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預期遊台灣|回到清朝的艋舺
「艋舺」這個名稱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應該很陌生。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就是因為因為那套,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主演的同名電影。大概就像台灣人看完古惑仔後,總想跑一次廟街;我看完了「艋舺」後,就決定怎麼都要跑一趟。
艋舺鄰近西門町,是今天萬華區的一部份,是大台北地區其中一個最早發展的地區。早在陳賴章墾號14年後的1723年(雍正元年),已經有漢人移居。其指標性的廟宇龍山寺也在稍後的1740年(乾隆5年)建成。逐漸地,由大台北地區的其中一條市街,艋舺發展成其最繁榮的市街,更進而一度成為淡水廳的縣丞所在。
18-19世紀的清治台灣,是個官府力量微弱、交通不便、敵我難分的時代。廟宇成為地方上唯一可依靠的權威。廟宇不但是當時民間社會的權力中心和糾紛仲裁地,也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廟宇跟市街,形成了一個不可切割的混合有機體。
眾多廟宇中,最有氣派的莫過於由泉州晉江人所建的龍山寺。在其附近,有安溪人所建的清水巖祖師廟,和同安人所建的霞海城隍廟(大概位於今天的剝皮寮)。他們三股勢力各據一方,擁有自己的廟宇和市街勢力圈。衝突一直持續,直至1853年爆發了著名的「頂下郊拚」。「八甲庄」被焚之一炬,同安人落荒而逃到後來的大稻埕重新發展。漳泉械鬥可說是理解台灣歷史的基礎,而艋舺正正是一個很好的考察題材。
正當這三所廟宇引以為傲的訴說著艋舺的歷史,和她曾擁有過的繁華;另外兩所跟瘟疫與亡者有關的廟宇:青山宮和地藏廟,則彷彿在身旁邊提醒著我們,切勿忘記背後的艱苦。
作為一個貿易商人,歷盡艱辛和危險,從一個市街跑到另一個市街,除了去廟宇拜拜答謝神恩、互通有無和吃好住好,少不免也會想解決一下生理需要。在那個根本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時代,讓自己感到活著,比一切的道德枷鎖重要。因此,古今中外的所有重要港口或市街,必然會𧗠生出色情事業,就像香港廟街旁的砵蘭街,和文武廟旁的擺花街一樣。
隨著2001年台北市廢娼,寶斗里走進了歷史。然而,一旦出現過,其痕跡就無法完全被抹走。走在今天的華西街觀光夜市、西昌街和艋舺公園,我們仍可隱約感受到那股彌漫在空氣中的情色。
除了色情事業,由廟宇和市街𧗠生出的其它相關行業,還包括遍佈整個地區的食店,以及龍山寺旁的青草店(在廟宇求藥籤後配藥)和佛具壇香店等。他們仍然活現在艋舺街頭上,彷彿在等你慢下腳步,去靜心聆聽他們跟你分享的故事。
艋舺的發跡與沒落,很大程度上是在輝映著早期大台北的經濟發展。她擁有著一個原住民語的名字。她曾是清朝淡水廳的縣丞所在。她見證著北台灣地區的掘起。她因為淡水河而繁榮,卻偏偏因為淡水河的淤泥而沒落。泉洲人從同安人身上得到了她,卻偏偏輸給了逃到大稻埕的同安人。這大概就是命運,大概就是所謂的「風水輪流轉」。
可惜的是,今天走在當年的艋舺第一街(即今天的貴陽街),望向海傍,只能看見環河快速道路的高架橋基座。我唯有閉上雙眼,幻想著當時商船滿佈的河岸,暫時逃離現實的殘酷。然而,或許這就是歷史有趣之處。把眼前的風景,併合在歷史知識裡,再配以無限幻想,所有發生過的一切便彷彿活現在眼前,卻唯獨你自己能看到。
#行程推介:
-遊走於三個主廟宇之間,感受街與街之間的行業差別
-走進艋舺公園,觀看一下生活的不一樣(街友、彩迷、歇息的人)
-金安宮旁的黑白切米粉湯(超隱世,但超級棒的風味與美味)
#延伸閱讀:《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974
除了定期的《不預期遊台灣》文章,若有興趣看更多日常探索台灣的照片,歡迎追蹤我的IG專頁(live.out.the.unexpected)。
拜文武廟事業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去年受邀撰寫交稿很 #硬 的
台灣經濟論衡 (國發會2019冬季刊)
題目:
打造地方品牌,創造在地特色產業新價值
綱要:
壹、認識自己是建立品牌的開始
貳、品牌定位在不可取代的風土條件裡
叁、日本案例參考之啟發
肆、台灣地方品牌的嘗試與案例
伍、結論與建議
認識自己是建立品牌的開始
你認識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嗎?
台灣的山很美,有幾座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呢?
台灣的海很藍,東海岸外圍那條深色的緞帶為何稱為黑潮?
台灣的人很多元,最早居住在這座島嶼上的原住民朋友們有幾族呢?
台灣的名字叫做台灣,我們總告訴外國朋友說是台灣人來自於台灣,名稱從何而來?
我總是愛在每一次的演講或者交流分享中,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倘若自己不理解自己所生存生活的這片土地,就無法因為足夠的認識而擁有自信,更何況建立希望他人理解與認同的品牌了。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品牌的形成,得先從熟悉並熱愛自己開始。
台灣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座落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與最大的太平洋海域交會之處的中心。
國土面積僅僅三萬六千一百九十七平方公里,跟歐洲的瑞士與荷蘭差不多大,是臨近的韓國三分之一、日本十分之一,更是只有澳洲的二百分之一,美國的二百七十分之一的面積大小,在國際上是個國土面積迷你的國家。
在這個因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形成造山運動,形成了地質年齡僅約六百萬年的台灣島嶼,也造就了兩百六十八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成為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也創造了地形地貌的多元以及生物多樣性。
而除了自然景觀,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亦同。
從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族群、來自於歐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與閩南沿海的泉漳移民、福建廣東山區的客家族群。到日本人將台灣視為殖民地,撤退來台的眷村文化豐富多元,到現在很多東南亞新住民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
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文化族群的人,都來到了這個島上。彷彿一片森林裡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樹木植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長或短,都因為這片土地適應外來不同物種的包容度很高,然後再把外來文化落地轉換長成台灣自己的樣子。
品牌定位在不可取代的風土條件裡
一座城市的品牌,要找到自己不可被取代的風土條件。如果比歷史文化,台灣無法和京都一千三百多年相比;要比文化多元,可能沒辦法跟紐約這民族大熔爐相比,要比乾淨整潔,那麼新加坡應該無人可及。
那麼,自己到底有什麼條件呢?
二○一五年起,筆者與團隊夥伴連續五年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前進日本大阪與東京等城市進行觀光品牌的行銷企劃。
面對國日本旅客,我們思考在當下的世代裡,日本人絕對不再是過去刻板的單一印象。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年紀的日本旅客,都有自己的嗜好與樣貌。
倘若我們沒辦法確認所有日本人各自的樣子是如何,那麼或許回過頭來想,我們只需要展現心目中最美好的台南原本真實樣貌。
台南是台灣公認的美食天堂,無論是街頭巷尾、家門前廟口處,都可以看見廉價耐用的紅色塑膠椅,跟人們的生活緊緊的連結在一起。所以嘗試把「紅椅頭象徵台灣移民島嶼的奮鬥個性」這樣的形象,連結成「#紅椅頭觀光俱樂部」來推廣台南觀光。
在展覽時,我們用一百張紅椅頭來展示一百樣屬於台南的物件,它似乎也反映了台灣移民島嶼的個性───吃苦耐勞、具有韌性,就像在路邊街頭看到的紅色塑膠椅一樣,它成本低廉,實際上卻非常實用耐用,幾乎不怕風吹日曬雨淋。
椅子上展示著無論是腳上穿的藍白夾腳拖、還是理髮店裡的洗頭器具、熱門小吃碗粿店裡的碗盤食器;武廟裡怎樣拜才會生意興隆的金紙、文昌帝君可以讓你考試順利的祭品、月下老人如何求來婚姻緣分的可能性。
每一個物件都可能是誘使人來到台南的原因,因為它就真實存在於城市的生活裡。無論是廟宇、小吃、生活、工藝等,都會是由腳下的那片土地長出的美好與記憶。
而展覽結束時,我們在每一張紅椅頭貼上以年度視覺設計的紀念貼紙,把它視為少量而珍貴的禮物送給在場的日本朋友,大家索取的反應出乎意料的非常熱烈,甚至市府後續拜訪其他日本城市時,亦被要求希望得到這份伴手禮。
這些從風土生活裡挖掘的樣貌,形成了品牌。
我一直認為台灣島嶼極為豐富,在每一座城市裡都存在的 #清粥小菜店 家,就像是台灣這社會的微小縮影。菜色裡有早上清淡口味的麵筋、蔭瓜、花生、豆棗、豆腐乳、豆枝,也有方便配飯較重口味的三層肉、蒜泥白肉、炒小捲、紅燒蘿蔔,也有一種食材可以變出各種菜色的水煮蛋、荷包蛋、吻仔魚蛋、九層塔蛋、蔥花蛋、菜脯蛋、雙菇炒蛋,連主食都能有地瓜粥、白粥、白米飯、糙米飯、饅頭等不同選項。
多元文化交匯的生活彷彿就像那擺滿一千盤小菜的店家,旅客彷彿就像是要來吃飯的消費者一樣,無論他什麼時候來到,是深夜或者清晨,當午飯或者晚餐,小菜都可以隨著心意自由選擇,讓消費者自己決定組成自己滿桌的菜色。
這也是品牌,一座島嶼想要給人們的印象。
用時間耕耘被眾人認同才是品牌利基
我總認為,地方品牌建立的成功關鍵在於時間與創意。
移民島嶼的個性中,低頭前進勤奮打拼、面對問題靈活應變是優勢。但往往優點的另外一面便是缺點,過度重視眼前立即可見的成績會忘記將視野放遠格局做大,依賴聰明經驗見招拆招也會忘記建立制度組織盤點。
而這樣的習性反映在地方品牌的堆疊過程中,就會期待外人專家可以給答案得到成效,而不是耗時往下挖掘越來越深,思考積沙成塔、滴水穿石的耕耘,才是品牌形塑的不二法門。
這關係到時間,只有願意如同蚯蚓不斷的翻土耕耘,儘管人們看不見那樣的辛苦,但是在每一片土地裡,都能挖掘屬於自己的樣子無可取代的DNA基因。
夏威夷的原住民生活裡,沒有夏威夷衫,顏色鮮豔花樣豐富的設計,其實來自於日本與菲律賓等種植業工人的服裝樣式,結合了日式絲綢面料與和服印花,還有菲律賓人的傳統襯衫樣式,融合創造出最初的夏威夷襯衫,想讓你連結到熱情洋溢的太平洋島嶼。
鄰近的日本新潟縣,亦有一個由二個城市「燕」和「三条」組成的「燕三条」,這是一個像是台灣某些地方金屬加工、機械製造廠房林立的鄉鎮區,以盛產鍋碗瓢盆等金屬餐具而聞名。他們邀請設計師山田遊參與新的品牌規劃,運用與黑手工廠印象完全相異的粉紅色做為視覺,與灰色交錯形成如何廠區封鎖線般的線條,重新吸引了世界與各地的目光。
設計能夠轉換風土條件,和新的世代新的世界連結。
地方品牌的未來得串連著永續
在建立地方品牌的同時,另一個不能不關注的是永續的議題。
我可以開一間清粥小菜店,供應一千種小菜,可是如果不在意這些小菜的來源、種植對環境是不是永續,只會做美味,卻不在意背後更多影響,這個品牌將會在未來的發展上產生問題。
推動觀光是將旅行者從一個地方吸引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一定無法避免交通的使用,產生能源的消耗,當旅客進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管是自然或是人文歷史的環境裡,對地方都產生一種改變,因此能不能在得到感動之餘也有所回饋,是必須要重視檢討與非常關鍵的事情。
在發展地方產業,透過品牌創造更大收益的同時。
可是有多少人會去思考當從中得到了所要的,是不是更應該珍視這些貢獻給我資源與機會的資源?
如果不重視,我認為無論觀光也好,就算農業漁業也罷,都不會是一個長遠的生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在每一個地方創造了被發現的機會之後,去掠奪那個創造出來的價值,假設低價、大量的方式不斷像蝗蟲過境般席捲一個地方,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一片被蹂躪過的土地,要再讓它復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聯合國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用17 個永續發展目標、169 個細項目標和 230 個指標來期待,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和平的世界。
這是每一個人都該研究並努力的議題,它會是一個志業的努力,也是一個永續事業的可能性。
我很喜歡從種子到森林的說法與意象。當所有人都在嚮往讚嘆所看到的一大片美好森林,卻忽略了那可能是數百、數千年前,有一顆種子落地發芽,不斷成長、擴散,才成就了現在可見的這片遼闊森林。因此現在所撒下的那顆種子,正是決定了未來最重要的開始。
品牌,從撒下種籽那一刻開始累積。地方,永遠都在那裡。
作者: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 游智維(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拜文武廟事業 在 轉運達人依玲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祝福所有粉絲好友,新春行大運。
很多人想要新年第一天财富滿滿,今年走春的财位在西北方。
每逢春節的正月初一,大家都有出行的習慣。有些人在正月初一喜歡去一些熱鬧的地方轉轉,尤其去廟裡拜拜等等。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春之始又在正月初一。所以,正月初一出行,哪些方位最好?
西北方:流年大財位
東南方:六白橫財偏財位
西南方:旺文昌學業,事業升官
東北方:旺偏財、旺桃花
正西方: 主喜慶盈門、大利置業,所求之事皆能心想事成。
新春祭祀祈福廟宇方位如下:
台灣
北:台北(龍山寺、行天宮)、新北(慈惠宮、慈祐宮、先嗇宮)、基隆(奠濟宮)
東北:宜蘭(協天廟、三清宮)
東:花蓮(港天宮、勝安宮)
東南:台東 (天后宮、玄武堂)
南:屏東(慈鳳宮、福安宮)
西南:高雄(龍成宮、壽天宮)、台南(南鯤鯓代天府、大天后宮、武廟)、嘉義(奉天宮)
西:台中(鎮瀾宮、樂成宮)、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雲林 (朝天宮、福興宮)(澎湖)
西北:桃園(景福宮、仁海宮)、新竹(都城隍廟、竹蓮寺)、苗栗(玉清宮、靈洞宮)(金門、馬祖)
中:南投(紫南宮、受天宮)
台北市的方位如下:
北:陽明山、石門(聖明宮)、金山(慈護宮)
東北:內湖(碧山巖)、汐止(忠順廟)、基隆(奠濟宮)
東:信義(奉天宮)、南港(富南宮)、平溪(成安宮)
東南:文山(忠順廟)、深坑(集順廟)
南:大安(福安宮)、新店(太平宮)
西南:萬華(龍山寺、祖師廟)、中和(廣濟宮、福和宮、烘爐地)、永和(保福宮)、板橋(慈惠宮、接雲寺)、三峽(祖師廟、白雞山行修宮)
西:大同(保安宮、霞海城隍廟)、三重(先嗇宮)、蘆洲(湧蓮寺)、新莊(武聖廟、慈祐宮)、林口(竹林山觀音寺)
西北:士林(慈諴宮、惠濟宮)、北投(關渡宮、慈后宮)、淡水(天元宮、清水巖)、八里(西龍巖)
中:中正(長慶廟)、中山(行天宮、景福宮)
正月初一出行最好的時辰
1、子時,最利迎財神或接財神
2、卯時,最利貴人、工作
3、午時,最適合拜神
祝福大家心想事成 所求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