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小旅】
從福岡市中心到佐賀約車程1.5小時。除了有名的陶器外,也是個漁港。而來到佐賀的呼子港,似乎就得來頓烏賊🦑套餐。
這附近都是烏賊套餐的餐廳,價位不相上下,最便宜的都要近¥3000(加稅其實都超過了)。候選了幾家,鑑於小孩不吃🦑,Nano完全不吃生魚片,Kano生魚片也只吃2-3種類,所以還是選了近10年沒來吃的萬坊(上次來是她們1歲時)。一來是有個兒童餐,一半是生魚片,一半是炸物,剛好兩人可以各嗜所愛,再來是主要是讓兩人體驗海中餐廳而已。B1靠牆的座位都有個小窗可以看到海裡游泳的魚。兩個人超興奮的,而靠中間的位置則是看水槽。一樓座位則是看海。
果然,本就沒在吃生魚片刺身的小孩,看到被切割的🦑活體,雖然沒有哭,但也沒啥食慾⋯⋯儘管之後拿去炸成天婦羅,Nano也不吃,只有Kano說好吃。
我們2大2中,點了一個イカ🦑套餐和一個三拍子套餐(除了イカ外還有鯛和鰤刺身等)以及兒童套餐就要快¥9000了!這餐值得嗎?若是觀光客體驗一些附加氛圍,可以嚐鮮。但是說實在的,這價位吃得很空虛而且不太會飽。這裡的烏賊刺身是現殺的,身體還是透明的,腳還會動,那眼睛真的很想遮住它⋯⋯
留言處有放shorts影片。
拿靠兒童套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鳳第一次視光檢查,有點傷心的消息|
📌為什麼突然要去檢查視力?
小鳳大約二歲半左右,我們發現她有時候晃神時,右眼會沒有聚焦,但因為頻率不高就不是太在意。當我還在台灣一打三的時候,有一次載車上錄他們聽什麼點CD歌曲時,一位粉絲非常好心私底下發訊息給我,提醒我注意一下小鳳的斜視,有機會可以帶去給醫生檢查看看,老吳也很在意這件事,畢竟是他寶貝女兒美麗的雙眼,一直叫我帶她去眼科。
可是我覺得小鳳當時還小,檢查時可能難以配合比劃說明「E的缺口」,又,這種事可能會隨年紀逐漸改善,加上他出現頻率不固定,大約只有10%不到的時間會出現,怕看醫生時沒顯現症狀實在難以說明,自行推斷一般的視力檢查感覺三歲左右在做比較合適,所以我決定先觀察一陣到三歲再說,順便偶爾就拍照錄影存證,隨時能提供證據給醫生XD。
-
又過了大半年,現在龍鳳已經三歲多,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顯著提升,小鳳的右眼狀態也是一陣一陣,有時候好幾禮拜都沒出現,有時候又會連續幾天在她「放空」、「有點累」時就會出現右眼短暫外斜的狀態(通常是吃飯或坐車時出現),於是我在四月下旬預約今天做視力檢查。
原本主要是想檢查小鳳偶爾斜視問題,但我觀察小龍平時用眼習慣也有點擔憂,我發現他有時候看書都會越看越靠近,看書的距離比翰翰跟小鳳要近一點,特別是如果念小書,他如果不會念或念錯就會想要貼上去的感覺,讓我十分擔心他是否有近視問題,所以就一併掛號帶去檢查視力。
-
📌上海檢查兒童視力的地方
人在異鄉生活,去哪裡看醫生是個大難題,完全不是台灣方便安心又便宜的醫療體系可以想像。在上海,要躲避人潮,通常都會去私人診所,光是「掛號費」通常都是400人民幣起跳,便宜一點可能也要200人民幣。視力檢查這種在台灣可能只要付健保掛號費150或250台幣左右,但在上海的診所「兒童套餐」都會包裝得很絢麗,各種檢查項目什麼眼軸長度做一做,包一個package給你 299人民幣,像我閨蜜有幸遇到團購可以買到199人民幣就覺得很划算(對,中國什麼都能做團購,因為真的很有需要啊)
因為龍鳳年紀比較小,加上我沒看到這也能團購,想到檢查視力要花這麼多錢,我覺得眼科醫生應該要先幫我檢查翻白眼頻率過高、角度過大的問題,所以我選擇先去上海市兒童醫院看診,掛號費只要25元,一個反差很大有沒有。
上海市兒童醫院算是我的愛院(這樣講有點奇怪),算是顛覆我之前在上海看過復旦兒童醫院的經驗,裡面的醫生與志工服務素質都還不錯,而且什麼都能用機器掛號、報到、付錢,方便快速到不行,繳費完全不需要取號碼牌大排長龍付費,就連領藥都很電子設備好先進(可以看圖)。龍鳳過去有幾次晚上掛急診,包含其中一次幫小龍手指縫針,都只花了一兩百元人民幣,這要是去私人診所,看看沒有一兩千人民幣走不出來吧!
-
Anyway, 我今天就自己帶龍鳳去兒童醫院視力檢查,留阿姨在家打掃煮飯,工作效益極大化(笑)到現場又是醫師檢查、又是驗光做各種檢驗,才發現費用也不像我想像只要25元那麼簡單,小龍做驗光項目額外自費184人民幣,小鳳還多做斜視角度之類的,334人民幣,價格是不是也很不簡單!(莫非診所還比較划算嗎?但,我之前諮詢某家診所,他建議我那麼小年紀去大醫院比較好)
為了今日的視力檢查,昨天我們還拿出康軒學習雜誌第100期贈送的視力檢查海報練習了一番,實際派上用場真的覺得超棒的!
不過去檢查後卻得知讓我心痛的消息💔
👧小鳳雙眼視力皆為1.0左右,右眼的確有間歇性斜視,角度30度還不小,但因為頻率不高,所以醫生不建議做任何處置,我們也沒有辦法做什麼改善(我會再查資料看看),基本上只能繼續觀察,注意到有50%頻率左右的話才會手術。不過小鳳的部分我早有心理準備,與我個人猜想的也差不多,不至於太驚訝,可是小龍的檢查結果卻讓我有點傷心。
👦小龍在視力檢查比手畫腳時,我發現他在0.5時就比不出來了,當下我傻眼,以為會不會他是太謹慎不想答錯才想很久,但結果不是的。右眼無論是機器測或用手比,都是0.5左右,也就是近視啦嗚嗚嗚......(但左眼的機器與手比的結果有點奇怪可能我沒看懂)
可能因為年紀小,沒有直接滴散瞳藥水,醫生開了散瞳藥膏給小龍,每天晚上睡前使用,下週同一時間回診,再驗光一次確認是否為假性近視,小鳳則是不需要再回診。雖然有點傷心,但我們自認平時沒有什麼不良習慣,說實在看書也沒看那麼多,就讓我當作是他先天性的體質,我跟老吳安慰自己反正兩人也都是近視,這年代孩子近視只是早晚時間問題,現在早點發現他的問題,提早好好保養也是好事。下週回診後,我想我的重點就要放在找一副好看的眼鏡,讓小龍戴眼鏡還是能維持「哥就是帥」的形象。希望能搞不好、不小心,下次檢查發現一切正常🙏
媽媽們除了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也記得三歲以後最好定期每半年或一年帶孩子檢查視力,預防保健喔!
😎
-
💡補充:
1. 其實在3歲左右,有人說視力0.6~0.8都還算正常,因為眼睛還在發展中,只是小龍0.5跟小鳳1.0都落在外面,就讓人覺得需要追蹤跟複驗一下。
2. 檢查眼睛視力先點散瞳再做會更準,並且要參考眼軸長度、曲度等複合討論。我們這週先點散瞳,下週會再驗光一次,同時我也會再預約私人診所複查,確認不同機器與不同醫師的說法,再尋求最適處置。
3. 謝謝大家的關心與心得分享,感受到滿滿的愛,然後我也沒有太傷心,我會努力讓不可改變的事let it go,然後做我可以努力的部分,再次謝謝你們唷🌹
拿靠兒童套餐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pple Arcade一年後檢視,以及對於遊戲平台訂閱模式的思考】
2019年9月,Apple Arcade 發布,號稱超過百款獨佔遊戲,只要支付4.99訂閱費用,除了把遊戲玩到飽,也可與 6 名家庭成員共享。這些遊戲內沒有課金機制,也沒有廣告,同時可進行離線遊玩,支援各蘋果裝置間(iPhone、iPad、Mac 及 Apple TV)無縫切換。
當時蘋果據說投入了10億美元在整個服務之中,平均一個遊戲投入一百萬美元,可見得非常重視這項計畫。
而在2020年7月,也就是發布後接近一年,這項服務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而DigitalDevConnect這項針對2000位美國18歲以上用戶的調查,也許能讓我們能一窺Apple Arcade其成效概況。
--
這項問卷調查有幾個值得注意之處:
●用戶因為獨家內容而定閱,也因為免費遊戲而離開
31.4%的玩家因為獨家內容而訂閱Apple Arcade。
但也有37%的訂閱戶因為免費遊戲已經「夠玩了」而決定退訂,另外有37%因為覺得收費內容太貴了而離開,以上兩者我們都可以視為用戶最終選擇擁抱免費遊戲。
我想這代表了對大部分的蘋果用戶來說,目前免費遊戲所能提供的遊戲品質與聲光效果已經足夠,且對於Apple Arcade產生了直接的競爭關係。
●Apple Arcade 的100+遊戲並沒有辦法打中玩家的喜好
在訂閱六個月以內的用戶之中,有60%玩沒超過10款遊戲,也就是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消耗。
這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Apple Arcade無法提供玩家想要的遊戲,另一是打開這項服務無法取代原本玩家在蘋果商店的搜索行為。只要玩家還在蘋果商店下載新的應用程式,免費遊戲就是玩家習慣的首選。
●Apple Arcade 的用戶以重度玩家為主,侵蝕原本課金利益。
Apple Arcade的訂閱用戶中有85%在過去30天有過付款內購行為,對比非訂閱戶只有43%。這很容易理解,畢竟會願意掏錢在訂閱遊戲服務的人,購買其他物品的可能性較高。
對蘋果來說,Apple Arcade可能只是將這些付費玩家,從免費課金制度的"鯨魚池"移到了固定費率的"金魚池",以總體獲利角度來說,可能反而得不償失。
●家庭更願意擁抱Apple Arcade
「螢幕使用時間功能及分級保護控制」的功能,是用戶選擇訂閱的第三大理由。免費遊戲最大的問題,就是設計各種容易令人沉迷與課金的機制,年紀小自制力較差的玩家對此無太大的抵抗力。
Apple Arcade能設計一個相對安全的遊戲環境,從其訂戶中60%已婚也許可以看出端倪。
--
個人小結:
雖然有些人會拿Apple Arcade 來比擬Netflix的商業模式,但現在狀況比較像是玩家打開蘋果商店這個大電視,而Apple Arcade只是其中一個"更新速度不快,以獨立電影為主"的付費頻道,和其他充滿娛樂聲光效果娛樂頻道(免費App)相比,吸引力相對不足。
最有機會的商機,反而是家長們把它當"兒童頻道"在使用,這一方面不侵蝕原本用戶在免費遊戲的消費能力,還能培養小朋友從小習慣使用蘋果設備的習慣。這也可以理解蘋果為何會把Apple Arcade併入Apple One家庭版圖之中。
另外我覺得Apple Arcade的不成功,也是對遊戲平台訂閱制的一種反思。雖然市面上包括Netflix及各種SaaS服務都有訂閱制的成功案例,各家科技巨頭也想利用訂閱制做為雲遊戲未來的競爭手段,但其他市場幾乎沒有像"免費遊戲"這般獨特的商業模式,可以利用轉蛋等機率性道具持續不斷帶入大量的收入,甚至這些免費遊戲還內建了各種訂閱套餐。
Netflix能花大錢引入或製作最高品質的戲劇,好戲劇也願意賣給Netflix,因為戲劇電影等生命週期很短,利用平台才有辦法創造最大的收入。但如果遊戲產業已經有一條很清楚的道路,光靠"免費",就能長線吸引玩家,創造最高的收益天花板,帶來更多的研發費用,並因此製作更好的3A級作品(像那個討厭?的原神),甚至像Among Us這樣的小團隊也能一夕爆紅帶來如此激勵的逆轉人生案例的話...
我對於科技巨頭們的訂閱制,能驅動好的遊戲廠商自願加入,打破現有遊戲市場格局的可能性,有著極大的疑問。
#No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