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辰.早晨」姜濤暈了】
組合MIRROR成員姜濤,昨日到尖沙咀出席活動時突然暈倒。周一他在社交平台多篇帖文表達感受時:「開始變得害怕跟別人接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似乎也沒有以前那麼有禮貌了。」
有提供心理培訓機構發帖文,指藝人的工作向公眾提供娛樂,但請勿將偶像過度消費,然後餘下苟延殘喘的落泊魂魄。又希望承受壓力的人,擁抱自己的悲傷,接受同照顧有痛覺的自己,將痛苦轉為動力同希望,帶着自己同身邊人走下一步。
#姜濤 #MIRROR #始終相信惡夢會過
#健康與和平不必依靠偶然性
#香港心理衛生會
#打氣有學問
#我見過你成功我見過你失敗但無見過你放棄
#你好叻呀你識得講出來搵人分擔
=====================
📌「早辰.早晨」足本重溫
▶️Youtube:
https://bit.ly/3ePXFFC
▶️香港電台網站: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hismornin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THKthismorning/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指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歌手何韻詩演唱會原訂九月初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但開騷前突然被藝術中心以「或違公共秩序」為由拒絕租場。有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成員承認曾參與諮詢,並認為拒租的決定「理由充分」,引起公眾關注「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的角色。曾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的何慶基表示,「監督團」是管理核心,監察機構的整體方向發展,「但不會染指藝術」;今次拒租事件反映「環境有變」,反映「以往那寬鬆包容的自由開放心胸不再存在」。
捐款入會 可享「監督團」投票權
何韻詩「《你尚未成為的》Hocc Shouson Live 2021」演唱會,原定於 9 月 8 至 12 日於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但開騷前 8 日主辦單位突然收到香港藝術中心通知取消租借場地。
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成員雷鼎鳴回覆《明報》查詢指,取消場地預訂一事曾諮詢監督團成員,包括他本人,並透露藝術中心管理層上周已諮詢律師意見,認為取消預訂「理由充分」。
成立於 1977 年的香港藝術中心是非牟利的非政府組織,自負盈虧,並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擔任名譽贊助人。根據《香港藝術中心條例》,民政事務局局長設立「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的諮詢及法定組織,作為「藝術中心的主管及行政機構」。現屆監督團共有 15 名成員,其中 4 名由行政長官委任,包括主席楊余夏卿;其餘成員分別由藝術中心個人會員及團體會員提名及選出 4 至 7 人。全部成員任期均不得超過 3 年。
根據藝術中心官方網頁,公眾可透過捐款成為「個人會員」。一次過捐出港幣 5,000 元,申請 5 年會籍,即時獲授予參與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個人會員代表選舉的投票權;或以每年港幣 500 元續會,連續支持 5 年後,亦可獲授予參與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個人會員代表選舉的投票權。惟未有交代團體會員的組成方法。
何慶基:過往「監督團」不會染指藝術
由 1988 年至 1999 年間,出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超過十年的何慶基向《立場》表示,藝術中心會員「俾錢加入就可以」。個人會員「基於有心支持」,而團體會員則是「用嚟回報或吸引贊助」。
何慶基續指,「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是「管理核心」。他在任期間,「監督團」如同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的「董事局」一樣,主要負責監察整體發展的大路向、良好運作和財務。招聘總幹事及部門總監等重要人事變動亦會經其諮詢,「但不會染指藝術方面」。「監督團」聚焦關注財務,或特殊非節目項目(如擴建、大裝修等),舉行籌款活動,「我的年代,他們沒有直接干預節目內容,只是在開幕禮代表藝術中心出席」。
香港藝術中心是法定藝術機構,而法律亦賦予「監督團」監察、督導的權力。何慶基認為,今次拒租事件除非當事人願意和盤托出,否則難以查找真相,「公平點說,這是否監督團的決定也未知道,可能是在員工層,可能是外在壓力不得不取消,或是自我恐懼」。與其怪責「監督團」,他認為倒不如說現今環境有變,「以往那寬鬆包容的自由開放心胸不再存在」。
政府否認干預「監督團」
「監督團」作為民政事務局法定組織,其主席及成員又可由行政長官委任,引起外界關注特首及政府會否出手干預。民政事務局回覆《立場》指,香港藝術中心是一所非政府營運、自負盈虧的機構,「特首及民政事務局均沒有參與、亦不會干預香港藝術中心的日常運作,包括場地租用事宜」。//
指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終於約到我的美甲師了✌️✌️✌️
幫我手指穿上美美的衣服🤩🤩🤩
Miss Beauty 指藝美睫 ネイル/アイラッシュ サロン専門
指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指藝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王建揚,1981年生於臺北,2006年畢業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擅長透過編導式攝影與裝置和繪畫的結合,來拍攝作品。2009年參加村上隆舉辦的GEISAI TAIWAN #1,以《宅》系列贏得龜井誠一評審個人獎,之后在各項國際攝影比赛中陸續獲得肯定,如 GEISAI TAIWAN #2金獎、美國IPA國際攝影比賽、法國PX3國際攝影比賽、日本TDW Art Fair椿原弘也評審賞等。
王建揚將日常生活以戲劇化和場景化的方式再現,藉以甜美而誇張的色彩和現成物或裝置、繪畫,建構出迷幻的非現實空間。在他的鏡頭下,人物的真實入鏡和刻意的佈景形成反差,突出物質世界的奢華之虛空。
作品受邀於國內外展覽有2011年《一克拉的夢想當代美學展》、2012年北京今日美術館《未來通行證》、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動漫美學雙年展─愛你一生一世》、2014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台灣報到》、201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舞弄珍藏》、銀川當代美術館《國際動漫藝術展─非常上癮》、高雄市立美術館《快拍慢想》,2017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社交場》、北京今日美術館《破折號》,並受邀於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倫敦、巴黎、墨爾本、俄羅斯、奧地利、墨西哥、東京、韓國、北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台灣舉辦展覽。
王建揚以《宅》系列聞名,其重要特點往往帶有強烈的歡樂氣氛,裸體女性在放滿各種遊戲、動漫物件乃至彩繪、塗鴉、噴漆的空間裡,自由跳躍,奔放開心,像是能夠擺脫沉重的地心引力──王建揚長期與舞蹈系女生合作,唯有其肢體的柔軟度與爆發力,才可能重複做出在空中的高難度姿勢,讓相機瞬間凝結,展現出豐富、奇觀也似的騰空畫面。
在進行《宅》系列之前,他跟妻(當時為女友)前往東歐拍攝,便曾在凌晨五點時於大花園裸奔拍攝──妻子以實際行動與信任支持,陪伴王建揚一起摸索獨特的藝術風格。後來,她也成為王建揚《購物車女孩》的model。
對喜歡在家中脫光行動的王建揚來說,裸體是再自然不過的狀態,所以照片中的女性,也完全是一派自在舒適。他表示,自己並不想要做寫真創作,而想要直指藝術領域──是以,他的攝影創作幾乎沒有色情的意味,反倒明亮、甜美。
王建揚坦言,最初做藝術的初衷就是,想要讓藝術走入一般大眾生活之中,洗去藝術必然沉悶的刻板印象。他強調藝術不是只有一種。也因此,照片中歡樂的氣氛與令人振奮的飛躍感,不僅僅是獨樹一幟的風格,更是他對藝術的真實理解。
相關新聞
http://bit.ly/2QoJrRv
#一影像 #王建揚 #編導式攝影 #裸體攝影 #宅 #購物車女孩 #塗鴉 #蘋果日報
指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馬如龍(馬俊麟)專訪
▲「我心中的宇宙,宇宙中心的我」藝術家馬如龍以太空為背景、結合人像,試圖將創作者的孤獨狀態具體化。
▶自小立定志向◀
從小馬如龍對於繪畫可說是情有獨鍾,幼稚園自己拿著空白簿子畫四格漫畫,到國小、國中在漫畫堆中創作獨家漫畫,國中憑著天份與自信考上復興商工、進入西畫組,進而對於油畫與純藝術感到興趣,從高中到大學,馬如龍秉持對於人像繪畫的喜愛,持續以人像作為創作主軸,發展一系列的作品。在進入研究所後,他開始思考自身創作的符號與特點,開始觀察與分析藝術市場。
▶人像創作的起點◀
進入復興商工西畫組,馬如龍便喜愛上畫人物,以身邊同學為對象,以紀錄的心境繪下週遭的人事物。這時期的創作著重於寫實技巧。到了大學時期,仍持續以自己所偏好的人物像為創作主題,畫中主角呈現無表情與性別界線模糊的狀態,描繪都市中人們空殼般度日,人物姿態各異、四周擺放無意義的水果,形成荒謬組合的眾生相,展現年輕一代有些輕蔑的態度,以及被現實困住的狀態,並在創作時提出「為什麼我們是人?」這樣的疑問,反思自己創作的初衷。
退伍後工作兩年還未考取研究所時,存了一些錢才重回創作之路的馬如龍,面對睽違三年的創作,試著用一種重新出發的角度來創作,利用各種新工具等等來象徵重新開始的契機。在進入研究所後,馬如龍便開始探討多年來的創作脈絡,以及尋找自己的藝術語彙。在以往的創作中,他認為觀者在閱讀作品會有困難,似乎無法解讀、易被忽略,希望作品之間具有串連性,因此開始尋找獨有的藝術語彙與了解市場性,這樣的探討過程為此次展覽的前言。
▶關於孤獨◀
因家庭的關係,馬如龍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時間一人獨處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機會。馬如龍認為「孤與獨在中文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孤為喪父的兒童,獨為老而無子。兩字合併後多指作一種孤單的,單一的狀態。但孤獨在英文中代表的是 alone 並非 lonely,縱使周遭有人,個人進入不被打擾的狀態也可稱為孤獨。所以在此指藝術創作中的孤獨指的是一種思緒不被任何人打擾的隱遁狀態。」馬如龍以往的作品以提出社會議題或是批判性為主,展現都會中一種「無」的狀態。
作家蔣勳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 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攪,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
▶衍伸為太空狀態◀
馬如龍認為在太空系列創作中,他並非強調太空的美好或夢幻,現實中太空沒有介質因此無法傳遞聲波、也看不見星空,其實是一種黑暗孤寂的狀態。與其說太空系列是在表現太空的樣貌,他個人認為更像是反芻對於生命探討和自身靈魂剖析的具象化。同時他也探討到生死的問題,大家都是一個人到來這個世界上經歷生老病死,也許過程中有家人的陪伴,但離開世間的時候也是一個人。馬如龍也舉例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與音樂家,他們的不朽作品多半是在極為孤獨的狀態下所創造出來的。
人類因為好奇而不斷往太空進行探索,想知道宇宙的起源與邊界。這樣的一個過程,馬如龍覺得像一位藝術家而創作的過程像是太空人在外太空這樣一種孤獨的存在,人類在外太空的的探索過程就像是藝術家在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市場的未知性。而從馬如龍作品中人像呈現訊號不良的模糊樣貌,堆砌出整體圖像與觀者之間一種攝影繪畫與擬真再現的曖昧關係。既是真實,也並非真實的狀態。
▶畫面中的象徵符號◀
在太空系列的作品中,馬如龍將氣球帶入畫面當中,除了具有提升畫面彩度的功能,他也問採訪者是否想過「為什麼人要發明氣球?」,這些常出現於遊樂園和歡慶場合當中的氣球,代表美好與希望、帶給人喜悅,是一種慶祝與童年的象徵,卻也短暫而易逝。現實當中,溫度與壓力的關係氣球無法存在於外太空,遑論飄浮。在畫面中,無法看出性別的太空人手握氣球代表著我們進行的探索旅程是保有希望的,像是孩提時的繪畫初衷,也象徵生活中我們面對的世界表面和諧但內在充滿不安定。
馬如龍認為,精神上不安定與渴望逃離,卻同時要正面保持希望、建構系列的創作核心,而太空人在太空中展演的小荒謬,也正反映了現今藝術作品多利用詼諧、反諷,甚至帶點不知所云,表現出我們所處的世代與現狀。
▲馬如龍以人像結合宇宙,展現孤獨與寂靜,表現藝術家創作的狀態。
(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如龍簡歷:
復興商工美工科西畫組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西畫創作組
重要得獎記錄:
2016 新北市美展油畫類 優選
2016 璞玉發光 西畫類 優等
2016 全國油畫展 優選
2016 百號油畫展 優選
2014 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 西畫類 首獎
近期展覽:
2016 他/她 人物油畫群展 雅逸藝術中心 台北
2016 第二屆鴻梅新人獎巡迴展 新竹生活美學館 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 台北
2015 師大雙年展 徳群藝廊 台北
2015 「幾何」---馬如龍個展 桃園客家文化中心 桃園
2015 "看,我在台北”新一代人文風景特展 台北信義新天地A98F 台北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指藝 在 神的指藝 - 梗圖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神的指藝 . 梗圖. 2022年7月23日01:49. megapx. 梗圖 · 微西斯 · 迷因 · 搞笑 · 有趣. 愛心 哈哈. 86. ・留言2. 文章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大家良心還在嗎? ... <看更多>
指藝 在 Nail Library指藝圖書館 的推薦與評價
Nail Library指藝圖書館, 台北市。 25084 個讚· 25 人正在談論這個· 467 個打卡次。我們蒐羅全球最頂尖美甲品牌,包含好萊塢OPI,歐洲精品美甲Fab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