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又開始問說:新冠確診者,是否有長期後遺症。
今天我們先說說兒童的。大人的我不談。
結論先說:不知道。
擔憂者主要是說:根據XX報導,OO研究說,針對確診者長期追蹤,會有症狀。因此認為確診會有長期的後遺症。
但這樣的說法,是有嚴重問題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
依據當前報導的邏輯。
舉個例:假設今天有一個研究,針對一群「急性腸胃炎」的孩子,長期追蹤。發現有 20%的孩子,會產生「調皮搗蛋」的「症狀」。因此認為急性腸胃炎會「導致」「調皮搗蛋」?
這個大家可能會說:不會吧,這應該沒關係。
====================
同理可證。
這些孩子所謂的後遺症,有許多事疲憊、失眠、咳嗽、鼻水、疼痛等等。
但問題是,他的咳嗽、鼻水會不會是來自過敏?
他的失眠會不會是因為封城期間的精神壓力?沒有出門?
三級期間,我家小孩也經常「失眠」,三更半夜才睡覺啊😂😂😂
==================
因此,要得到結論,是需要對照組的。
例如:針對同一個地區,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齡沒有施打過疫苗的孩子去抽血。檢驗有沒有新冠抗體。
有抗體:感染過
沒抗體:沒感染過
然後去比較這兩組人「後遺症」的比例有無差異。這樣才能比較。
而且填問卷時,不能知道他們的檢驗結果
畢竟國外長時間高強度的封城,也造成孩子很多的問題。
即便是根本沒有感染過新冠,依舊出現了身心問題。
未必是跟確診與否有關
這樣的研究有沒有?有,但是不多。
我會說目前沒有結論。
今天如果要做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必須有更多的研究、數據,去比較確診者、非確診之間,有無症狀差異。才能推論。
不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確診這件事。
例如:一萬個確診者裡面,出現了一位樂透頭彩得獎者。
能夠推論:確診可以提高中頭獎的機率嗎?
應該也不行吧😂😂😂
結論:可能會有長期後遺症,但比例多高?多久?目前無法確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膽石 vs 胃痛 專題 - 梁知行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背景:香港人工作繁忙,食無定時,經常有胃痛的問題出現。原來胃痛與膽石非常有關連,更會帶來可致命的併發症。 (一) 生膽石有什麼病徵?是否與胃痛相類似?0:29 (二) 會帶來...
抽血後遺症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期實驗解盲還沒完成,高眼壓、臉麻、糖尿病這些後遺症還沒查清楚就給全民施打...
[爆卦] 有人自稱高端疫苗人體實驗受害者! https://disp.cc/b/163-dXPP |臉書原文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bossleeyes/posts/4417849738277565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二級警戒 #COVID19 #COVID2019
抽血後遺症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朋友傳來一篇萬華疫情爆發時不為大眾所知的揪心故事。我不是萬華人,但過去為了祈求產婦們順產,我其實蠻常去龍山寺拜註生娘娘。因此,看到內文時,心理上隨即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感觸。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文章中那位染疫的老人面對醫護時,竟重複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讓我回家好不好。」其實面對傳染疾病,醫療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心理的議題需要被看見、被解決。
我記得擔實習醫師時,輪值過 HIV專責病房,當時遇過一位病毒量極低的病人,即使傳染力極低,當我幫他抽血時,他仍愧疚地不斷告訴我千萬要小心,他不想害到任何一個人。而即使HIV不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但因愛滋病長期被污名化,為保護病人隱私、避免引發不必要糾紛,和「呼吸治療病房」、「心血管中心」、「安寧病房」不同,HIV病房往往低調不可能大方掛出名稱。
*病毒不一定能奪走性命,但總是輕易分化人心
這次的covid19藉由飛沫傳染,傳播更容易,當然更容易讓病患陷入自我責怪,認定自己做錯事才牽連一群人被隔離甚至失業。也能輕易分化人心,在疫調公布足跡的過程中,經常讓人互相指責怨懟。好比萬華茶室的獅子王染疫後就被許多人調侃、諷刺,但仔細想想那就是他的社交生活,就像去酒吧、唱 KTV一樣,何錯之有?更何況在他活動的當下,疫情並沒有爆發。
另外對於新興疾病,未知也會帶來恐懼與不理性,好比有居民抗議社區附近的旅館改成防疫旅館、或一個場所公布確診者足跡後,大家就紛紛不敢再去、甚至有記者公開問,有足跡顯示去過健身房,是否要暫停健身房營業? 但病毒脫離人體根本無法存活多久,這完全就不符合科學啊!
這段時間看診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初診的病人在填寫住址時,如果住在萬華區都會有所猶豫,不想承認。也有許多痊癒的病人完全不想提起他曾染病,深怕PCR轉陰仍被當成病毒看待。這也讓我想到曾讀過的一本書「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裡面清楚刻畫出病人痊癒後卻遭受歧視,面臨被解僱、孤立,被社會排擠,最終出現精神不穩定的悲劇。
因此我認為傳染病的後遺症絕不只有心肺功能、嗅味覺受損,心裡那個被病毒侵蝕的洞,是需要整體社會一起來填滿,被貼上的污名標籤也需要集體的力量一起撕去。
*社會應更關心染疫者與家屬的處境
而事件中里長擁抱里民的暖心行為,雖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動作,但卻蘊含極大的正能量。畢竟確診者治療期間都是面對穿隔離衣,戴口罩、面罩的醫療人員,零距離的接觸和體溫是如此的遙不可及。這個擁抱不僅療癒里民的心,也象徵著社會的接納與關懷。
除了痊癒者,痛失親人的家屬情緒當然也該被照顧,因此我對於「別讓端午變清明」、「討厭公婆你現在就南下回家」這類口號向來很反感,因為這些話聽在家屬耳中完全就是二次傷害啊!且雖說這樣的口號目的是希望嚇阻大家不要頻繁群聚、避免疫情擴散,但也不該用死亡去恐嚇威脅。
疫病退散!之前的醫療糾紛也告一段落,龍山寺的大門重啟,是該回去一趟了!
抽血後遺症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膽石 vs 胃痛 專題 - 梁知行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背景:香港人工作繁忙,食無定時,經常有胃痛的問題出現。原來胃痛與膽石非常有關連,更會帶來可致命的併發症。
(一) 生膽石有什麼病徵?是否與胃痛相類似?0:29
(二) 會帶來什麼併發症?1:37
(三) 如生膽石,有什麼治療方法?2:57
(四) 膽石手術是怎樣的?有沒有後遺症?4:15
查詢醫生資訊:http://www.finddoc.com/
FindDoc個人化身體檢查預約: http://goo.gl/TlOs71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