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傳奇4:拍攝回憶——日本篇】(2)
2019年的今天(8月17日),《功夫傳奇4》【古武•道】正式拍攝的首日。
每次出外拍《功夫傳奇》,我往往都起得比原需時間早,那是因為旅行+拍攝+練武帶來的亢奮感。這天也早起了,先在酒店外頭四周走了一圈,熟悉一下環境,因為還得在這裡住幾天。
之前幾次拍攝團隊都會僱用當地的旅遊車跟司機往返,但這次有點不一樣,因為對日本太熟悉了(香港人的「鄉下」嘛),交通也相對健全而安全,所以我們直接在當地租車駕駛,由攝影師和興擔任司機。這趟拍攝之旅我們基本上就是「自駕遊」,行動自由而且方便許多,也省卻聯絡及等待的時間。
拿到車後,我們就直接出發往拍攝的第一站,為節省時間早餐就在車上吃便利店買的食物解決。當然沒有人抱怨,因為眾所周知日本的便利店食品好吃到不得了,現在我還在回味那醬油味香濃的燒飯團和香軟的三文治,配一罐冰咖啡,簡簡單單已經十分滿足。
第一天拍攝,Kate和我並不是去學這次的「主菜」劍術,反而是去了體驗天道流薙刀術。薙刀這兵器在日本劍俠電影和遊戲裡見得多,卻從未接觸過。上次去台灣拍八極大槍學過長兵器,但薙刀完全不一樣,因為它是雙頭武器,而且重視砍劈攻擊。
十分有幸,這次獲得天道流第十七代宗家木村恭子老師親自指導我們薙刀基礎,作為一流派之長,她的淡定氣度令人印象深刻,年紀雖不小,示範和指導時技術異常精準,並且一眼看出我們動作問題所在並加以指正。
而負責協力指導的是她的女兒木村有里,架著眼鏡梳著髮髻的她,看來十分溫文,演武時的力量控制與攻防氣魄卻令我深深佩服。尤其自己習練過後,了解到薙刀的使運真是絲毫不簡單,何時收,何時放,怎樣運用兵器本身重量,配合腰馬步法,還有雙手靈活換把順勢加力,對身體的整體協調有很高要求(要知道用的已經是比較輕巧的木刀),絕不是單純靠臂力揮動就能做出合理效果的。這種「操作」,正是古武術的魅力所在。
由於薙刀有一邊鋒刃,使用者需要掌握刀刃的方向(刃筋),故此薙刀的長柄其實不是圓柱,而是橢圓切面的(也就是像一把粗長許多的刀柄),這樣單憑手感就能夠知道鋒口的方向。
拍攝的地點是位於杉並區一家非常漂亮的私營道場,樓下是傳統和式房間,樓上全層是十分廣闊的木板道場,環境寧靜又優雅,陽光照進來時漂亮得不得了。我們在那裡拍攝了大半日,對我來說簡直不捨得離開,因為這樣莊嚴又寬廣的練習道場,在香港基本上沒見過。而整個學習和拍攝過程都很愉快滿足,雖然只是少許入門基礎,學習新東西本身就是非常開心的事情,而且薙刀的技法要求身姿正直,很自然就會讓人進入一種專注而平靜的狀態。
這天亦我是平生第一次穿著全套劍道服去練武。因為不太會穿,所以多得劍道人Kate的指導和不時幫助我整理(笑)。道服不是公費買的,而是我自己為了這次拍攝而特別添置,因為希望拍完後可以留作紀念。我認為練習道服對於習武者來說,有一種特殊意義,也具有培養氣質之效。把道服穿在身上時,總會令人格外注意自己的舉止身姿。
這次拍攝日本武術,對於我們兩個主持最大的身體挑戰,其實還不是練武,而是「正坐」,也就是跪!我們雖然都有學習日本武術的背景,但畢竟並非日本人,長年的生活習慣不同,為了一些鏡頭拍攝要長時間跪坐,實在頗為痛苦……所以有時也會借助器具「偷雞」呢(笑)。
完成這天拍攝之後,由於時間已經不早,我們就近到高圓寺那邊的商店街找了家烤肉店吃晚飯,既便宜分量又多又美味,非常滿足。經過附近的市集,有人在賣看來十分美味的自釀手工啤酒,好酒的Kate看見馬上雙眼發光,可惜她剛剛負著腳傷,只好暫時忍痛戒一戒口……
回到新宿之後就是自由時間,稍微逛了街,不過其實大部分商店已經開始關門,唯一還剩一個小時營業時間的是大名鼎鼎的紀伊國屋書店,逛完的收穫是幾本籃球書籍。
大家或許以為,我們出外拍紀錄片會有很多時間順道遊玩,其實多數的日子,拍攝、吃飯、交通等已經佔去大部分時間,此外還有洗衣服等等瑣碎事情,自由活動的空閒並不那麼多呢。
#功夫傳奇4拍攝回憶 #功夫傳奇 #KungfuQuest #古武道 #肥後新陰流 #天道流薙刀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薄餅方便飽肚又美味,不管上餐廳吃或叫外賣,向來是香港人的心水。在這城市中,既找到正宗意大利口味,也能嘗到香港人的獨創口味,你又喜愛哪一款呢? Kytaly 地址:中環雲咸街77號5樓 電話:2808 1691 營業時間:7pm-12mn 詳情: http://bit.ly/2CnCgSO 提到...
掌 門 手工啤 在 Swallowhong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掌門精釀啤酒 (尖沙咀)
🔍尖沙咀金巴利道64-66A順輝大廈1號舖
-----
呢間位於尖沙咀嘅台式手工啤專門店分為室內室外,背景一直播住台灣歌,室內有吧枱、有獨立座位,整體環境幾舒服。
佢哋主打係手工啤,設有自家嘅酵母農場、釀酒師,所有酒都係自然發酵及手工釀造,沿用台灣在地原材料入酒,為保新鮮,所有酒都係小批量生產,喺台灣口碑唔錯,好多分店,最近先進駐香港。
🍻手工精釀啤酒 (100ml x 6)$238
*有20+款口味,可以自選6款
【蚵仔黑】
(ABV: 8%)
呢款酒非常特別,釀酒師係釀酒嘅過程入邊加入咗蠔殼同蠔肉,所以飲落去會帶少少自然鹹香,酒體幾圓潤,個人覺得有少少醬油味,又有少少深焙過嘅咖啡味,幾特別。🦪
【百香果酒花】
(ABV: 7.5%)
加入咗台南百香果嘅呢一款啤酒,果香濃濃,帶微酸,酒體輕盈,容易入口,個人最鍾意呢一款。🌸
【暗黑蜂蜜啤酒】
(ABV: 5%)
黑漆漆嘅酒色,神秘感十足,飲落去帶有少少
堅果香,細細品嚐會飲到一種淡淡嘅焦糖甜味,尾韻則頗乾爽。🍯
【紅龍果柳丁酸啤】
(ABV: 5%)
👶🏻B仔叫嘅6款酒裏面最酸就係呢款,好解膩,如果食緊濃烈食物飲呢個就最啱,飲落去之後,味蕾首會先嚐到柳丁嘅強勁酸感,伴隨而來嘅尾韻,則是淡淡嘅麥芽甜味,平時鍾意飲酸梅湯嘅人,應該會鍾意呢款啤酒。🍊
【小暑茉莉花社交型啤酒】
(ABV: 4.5%)
茉莉花香同熱帶水果香氣交互融合,尾韻帶少少甘苦味,唔會太甜膩,亦不帶酸,算容易入口,且好清新。🌾
【Low 逼馬告白啤酒】
(ABV: 5.4%)
呢一間舖頭最吸引之處就係每一款手工啤嘅味道差異都好突出。滿滿檸檬同香茅香氣嘅呢款啤酒,飲落清爽低苦度,帶有濃濃獨特香料嘅氣息,幾有趣。🌱
#zhangmenhk
#掌門, #掌門精釀啤酒, #台灣, #精釀啤酒, #Taiwan, #Craftbeer
@zhangmenhk @ 掌門精釀啤酒 - 香港店 ZhangMen HK
掌 門 手工啤 在 澄兄湜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灣精釀啤酒節】
Yoyoyo,終於唔洗困喺屋企飲啤酒🤪!俾個驚喜湜澄爸,帶佢去飲佢鍾意嘅手工啤🍻。
仲要一次過飲到六款臺灣精釀啤酒,再加好味小食,我真係一個好老婆🤪!
[掌門]舉行緊[臺灣精釀啤酒節],有六間台灣精釀品牌列陣🕺🏻 ,全部都用台灣在地原材料釀製精釀啤酒,掌門仲以 On Tap 形式供應啤酒,新鮮🍻!
以下係不專業酒評🍺,由爆淡到濃味:
🍺 紅龍果柳丁酸啤 五十五街精釀啤酒 55th Street Craft Brewery ,啱晒少女中女打卡嘅玫瑰紅,酸酸橙皮香味,清爽又開胃
🍺小暑茉莉花社交型啤酒 啤酒頭 Taiwan Head Brewers Brewing Company ,優雅茉莉花香,金黃色,收尾有小小啤酒花嘅回甘
🍺 馬告白啤酒 蔡氏釀酒精釀啤酒廠 Tsai's Actual Brewing ,有趣嘅東南亞香味,夾雜香茅、檸檬、薑,飲落都有少少香茅味,配炸牛腩可以解膩
🍺暗黑蜂蜜啤酒 金色三麥 ,雖然好深色,但聞到焦糖香,飲落少少蜂蜜甜,有趣嘅對比
🍺百香果酒花 吉姆老爹啤酒工場 Jim & Dad's Brewing Company ,又一推介比女孩子嘅 IPA 啤酒,好香熱帶水果香氣,百香果味尤其突出,微酸,清爽易入口
🍺蚵仔黑 UGLY HALF BEER 酉鬼啤酒 ,用蠔殼蠔肉釀酒,苦中泛甜,帶有朱古力、咖啡香氣,仲飲得出好順滑。
講咗咁多酒,其實我地都叫咗好多小食佐酒,推介:麻辣魔芋、燒牛舌、拼盤、炸牛腩炸芝士等等等等。
仲有,即時免費登記做會員,仲會有薯條/ 啤酒送,記得一定要登記呀!!!!!
掌門精釀啤酒 - 旺角店 ZhangMen HK
📌 旺角染布房街12-14A號
#掌門 #掌門精釀啤酒 #台灣 #精釀啤酒 #Taiwan #Craftbeer #zhangmenhk
#手工啤酒
掌 門 手工啤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薄餅方便飽肚又美味,不管上餐廳吃或叫外賣,向來是香港人的心水。在這城市中,既找到正宗意大利口味,也能嘗到香港人的獨創口味,你又喜愛哪一款呢?
Kytaly
地址:中環雲咸街77號5樓
電話:2808 1691
營業時間:7pm-12mn
詳情: http://bit.ly/2CnCgSO
提到薄餅,不能不提去年九月開業的Kytaly,價錢是全城最貴,味道亦是數一數二的好。
這間來自日內瓦的意大利餐廳,由三代都是薄餅大師的意大利人Franco Pepe主理。他改良了傳統拿坡里薄餅的成分,麵糰含水量高達七成,入口更鬆軟,薄餅邊能高達3-4吋,啖啖輕綿,是極難得的手工。
所以他在意大利經營的Pepe In Grani及日內瓦的Kytaly都是薄餅名店,在當地人氣極盛,連當地焗爐名牌Moretti都為他設計專用焗爐。Franco Pepe的薄餅,甚至被譽為世界最美味薄餅之一。
香港店由跟隨他多年的意大利廚師Antonio Cecere主理,餐牌非常簡單,只賣五款頭盤、十九款薄餅及三款甜品,每個薄餅由$200起。價錢貴,全因用料好,上至番茄下至橄欖油,吞拿魚罐頭洋葱醬,連薄餅上的番茄芥菜,亦通通從意大利的Caiazzo區運來。除了水是香港的外,其他通通都是意大利口味。
以薄餅鬆軟度品評,城中的確是無對手,入口輕柔,橄欖油醇香,配料亦出色,跟薄餅比例不多不少,不會搶過風頭,既吃得出薄餅底的麵粉香,亦能嘗到醬汁配料的味道組合。
Amalfitana
地址:淺水灣海灘道28號The Pulse地下105號鋪
電話: 2388 7787
營業時間:星期一、三至五 12nn-3pm,5pm-10pm;星期六、日12nn-10pm,星期二休息
詳情: http://bit.ly/2QhyRY6
意大利正宗口味的薄餅店,還有這間。位於沙灘旁,加上陽光、手繪 Amalfi Coast、意大利高溫磚石窰等,充滿意大利海邊風味。十多款薄餅,數款頭盤、沙律、甜品。不賣主菜,不賣意粉。
款式不花巧, Margherita(番茄、水牛芝士、羅勒)、 Amalfitana(巴馬火腿、火箭菜、牛肝菌)、 Smoked(加入煙燻過的火腿和芝士)等。重點在餅底,多吃不膩,箇中秘密在於粉糰,用意大利 Manitoba麵粉,依古法只下少許啤酒酵母,發酵二十四小時以上。坊間貪快的,多下酵母,吃罷胃裏產生空氣撑得人半死。再由意籍大廚一推一拋,在石窰以 350℃烘三分鐘,薄身、香脆,餅底無多餘麵粉。加上自製的惹味香草醬及番茄醬,清新鮮味,叫人追住吃。
The Mast' of Mozzarella & Co.
地址:銅鑼灣禮頓道19號怡慶大廈地鋪
電話:2529 0115
營業時間:11:30am-2:30pm,6pm-10:30pm
詳情: http://bit.ly/2FpmF5b
這家The Mast' of Mozzarella & Co.來自羅馬,賣點是自家水牛芝士,於羅馬及新加坡都有分店,去年尾才在香港開業,店內的水牛芝士,全是自家以意大利牛奶製作,能吃得出新鮮水牛芝士柔軟淡香的質感味道。店內一共有8款薄餅,餅底都是羅馬風格,所以餅底偏向薄脆,是另一種薄餅風味。
掌門精釀啤酒
地址:西營盤高街53-65號富裕大廈地下
電話:2650 0511
營業時間:12nn-11pm
詳情: http://bit.ly/2PlEx2N
薄餅最重要就是餅底,這間來自台灣的手工啤酒品牌,去年在西營盤開設分店後,以「啤酒餐廳」為主題。除了有二十多款每星期都不同的台灣手工啤酒,亦新增多款食物,最特別的是多款食物皆加入啤酒。
最特別是薄餅,以小麥啤酒代替水的No.53薄餅,入口特別鬆軟,另外還有啤酒Tiramisu等,由前菜到甜品都包含啤酒。
Alvy’s
地址:西環荷蘭街8號地鋪
電話:2312 2996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5pm-12mn,星期六日11am-12mn
詳情: http://bit.ly/2TGtLWM
跟城中手工啤酒品牌少爺麥啤同一集團,所以這間前年開業的薄餅吧,所有薄餅餅底都加入釀啤酒時的酵母,所以質感獨一無二,入口特別鬆軟,配料如三文魚、芝士、叉燒都做得香噴噴,和正宗意大利口味比較,配料更豐富,薄餅磚爐亦溫度十足,能烘出香噴噴薄餅。
編輯:楊志強
攝影:《飲食男女》攝影組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掌 門 手工啤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說到手工啤酒,愛好此道的人大概知道掌門啤酒這個名字。
來自台灣掌門精釀啤酒,自前年於尖沙咀開店後,最近於西營盤開設分店,以「啤酒餐廳」為主題,店內除了有二十多款台灣精釀啤酒,每星期都會更換配方外,亦新增多款食物,最特別的是多款食物皆加入啤酒,如以小麥啤酒代替水的No.53薄餅,及啤酒Tiramisu等,由前菜到甜品都包含酒類在當中。
自問是酒徒,這裏絕對適合三五知己來一聚。
採訪:范名雅
攝影:陳永威
掌門精釀啤酒
地址:西營盤高街53-65號裕大廈地下
電話:2650 0511
營業時間:12nn-11pm
詳情: http://bit.ly/2PlEx2N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