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後記
《迷你的妳》
#李澤言x妳
#糖渣渣
——————
李澤言的落款強勁有力,如同簽下巨額合約般的落在「家長簽名」那一欄。
而與簽合約時不同的,是落在紙張上的目光如窗外的月色,明亮卻柔和。
再翻了翻手邊那本沒有文字,只有歪歪扭扭塗鴉卻色彩繽紛的日記本,李澤言拿出手機,一如往常拍下當日的那頁珍藏起。
黃色、綠色、藍色,各種顏色隨性塗在空白格上,無法看出具體畫的是什麼,可想起下午,小不點短短的手指指著那紫色團狀說:「計個是爹地」,似乎就真的能分別出哪裡是自己的眼睛,哪兒又是嘴巴,和現在一樣、彎彎的。
「李澤言,原來你長得像茄子……」
「那媽咪呢?」看著妳憋笑悄咪咪說著耳語,李澤言問。
小不點指著長長條的紅色團狀,「計個是媽咪!」然後笑瞇了眼。
那彩色棉花糖般的笑顏簡直和妳如出一轍。
「……辣椒。」
在妳皺起眉低聲抗議之前。
-
李澤言從書房回到主臥時,妳正巧放下女兒,肉嘟嘟的小腳丫一落地踩上毛毯就像開了開關似的,啪噠啪噠地就往他懷裡奔去。
妳轉身回浴室接著打理自己。想著待會兒進房會見女兒已吹好頭髮,或許早已賴在李澤言懷裡睡著,妳洗澡的步調便從容了起來。
可當妳盤著濕漉漉的長髮回到房中時,卻不見女兒的身影,眼神中的疑惑很快地得到解答。
聽說幾分鐘前,小不點掰出四支手指頭,對著李澤言說:「我已經三歲、長很大了,可以自己睡覺。」
接著氣呼呼地鼓著雙頰踱步到門前,又折回床邊拿走李澤言的枕頭抱在懷裡,才回自己房間去。關門前,不忘用帶著哽咽的奶音說句:「爹地晚安……」
「哭了嗎?」妳有些擔心,畢竟女兒一直都想與你們一起睡,總賴著不肯走,這次卻賭氣到回自己房裡去了。
「沒哭。」
畢竟他們講過道理的。
關掉吹風機,李澤言揉揉妳有些亂的頭髮,才又順了順髮絲、攏在掌心。熱熱的、香香的。
「不過,到底為什麼和你生氣?」
拍拍李澤言置於妳兩側的大腿,妳倒像安撫他似的,畢竟女兒鮮少如此。別說生氣,平日裡乖巧又撒嬌,完全是蜜漬小甜豆般的存在。
「……」
「嗯?」
妳看不見身後李澤言的表情,直到他帶著些許無奈的輕嘆落在妳耳畔。
「她想讓我們生個哥哥給她……」
「噗——」妳突然笑出聲,順勢躺進李澤言懷裡,再拍拍他的腿。突然不知道該心疼李澤言的無奈,還是心疼女兒無法如願的悲傷。
「那執拗的模樣——」
「簡直跟我一模一樣?」
妳仰頭與李澤言對望、眨眨眼,不僅沒有否認,甚至眼底帶著幾許莫名的驕傲。
畢竟,「那還不是你寵的?」
「……別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喔……」
伸手輕撫李澤言微微蹙起的眉宇,妳乖巧地點點頭。隨著眉眼間的笑意漸深,妳已將掌心挪到李澤言後腦輕輕一勾,讓他低下頭來方便妳親一口。
微涼的指尖在妳頰畔摩挲著,一手被包覆在妳的掌心之中越發溫熱。溫度,大約和探入妳口中的溫潤相仿。
「要個弟弟倒是可以。」
唇齒間的呢喃黏膩不已,落在逐漸加深的喘息之後……
卻隨即斷在寶寶監控裡傳來的軟糯輕喚。
「媽咪——」
一記落在妳唇畔的深吸戛然而止,再輕輕吐出之際,妳的輕笑也隨之漾開。
轉過身將臉埋進李澤言懷裡,妳又賴了幾秒才抬頭,抓在妳腰間的手卻似乎沒有要放開的跡象。
妳索性捧著李澤言的臉,哄孩子似地,「看來,暫時要不到弟弟了……」
拉下妳的手,李澤言瞧著眼前這皺眉鼓嘴的模樣,和方才可憐兮兮走出房間的小不點完全重合,頓時心軟得不行。
揉揉妳的額髮,他輕嘆,「我去吧。」
-
然後這晚,妳說好要生弟弟的老公就沒再回房了……
看著寶寶監控裡,高大的身軀窩在兒童床上,懷裡揣著迷你版的妳,妳不禁失笑。
想起不久前,妳也曾揉揉李澤言蹙起的眉宇,向他保證,自己不會有了寶寶就瓜分對他的愛,只是複製了一份出來而已。
當時他別過頭前說什麼來著?
「妳想多了。」
看看這女兒控的模樣——難道真的是妳想多了?
不行,看來得趕緊變出一個兒子來平均勢力才是……
————
後記
「媽咪起床、起、床!」
妳還沒完全醒來,迷迷糊糊地只能感覺到一個糰子似的暖呼呼小傢伙在妳身上蹭啊蹭的,一會兒摸摸妳的額頭,一會兒揉揉妳的臉頰。
「媽咪——爹地要打屁屁了!」
「唔?」
一隻指頭撐開妳的眼皮,妳被迫看了下時鐘,隨即在下一秒將小不點攬進懷裡,一起裹進被窩中……
「唔——妳八點上學,現在才五點啊寶貝!」
誰說女兒像她?是像她爹地吧,不讓人睡覺!
-
在女兒受不了妳的揉揉捏捏攻擊,又哭又笑地跑出房間後,妳硬是又賴了一個鐘頭才起床洗漱。一進到餐廳便見她已吃完早餐乖乖坐在位置上,短短的腿兒晃啊晃地,似乎心情很好。
小太陽似的呀,總是如此照亮妳,讓一天的開端又暖又甜。
妳忍不住輕捏捏她軟嫩的臉頰,「跟爹地合好了?」
「嗯!」
見女兒笑瞇瞇地用力點點頭,妳便放心轉身至冰箱前挑選果汁,繼續問道,「那要跟媽咪說說妳和爹地怎麼和好的嗎?」
「唔——講道理,是、是條件的書本!」
嗯?妳回望女兒一臉得意地晃晃手中的小湯匙,還沒理解她話中的意思便見李澤言從廚房走出,摸摸女兒的頭糾正,「是『資』本。」
講道理是談條件重要的資本?果然是李澤言的女兒,媽咪……欣、欣慰……
「汁、本!」
點點頭,女兒受教地複誦,也顧不著什麼意思,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眨呀眨地,目光隨著李澤言手中的點心盤落到餐桌上。
——是一盤剛出爐,色澤金黃、沒了焦糖看上去依然滑嫩可口的布丁。
「喔——原來這就是『道理』?」
看小不點嚐到甜而露出幸福的表情,妳失笑,想起自己似乎都沒女兒那麼容易得到布丁獎賞。
「捱有,」塞滿布丁的口齒不清,還是想講點道理。
「還有什麼?」
妳順手拿起餐巾擦擦女兒的嘴角,瞄了一眼廚房中李澤言的背影,心裡有一絲期待他轉過身,手上端著屬於妳的焦糖布丁。
「還有……唔、想要底迪就要回我計己的房間睡覺!」
「噗——」
一口咖啡差點從妳口中噴出,妳隨即抽了衛生紙捂住嘴巴望向廚房中的身影,「李、李澤言?!」
-
一只玻璃杯倒扣到純白瓷盤上,琥珀色焦糖沿著金黃色的布丁流下,微微苦味帶著香草味,讓人百嚐不膩。
因為口中的滋味,軟嫩香甜。
以焦糖在盤子上勾勒出一道裝飾,彎彎的弧度,像極了李澤言揚起的嘴角。
有吃的就沒脾氣,果然很像——
「兩個傻瓜。」
-fi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
挪抬意思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挪抬意思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toryteller:【馬鞍山老字號茶記的洗碗皇后】
疫情之下,茶餐廳內只有寥寥數人,不復往日熱鬧。幾張長桌沾了紅油,擱了零零散散的碗。一個伙計用腳把一個膠盆挪到桌下,然後把碗收拾進去。不一會功夫,膠盆已滿。他彎身,改用雙手推膠盆。「你唔洗幫我推啦!陣間我自己黎啦!」正在與記者談話的「洗碗皇后」瞄到這一幕,連忙揮手,叫停那滿頭大汗的伙計。
馬鞍山菜市場有一間老字號茶餐廳,茶餐廳裡有一位老而彌堅的「洗碗皇后」。這位皇后,不用打理後宮,卻要打理後廚。「洗碗皇后」平日坐在後廚一張矮凳子上,等著伙計把一盆又一盆的碗推到後廚,由她清洗。「不過有時我洗得快,咁咪自己出去幫手推碗入黎洗囉。」語畢,她又回首朝著正在悄悄推碗的伙計擺了擺手。她續道:「不過你都見啦,佢地成日都驚我辛苦!」
【為什麼要洗碗?】
「個陣我做洗碗係因為我唔洗同人合作,可以自己功夫自己做,夠曬自由啊!」「洗碗皇后」喜歡跟人相處,但不喜歡跟人合作。她形容,在茶餐廳洗碗,就好像古裝電視劇裡的王爺一樣,可以「自己的封地自己管」。王爺之間會有來往,但絕不會插手她的封地。
問及工時,「洗碗皇后」說不算長。可細談之下,方知她每天工時是十小時。記者微微一愣的神態被她瞧見,她笑了笑:「我唔覺得返工十個鐘難頂喎!再辛苦都比湊仔輕鬆囉!仲要有錢賺呢!」訪談時,記者發現從茶餐廳內的客人,到茶餐廳外賣乾貨的小販,見到「洗碗皇后」時,都會笑著跟她打招呼、寒暄幾句。「所以話呢,有時候賺錢係緊要,但都要睇啲錢賺得開唔開心。好似依家咁咪幾好,大家都對我好好,老細又會關心我呢!佢地成日都逼我休息㗎!」
【從「洗碗姐姐」到「洗碗皇后」】
「我真係唔覺得辛苦!你估我『洗碗皇后』個朵係白叫㗎!」
人們喚她一聲「皇后」,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資歷,也是因為她把後廚打理得井井有條。
不過,她剛來不久時,人們其實並不是喊她「洗碗皇后」,而是稱她為「洗碗姐姐」。她說,在同事眼中,她就和年輕人一樣,甚至比年輕人更「捱得」。「所以班麻甩佬都叫我『姐姐』,搞到我一下子後生左十年!哈哈哈!」她抬手撥了撥擋在額前的銀白碎髮,爽朗一笑。
有次「洗碗姐姐」請假,豎日同事再見她時,突然就改了稱呼,成了「洗碗皇后」。原來,她請假那日,茶餐廳來了一位替工,雖然那替工很是努力,可洗碗的速度卻仍遠遠比不上她。當時,一盆又一盆的碗堆積在過道上,伙計差點無法進出後廚。「後尾班同事覺得我真係好犀利,咪叫我『洗碗皇后』囉!」口罩掩住了她半張臉,卻掩不住那絲絲笑意。只見那雙月牙般的眼睛滿是自豪的流光。
【傷痕與戰績】
「老人家最緊要做得嘢,做唔到嘢就無用,無用就入得棺材㗎啦。」「洗碗皇后」昂首一笑,忽然原地踏起小碎步,似要展示自己強健的體魄。記者的眼光卻總忍不住在那雙佈滿繭的手游移。未幾,她循著記者的眼神,微微垂首,望向自己的手。
「呢個,係洗碗造成嘅⋯⋯傷?」記者問。
她先是點了點頭,爾後又連忙搖頭。「呢個係俾洗碗用嘅漂白水蝕嘅。但呢啲唔係傷,同賺返黎嘅錢一樣,都係戰績。」語畢,她驕傲地伸出雙手,只見手上除了厚繭,還有密密麻麻的細口子。手的肌理紋路已是不見,就連指紋也只剩下模糊的印子。
「仲痛唔痛?」
「都洗左成十年碗嘍!死皮咁厚,一早無感覺!」她細細地撫著指頭上的繭,低喃:「十幾年啦...其實已經唔止係一份工,亦係我下半世嘅寄託。」
【上半生賺錢 下半生找寄託】
「洗碗皇后」年輕時與丈夫從內地來港。談及過去的歲月,她微微揚首,眼珠子俏皮一溜,似想起了什麼。「那時我們來香港,是因為這個。」她拍了拍身上穿著的牛仔褲,臉上的笑意多了幾分靦腆。那是一件老舊的牛仔褲,布料的藍色並不均勻,似是悠長歲月造成的褪色。她憶述,以前內地鄉村的生活很困苦,只有有錢人才能穿牛仔褲。後來她聽說,在香港,人人都可以穿牛仔褲。她心生羨慕,便與丈夫、孩子來港生活。「個陣香港經濟好,我地都係係到返工先賺夠錢,我仔女先有得返學、著得起牛仔褲。過年著住牛仔褲返去(鄉下)一轉,不知幾威!」
如今,子女早已長大,各自成家,她卻仍待在茶餐廳,不願退休。她說,她的下半生過得比上半生快活。「以前啲錢賺賺埋埋,都係用係班細路到先,買牛仔褲又係買俾佢地先,驚佢地俾人睇唔起。依家我返工,自己想買咩就可以買咩,幾過癮!」現在,「洗碗皇后」的衣櫃已有十多條牛仔褲。
其實,在「洗碗皇后」的收藏裡,有些是子女買給她的。然而,她最喜歡的始終是自己買的那幾件。她笑言,牛仔褲要自己買才有「意思」。「啲同事成日問我做咩唔享兒孫福,計我話,有兒孫依靠只係運氣,似我咁大歲數都仲可以靠自己生活先係福氣。」她滿足地瞇起笑眼。那雙月牙眼睛兒在昏暗的燈光,竟顯得越發燦爛。
Text:阿吉 @arji_ling
Illustration: Patpatkate
#EveryoneisStoryteller #patpatkate #阿吉 #arjiling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挪抬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挪抬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席卷全球的大洪水,共工怒触不周山,颛顼帝“绝地天通”,人族如何被封锁了神性?你想知道的谜团都在这集!
封面:桑桑田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我们80、90后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就是2012年12月22日的玛雅预言。大概10年前后还跟着上映一部电影名字就叫2012世界末日,从一点点的迹象到一个城市的毁灭,再到地震、火山、各地民众的骚乱,各个宗教的祭祀,最后一场空前的海啸席卷全球。不幸中的万幸是联合国早在数年前就委托中国制造出四艘巨大的“诺亚方舟”,人类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据说那几年全球有好多人变卖自己的家产,肆意挥霍享乐、末日狂欢。特别有意思的细节,你们去看美股可口可乐2012年8月之后的股价,暴跌百分之50几。等23号太阳照常升起大家翻开钱包一看,才知道比玛雅预言更可怕的是整个世界都在,但自己的钱没了!这部电影,基本上是以现代人的视角,把圣经中对于洪水描述的框架演绎了一遍。那是神对人类罪恶的愤怒,除诺亚一家和一部分动物外,毁灭一切地上的人类、走兽、飞鸟、昆虫。整整40个昼夜的倾盆大雨,150天的滔天洪水。而相应在我们华夏大地流传的便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那共工到底是谁呢?炎帝五世孙,火神祝融之子。也是一位人面、蛇身、朱发的半神,黄帝晚年时期的新生力量,曾经引领百姓移山填土拓展平原构筑堤坝引水灌溉,使得种植的粮食谷物大大增产。而黄帝驾龙归天后却将王位禅让于颛顼,共工不服率二将相柳、浮游起兵造反。受到父亲祝融的极力反对,共工领兵引水熄灭了祝融保存的人间火种,天地顿时一片漆黑。祝融踏上满身烈焰的坐骑火龙,带上风神领兵迎战,父子二人水火不容打得满天云雾水汽。祝融骁勇共工败退藏于深海,祝融穷追不舍施法劈开海水,追杀共工并擒住主将浮游,浮游大怒喷血而死,相柳因惧怕火龙逃之夭夭。共工兵败一路向西溃逃,直到天地的边界回头一看祝融的追兵步步紧逼,共工恼羞成怒,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柱子!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就是说共工撞断了天柱,整个大地失去了原有的维度,天空向西北倾斜,看上去连日月星辰都偏离了以往的轨道。大地向东南塌陷,让原本西北方向的海水顺势裹挟着泥沙倾斜而下。
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但西北方向哪里来的海水呢?山海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你翻开中国地图把眼睛瞪出血,也无法在西北方向找到海。但是谷歌地图可就不一样了,可以放大缩小。于是你倔强的坚持向西查看,穿越了新疆西藏、穿越了中东、穿越了欧洲。结果还真被你翻到了大西洋。你拿着ipad作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模样,眼看着大西洋的海水如瀑布般洒向整个欧亚大陆,并在海拔较低的位置留下了地中海、黑海和里海。而当时挪亚方舟的挪亚一家居住在哪里呢?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上古的巴比伦、今天的伊拉克。而不周山这个名字,就是在说这座山是不周全的。什么山会给人以不周全的印象呢?山就是山,无论是尖顶的平顶的,有树的没树的,连绵的独立的开叉的不就是山嘛?为何不周?有一个巧合就是著名的巴比伦通天塔,也就是巴别塔也在这个位置,古巴比伦人就是妄想着更加接近天堂,也是为了躲避洪水建造一个通天的高塔。上帝得知后分化了人类各族的语言,让他们无法交流协作,阻止了通天塔的修建,所以巴别塔盖了一半就停工了!大家想一想天柱、通天塔、烂尾建筑、不周山!你品,你细品。这天柱折断、天塌崩裂。使得天河之水骤降人间,就连神隐许久的女娲都不忍生灵劫难再次现身,炼五色石以补天。很多人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跟共工触山是两个无关的事件,是东汉学者王充将两者强行拼接。我倒是觉得反正是管中窥豹,看见的本就是冰山一角,在这个资讯体量当中,两件事是否真的关联,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实在解不开,是可以先放一放的,因为类似的谜团还有很多。比方说这么大一场全球规模的洪水,人类文明无论之前发展到哪一步,都应该有一个断层,就是应该跳空了一段时间。我的意思是说可能有3百5百甚至1千年的时代盲区。也就是说洪水的幸存者逃往高处避难,大禹治水后幸存者不得不重返蛮荒。也许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文明才得以再起,再有新的事件与洪水之前的神话衔接我们才会莫名其妙的发现这时间怎么永远对不上,因为重返蛮荒的那段历史跳空了。有一部电影叫做“艾利之书”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末日后一个人保护一本圣经的故事。而我们现代历史学家,用尽各种方法去判断三皇五帝分别的时间,说实话,他们的答案不一定比你瞎猜的准。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对上古时期的国家体制,是毫无了解的。大家有想过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是可以纵向传承一王独大,它也可以是横向并存数王共治的。地位不同而已,可能颛顼在位时就已经分封了帝喾、尧舜,然后同一时期大禹治水后甚至可能自立为王。所以我们才会看上去每个帝王都执政很久,但是事件却在很短的一段历史时期,可能十几年内就接连密集发生的发生了,是平行推进的。所以淮南子才会又说:舜之时,共工振涛洪水,以薄空桑。所以苏秦才会说: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黄帝初期在剿杀其他物种的时候,尧就在参战,刚刚擒杀蚩尤之后舜就领兵攻打三苗了,同一时期祝融、颛顼、舜、大禹都在讨伐共工。所以女娲补天的帝王时代、施工地点、关联事件,都可以抹去。
它真正的重点在于,那时的天还是一个会有破损的实体,是一个需要维修的有形的实体。用什么修补呢?炼五色石补天!炼石说明是某种需要提炼的物质,五色说明需要多种物质的合成,所以这一定是一种先进的合金技术。另一个重点是这个有形的天抬头即可见,说明天地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近到地面上的生灵与天上的神仙甚至可以相互看见,甚至登上昆仑山便可以近距离接触。只是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得这个有形的天,不得不离开我们。此后的天就变成了天空,天空了!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事件呢?颛顼帝“绝地天通”,下令自己的两位嫡孙,“重”两手托天上举,“黎”两手按地下压。于是天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昆仑山的天梯也因此隔断。自此颛顼定下人神不扰、各得其序的规矩。不知道颛顼与纯血统大神谈判的筹码是什么,总之他做到了。也许是纯血大神真的敬重人间帝王、也许是大神中确实多数赞同、也许是神通实力确实可以抗衡,也许是很综合的理由,都有一点。但是你确实能够明显的看到自此之后,半神人族中人面蛇身的身体形态越来越少,就是老的那一批离世,没有了就没有了。说明什么,半神的人与纯血大神的通婚被截断了。再就是人族的神性开始普遍的消退,不是一下就断绝的,是开始从底层民众渐渐消失,有点像神的血统被逐渐稀释了。那么神通呢?我们可能失去了天眼通、第六感和与万物生灵对话的能力。也逐渐失去了对伏羲留下的先天八卦的理解力,也逐渐忘记了仓颉创造文字的根本含义、也失去了对其他神通的学习能力,甚至寿命都大幅缩减。人类仿佛被某种看不见枷锁捆绑着、包裹着、封印着,突然就变得平庸了!当然也许这是颛顼与神族的约定妥协,绝地天通,神人分离,颛顼代表人族接受自我封锁大部分神性。但他们到底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呢?你可能仔细观察一下道士生活起居长生修炼,会有所顿悟!这个封印就是人食五谷杂粮,我们老百姓说人食五谷哪有不生病的?说明大家都知道五谷确实在维持生命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的身体,所以道家在修行的过程中总是阶段性的辟谷。甚至近现代有一批医学家认为,辟谷三天以上可以重启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道家一直想找一种方法,不食五谷也能摄取养分,所以他们炼丹。甚至为了排除一部分之前身体中所含的五谷养份,他们呼吸吐纳。怪不得不食人间烟火的是为神仙。怪不得婴儿食母乳的时间长短,可以决定一生的体制和免疫力。因为母亲的身体自发将食物中有害的物质隔离于奶水之外。怪不得我们刚刚吃饱饭的时候会迷糊犯困。怪不得米、面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严重了易发老年痴呆症。所以大家能理解吗?我们的神性被五谷封印住了!多吃水果蔬菜,牛羊鱼虾,少吃主食!还有一件事,很多人认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绝地天通关键事件。我觉得这个事件只能算是一部分起因动念,他只是在物理空间上撞断了天柱。人上去难了,但是神族下来还是很容易。我觉得真正让颛顼帝下定决心,而且有充分理由跟神族沟通的,是后羿射日!大家想,十日是谁的儿子?“昊天上帝帝俊”和“日母神女羲和”所生。这两个人一听就是神神所生的纯血统大神,那十个儿子呢?当然也是纯血统!但无论十日在人间做了什么坏事,这都是人族第一次真刀真枪的去挑战纯血统的大神,而且一杀就是9个,毫不留情。那整个神族和颛顼当然都要认真的思考一下。
挪抬意思 在 是祝福的意思,用於平輩之間的敬語。「如意為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邀與鑒之間空一格的做法稱之為「挪抬」,表示尊敬對方之意。 ... ✓「耑此不一」 「耑」與「專」同音,用於書信結尾的敬辭,意思是「專門」、「特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