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式,寒假防疫少出門,在家唸書
推薦給大家一些人文社會素養
也請大家多多支持優質的出版社
感謝歷史老師:黃健凱老師
聖功女中109學年度寒假閱讀建議書單(社會科)。
一、文學類:
1.歐美
《莫斯科紳士》,亞莫爾.托歐斯,漫遊者文化
《同情者》,阮越清,馬可孛羅
《流亡者》,阮越清 ,馬可孛羅
《華氏451度》,雷.布萊伯利, 麥田
《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 ,遠流
《動物農莊》,喬治·歐威爾, 麥田
《蒼蠅王》,威廉.高汀 ,高寶
《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皇冠
《自己的房間》,維吉尼亞.吳爾芙, 漫遊者文化
《長日將盡》,石黑一雄 ,新雨
《別讓我走》,石黑一雄 ,商周
《咖哩香腸的誕生》,烏韋‧提姆,台灣商務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埃利.維瑟爾, 左岸文化
《折騰到底》,哈金,時報
《等待》,哈金, 時報
《蜘蛛女之吻》,曼努維爾.波伊格, 麥田
《莎拉的鑰匙》,塔提娜.德羅尼 ,寶瓶文化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切.格瓦拉 ,大塊文化
《渺小一生(上、下冊)》,柳原漢雅, 大塊文化
《跳舞的熊》,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衛城出版
《車諾比的悲鳴》,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馥林文化
2.日韓
《柏青哥》,李珉貞,蓋亞
《國寶》,吉田修一 ,新經典文化
《螢火蟲之墓》,野坂昭如,麥田
《活著的兵士》,石川達三,麥田
《雪國》,川端康成 ,木馬文化
《少爺》,夏目漱石 ,野人
《人間失格》,太宰治 ,漫遊者文化
《羊與鋼之森》,宮下奈都 ,尖端
《深河》,遠藤周作, 立緒
《父親的道歉信》,向田邦子 ,麥田
《檢方的罪人》,雫井脩介, 春天出版社
《永遠的0》,百田尚樹, 春天出版社
《徬徨之刃》,東野圭吾 ,皇冠
《沉默的遊行》,東野圭吾,皇冠
《熔爐》,孔枝泳, 麥田
《82年生的金智英》,金南柱 ,漫遊者文化
《虛線的惡意》,野澤尚 ,讀癮出版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湊佳苗 ,皇冠
《錦繡》,宮本輝,青空文化有限公司
《日本之黑霧》,松本清張,新雨
《黑幕下的格爾尼卡》,原田舞葉,時報出版
《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清水潔,獨步文化
《流星休旅車》,重松清,春天出版社
《少年來了》,韓江 ,漫遊者文化
3.華文
(1)小說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套書》,郭松棻等,春山出版
《無父之城》,陳雪,鏡文學
《桑青與桃紅(新世紀珍藏本)》,聶華苓,時報出版
《羅漢門》,錢真 ,衛城出版
《風神的玩笑:無鄉歌者江文也》,朱和之,印刻
《陳澄波密碼》,柯忠明,遠流
《亮光的起點》,鄧慧恩 ,印刻
《追龍》,倪匡 ,風雲時代
《憤怒的菩薩》,陳舜臣 ,游擊文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網路與書出版
《福爾摩沙三族記》,陳耀昌 ,遠流
《單車失竊記》,吳明益 ,麥田
《複眼人》,吳明益 ,新經典文化
《冥核》,葉淳之, 遠流
《FIX》,臥斧, 衛城出版
《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王湘琦 ,聯合文學
《孽子》, 白先勇 ,允晨文化
《終戰那一天》,蘇碩斌等 ,衛城
《綠島》,楊小娜 ,印刻
《貓臉的歲月》,顧肇森 ,九歌
《零地點 GroundZero》 伊格言,麥田
《花開時節》,楊双子, 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臺灣漫遊錄》楊双子,春山出版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陳冠中,麥田
《北京法源寺》,李敖 ,李敖出版社
《大地驚雷Ⅰ:打牛湳村》,宋澤萊 ,前衛出版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張戎,麥田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張戎,麥田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張戎,麥田
《孤獨深處》,郝景芳 ,遠流
《三體》,劉慈欣, 貓頭鷹
《大典》 王力雄,大塊文化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 九歌
《活著》,余華 ,麥田
《紅高粱家族》,莫言,洪範
《為人民服務》,閻連科 ,麥田
《推拿》,畢飛宇,九歌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木馬文化
《倒風內海》,王家祥,玉山社
(2)散文
《離別賦》,張輝誠 ,印刻
《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郝譽翔 九歌
《何不認真來悲傷》,郭強生 ,天下文化
《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 ,時報
二、歷史類
1.中國史
《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馮客 ,印刻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馮客, 聯經出版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馮客, 聯經出版
《巨流河》,齊邦媛, 天下文化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李志綏 ,時報
《重返天安門》,林慕蓮,八旗
《重新思考皇帝》,胡川安編著,時報
2.臺灣史
《臺灣歷史圖說》,周婉窈 ,聯經出版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吳乃德、胡慧玲、陳翠蓮, 衛城出版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呂蒼一等 ,衛城出版
《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
的七十則冷知識》,每日一冷, 尖端
《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王克紹、王克雄 ,遠足文化
3.世界史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宮布利希, 商周
《BBC世界史》,安德魯• 馬爾 廣場出版
《大人的日本史》,涂豐恩 ,平安文化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馮客,聯經出版公司
三、其他
1.人類學
《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阿潑 ,八旗文化
《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阿潑 ,八旗文化
《介入的旁觀者》,阿潑, 麥田
《天真的人類學家 小泥屋筆記》,奈吉爾.巴利 ,商周
《別睡,這裡有蛇!:一個語言學家在亞馬遜叢林》,丹尼爾‧艾弗列特 ,大家出版
2.中國觀察
《中國變奏曲:一個旅行作家的中國二十年》,梅英東, 八旗文化
《消失的老北京》,梅英東, 八旗文化
《在滿洲:探尋歷史、土地和 人的旅程》,梅英東,八旗文化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歐逸文 ,八旗文化
《甲骨文: 一次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何偉, 八旗文化
3.國際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林育立, 衛城出版
《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姜赫、菲利普.格蘭傑羅 ,衛城出版
《地中海的春天》,張翠容, 馬可孛羅
《歐亞現場:見證現代化浪潮下的矛盾與衝突》,張翠容 ,馬可孛羅
《買槍,養馬,呼大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范琪斐,時報出版
《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翁婉柔,高寶
《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伊莉莎白‧皮莎妮 ,聯經出版
4.電影相關
《蝦蟆的油:黑澤明尋找黑澤明》,黑澤明, 麥田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人生散文》, 小津安二郎, 新經典文化
5.公民社會
《無彩青春》,張娟芬, 行人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邁可‧桑德爾, 先覺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范毅舜, 本事文化
《做工的人》,林立青, 寶瓶文化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顧玉玲, 印刻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李雪莉等 ,行人
《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黃益中 ,寶瓶文化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等 ,衛城出版
《被搶劫的人生:蘇炳坤從冤枉到無罪的三十年長路》,陳昭如 ,春山出版
拉斐特結業 在 林一鳴的投資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據早前報道,九龍倉置業(1997)正與旗下海港城的商舖租客「講數」,提供五月份租金折扣優惠,折扣額相當於當月四成租金,但租客要簽字承諾付清六月底前所有未償還租金和欠款,並要求延長租約期最少十八個月。據聞有一些租客,不太願意簽字承諾,目前仍在討價還價之中。
我持有多間企業的股份,非常明白經營者的心態,當公司出現資金緊缺的時候,老闆調配現金的先後次序是:(1)先用自己積蓄出糧給員工,因為每天都要面對面,唔出糧口黑面黑,做老闆頂唔到幾多日,拖夠七日後甚至告到勞工處;(2)供應商條數拖得就拖,但也不能拖太久,否則斷貨後就唔使做生意;(3)業主租金拖到最後,冇錢就暫時唔交租,就算有錢都拖住先,留些空間先處理其他問題。
其實進駐海港城的零售商,已經算是較大的品牌,對抗逆境的能力相對較強,很多個體戶的零售及飲食小店,已經出現屍橫遍野的情況,從去年六月連續蝕到今日,東主已經用盡積蓄給員工出糧,但最後都係頂唔落去,蝕哂所有棺材本再關門大吉。
上半年很多小商戶,只是拉閘停業而沒有執笠,主要是等埋政府的八萬元,但當他們收到錢後,就開始陸續關門,欠下業主起碼半年租金。在現實情況中,這些欠租多數唔可能收得番,業主也沒有太多辦法,因為租客都已經執笠,可以告甚麼呢?當業主收回這些舖位後,由於通街都是吉舖,加上目前的情況下,就算是如何勇猛的創業者,也未必夠膽在這個時候開新店,所以業主就算減租七至八成,都不一定有創業者願意承接。
我試過在銅鑼灣走一圈,粗略估計最少有一百間吉舖,最矚目是Victoria's Secret渣甸街的四層旗艦店巨舖,這個舖位本來月租700萬元,現在已經關門大吉;沿途再看SOGO後面的街道,以及波斯富街、駱克道、謝斐道、景隆街等一帶,每條街都起碼十間八間吉舖,情況非常慘烈。至於灣仔及油尖旺等地區,情況亦是差不多,基本上通街都是吉舖,特別是尖沙咀以前集中國內遊客的地區,不少國際品牌都相繼結業,有些業主就算減租八成,到目前仍未能成功找到新的租客。
近日飲食界的某位立法會議員,促請政府修例限制業主,在疫情下不得向停業或受影響租戶追收欠租及封舖。雖然聽起來好像很偉大,但肯定香港政府成功立法的機會率……絕對是零。就算是共產主義的地方,都不可能立法禁止業主唔準向租客追租,香港點可能成功訂立這條法例?現在很多政府有關係機構,例如港鐵、領展、機管局等的租金都唔係減太多,連他們都唔會聽政府支笛。這位建議立法的議員,難道覺得領展肯唔去追租?
所以我在過去一年,對街舖投資看法一直都是:就算劈價大平賣的商舖,唔好見到便宜四五成就以為好抵,因為明天可能會更平、更加抵買。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7544
拉斐特結業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帶一路」學什麼】
梁特催谷「一帶一路」,宣佈撥款十億,設立所謂「一帶一路獎學金」,賞賜「一帶一路」沿線第三世界國家的大學生,來香港「留學」,遭到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揶揄,聲稱「不接地氣」。
「不接地氣」是大陸流行語,意思是脫離現實、莫名其妙。然而梁特是一名炎黃子孫,中國人一百五十年來據說飽受「列強」欺侮,現在時勢不同了,總想享受「萬邦來朝」的快感。
送錢十億,讓「一帶一路」上的第三世界窮兄弟來中國香港學習,第一批由梁特接見,印尼、大溪地、斐濟、蘇拉威西的土著,穿着不同的民族服飾,有的還頭插羽毛,像港區人大接受總書記召見一樣,在大廳幾層台階按名次站好,等一小時,梁特終於來了,眾學生一齊鼓掌。如果你是梁特,也想享受此一中國式的風光排場。
問題是叫「一帶一路」的沿線土著青少年,來中國香港特區「留學」,讀些什麼。學漢語普通話,人家會去北京學正宗;講粵語,則如同港獨,你不會想東加王國和瓦努阿圖的來學講廣東話。
香港的特色是「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讓「一帶一路」蠻夷國的兒童來馬會學跑馬、來聯交所學什麼叫期指對沖,還是叫他們去浸會讀中醫?香港的大富豪、中國城早已結業,夜總會跳舞早已關門,指壓按摩店倒有大把,但泰式古法按摩,又不是董建華發明,最佳的指壓按摩大學,在曼谷。
至於香港年輕人,據說也可以領「獎學金」,面對世界,走向「一帶一路」。
但是「一帶一路」的中國商人在南中國海捕海龜,在非洲獵殺大象犀牛,取其龜殼、象牙、犀角,你梁特管治的香港特區,本來可以來料加工,中介轉口,但又擁抱着英國人留下的法律地雷,以「保護瀕臨絕種動物」為由,通通禁止。
香港配合「一帶一路」,首先就要解禁英國人留下的這種仇視中國文化的仇恨法律,香港的大學加入象牙雕刻系,香港的年輕人,就可以跟隨中國的漁船、商隊,走出去,學習宰殺玳瑁、砍伐森林,先易後難,然後才是採礦、爆石。
至於六十五國的語言,只要年輕人走出去,看見大溪地的土女胸大、哈薩克的牧羊女身材好皮膚靚,生來動物本能的一團慾火,不必上課,學會各國土話,並無難度。
這才叫一帶一路大融合。梁特只懂眨着眼睛,將「一帶一路」四個字當做毛語錄來唸唸有詞,又模仿習總李克強向外派錢,難怪曾主席看不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