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書劇透 Part ?)
只要擁有這能力,孩子就不用樣樣事情都要找大人幫忙了!這是所有大人都希望孩子養成的能力,要如何培養呢?
以0-6歲孩子發展,還是要讓孩子從小在日常生活裡,練習「照顧自己」、與「照顧環境」中培養。例如:
i. 當孩子要倒水給自己喝,他就要思考以下問題:要怎麼倒水才不會倒出來?要用多少力道?水壺要如何控制?濺到桌上的水,可以怎麼把它擦乾淨?
ii. 穿衣服時,孩子要思考怎麼扣扣子、怎麼紮衣服;穿鞋子時,他要思考的問題是:怎麼樣鞋子才不會穿反?要怎麼綁鞋帶?
iii. 當外套脫下來以後,他要思考:要怎麼把外套用衣架掛起來?衣服要怎麼摺好放到工作櫃?
iv. 在幫媽媽洗衣服時,他要怎麼把髒掉的汙垢洗乾淨?怎麼把洗好的衣服晾乾?
讓孩子在每天生活裡,思考與練習如何把各種事情做好,是培養孩子懂得解決問題的關鍵。
尤其在0-6歲,孩子有著動作發展需求、適應環境的需求,工作、重複練習、修正錯誤、自求完美的人類傾向,這些內在潛力都能幫助孩子發展出適應環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建議對於年紀比較小、抽象思考能力仍未成熟的孩子(6歲前),要著重在給予他們具體的示範,而非口語上的引導。
對於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我們要給予孩子「啟發式問句」來引導他們思考,而不是「命令句」要求他們服從,或直接給「答案」,讓他們失去思考的機會。
在薩提爾對話裡,強調在對話時「不給答案」、「不命令」、「不指導」,原因就是如此。給予過多命令與答案,不但減損孩子歸屬感與價值感,更會養成孩子「不願意思考」、「不想解決問題」等被動個性。
一個懂得思考、懂得解決問題的孩子,人格是正向且有自信的。所以,美國教育家約翰. 杜威(John Dewey)強調:「教育,即生活。」因為脫離真實生活,沒有真正教育可言。所以,我們不應該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大人剝奪了他想要為自己做事、想要探索環境的意願與權利。
很遺憾的是,我發現許多到了國小,沒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什麼都習慣說「我不會」、「我不知道」的),大多都是因為在0-6歲時:
i. 被大人過度照顧與保護,穿衣吃飯樣樣大人侍候
ii. 跟生活有關的所有事都由大人打點,孩子沒有機會參與家務
iii. 家裡是最小的,要做什麼事都由大的負責,變得好逸惡勞
iv. 身邊有著控制慾很強的成人,孩子很少有選擇、思考的空間
由此可知,我們對待孩子除了要有正確態度以外,瞭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去回應他,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
#蒙特梭利教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0的網紅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幼兒英語】👧🏻0-5歲嬰幼童,在家用這些「🎶情境英語歌」輕鬆唱跳學英文!!! 讓嬰幼兒聽音樂🎵,好處不勝枚舉,舉凡提升記憶力、學習語言比較快、幫助入睡、提高身體協調、增強溝通能力,甚至陶冶性情等,都是每個爸媽們或多或少清楚的事。 但你知道嗎?兒童英文歌曲也扮演不同的功能,選對歌曲,律動&英語學...
抽象思考能力 意思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書劇透 Part ?)
只要擁有這能力,孩子就不用樣樣事情都要找大人幫忙了!這是所有大人都希望孩子養成的能力,要如何培養呢?
以0-6歲孩子發展,還是要讓孩子從小在日常生活裡,練習「照顧自己」、與「照顧環境」中培養。例如:
i. 當孩子要倒水給自己喝,他就要思考以下問題:要怎麼倒水才不會倒出來?要用多少力道?水壺要如何控制?濺到桌上的水,可以怎麼把它擦乾淨?
ii. 穿衣服時,孩子要思考怎麼扣扣子、怎麼紮衣服;穿鞋子時,他要思考的問題是:怎麼樣鞋子才不會穿反?要怎麼綁鞋帶?
iii. 當外套脫下來以後,他要思考:要怎麼把外套用衣架掛起來?衣服要怎麼摺好放到工作櫃?
iv. 在幫媽媽洗衣服時,他要怎麼把髒掉的汙垢洗乾淨?怎麼把洗好的衣服晾乾?
讓孩子在每天生活裡,思考與練習如何把各種事情做好,是培養孩子懂得解決問題的關鍵。
尤其在0-6歲,孩子有著動作發展需求、適應環境的需求,工作、重複練習、修正錯誤、自求完美的人類傾向,這些內在潛力都能幫助孩子發展出適應環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建議對於年紀比較小、抽象思考能力仍未成熟的孩子(6歲前),要著重在給予他們具體的示範,而非口語上的引導。
對於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我們要給予孩子「啟發式問句」來引導他們思考,而不是「命令句」要求他們服從,或直接給「答案」,讓他們失去思考的機會。
在薩提爾對話裡,強調在對話時「不給答案」、「不命令」、「不指導」,原因就是如此。給予過多命令與答案,不但減損孩子歸屬感與價值感,更會養成孩子「不願意思考」、「不想解決問題」等被動個性。
一個懂得思考、懂得解決問題的孩子,人格是正向且有自信的。所以,美國教育家約翰. 杜威(John Dewey)強調:「教育,即生活。」因為脫離真實生活,沒有真正教育可言。所以,我們不應該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大人剝奪了他想要為自己做事、想要探索環境的意願與權利。
很遺憾的是,我發現許多到了國小,沒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什麼都習慣說「我不會」、「我不知道」的),大多都是因為在0-6歲時:
i. 被大人過度照顧與保護,穿衣吃飯樣樣大人侍候
ii. 跟生活有關的所有事都由大人打點,孩子沒有機會參與家務
iii. 家裡是最小的,要做什麼事都由大的負責,變得好逸惡勞
iv. 身邊有著控制慾很強的成人,孩子很少有選擇、思考的空間
由此可知,我們對待孩子除了要有正確態度以外,瞭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去回應他,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
#蒙特梭利教育
抽象思考能力 意思 在 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幼兒英語】👧🏻0-5歲嬰幼童,在家用這些「🎶情境英語歌」輕鬆唱跳學英文!!!
讓嬰幼兒聽音樂🎵,好處不勝枚舉,舉凡提升記憶力、學習語言比較快、幫助入睡、提高身體協調、增強溝通能力,甚至陶冶性情等,都是每個爸媽們或多或少清楚的事。
但你知道嗎?兒童英文歌曲也扮演不同的功能,選對歌曲,律動&英語學習魚與熊掌可以兼得☺️(詳細圖文和歌曲影片↘︎ https://pse.is/v28fc)
許多爸媽會透過聽英文歌曲,作為讓幼兒學習英語的第一步,像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OLD MACDONALD HAD A FARM、LONDON BRIDGE、MARY HAD A LITTLE LAMB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更是常見的入門歌曲。(🎶 幼兒如何聽英語歌直播 https://PSE.IS/XACF5 ,無法觀看須先加入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不公開臉書社團)
🔥 英語兒歌百百種,該如何選擇呢?🤔
仔細觀察還是有差別的唷!
像上面舉例的這些歌曲,雖朗朗上口也是爸媽第一選擇,但當我們打算讓嬰幼兒透過情境歌曲,同時達到律動和英語學習一魚兩吃時,這類型音樂就偏相對『#抽象』兒歌,較難直接在 ” 真實環境 “ 中呈現,爸媽也不容易透過實際肢體動作,直接操作給孩子看,甚至讓孩子進行體驗學習。
因此,不難發現,這類歌曲即使有影片,也很難單純用肢體去傳遞歌詞內容,多半會用雙手打節奏、身體自然隨音樂搖擺等方式表現。
因此,選擇『#具象』,歌曲中動作實際連結身體部位,例如跳 (jump)、走 (walk)、跑(run)、拍手(clap)、轉圈(turn around)等,像「Head Shoulders Knees & Toes」就是最典型的 情境英語兒歌,唱個幾輪後,歌曲中提到的身體部位,很容易被孩子吸收並學會對應的單詞,甚至是句子,這就是聽音樂學語言的神奇魔力!
知道小訣竅後,爸媽可以善用網路資源,自製自己喜愛的嬰幼兒情境歌單👏
因此,對於想讓嬰幼兒透過聽英文歌曲,以身體力行方式,將當下做的「動作」與聽到的「語言」相連結,進而理解語言的意思,就是我們給0-5歲爸媽的英文選歌建議。
其他像「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也都是,透過這種體驗學習,像威利不到1歲半時,就能很清楚分辨walk和march的差別,第一次看到他的動作,說實話我們很訝異嬰兒的理解力是如此敏銳與細膩。
👦🏻 #配合嬰幼兒肢體發展進度,提供適齡情境英語歌
當然,挑歌同時也要將嬰「幼兒肢體發展程度」給考慮進來,不要6個月的baby,結果你挑了要她跳的歌曲,當然她無法辦到!
例如像威利,直到1y2m才會走、彎腰,還不會跳,所以歌曲完成度有限,但沒關係每一次聆聽寶貝們都在吸收,鼓勵爸媽不厭其煩將自己當作幼幼台哥哥姊姊,等小朋友有能力做出該動作,自然會給爸媽最好的回饋。
何以讓我獲得這個經驗分享?
其實就是來自寰宇迪士尼的「Play Along 跟著玩系列」的觀察,這系列以孩子肢體發展進度,分成0-1y、1-2y、2-3y三個階段。從0-1y很多動作需要爸媽協助進行,像是up and down(俗稱飛高高),到1-2y可以走、跑、甚至到2歲以後有能力唱歌同時,學會數數、水果分享等更複雜的學習。
威利就是透過這首歌曲,輕鬆學會轉圈、彎腰、拍手等動作的(Blog中有分享)
那為什麼寰宇是設定在0-3歲,我卻認為0-5歲(意即學齡前均可)都可以讓孩子聽這類歌曲呢?
這其實思考過在台灣不少中文家庭裡,多數孩子3歲前還是以中文學習為主,因此我認為只要是學齡前的幼童,都能透過聆聽「情境英語歌曲」快樂律動並輕鬆學語言!
對了,我發現當一開始讓小寶寶固定聽一些情境英語歌(像威利是從10個月開始聽寰宇PA歌曲)學會歌曲內相對應動作後,當他們聽到其他曲目中出現相同的內容時,例如:Clap yours hands /Open your hands and clap them,寶寶也都能夠做出正確的回應,不太受腔調和發音影響,表示孩子真的內化學會了,不只是聽到做出「制約反應」。
Blog內另分享了威利常聽的內容,也是除了寰宇迪士尼正餐外,威利平日經常聽的情境英語歌曲小點!
#情境英語 #英語兒歌 #抽象 #具象
#dwe #寰宇迪士尼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抽象思考能力 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抽象思考能力 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曉得你會不會出現一種情緒,就是每天好忙喔!可是靜下來想一想,又覺得不知道在忙什麼,就是整天團團轉,簡稱瞎忙。
然後這時候,師長主管就會跟你說:「做事情要有計畫、有方針,才不會亂。」
好啦!你也擬了一個行動藍圖,然後一步一步跟著計劃走,想說這樣應該就會比較有節奏,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可是做了一陣子,又會陷入為了忙而忙,不確定自己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效?
於是你跑去查資料、看書,想聽聽專家怎麼說,看看別人都是怎麼擺脫混亂的狀態。不看還好,一看很挫折,專家達人都跟你說要有宏觀的思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定要有脈絡思考的能力。但你連叫你家小狗「賣岔」都辦不到了,何況搞清楚脈絡是什麼意思?真的是越聽越糊塗。
嘉玲以前也曾經有過這些「症頭」,加上我個性急,常常沒多想,就衝出去,就經常被老闆同事唸說是為了做而做。
直到我學會了一件事情後,才打開了我邏輯思維的能力,在進行任何計畫前都會先想清楚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
正在聽這段音頻的你,會好奇這個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嗎?答案就是「寫作」。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作者叫陳立飛,他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上曾經被轉發過上百萬次,而且不只一篇。然後,他也曾經在得到APP裡開寫作課,結果爆紅,共有十萬人購買收聽。
他在書中提到一個觀念,終於點醒我,原來這些年我一直在訓練的,不只是寫作技巧,而是更深層的能力。
他在書中第88頁提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好文章就像一個產品,是設計出來的。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個好產品,你得有產品思維,才可能把文章寫好。
那什麼是產品思維?作者提到你能不能清楚讓別人知道你是誰?能解決什麼問題?
然後,你怎麼讓別人買單,別人為什麼要花力氣注意你,最後,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你怎麼讓他認同你的產品,接受你想推薦給他的意義和價值觀。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只要你能想通,你的文章要不爆紅都很難。
我在書中看到這一段時,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第二次創業,就是「啟點文化」這間公司會活下來,第一間卻沒辦法,因為我恰巧是在開啟點文化時,開始練習寫作的。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我培養出產品思維,在設計每一門課時,我都會想清楚,這個課程要賣什麼?它解決人們什麼問題?別人為何要注意到它?最後,我怎麼讓人掏錢出來買單。
聊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矇,那這跟我們一開場提到的「瞎忙」有什麼關聯啊?我又沒有要創業,幹嘛會寫作。
不,千萬別這麼想,因為就算你是個上班族,你一定也經常要跟主管或客戶銷售你的點子,甚或是你有想要追求的對象,希望對方接受你。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情書變得更動人,也不是讓老闆覺得你文筆好,寫作的目的是要能幫助你釐清你畫的重點,跟對方想要的一不一樣,不要你一頭熱,結果對方一點感覺也沒有。
會感覺「瞎忙」常常是因為我們的努力得不到回饋,或是感覺收穫的很少,支撐不了你走更長的路。
但要避免瞎忙,告訴自己冷靜是沒用的,因為你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而且當我們是當事人時,常常會因為當局者迷,看不清楚問題的癥結,會有自己的投射。
這時候你需要擁有的就是思維的能力,可是思考能力這種東西又很抽象,很多人在教,卻很難評估自己到底學會了沒。
這時候透過寫作,一個看似不是直接相關的技巧,卻可以培養出你對事物看法的精準度,同時讓自己更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就像有句老話說「因為要教,學得更好」,我發現「要寫得好,你得想的更透徹」,這是我在前幾期寫作課學員身上發現的。
不少學員本來學寫作只是想抒發心情,結果沒想到意外解開了某個心結,或是在工作上突破某個瓶頸,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愛寫。
要戒掉瞎忙,你得客觀分析你手上的工作,找出真正的核心,才能直搗黃龍。寫作,將可以幫助你踏出第一小步,讓你更抓得住自己的思緒,不再被牽著亂亂跑。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分享到的「寫作小學堂」課程,下一期是在7月21號開課。是由我和另一名資深的編劇一起開立的課程,不只有教學,還會親自一份份給每個學員寫來的文章,給回饋,是量身定做的規格,所以名額非常有限,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教室能夠見到你。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