做「FiveThirtyEight」。
538就是美國「選舉人團」票數的總和,這個網站是以政治民調起家的,後來事業做很大被ESPN收購,因此加入了很多休閒和健康相關的主題,然後再轉移到ABC新聞網來經營。538上面有很多分析文章很有趣,例如我們先前提到過:538曾經分析拜登在參院過去的投票紀錄,發現他是最中間派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立場,隨著主流立場而投),在黨內投票紀錄比44%同事更偏自由派,但比43%同事更偏保守派(https://pse.is/V5QKW)。
🥶 冷知識,ESPN和ABC News都屬於迪士尼集團,這集團真的超級大,不管你的他的都是我米老鼠的!
🗳 認識美國總統的選舉制度和「選舉人團」:https://pse.is/U4GZS
日前,FiveThirtyEight終於推出了2020總統選情網站
https://projects.fivethirtyeight.com/2020-election-forecast/
每次看美國選情分析網站,最期待的就是資料視覺化的部分。這次538也沒讓人失望,推出了「snake chart」!把候選人在各州勝選率和該州的選舉人票數結合,依由紅到藍的政黨光譜,像蛇蜷曲前進般蜿蜒展開,最後再一筆劃出270張選舉人票的半數門檻位置,哪些州是左右選情的關鍵「搖擺州」便一目了然。
搖擺州的意思就是,在大選中沒有明顯固定的支持對象,有一拚的空間。而之所以大家會特別關注搖擺州,是因為在選舉人團制度下,幾乎各州(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除外)都採取「贏者全拿」的規定:在該州獲勝的候選人(不管贏多少百分比),可以獲得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以這次選舉來說,像是佛羅里達州(29票)、威斯康辛州(10票)、賓夕法尼亞州(20票)、明尼蘇達州(10票)等,都是屬於關鍵搖擺州。只要能夠「翻轉」(flip)該州,一下子就能製造數十票的差距(一方增,另一方減)。相對來說,其他幾個深藍或深紅的州,出現扭轉結果的機率極低,所以通常不管怎麼投都不會對該州選舉人團票數的依歸產生變化。
雖然目前拜登民調領先,但最近的數字都表示差距有在縮小。儘管如此,對一個競選連任的總統選舉來說(通常選連任的人都有在位優勢),拜登的領先幅度對於現任者川普來說,還是非常實在的威脅。
不過,一定也會有人說「看民調不準啦,你看2016年 ...(下略)」,所以538也在開頭特別說明了:事實上希拉蕊2016在好幾個州的調查中都只有小部分優勢,且最終川普的勝出常常都只贏一點點,在統計誤差範圍中(https://pse.is/UDRMK)。在全國民調預估所有普選票數方面,最後希拉蕊也確實贏了兩百多萬票。
換句話說,2016年的民調並沒有不準。而且,各家民調都是估算機率,沒有什麼百分之百確定這回事。民調測不到的因素當然也是會有的(例:不想表態的人,沒有被抽樣到的人,問完之後改變心意的人。不包括:被政治人物鼓勵亂回答的人,台灣在這方面是獨步全球,不過這影響程度相當小)。
不過,也因為記取2016的教訓(所謂的「誤判」,與其說是民調,不如說很大一部分是自由派媒體太過自我感覺良好,造成對希拉蕊選情過度樂觀),538這次的預測模型考量了更多變數,或是根據他們的說法,他們現在有更多工具可以測量「不確定性」。其中最大的一個調整,就是針對covid-19疫情來預估選情的不確定性。像是「極化的社會氛圍」會讓不確定性變小;但在疫情影響下,經濟狀況的波動以及重大新聞事件的增加,都會讓不確定性升高。除了調整民調平均的計算方式外,這次他們也把總統辯論,以及在各州有多容易去投票等因素算進去(完整模型設計說明:https://pse.is/V3K5Q)。
我們先前就提到過,接下來拜登陣營最該擔心的大概莫過於辯論會了,從最近拜登的發言狀況來看,他的身心狀況似乎遠遠不如當副總統的時候。民主黨陣營當前最大難題是動員選民出來投票,因為民調顯示,表態支持拜登的人當中,有六成以上是因為討厭川普,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的喜歡拜登。相對來看,支持川普的人當中,是有超過六成以上是真的很喜歡川普。另外,川普本人的支持度,從上任以來都維持在40~45%左右,不滿意度則是一直在50-55%左右,他的基本盤一直都非常穩。(538上面也有文章把歷任總統的滿意度變化圖做成視覺化的圖給大家看:https://pse.is/S75CW)
目前538算出來川普對拜登的當選機率是28%:72%。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四年前538的封關預測剛好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所以今年網站上線時,其中一位編輯還在推特上自我解嘲說:我們當時算出來川普當選的機率是各家媒體當中最高的喔!
最後再提醒一下,不管在哪裡,選舉民調都是參考就好。因為選舉是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一直會變化),就算民調方法做得再好,都只是一個估算而已,不可能反映完全的真實狀況。另外一提,我們傾向於不去質疑所謂「假民調」的問題,因為這無法驗證,只能變成陰謀論。還有一種作法是把各家民調蒐集起來做平均,這樣子去讓高估與低估的部份互相抵消。
我們認為,透過科學方式來蒐集資料以及詮釋,仍然是很有參考的空間,尤其,觀察各候選人陣營如何回應民意以及調整競選策略,是非常有趣的事。
延伸閱讀:
菜市場政治學 的民調專題:https://pse.is/TGZJB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Google:https://pse.is/U4JMN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抽樣調查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用民調判別民意走向,才能有正確的選舉方式。從科學角度,探究民意,才能夠掌握民意。
藍營每次都無法掌握民意,甚至還使出過蓋牌通通都不信的大家閉上眼相信我之術,最後不但大敗,而且還敗得比民調還慘。組頭都比政治人物相信科學呢!
請大家仔細思考吧。
民調以一個社會科學來講
它的科學性在哪裡
為什麼現在我們會說
民進黨現在執政幾乎完全看民調來做事
當初你是怎麼樣接觸民調
民調 因為我念政治系
那我是1975年念政治系
正好是美國行為主義的革命
民調其實就是
可以這麼講就是近百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的結晶
因為我當時在念大學的階段
正好接觸到這一個行為主義革命
我非常投入到這個裡面
因為一般對政治學的了解都是傳統政治學 對啊
我們講的政治學是科學政治學
也就是說是政治科學
Political science
就量化的研究方面最出名的那當然就是
我們講說政治態度與行為的研究
以前我們不叫民調
民調比較像說是市調啊民調這些東西
不過無論如何
我講比較簡單一點
民調作為一個科學它的根據是在於說
它有嚴謹的統計學的基礎
然後有嚴謹的社會科學研究法的這些測量方法
那麼結合起來
然後再加上這個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人類學等等等等
這些所謂其實是一個科技整合的東西
民調作為一個目前這個
了解一般社會大眾的政治態度和行為
做一個科學工具來講那是非常成熟的
董事長我可不可以問一下
因為你知道我們學電機的時候
物理有一個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行為科學呢在調查方面
有沒有類似這樣狀況
因為我先講我見過很多很惡質的民調方法
他根本沒做民調
他就是打給你
我告訴你喔 這個我們今天要做個民調
但我告訴你朱學恒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渣
請問你支不支持人渣來選立委
像這樣子的干擾行為
在民意調查裡面
這個董事長是專家你要怎麼去隔離
isolate這一類的變數
而不會導致民調變成是誰做就可以操縱
我題目設計就可以操作 這要怎麼辦呢
我跟你講這很簡單
如果是蓄意要做假民調
那種就沒有什麼科學的可談
它不是科學 不是科學
所以假民調或劣質民調是很多的到處都是
如果你要講說憑什麼我要講我們這個是真正的民調
民調的過程裡面也會碰到很多
有些人故意惡作不表示真實態度
對不對 對
可是我用一個簡單的理論講
你可能也聽過大數法則
所謂的大數法則簡單講就是說
當你的樣本足夠大的時候
你的樣本所得到的一些估計值
比如說平均數
它會跟跟母體平均數會幾乎完全一致
那如果你的樣本夠大怎麼樣叫夠大呢
以目前來講其實100個樣本都相當大
100個就夠大啦
那我們都要求1000個以上的樣本數
比方說在我們說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的情況底下
我們希望因為任何調查都會有誤差
我們希望你這個誤差不會太大就正負三
在正負三的這樣的一個誤差範圍之內
我們是可以接受
那樣本那隱含的說樣本會多大呢
就是1068
1068個隨機取樣的樣本得到的
那它的估計母體的這個誤差
我們大概就是正負三
我的意思就是說
談民調的精準度要先撇開所謂假民調
假民調沒辦法去談
就完全沒辦法就跟玄學一樣
他是故意做假民調根本沒做民調對不對
沒有做民調宣稱做假民調然後還有數字
那他絕對不會把他的樣本拿出來給你看
那但是正規的民調
一定是經由這樣的一個非常嚴謹的程序
得到的一個就是抽樣完之後他還會訪談
訪談之後呢所得到的一個結果
你知道我從小到大
其實對政治不是那麼感興趣
我最近幾年才開始注意政治因為工作的關係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民進黨才把
民意調查或是數據化的政治科學
當成那麼重要的一個施政依據
而不相信自己能夠聆聽民眾的聲音
那這個事情我覺得最近很嚴重
就民調不跌
他根本不在乎你在那邊靠北什麼東西
他認為都假的
這個狀況演變我覺得可能跟您當年的民進黨也不一樣
這個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我倒是可以提供你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跟經驗
理論是什麼
有一位非常...叫??一個德國人
他曾經講過一個好的政治人物
他必須具備一種能力
就是說能夠預期民意反應的能力
能夠預期民意反應的能力
不但是專制的君主也好或者是這個
民主國家的元首總統也好
都應該具有這種能力
因為這樣才能夠知道民心知道民意
民心之所向
但是這個
民調其實是可以補足這些政治人物的不足
因為天縱英明的這種政治領袖很少見
一般的這種很平庸的這些政治人物要怎麼樣去了解
影響民意在哪裡
你比方說好了 美國這麼大一個國家
美國總統怎麼了解美國選民的意向是什麼
當然是民調
除了民調還有什麼
那民調就是一定要很精準的民調
所以美國歷屆總統沒有一個不重視民調
所以重視民調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在台灣才很奇怪
台灣在批什麼民調治國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這是一個威權心態很重的
或者是對民調不了解的人講出來的話
你當然講說這個市井小民
比方說菜市場 夜市啦
那是輿情應該去搜集應該去了解
但民調跟這個輿情沒有互相排斥 沒有互斥
民進黨對於民調的態度
特別是過去 我講過去這5年好了
我覺得是跟過去是不一樣的
跟更長遠的過去是不一樣的
小英當政之後我有一個感覺
民調高她就很高興 民調低她就怪民調
我最後簡單的問一個問題
以游盈隆老師過去5年的民調的經驗
你覺得2022年民進黨好不好選
當然不好選
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
是一個很敏感的指標很好的指標
在測量政黨的社會支持
現在是最低的時候
民進黨次低的時候是在2018年的11月12月的時候
那時候就是慘敗的時候
慘敗的時候就是23
現在選戰都還沒開始你就已經22點幾了
怎麼可能好 不可能好
所以你現在要收拾殘局嘛
民進黨政府要怎麼樣收拾殘局來避免2022全軍覆沒
或者是2022能夠勉強維持目前兩都四縣市的局面
可不可能不知道
那顯然是一場苦戰
直播日期:游盈隆6/30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DJ45oODCE
抽樣調查意思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過年期間,許多人都會到觀光漁港遊玩,農委會漁業署甚至還在去年票選出「十大魅力漁港」,就是要推動漁港休閒觀光,但消基會抽樣調查其中7個漁港,發現衛生、安全、公廁品質等問題,都還需要改善。
來到宜蘭南方澳漁港,市場內都是漁夫剛捕回來的鯊魚,遊客好奇的走進來看,不過,放眼望去其他硬體設施,想找廁所還得費一番工夫,因為南方澳根本沒有設置服務台,所以沒有服務人員可問,沿途看過去也沒有公廁指標.
進到公廁內,男女生共用,隔間不足,上起廁所來還會有些不好意思,消基會下午指出,農委會漁業署去年票選出十大魅力漁港,推動漁港休閒觀光,但抽樣調查其中7個漁港卻發現野柳漁港也沒有公廁指標,和南方澳一樣也都沒有殘障廁所,另外南方澳,台中港以及王功漁火碼頭不夠乾淨,至於在安全設施部分,淡水,野柳,南方澳以及台中港都沒設置滅火器,還有淡水,野柳,南方澳,王功漁火碼頭以及安平這五大漁港,也沒有避難指標
針對消基會的調查,主管機關漁業署表示,將會輔導各地漁會,加強安全和公廁硬體設施,符合民眾的需求.
記者陳曉卿陳昌維宜蘭報導
抽樣調查意思 在 抽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整群抽樣(cluster sampling)。將母體中若干個單位合併為組,抽樣時直接抽取群,然後對中選群中的所有單位全部實施調查。抽樣 ... ... <看更多>
抽樣調查意思 在 單元1 客觀抽樣方法 的相關結果
抽樣調查 (Sampling Survey)是科學研究方法中重要的技術之一,在企業研 ... 可測量原則:抽樣之正確程度必須能夠測量,否則抽樣調查的結果便失去意義。 ... <看更多>
抽樣調查意思 在 抽樣調查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抽樣調查 (sample survey)抽樣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從全部調查研究對象中,抽選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並據以對全部調查研究對象作出估計和推斷的一種調查方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