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人間福報 訪問~ 在疫情時代,需要更多傳遞溫暖的媒體 與 音樂🎵
報導內文: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韓國戲劇《機智的醫生生活》溫馨的故事情節,在台灣引起熱烈回響,劇中五位主角組團練唱的場景更是一大亮點。台灣也有一群由愛好音樂的醫師、營養師等人組成的「Dr.詹姆士醫療團隊」樂團,不只常去各地義演,為遲緩兒義唱募款,更因有感於醫護人員為對抗新冠病毒的辛苦,而自行製作抗疫MV〈添光〉,期望為台灣注入振奮人心的正能量。
披著白袍、彈著吉他和弦,身兼團長兼主唱的復健科醫師詹益承,以富磁性的獨特嗓音唱出悠揚樂曲,加上吉他手疼痛專科醫師、鼓手麻醉科醫師、鍵盤手營養師及貝斯手等人的演奏與合音,攜手譜出一首首從指尖流瀉出的動聽旋律。
邊工作邊表演
鼓舞患者
專業演唱架勢令人難以想像詹益承過去並未受過正規音樂教育,僅在國中小時的音樂課吹過直笛,就連音樂成績也在所有科目中敬陪末座,直到升上高中後開始加入吉他社,才開啟對音樂的熱愛,常利用課餘時間練習,更在就讀國防醫學院期間嘗試唱歌與自學創作。
詹益承談到,當時熱烈期盼成為詞曲創作人,邊工作邊表演,甚至會利用醫院值班的空檔,背著吉他到病房唱歌給中風的阿嬤聽,鼓舞她不要放棄,用音樂帶給眾人感動。沒想到正當他努力朝夢想邁進時,疾病竟在此時上門。
忙碌的醫院工作加上音樂創作,令蠟燭兩頭燒的詹益承在二十八歲時罹患多發性肌炎,成了領取永久重大傷病卡的患者,突如其來的病痛是一大打擊,也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喜愛音樂的他,決定化苦痛為力量,錄製個人單曲《聽診器》等音樂作品,希望藉由美好樂音,為面臨人生困境的自己與他人加油打氣。
前往各地義演
一圓樂團夢
就在此時,他在工作場合認識營養師、專科醫師等志同道合的夥伴,決定共組「Dr.詹姆士醫療團隊」,儘管彼此都很忙碌,但為了一圓樂團夢,大家仍努力在百忙中抽空練唱、並錄製以復健為主題的專輯《復健精神》,除獲邀在醫院等眾多場合演出,也會前往各地義演,傳遞溫暖。
而台灣從五月初升溫的疫情,也讓同為醫療人員的樂團成員感同身受對抗病毒的辛苦,為此,詹益承特別將樂團作品結合一幕幕抗疫畫面,製作成溫暖人心的MV〈添光〉。
曲中提及「雖然困難不斷在前方,我們要大聲唱,唱出人世間最美麗的夢想;今後歡笑會跨越悲傷,歌聲更嘹亮……」等歌詞,他希望藉由MV鼓勵第一線醫護人員,攜手同心,一起努力挺過這場世紀之疫。
添光MV連結:
https://youtu.be/ckU-vWucKgQ
.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62811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藍諾Eleanor J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募資專頁: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we_ar... Tommy常問學生說:“我長得像農夫嗎?” 學生會回答說:“不像” Tommy這時又會說:“那你們也不是草莓” - - - - - - - EC3全名為English Composition Conver...
振聲高中成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週開始,孩子們結束一年多的網課形式,回歸正常學校生活。
前天上午當我悠悠醒轉時,看見逸安在家裡覓食,嚇了一跳,「你!不是逸安嗎?怎麼會在家裡!」
他沒好氣的,「你忘記我是應屆畢業生嗎?不用上學,只要準備畢業考啊。」
啊對喔。
奧地利沒有大學聯考,憑高中畢業考成績單申請入學。因此這個高中畢業考,雖說沒有一試定終生的壯烈,但沒過就無法上大學,因此也算是等同「大學入學資格」考試,也是八年中學生涯的最後一役。
三天考試,每個科目連考五小時,這五小時就是振筆疾書地寫寫寫,除了不在考場過夜之外,很有點古代科舉的味道。
本屆考生因為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破天荒只考三科。三科見真章,考題的深度廣度都與以往不同。
因為逸安的態度太過安然自在,相較其他如臨大敵的家長們,我與另一半完全沒將他的畢業大考放心上,從靈魂深處完全地相信他絕對沒問題。
幾天前才赫然發現,我與另一半只知道他五月某三天參加畢業考,但是我們並沒有細問與記住是哪三天。(掩面)
不愧是心寬如太平洋的糊塗蛋父母。
因此,這當中我和我的他喜滋滋地安排了幾天拋家棄子二人小旅行,要犒賞與慶祝我們終於度過一年多的隔離封城期。而小旅行那幾天,剛好與他備考與上考場的日期重疊。
發現這件事後,有點抱歉地問逸安,「我們不在的話,你行嗎?」
「有什麼不行?念書與考試都得自己來啊,你們在不在家不會改變什麼。安心去玩吧!」逸安以理科人的思維輕描淡寫地回應。
「好喔,那你自己加油吧。我會買幾塊牛排讓你煎來進補的。」爸媽也樂呵呵立刻不糾結不為難地放下此事。
在台灣的外公外婆聽聞此事,只是悠悠長嘆一聲。
是否真心信任孩子的能力與穩定度,能不能全然放手,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是18年來日日月月年年的實作及累積。我們積攢了足夠的身心資本,在這樣的時刻,帶著感激珍惜的心情,得以平靜地小小揮霍。
振聲高中成績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學生提早國中化,大學生普遍幼稚化;青春期世紀大擴展?】
現在空巢期,所以常常只剩下我和老公兩人吃晚餐,這陣子忙,有時我就懶得煮飯,前兩天就到附近一家叉燒飯吃便餐。
才點完餐坐下去未久,一大群汗臭青少年瞬間爆進,每一個男孩看起來體格健壯,都穿著一致的運動衫和運動褲,大約是一個來參賽的運動團隊。
每個人找到空位就立刻坐下,緊接著,像是被下了符咒一般,幾乎動作一致的都掏出手機,然後,每個人立馬開始盯著手機,不動如山,一整片靜默。
直到一個看起來也沒比他們大多少歲的年輕人(應該是教練)一個個走過去問他們要點什麼餐,才聽到他們每一個人難得的開口說話,報完自己想吃的餐點,立馬低頭。
只有一位同學主動站出來(大約是隊長)幫老師招呼記錄和傳遞餐點。
這一群跟我孩子年紀差不多的孩子讓我的母性立即湧出,覺得每一個小鮮肉真的都很有型、很帥、很可愛,
特別他們是運動隊員,比一般孩子有更多的時間鍛鍊體魄,所以身材線條都相當俐落緊實帥氣,整間餐廳立即滿溢著令人振奮的青春氣息。
就像觀察自己的孩子一般,我其實對於這個年紀群體的互動模式相當好奇,也很想知道,這些孩子在一起吃飯時大概都聊些什麼、彼此會不會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練練肖話,就此來推測一下自家孩子在學校大概的樣貌。
不過,從頭到尾,這整間充滿汗臭淋漓青春氣息的餐廳、這整間平均顏值瞬間提昇的視覺宴饗,卻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詭異出奇地安靜。
每個人都俯頭盯著自己的手機,幾乎沒有任何交談。偶而只在傳遞餐點時抬頭,或者要釐清自己餐點時才開金口,當然,除了大約是隊長的孩子,也沒半個人主動站起來幫忙取餐。
直到餐點來齊,我想,大概有些人會收起手機,和左鄰右舍同學說說笑吧?
就像遙遠的我的青春時代,中午吃飯時間一到,教室裡便自動一落落三五成群,嘰哩瓜啦,嘻嘻哈哈,天南地北,
從連續劇漫畫到偶像明星、從家事國事天下事到各種亂七八糟的事,處處都是搶話刷存在感的三姑六婆;
你吃我的一口,我交換你的一道菜,吃飯時間,正是一整天在學校最沸騰的社交高潮。
然而物換星移、時空轉變,眼前這一大群在我想像中應該早就把整間餐廳都掀掉的青少年,卻是完全沒有任何互動,
有些孩子兀自對著手機傻笑,有些則對著手機兩隻大拇指激動緊張的拼命亂滑,偶而才空出手來扒一口飯。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真的驚呆,但是想想,平常在餐廳看到的景象不就是這樣嗎?
爸媽帶著甚至更小的孩子一起出來吃飯,就已經是全家人形同陌路、各自躲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毫無互動,
那麼,長到了青春期,和同學吃飯,這種沒有實際人際互動的模式,才是最可能發展的正常結果吧。
我問孩子,現在中午吃飯是不是也這樣?早就讀大學的孩子給我的答案讓我很驚訝,
他說,學校都有網路啊,他讀高中時,中午時間一到,有的追美劇、有的打電動,多數同學也早就是在自己手機裡各忙各的啊。
有個在大學任教的朋友就曾經跟我抱怨,她說,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不太懂人情世故,也不大會看老師的臉色,簡單的說,就是不會察言觀色。
有時她都已經明講,學生就是聽不懂,硬是傻傻踩她的雷。
就連網路禮貌也是讓她大搖其頭。寫個電郵來請求她幫忙,還要求她必須配合他們的條件與時間,整個自我大中心。
「以前的大學生像是已經打磨了六七成的石頭,雖然也還有點稜角,但是不算礙事,稍微提點就懂事了,但現在的大學生就是青春期繼續無限延長、未打磨也懶得被人打磨的孩子,我一定要說服自己用『服務業』的心態來從事教育工作,才不會憂鬱症發作!」
學校日時,孩子的老師也曾感嘆,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一年就一個世代,她認為最嚴重的問題是團隊合作、與人溝通的能力大幅退步,
只要是分組要做的報告或作業,常常出現溝通不良或衝突頻傳,而現在的孩子如果可以選擇,寧願自己來,普遍不喜歡和別人合作。
「最嚴重的問題不是不會溝通,而是根本沒有意願和動機跟別人合作。」
我就在想,從小到大就已經習慣只跟虛擬世界互動,怎能好好磨練察顏觀色的能力,更怎能進一步要求孩子磨練通達人情的技巧呢?
然而,常去小學演講的我卻常常聽老師跟我抱怨,現在的孩子三四年級就已經提早進入青春期了,因為過早接觸複雜的網路世界,現在小學生的思想更早熟,
也因為網路社群的複雜互動模式,霸凌、排擠、網戀等現象也往下延伸,這讓中高年級的孩子也愈來愈難駕馭。
一位資深老師跟我說:「才小五,就情竇初開、亂交網友,爸媽也被蒙在鼓裡,這是過去我根本沒想過要處理的棘手問題」。
「現在的孩子對人際也很防衛,因為他們自己會建立各種私密社群,有的社群是專門攻擊某位同學,有的社群特別把一些同學排擠在外。
中高年級以後,孩子的網路社交比我們想像得複雜多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比較防衛、心思複雜,因為他們幾乎都參加過各自不同的私密社群,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成為別的社群的攻擊目標。」
「再加上青春期孩子都喜歡刷存在感,不少人喜歡貼炫耀文,讓自卑的孩子心理更痛苦。」
我記得幾年前會考完,我家小子之一就跟我說有一個孩子考上北一女,居然張貼自己的成績單圖檔到社群,這還不夠,更私訊給一些她認為是對手的同學下馬威,
孩子說,她的舉動真不知道刺傷了多少考不理想的同學。
看來,如今網路世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
(((小學生提早國中化、高中化,大學生普遍幼稚化)))
這背後的意義是:因為網路世界、少子化等等各種因素,人類的青春期往下延伸、更往上延伸。
以前定義的青春期是12-18歲,現在,九歲的孩子就已出現青春期症頭,需要用青春期的教養方式來應對;
然而,少子化、接受過度保護的成長歷程,又讓青春期往上延展,太多孩子是二十多歲快三十歲了,都還像青春期孩子般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技能的磨練及通達人情世故。
有臉友跟我開玩笑:「中二病的發作整個大擴展!」真是意想不到的人類發展。
青春期不斷延長,我都在想,過去心理學家所劃分的生命各階段,會不會總有一天要改寫,
事實上,青春期一詞,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因為兒童期一結束,就等著擔負責任,隨著生理成熟,就得各自立業分家。
但是,青春期這一詞不僅在近代出現了,而且在網路時代,會不會延長成人類生命歷程中最長的一段?
隨著青春期不斷延長,父母的責任更重了,要學的新功課也更多更繁雜了。這也無怪乎最近英國有一個研究,結論是:
「未婚無子女的女性最快樂也最長壽!」
這個結論是否也就呼應了青春期大擴展的新現象,因此讓爸媽痛苦指數不僅增加,受苦年限更不斷延長。
要學的教養技巧愈來愈新,親子功課愈來愈多。
爸媽們,大家都辛苦了啊。
【延伸閱讀推薦】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B_1
【英國報導在此】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711210?fbclid=IwAR1k533qQ4pVxyVIBdp2Ro4QZnwor3TWXShwGT8kflov5-FZQ5OWj4Nlm70
振聲高中成績 在 藍諾Eleanor J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募資專頁: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we_ar...
Tommy常問學生說:“我長得像農夫嗎?”
學生會回答說:“不像”
Tommy這時又會說:“那你們也不是草莓”
- - - - - - -
EC3全名為English Composition Conversation Class (英語會話寫作班)。除了上基本的英語外,南非籍的外師Tommy更會帶領學生參加大大小小的話劇比賽,且成績不斐。是什麼能夠一位外師使無數的學生激起彼此想贏的鬥志呢?這部紀錄片記錄了普通得台灣學生在一位不普通的老師的訓練下所成就的。
- - - - - - -
關於嘖嘖群眾募資網站:
嘖嘖是台灣的群眾募資網站,因為這部紀錄片主要是為了台灣的學生/家長/老師而拍,所以選擇用嘖嘖來做募資。募集到的資金則會運用在攝影器材的購置,技術人員費用還有劇組的交通費用。
*目前此提案正在審核中,若有更新我們將把連結連在下方。
振聲高中成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聽見力量的聲音 #吳舒敏 專訪
現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臨床個案管理師、基督教論壇報副刊同工作者
高雄左營人,家中有四個手足,小時因家中經濟不寬裕,而較為自卑。國小因參加國語日報徵文比賽獲獎而開始接觸文學創作,國中時因在演講比賽中不斷得獎,自覺贏回自信。但也因為一直把重心放在比賽而忽略了功課,最後導致高中聯考失敗,還好勉強有護理學校讀。護專求學期間不再參與任何校內外非功課外比賽,成績表現優異,畢業後考入台北三總工作至今,並包大夜班用意志力將大學學歷完成。
期間經歷了結婚、生子,卻在婚後不久家中開始遭遇許多變故,一連串的生活打擊,徹底擊垮她的意念,從此之後有很多年的時間,她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每日活在悲傷中。有一天在兒子的一句話,才讓她突然清醒,開始省思她過去的日子,於是開始振作起來,列出生命該做的事的清單,一步一步的重新開始再出發,同時也在信仰中得到更大的力量。選擇報考碩士在職專班,回學校再唸書,打開自己思想的廣度。另外開始跟基督教論壇報同工,將有生命力的文字用媒體的力量傳達出去。也因為在臨床是做精神醫療工作,所以開始義務幫忙身邊需要幫忙的人,並用文字將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故事寫出來,期待需要力量的人能看到,並因此有啟發到,也是神給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