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成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
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在 李文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使用與如何使用?若不小心 或 無知 就會有爭議?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檢索系統,正在陸續增加中...
1.馬太鞍(Fata'an)部落男性傳統服飾:五片流蘇裙(O fohkad i ilisinan no Fata’an a niyaro' )
2.馬太鞍部落部落領袖大禮冠盤帽 ( O pakowawan no Sapalengaw no Fata'an a niyaro')
Palakaw-巴拉告傳統捕魚技藝工法
3.鄒族特富野社tohpxngx(歷史頌)
4.yxsx no cou 男女傳統服飾
5.sapah cbiyaw/sapah cbeyo/sapah sbiyaw傳統家屋(構造形式、 外型特徵、室內格局)
6..Mashtatun邵族儀式性杵音、Mashbabiar邵族非儀式性杵音與Izakua歌謠、taturtur長木杵
7.阿美族奇美部落勇士(Ciopihay)服飾
8.Pawali─Ciopihay舞蹈、歌曲
9.Ci Sera a ci Nakaw─阿美族奇美部落始祖傳說及歌謠
10.Kahahayan—阿美族奇美部落送靈祭歌
11.Kanakanavu Mikong (卡那卡那富族米貢祭)
12.Kanakanavu tamna tikuru(卡那卡那富族傳統服飾)
ekaibe (一起來跳舞)
siyo siyo sii / siyo siyo siey / siyo siyo sii (你能,我能,你看)
ohnay (誰是我喜歡的人)
oyos na oyos (分享獵物歌)
yonodoni ta da/ndutudi ta da/endtuji ta da (我們一起來跳舞)
o bale/o balay/o balay(呼喊的還工歌)
tiyakelruwan鞦韆
sizung
13.望嘉部落嘉羅芙岸頭目家族祖靈雙面石雕柱
14.噶瑪蘭族木雕圖紋temiqal
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工藝)
kisaiz(除瘟祭)樂舞
tibay(女子禮裙)
15.paSta’ay巴斯達隘(矮靈祭)(含paSta'ay kapatol巴斯達隘祭歌、katapangasan臀鈴、kilakil、lingling’ara肩旗、sinaton十年大祭祭旗、babte蛇鞭、romhaep竹占儀式)
’a’owaz祈天祭(含Siloe’貝珠)
pase'el(賜福成長)
hinoroSa’an(日字紋)
16.sapilitemoh to nani riyaray a kapot no sefi a radiw (馬蘭阿美飲酒歡樂歌)
17.拉阿魯哇族聖貝祭之「malalalangu準備歌」、「lualikihli薯榔歌」及「mitungusu跳舞歌」祭歌
18.鄒族特富野社meesi no ton´ u(粟作祭儀)
kuba no cou tfuya/鄒族特富野社男子會所
19.魯凱族達魯瑪克鞦韆talraisi
rukai taromak alakowa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會所制度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報訊鈴(rukai taromak dawding)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歌謠aingarongoi(讚頌達魯瑪克之歌)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歌謠-oniyo
20.Mushadaiash(邵織紋)
Shmadia wa lalawa(邵族傳統貓頭鷹傳說故事與文化意義)
inkahiwan qmaqutilh mapuzipuzi a lhkaribush a qnuan a lalawa(追逐白鹿的傳說)
21.kaumaqan a cukes i kaviyangan ni zingrur ti mulitan (排灣族佳平部落金祿勒家族祖靈主柱姆麗丹)
kaumaqan a palarulj i kaviyangan ni zingrur ti muakai(排灣族佳平部落金祿勒家族祖靈側柱姆媧蓋依)
sapilekal no pakarongay a radiw (少年報訊曲)
(資料來源:原民會)
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在 眭澔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就是位在於台灣高雄桃源山地的
第15族原住民
拉阿魯哇族
聖貝祭。
非洲俾格米人也就是相似於傳說住最古老的寶島地底矮黑人在台東日出的高山上,教他們農耕織布巫術醫藥的小矮人們,送給他們祖先分別代表智慧、健康、農業、捕獵、歡樂......等12個神聖貝殼。後來在日據時代被強破毀滅文化並強制把祖先的聖貝沒收失傳。五年前只剩幾百人的拉阿魯哇終於重新找回老祖先的古老南島文化祭典,也讓澔平在今年2019年3月1日終於全程參加這千年淵源流長的民俗祭儀。讓我們尊重多元文化,傾聽每一片土地上先民充滿生命力的創世紀。
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簡介: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在 (映像旅行) 深入桃源尋訪拉阿魯哇族聖貝祭in高雄feat. KKday ... 的推薦與評價
拉阿魯哇族 (Hla'alua)這於2014年回歸正名的台灣第15族雖然對於大家來說,可能還是很陌生,但他們卻是隱居於高雄市桃源山區荖濃溪、寶來溪一帶達400 ... ... <看更多>
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在 Hla'alua - 拉阿魯哇族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聖貝祭小百科,來到第五…… 顯示更多. 可能是4 個人、大家站著、戶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