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然後筆記起來
可以的話
把這些刺在腦子裡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2
我們都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揹著樂器、設備,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趕巴士,到城市中為數不多但不可或缺的樂器行練團室,與一眾音樂夥伴共同編織著音樂夢想,而排練著那些建構了我們音樂能力的曲目,一切雖然都很辛苦,但能與這些夥伴一起玩耍音樂,怎麼也都值了!---那是排練開始前一秒的事。
從排練一開始,你就知道『音樂』這條路真是困難重重:你不論怎麼努力,你總是聽不到自己的樂器或聲音,而別人的音量總是暴力式地壓迫著整個排練空間、加上那些永遠都解決不掉的高音回授,讓你躲都躲不掉;一兩個小時之後,你剩下一雙被高頻、低音濫炸之後朦朧的耳朵、一種無力疲憊的心情,然後繳了團費、付了練團室的租金,心裡想著『這個練團室真是爛透了!打死我也不要再來這裡練了!』
你訂班的練團室,如果有緣份的話,也許我也曾經在那兒練過團;在你的這個年齡,我的見解也不見得比你高明。不過,現在的我,倒是有了一點點不同的體悟,希望在這兒說說,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未來你能夠與更專業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對話之前,我覺得你需要先能學會與自己、以及音樂夥伴對話;而一切,就是從這個每小時幾百元租金的練團室開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2]
現在的我,走進任何一個『將會』與音樂、聲音發生關係的空間或環境,都會習慣拍拍手掌、聽一下這個掌聲回傳到我耳朵的狀況;這裡面包括了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百分之百的會影響你接下來的所有工作內容。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但重要得像空氣一樣看不見的物理事實:你所有要發出的聲音,都會在這個空間裡不斷地反射、擴散、折射…(http://www.ling.fju.edu.tw/ph…/arch_acoustics_phenomenon.htm ),所以,對於你身處的環境,你能先有一個環境條件的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一般來說,練團室為了『避免過多的聲音反射、折射』,或為了降低團練室彼此之間的聲音干擾,都會很盡力地在整個房間都貼上吸音棉,不過,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並沒有經過良好的『空間設計』來消除『駐波』的問題的話,其實,整個聲音響應會非常容易有低頻能量氾濫而自然殘響不足的問題(就我印象所及,幾乎我到過的樂器行練團室,都是平行四邊形、貼了黑色吸音棉的狀況,而這類型的空間,幾乎都會有【很轟】的感覺)。(相關的基礎知識,可以先參考這一篇文字,並請持續Google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access.com.tw/2346020839313543829133287328… )
換成白話文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型練團室本來就不是以聲學條件來建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要在一個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的環境來進行音樂的執行。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方面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這是合理的市場供需平衡,二方面是,這不失為一個鍛鍊自己『節制』能力的嚴苛條件,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克服這種環境,其實,未來你在任何工作場域,幾乎都不會再有難得倒你的事情了。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都有幾個基本的設備器材:鼓組、吉他、貝斯音箱,簡單的Mixer混音器,幾隻收音的麥克風,一對連接在Mixer輸出端的擴音喇叭,如果要用鍵盤樂器以及鍵盤音箱,可能還要加錢,而且通常都還沒有任何地板型監聽,更不用說耳機式的監聽…好的!於是你與團員們就趕快把自己的樂器、器材組接起來,然後每個人都各自發出聲音,然後按照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方式,把鼓組、吉他、貝斯、主唱,加上也許有的鍵盤都用了麥克風收音或Line in的方式,將訊號送進Mixer,再送進主喇叭(那一對Main Speaker),然後就什麼都不對了!低音超轟,主唱的麥克風瘋狂Feedback,但主唱說他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更不用講你的吉他音色什麼什麼的了……
其實事情的執行順序不是這樣的。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空間都沒有大到需要將所有樂器訊號都送進Mixer來處理的必要,在這種沒有地板監聽條件的環境,我通常執行樂團事務的方式會是下面的邏輯:
1. 先請鼓手就定位(這包括了鼓手應該就現場提供的鼓組做必要的鼓皮調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我覺得它重要到未來我們要有一個專題來討論~),然後就今天要處理的音樂內容的音樂性,請他單獨演奏一下,然後詢問一下團員們,是否在不收音以及自己不彈奏樂器的狀況下,可以清楚聽到鼓組的每一個樂器;而這其中,我會更關心的是大鼓(Bass Drum,或說Kick)、小鼓(Snare Drum)與腳踏鈸(Hi-Hat Cymbal)的相互平衡,,因為這是一位鼓手所應該要有的最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位鼓手的演奏是不是有資格討論『Groove』的基礎;如果你的鼓手在這三件樂器的音量平衡有很大的問題,你應該請他回去加強自己的基本練習,而不是急著要出來爭取表演的機會。
一般說來,該產生『駐波』的現象,這時候已經發生了,而通常,它會來自鬆弛不緊實的大鼓,或音高不正確的小鼓,這些狀況,可以用『在大鼓裡面塞一塊毛巾被』以及『在小鼓面上貼膠布』這種小技巧來得到鼓組音色的改善,這也是你的鼓手應該要會的本事,如果他不會……,就與他一起看一下這個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oOap4m2c
而鼓組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Live演奏的狀況下,通常是一個高聲量的樂器,而我會以這個樂器做為其他樂器音量平衡的基準,再繼續往下進行其他樂器的加入。
2. 當你走進一間練團室,通常吉他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你因此在架設你的器材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站在音箱的前方、效果器盤放在自己的腳前,因此形成一種『面對著房間、背對著音箱』的慣性;但你可能不知道,『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其實只是為了讓人員進出動線方便考量而擺放的一種習慣,真的要開始工作時,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音箱擺放在你的前面來『面對』你;另外,如果你知道音箱單體的發聲是呈現一個有角度的扇形,你應該就不會只是讓音箱垂直地放在地上,而會採取一種『仰角』的方式來面對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就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且,你會意外地發現,原本的方式會有多麼地高頻氾濫而刺耳,因此你會調整出一個比較理性的高頻;更不用說,調整音箱的每一個旋鈕會有多方便了!
而貝斯音箱所表現的低音,相較起來是比較『無指向性』的(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 ),因此在實務上,不會特別去搬動音箱來適應工作環境;但接下來的調校,卻會是整個團練品質的重大關鍵。
3. 當鼓手提供了平衡的節奏與音量後,我會請貝斯手加入。從貝斯手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自己能同時聽到鼓組與自己,並且,他應該要適度地調整自己的低頻,讓自己的頻率能與大鼓有適度的結合但不致於造成空間的轟鳴。對鼓手來說,他通常會需要聽到貝斯的線條與落點,因此,如果情況允許,請盡量讓鼓手與貝斯手的位置可以相互靠近一些(很多的練團室並不會注意這些樂器的相關位置,所以,如何取得比較合理的工作位置,應該也是首要之務)。
4. 在這之後才是吉他手進來的時候。因為你的音箱已經面對你,你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你與節奏組兩人的平衡,至要的音量關鍵,絕對是『聽得到別人』這一點。而你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你的低頻想必是不應該多過於貝斯手的,甚至,你可能要建立一個觀念:在這樣的空間,更需要各種樂器去分層負責不同的頻率區段,而這個調整的思考邏輯,我希望能在未來的『談談電吉他相關』的文章裡,做更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而如果你是木吉他手,使用AG DI Box來做訊號放大,那麼,你與直接Line in的鍵盤手一樣,都必須依靠Mixer來處理訊號、推送到Main Speaker,這時候,我們需要小心地處理Mixer相關的知識。
5. 在確認Mixer的各個音量推桿與主音量關到零、各軌EQ旋鈕置中、Main Speaker off的狀況下,才打開Mixer的電源,然後再打開Main Speaker電源。將主音量的推桿慢慢推到置中,理論上,這時候應該還不會有任何訊號;將你的那一道訊號推桿慢慢推到適度的音量,同樣的,你所需要的音量應該會是以聽得到別人樂器的條件來設定,以木吉他手來說,你所需要調整的低頻,應該是介於貝斯與電吉他手的中間,而鍵盤手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如果你在一打開Mixer、Main Speaker就覺得低頻混雜,請試著用Mixer上的『Low Cut』來抑制整個Mixer訊號輸出的低頻,如果因此而覺得自己的樂器低頻明顯不足,才開始使用各個推桿的EQ來做適量的補正。
6. 然後,最容易讓整個團練音量失衡的人物才可以登場。我一直覺得『主唱』在使用麥克風的觀念,往往會影響整個團練過程的優劣,原因無他,因為,通常我們的主唱,都不太有足夠的發聲練習或共鳴練習這些必要的訓練,導致他的聲音一定要經過不正常的訊號放大,才勉強可以與其他樂器放在一起,在此,我們先溫習一下『一個過度放大的麥克風訊號如何造成Feedback回授』這個基礎知識:http://joshliu69.pixnet.net/…/332573752-%E3%80%8C%E6%9C%89%…
如果你的主唱是一個音量過小,或完全不去練習、研究歌唱原理與認真鍛鍊共鳴位置的人物,那麼,他至少應該要長得非常體面;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音樂,還是讓專業的來!如果你的主唱並沒有以專業的態度來要求自己,我覺得,也許你應該要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主唱的麥克風放大,其實並不是要讓Main Speaker的音量去滿足他,相反的,他的音量只是為了要讓其他人可以聽見而已,而主唱應該要聽到的,是他自己所有的身體、頭腔共鳴所帶來的振動記憶,因為,這並不是在KTV的無限歡唱,這是在團練。
7. 反倒是有一種聲音,我認為它應該在Main Speaker裡被每一位樂手清楚地聽見,但我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年輕樂團會主動地去執行:Click!
大家會直覺地認為,Click交給鼓手去聽就可以了呀!我的問題是:那麼,你怎麼去判斷鼓手現在與Click的關係,到底有沒有分家呢?
現在的你,選擇在一個沒有地板監聽的工作環境來團練,我推測你應該還在音樂事業的起點,在這個階段的團練,其實首要目標,是要讓你與你的夥伴『穩定地』將音樂各個聲部、元素合奏在一起。我會非常認真地建議你:在此時,不論你是在家裡獨自練習,或終於有機會與其他夥伴一起練習,一。定。要。開。Click。
8. 但也許因為你們都太專心在處理自己的部份,所以,你們都沒有注意到整個團練的過程,大家的拍子究竟有沒有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請購買一個有Stereo錄音功能的小型錄音器材,放在練團室的適當位置,將每一首團練的曲目都忠實地紀錄下來(當然包括Click無情的聲音),然後分寄給每一位夥伴。這個動作將會讓你們的下一次團練更有效率,而且,你會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關鍵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
我真的相信,在這種強度的要求與訓練之下,很快地,你與你的夥伴們會進入到下一個音樂水平標準,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希望能在大一點、有良好監聽條件的工作環境來精進你們的音樂能力;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開始與你討論『音色』這種更有個人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健康地對話。
在那之前,請用『減法』的觀念,冷靜地試試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
祝一切順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NeKo嗚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大家敲碗很久的NeKo賣老ㄍㄨㄥ...我是說~小廚房時間啦!運作聲音大概跟暖氣機的聲音差不多~我自己覺得沒有很吵啦~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email protected]...
指向性麥克風原理 在 韋禮安 Weibir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追中岳老師的這一系列文章已經一陣子了
覺得受益匪淺 而且相見恨晚
希望分享出來 能讓更多懷抱音樂夢想的同好少走一些冤枉路
既然有前輩願意傾囊相授
那咱就一起不要客氣地踏在前人的肩膀上 看得更遠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2
我們都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揹著樂器、設備,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趕巴士,到城市中為數不多但不可或缺的樂器行練團室,與一眾音樂夥伴共同編織著音樂夢想,而排練著那些建構了我們音樂能力的曲目,一切雖然都很辛苦,但能與這些夥伴一起玩耍音樂,怎麼也都值了!---那是排練開始前一秒的事。
從排練一開始,你就知道『音樂』這條路真是困難重重:你不論怎麼努力,你總是聽不到自己的樂器或聲音,而別人的音量總是暴力式地壓迫著整個排練空間、加上那些永遠都解決不掉的高音回授,讓你躲都躲不掉;一兩個小時之後,你剩下一雙被高頻、低音濫炸之後朦朧的耳朵、一種無力疲憊的心情,然後繳了團費、付了練團室的租金,心裡想著『這個練團室真是爛透了!打死我也不要再來這裡練了!』
你訂班的練團室,如果有緣份的話,也許我也曾經在那兒練過團;在你的這個年齡,我的見解也不見得比你高明。不過,現在的我,倒是有了一點點不同的體悟,希望在這兒說說,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未來你能夠與更專業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對話之前,我覺得你需要先能學會與自己、以及音樂夥伴對話;而一切,就是從這個每小時幾百元租金的練團室開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2]
現在的我,走進任何一個『將會』與音樂、聲音發生關係的空間或環境,都會習慣拍拍手掌、聽一下這個掌聲回傳到我耳朵的狀況;這裡面包括了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百分之百的會影響你接下來的所有工作內容。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但重要得像空氣一樣看不見的物理事實:你所有要發出的聲音,都會在這個空間裡不斷地反射、擴散、折射…(http://www.ling.fju.edu.tw/ph…/arch_acoustics_phenomenon.htm ),所以,對於你身處的環境,你能先有一個環境條件的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一般來說,練團室為了『避免過多的聲音反射、折射』,或為了降低團練室彼此之間的聲音干擾,都會很盡力地在整個房間都貼上吸音棉,不過,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並沒有經過良好的『空間設計』來消除『駐波』的問題的話,其實,整個聲音響應會非常容易有低頻能量氾濫而自然殘響不足的問題(就我印象所及,幾乎我到過的樂器行練團室,都是平行四邊形、貼了黑色吸音棉的狀況,而這類型的空間,幾乎都會有【很轟】的感覺)。(相關的基礎知識,可以先參考這一篇文字,並請持續Google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access.com.tw/2346020839313543829133287328… )
換成白話文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型練團室本來就不是以聲學條件來建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要在一個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的環境來進行音樂的執行。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方面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這是合理的市場供需平衡,二方面是,這不失為一個鍛鍊自己『節制』能力的嚴苛條件,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克服這種環境,其實,未來你在任何工作場域,幾乎都不會再有難得倒你的事情了。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都有幾個基本的設備器材:鼓組、吉他、貝斯音箱,簡單的Mixer混音器,幾隻收音的麥克風,一對連接在Mixer輸出端的擴音喇叭,如果要用鍵盤樂器以及鍵盤音箱,可能還要加錢,而且通常都還沒有任何地板型監聽,更不用說耳機式的監聽…好的!於是你與團員們就趕快把自己的樂器、器材組接起來,然後每個人都各自發出聲音,然後按照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方式,把鼓組、吉他、貝斯、主唱,加上也許有的鍵盤都用了麥克風收音或Line in的方式,將訊號送進Mixer,再送進主喇叭(那一對Main Speaker),然後就什麼都不對了!低音超轟,主唱的麥克風瘋狂Feedback,但主唱說他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更不用講你的吉他音色什麼什麼的了……
其實事情的執行順序不是這樣的。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空間都沒有大到需要將所有樂器訊號都送進Mixer來處理的必要,在這種沒有地板監聽條件的環境,我通常執行樂團事務的方式會是下面的邏輯:
1. 先請鼓手就定位(這包括了鼓手應該就現場提供的鼓組做必要的鼓皮調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我覺得它重要到未來我們要有一個專題來討論~),然後就今天要處理的音樂內容的音樂性,請他單獨演奏一下,然後詢問一下團員們,是否在不收音以及自己不彈奏樂器的狀況下,可以清楚聽到鼓組的每一個樂器;而這其中,我會更關心的是大鼓(Bass Drum,或說Kick)、小鼓(Snare Drum)與腳踏鈸(Hi-Hat Cymbal)的相互平衡,,因為這是一位鼓手所應該要有的最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位鼓手的演奏是不是有資格討論『Groove』的基礎;如果你的鼓手在這三件樂器的音量平衡有很大的問題,你應該請他回去加強自己的基本練習,而不是急著要出來爭取表演的機會。
一般說來,該產生『駐波』的現象,這時候已經發生了,而通常,它會來自鬆弛不緊實的大鼓,或音高不正確的小鼓,這些狀況,可以用『在大鼓裡面塞一塊毛巾被』以及『在小鼓面上貼膠布』這種小技巧來得到鼓組音色的改善,這也是你的鼓手應該要會的本事,如果他不會……,就與他一起看一下這個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oOap4m2c
而鼓組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Live演奏的狀況下,通常是一個高聲量的樂器,而我會以這個樂器做為其他樂器音量平衡的基準,再繼續往下進行其他樂器的加入。
2. 當你走進一間練團室,通常吉他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你因此在架設你的器材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站在音箱的前方、效果器盤放在自己的腳前,因此形成一種『面對著房間、背對著音箱』的慣性;但你可能不知道,『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其實只是為了讓人員進出動線方便考量而擺放的一種習慣,真的要開始工作時,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音箱擺放在你的前面來『面對』你;另外,如果你知道音箱單體的發聲是呈現一個有角度的扇形,你應該就不會只是讓音箱垂直地放在地上,而會採取一種『仰角』的方式來面對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就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且,你會意外地發現,原本的方式會有多麼地高頻氾濫而刺耳,因此你會調整出一個比較理性的高頻;更不用說,調整音箱的每一個旋鈕會有多方便了!
而貝斯音箱所表現的低音,相較起來是比較『無指向性』的(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 ),因此在實務上,不會特別去搬動音箱來適應工作環境;但接下來的調校,卻會是整個團練品質的重大關鍵。
3. 當鼓手提供了平衡的節奏與音量後,我會請貝斯手加入。從貝斯手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自己能同時聽到鼓組與自己,並且,他應該要適度地調整自己的低頻,讓自己的頻率能與大鼓有適度的結合但不致於造成空間的轟鳴。對鼓手來說,他通常會需要聽到貝斯的線條與落點,因此,如果情況允許,請盡量讓鼓手與貝斯手的位置可以相互靠近一些(很多的練團室並不會注意這些樂器的相關位置,所以,如何取得比較合理的工作位置,應該也是首要之務)。
4. 在這之後才是吉他手進來的時候。因為你的音箱已經面對你,你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你與節奏組兩人的平衡,至要的音量關鍵,絕對是『聽得到別人』這一點。而你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你的低頻想必是不應該多過於貝斯手的,甚至,你可能要建立一個觀念:在這樣的空間,更需要各種樂器去分層負責不同的頻率區段,而這個調整的思考邏輯,我希望能在未來的『談談電吉他相關』的文章裡,做更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而如果你是木吉他手,使用AG DI Box來做訊號放大,那麼,你與直接Line in的鍵盤手一樣,都必須依靠Mixer來處理訊號、推送到Main Speaker,這時候,我們需要小心地處理Mixer相關的知識。
5. 在確認Mixer的各個音量推桿與主音量關到零、各軌EQ旋鈕置中、Main Speaker off的狀況下,才打開Mixer的電源,然後再打開Main Speaker電源。將主音量的推桿慢慢推到置中,理論上,這時候應該還不會有任何訊號;將你的那一道訊號推桿慢慢推到適度的音量,同樣的,你所需要的音量應該會是以聽得到別人樂器的條件來設定,以木吉他手來說,你所需要調整的低頻,應該是介於貝斯與電吉他手的中間,而鍵盤手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如果你在一打開Mixer、Main Speaker就覺得低頻混雜,請試著用Mixer上的『Low Cut』來抑制整個Mixer訊號輸出的低頻,如果因此而覺得自己的樂器低頻明顯不足,才開始使用各個推桿的EQ來做適量的補正。
6. 然後,最容易讓整個團練音量失衡的人物才可以登場。我一直覺得『主唱』在使用麥克風的觀念,往往會影響整個團練過程的優劣,原因無他,因為,通常我們的主唱,都不太有足夠的發聲練習或共鳴練習這些必要的訓練,導致他的聲音一定要經過不正常的訊號放大,才勉強可以與其他樂器放在一起,在此,我們先溫習一下『一個過度放大的麥克風訊號如何造成Feedback回授』這個基礎知識:http://joshliu69.pixnet.net/…/332573752-%E3%80%8C%E6%9C%89%…
如果你的主唱是一個音量過小,或完全不去練習、研究歌唱原理與認真鍛鍊共鳴位置的人物,那麼,他至少應該要長得非常體面;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音樂,還是讓專業的來!如果你的主唱並沒有以專業的態度來要求自己,我覺得,也許你應該要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主唱的麥克風放大,其實並不是要讓Main Speaker的音量去滿足他,相反的,他的音量只是為了要讓其他人可以聽見而已,而主唱應該要聽到的,是他自己所有的身體、頭腔共鳴所帶來的振動記憶,因為,這並不是在KTV的無限歡唱,這是在團練。
7. 反倒是有一種聲音,我認為它應該在Main Speaker裡被每一位樂手清楚地聽見,但我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年輕樂團會主動地去執行:Click!
大家會直覺地認為,Click交給鼓手去聽就可以了呀!我的問題是:那麼,你怎麼去判斷鼓手現在與Click的關係,到底有沒有分家呢?
現在的你,選擇在一個沒有地板監聽的工作環境來團練,我推測你應該還在音樂事業的起點,在這個階段的團練,其實首要目標,是要讓你與你的夥伴『穩定地』將音樂各個聲部、元素合奏在一起。我會非常認真地建議你:在此時,不論你是在家裡獨自練習,或終於有機會與其他夥伴一起練習,一。定。要。開。Click。
8. 但也許因為你們都太專心在處理自己的部份,所以,你們都沒有注意到整個團練的過程,大家的拍子究竟有沒有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請購買一個有Stereo錄音功能的小型錄音器材,放在練團室的適當位置,將每一首團練的曲目都忠實地紀錄下來(當然包括Click無情的聲音),然後分寄給每一位夥伴。這個動作將會讓你們的下一次團練更有效率,而且,你會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關鍵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
我真的相信,在這種強度的要求與訓練之下,很快地,你與你的夥伴們會進入到下一個音樂水平標準,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希望能在大一點、有良好監聽條件的工作環境來精進你們的音樂能力;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開始與你討論『音色』這種更有個人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健康地對話。
在那之前,請用『減法』的觀念,冷靜地試試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
祝一切順利!
指向性麥克風原理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2
我們都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揹著樂器、設備,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趕巴士,到城市中為數不多但不可或缺的樂器行練團室,與一眾音樂夥伴共同編織著音樂夢想,而排練著那些建構了我們音樂能力的曲目,一切雖然都很辛苦,但能與這些夥伴一起玩耍音樂,怎麼也都值了!---那是排練開始前一秒的事。
從排練一開始,你就知道『音樂』這條路真是困難重重:你不論怎麼努力,你總是聽不到自己的樂器或聲音,而別人的音量總是暴力式地壓迫著整個排練空間、加上那些永遠都解決不掉的高音回授,讓你躲都躲不掉;一兩個小時之後,你剩下一雙被高頻、低音濫炸之後朦朧的耳朵、一種無力疲憊的心情,然後繳了團費、付了練團室的租金,心裡想著『這個練團室真是爛透了!打死我也不要再來這裡練了!』
你訂班的練團室,如果有緣份的話,也許我也曾經在那兒練過團;在你的這個年齡,我的見解也不見得比你高明。不過,現在的我,倒是有了一點點不同的體悟,希望在這兒說說,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未來你能夠與更專業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對話之前,我覺得你需要先能學會與自己、以及音樂夥伴對話;而一切,就是從這個每小時幾百元租金的練團室開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2]
現在的我,走進任何一個『將會』與音樂、聲音發生關係的空間或環境,都會習慣拍拍手掌、聽一下這個掌聲回傳到我耳朵的狀況;這裡面包括了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百分之百的會影響你接下來的所有工作內容。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但重要得像空氣一樣看不見的物理事實:你所有要發出的聲音,都會在這個空間裡不斷地反射、擴散、折射…(http://www.ling.fju.edu.tw/phonetic/arch_acoustics_phenomenon.htm ),所以,對於你身處的環境,你能先有一個環境條件的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一般來說,練團室為了『避免過多的聲音反射、折射』,或為了降低團練室彼此之間的聲音干擾,都會很盡力地在整個房間都貼上吸音棉,不過,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並沒有經過良好的『空間設計』來消除『駐波』的問題的話,其實,整個聲音響應會非常容易有低頻能量氾濫而自然殘響不足的問題(就我印象所及,幾乎我到過的樂器行練團室,都是平行四邊形、貼了黑色吸音棉的狀況,而這類型的空間,幾乎都會有【很轟】的感覺)。(相關的基礎知識,可以先參考這一篇文字,並請持續Google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access.com.tw/23460208393135438291332873288238899303402011421205.html )
換成白話文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型練團室本來就不是以聲學條件來建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要在一個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的環境來進行音樂的執行。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方面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這是合理的市場供需平衡,二方面是,這不失為一個鍛鍊自己『節制』能力的嚴苛條件,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克服這種環境,其實,未來你在任何工作場域,幾乎都不會再有難得倒你的事情了。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都有幾個基本的設備器材:鼓組、吉他、貝斯音箱,簡單的Mixer混音器,幾隻收音的麥克風,一對連接在Mixer輸出端的擴音喇叭,如果要用鍵盤樂器以及鍵盤音箱,可能還要加錢,而且通常都還沒有任何地板型監聽,更不用說耳機式的監聽…好的!於是你與團員們就趕快把自己的樂器、器材組接起來,然後每個人都各自發出聲音,然後按照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方式,把鼓組、吉他、貝斯、主唱,加上也許有的鍵盤都用了麥克風收音或Line in的方式,將訊號送進Mixer,再送進主喇叭(那一對Main Speaker),然後就什麼都不對了!低音超轟,主唱的麥克風瘋狂Feedback,但主唱說他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更不用講你的吉他音色什麼什麼的了……
其實事情的執行順序不是這樣的。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空間都沒有大到需要將所有樂器訊號都送進Mixer來處理的必要,在這種沒有地板監聽條件的環境,我通常執行樂團事務的方式會是下面的邏輯:
1. 先請鼓手就定位(這包括了鼓手應該就現場提供的鼓組做必要的鼓皮調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我覺得它重要到未來我們要有一個專題來討論~),然後就今天要處理的音樂內容的音樂性,請他單獨演奏一下,然後詢問一下團員們,是否在不收音以及自己不彈奏樂器的狀況下,可以清楚聽到鼓組的每一個樂器;而這其中,我會更關心的是大鼓(Bass Drum,或說Kick)、小鼓(Snare Drum)與腳踏鈸(Hi-Hat Cymbal)的相互平衡,,因為這是一位鼓手所應該要有的最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位鼓手的演奏是不是有資格討論『Groove』的基礎;如果你的鼓手在這三件樂器的音量平衡有很大的問題,你應該請他回去加強自己的基本練習,而不是急著要出來爭取表演的機會。
一般說來,該產生『駐波』的現象,這時候已經發生了,而通常,它會來自鬆弛不緊實的大鼓,或音高不正確的小鼓,這些狀況,可以用『在大鼓裡面塞一塊毛巾被』以及『在小鼓面上貼膠布』這種小技巧來得到鼓組音色的改善,這也是你的鼓手應該要會的本事,如果他不會……,就與他一起看一下這個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oOap4m2c
而鼓組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Live演奏的狀況下,通常是一個高聲量的樂器,而我會以這個樂器做為其他樂器音量平衡的基準,再繼續往下進行其他樂器的加入。
2. 當你走進一間練團室,通常吉他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你因此在架設你的器材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站在音箱的前方、效果器盤放在自己的腳前,因此形成一種『面對著房間、背對著音箱』的慣性;但你可能不知道,『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其實只是為了讓人員進出動線方便考量而擺放的一種習慣,真的要開始工作時,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音箱擺放在你的前面來『面對』你;另外,如果你知道音箱單體的發聲是呈現一個有角度的扇形,你應該就不會只是讓音箱垂直地放在地上,而會採取一種『仰角』的方式來面對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就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且,你會意外地發現,原本的方式會有多麼地高頻氾濫而刺耳,因此你會調整出一個比較理性的高頻;更不用說,調整音箱的每一個旋鈕會有多方便了!
而貝斯音箱所表現的低音,相較起來是比較『無指向性』的(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30000010KK10719 ),因此在實務上,不會特別去搬動音箱來適應工作環境;但接下來的調校,卻會是整個團練品質的重大關鍵。
3. 當鼓手提供了平衡的節奏與音量後,我會請貝斯手加入。從貝斯手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自己能同時聽到鼓組與自己,並且,他應該要適度地調整自己的低頻,讓自己的頻率能與大鼓有適度的結合但不致於造成空間的轟鳴。對鼓手來說,他通常會需要聽到貝斯的線條與落點,因此,如果情況允許,請盡量讓鼓手與貝斯手的位置可以相互靠近一些(很多的練團室並不會注意這些樂器的相關位置,所以,如何取得比較合理的工作位置,應該也是首要之務)。
4. 在這之後才是吉他手進來的時候。因為你的音箱已經面對你,你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你與節奏組兩人的平衡,至要的音量關鍵,絕對是『聽得到別人』這一點。而你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你的低頻想必是不應該多過於貝斯手的,甚至,你可能要建立一個觀念:在這樣的空間,更需要各種樂器去分層負責不同的頻率區段,而這個調整的思考邏輯,我希望能在未來的『談談電吉他相關』的文章裡,做更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而如果你是木吉他手,使用AG DI Box來做訊號放大,那麼,你與直接Line in的鍵盤手一樣,都必須依靠Mixer來處理訊號、推送到Main Speaker,這時候,我們需要小心地處理Mixer相關的知識。
5. 在確認Mixer的各個音量推桿與主音量關到零、各軌EQ旋鈕置中、Main Speaker off的狀況下,才打開Mixer的電源,然後再打開Main Speaker電源。將主音量的推桿慢慢推到置中,理論上,這時候應該還不會有任何訊號;將你的那一道訊號推桿慢慢推到適度的音量,同樣的,你所需要的音量應該會是以聽得到別人樂器的條件來設定,以木吉他手來說,你所需要調整的低頻,應該是介於貝斯與電吉他手的中間,而鍵盤手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如果你在一打開Mixer、Main Speaker就覺得低頻混雜,請試著用Mixer上的『Low Cut』來抑制整個Mixer訊號輸出的低頻,如果因此而覺得自己的樂器低頻明顯不足,才開始使用各個推桿的EQ來做適量的補正。
6. 然後,最容易讓整個團練音量失衡的人物才可以登場。我一直覺得『主唱』在使用麥克風的觀念,往往會影響整個團練過程的優劣,原因無他,因為,通常我們的主唱,都不太有足夠的發聲練習或共鳴練習這些必要的訓練,導致他的聲音一定要經過不正常的訊號放大,才勉強可以與其他樂器放在一起,在此,我們先溫習一下『一個過度放大的麥克風訊號如何造成Feedback回授』這個基礎知識:http://joshliu69.pixnet.net/blog/post/332573752-%E3%80%8C%E6%9C%89%E6%80%AA%E7%8D%B8%21%E3%80%8D%E5%96%87%E5%8F%AD%E7%82%BA%E4%BD%95%E5%94%A7%E5%94%A7%E5%8F%AB%3F%E6%B7%BA%E8%AB%87%E4%BB%80%E9%BA%BC%E6%98%AFfeedbac
如果你的主唱是一個音量過小,或完全不去練習、研究歌唱原理與認真鍛鍊共鳴位置的人物,那麼,他至少應該要長得非常體面;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音樂,還是讓專業的來!如果你的主唱並沒有以專業的態度來要求自己,我覺得,也許你應該要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主唱的麥克風放大,其實並不是要讓Main Speaker的音量去滿足他,相反的,他的音量只是為了要讓其他人可以聽見而已,而主唱應該要聽到的,是他自己所有的身體、頭腔共鳴所帶來的振動記憶,因為,這並不是在KTV的無限歡唱,這是在團練。
7. 反倒是有一種聲音,我認為它應該在Main Speaker裡被每一位樂手清楚地聽見,但我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年輕樂團會主動地去執行:Click!
大家會直覺地認為,Click交給鼓手去聽就可以了呀!我的問題是:那麼,你怎麼去判斷鼓手現在與Click的關係,到底有沒有分家呢?
現在的你,選擇在一個沒有地板監聽的工作環境來團練,我推測你應該還在音樂事業的起點,在這個階段的團練,其實首要目標,是要讓你與你的夥伴『穩定地』將音樂各個聲部、元素合奏在一起。我會非常認真地建議你:在此時,不論你是在家裡獨自練習,或終於有機會與其他夥伴一起練習,一。定。要。開。Click。
8. 但也許因為你們都太專心在處理自己的部份,所以,你們都沒有注意到整個團練的過程,大家的拍子究竟有沒有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請購買一個有Stereo錄音功能的小型錄音器材,放在練團室的適當位置,將每一首團練的曲目都忠實地紀錄下來(當然包括Click無情的聲音),然後分寄給每一位夥伴。這個動作將會讓你們的下一次團練更有效率,而且,你會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關鍵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
我真的相信,在這種強度的要求與訓練之下,很快地,你與你的夥伴們會進入到下一個音樂水平標準,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希望能在大一點、有良好監聽條件的工作環境來精進你們的音樂能力;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開始與你討論『音色』這種更有個人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健康地對話。
在那之前,請用『減法』的觀念,冷靜地試試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
祝一切順利!
指向性麥克風原理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是大家敲碗很久的NeKo賣老ㄍㄨㄥ...我是說~小廚房時間啦!運作聲音大概跟暖氣機的聲音差不多~我自己覺得沒有很吵啦~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牛排 #氣炸鍋 #教學
📚材料準備📚
牛排(肋眼)
*可以挑稍微油一點的肉質,因為氣炸鍋的原理是用食物自己本身的油質進行烘烤
馬鈴薯
玫瑰鹽、黑胡椒、香料
剩下起司和奶油的部分
完全是老公他的個人意志
我自己是完全沒吃,也活得好好的喔!!!
📚#安晴氣炸鍋📚
安晴家電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ANQUEEN2016/
氣炸鍋購買頁面:
http://www.twletsgo.com/shopping/aIWv24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1.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不定時會發布影評類的文章
會有說書額外的延伸閱讀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2. 直播時有特殊貼圖可以使用
3. 每個月會搶先看到我的當月書單
4. 不定時有深夜廣播的影片可以聽
5. 滿周年會有額外小福利認證(規劃中)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指向性麥克風原理 在 五哥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線麥克風】Rode Wireless Go 香港 YouTuber最新推介
? 五哥上左Youtuber GO好後悔?! https://youtu.be/YgVinPvvnTY
?陰謀系列 - http://bit.ly/2RW8oVd
⭐️如果鍾意哩條片,就記得比個Like同埋訂閲我嘅頻道啦!
https://bit.ly/2F6Y2M8
?如果你希望可以鼓勵五哥,支持我每日努力出片分享實用資訊,可以點以下連結:
https://paypal.me/5minutesmaster
?推薦影片?
✅ 【香港首度公開】詳細分析做YouTuber其實揾到幾多錢?
https://youtu.be/xaqd4VGfkwI
✅ 【AI人工智能整網站】又一個工種可能被人工智能取替?
https://youtu.be/l6ZT8z3hM3c
✅ 【2019美國預言】希望只係科幻故事
https://youtu.be/3eRyUtshmC0
✅ 【香港樓市2019】樓市大跌前先兆?
https://youtu.be/Sl9j5YxRFeY
✅ 【2019香港經濟預測】香港朋友要小心
https://youtu.be/Czg2UaIGeaI
✅ 【樓市點睇】香港仲有四年就....
https://youtu.be/08CoILul5wk
✅ 樓市真相2018:大師預測2019樓市大跌7成,仲大鑊過沙士97!
https://youtu.be/cjKnEn-WCPI
✅ 【中美貿易戰】影響深遠-最新消息
https://youtu.be/cqqsnL-4qAU
✅ 【2019香港樓市】樓市泡沫爆破?磚家預測/一條片睇曬
https://youtu.be/vOJik86_H6U
✅ 【一條片解構5G原理】
https://youtu.be/-sy64F2fx4o
✅ 【機場貴賓室】揀邊張信用卡一定冇得輸
https://youtu.be/ozztsCtXCYg
✅ 【信貸報告】信貸評級|追加重要補充資料
https://youtu.be/wTW-X69BVXc
✅ 【香港樓市2019】樓市大跌前先兆?
https://youtu.be/Sl9j5YxRFeY
✅ 《吸引力法則》粵語
https://youtu.be/cJ-6CokkuGg
網址:https://www.5MinutesMaster.com
Medium:https://medium.com/@5minutesmaster
facebook:https://bit.ly/2QYmNyE
#麥克風 #WirelessGo#無線麥克風#RodeVideoMicro #五分鐘變大師 #五哥 #RodeWirelessGo #Rode #YouTuber教學 #YouTube訂閱 #收音咪 #賺錢 #2019賺錢項目 #網路賺錢 #創業
指向性麥克風原理 在 麥克風該怎麼選?-麥克風基本原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影片內容 麥克風 基本設計 什麼是 麥克風 的 指向性 什麼 ... 基本 麥克風 設計2:23 不同設計的差異6:43 指向性 測試9:55 每種 麥克風 適用場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