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幫手)
還記得2011年,第一次看米靈岸,那個還封存在內心的感動
在今年終於又再重新展演一次了,僅此一場千萬別錯過了
購票由此去:https://goo.gl/apjimJ
節目名稱:米靈岸《石板屋下的葬禮》
時間地點:12月22日(六)19: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演出團體:米靈岸音樂劇場
🎼【2018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
🎉鬼才製作與金曲名伶,攜手打造排灣族大型音樂劇!
▶購票由此去:https://goo.gl/apjimJ
節目名稱:米靈岸《石板屋下的葬禮》
時間地點:12月22日(六)19: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演出團體:米靈岸音樂劇場
「沒有“Miling’an”,沒有排灣族。」米靈岸珍惜著祖先傳承的文化瑰寶,以此精神貫徹創作使命。2009年7月某日,胡健與芮斯坐於新店某間熱炒店的街邊桌椅,決定以排灣族古老說唱神話藝術「米靈岸」(Miling’an),創立同名藝術團隊品牌,挖掘源於遠古珍貴的深山遺產,注入新的靈魂詮釋演繹並永續傳承。
本場節目由說書人娓娓道來故事的起源,一字一句吐露出石板屋葬禮的由來:太陽在陶壺中產下一顆卵,孵化出排灣族第一位祖先,米靈岸演繹著族人的生活,「我們是歌唱的民族,工作的時候、休息的時候、就連戀愛的時候都會唱歌…」排灣族人是那樣單純、浪漫地生活著…;「勇士的精神」描繪風雨之中部落勇士們英勇無比,與逆境對抗搏鬥之精神;從vuvu(奶奶)出嫁時配戴的項鍊,牽引出生命不同階段旅程的意義;最後自老人埋葬儀式導出族人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將老人靠著墓壁,面向太陽升起的東方,涵義深遠意味深長,引人入勝。
這一次,藝術總監胡健依舊發揮鬼才製作本領,金曲名伶芮斯獻出靈魂之聲,二位領銜米靈岸團隊帶來全新淬煉的創作結晶,並邀請知名歌手王宏恩演唱,為整場戲增色不少。全劇共有六幕儀式,十二首樂曲及舞蹈演出…等。米靈岸自2009年起創作、邀演不斷,演出風格氣勢磅礡、淵遠大器,結合遠古傳說、原住民傳統文化,以獨到的視聽覺打造奇幻舞台,多次赴及海內外參加國際藝術節等重要演出,所到之處皆獲藝評家與各地觀眾高度讚譽!相信米靈岸《石板屋下的葬禮》會給您不同以往的感官享受與藝術體驗,精緻的藝術呈現與深刻的文本內涵,處處動聽迷人且意義深遠非凡。
=== === === === ===
#世代之聲 #臺灣族群音樂紀實
#排灣族 #石板屋 #傳統 #定目劇 #米靈岸 #羅桑席讓 #羅依倫 #王希文
策展人/說書人:#胡健 首席歌唱家:#芮斯 歌唱家:#王宏恩 首席舞者:#羅桑席讓 音樂編曲:#王希文 舞蹈編導:#羅依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文化園區) 臺灣音樂館 臺灣戲曲中心
#米靈岸音樂劇場 #吳孟珊 / #廣告
排灣族起源傳說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688#~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排灣族的五年祭】
昨天每日一冷帶大家去到了澎湖,愛玩的Mr. Tuesday今天就帶各位讀者到屏東去,認識排灣族的五年祭(Maljeveq)。
為什麼要挑在今天跟大家介紹這個重要的祭典呢?原來今天正是屏東縣來義鄉古樓部落五年一度的五年祭第一天,其祭典目的在於迎請祖靈與神靈降臨,庇蔭部落一切順利。小編我在跟朋友說自己要去參加這個祭典的時候,赫然發現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是個什麼樣的活動,但這對排灣族人來說可是相當隆重的盛事。
說到五年祭的淵源其實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日本學者宮本延人有一說,認為排灣族人相信祖靈與神祈自大武山南下巡訪各部落賜福,這一來一回即需要五年的時間。人類學家許功明則指出:傳說古樓的祖先ljemetj和來自神界的女神結婚,到神界學習各種儀式,相約定期藉著燃燒小米梗的煙為橋樑相會,所以五年祭起源就是人神盟約相見的日子。
整個祭典的過程也不斷在歷代的文獻中被記載下來。追溯早期清代的記錄,康熙六十一年(1722)黃叔璥任職巡臺御史一年,載有「山前、山後諸社,例於五年,士官暨眾番百十圍繞,各執長竹竿,一人以藤毬上擲,競以長竿刺之,中者為勝;番眾捧酒為賀,名曰託高會。」文中便相當具體的提到五年一度、長竿刺球這些特徵。
當代的五年祭其實並非每個排灣族部落都有持續在舉辦,今年舉辦的古樓以及去年的土坂都是保存相當完善的部落。然而,今年的五年祭卻在正式開始之前便爭議不斷。原來古樓過去的五年祭都是由該部落的兩大頭目家族共同主辦。但部落內的一個學會卻在兩年前會同其中一個頭目家族,向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申請登錄此祭典為屏東縣文化資產,並將學會登記為該資產的保存團體,成為唯一能向縣政府請領相關經費補助的單位。這樣的後果造成另外一個頭目家族的地位與角色顯得有些尷尬,才會有今天的這般局面。
顯然在傳統文化逐漸與國家體制接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懂得遵循當地人的文化邏輯與生活方式,才不會招致這般的爭議。
對於今年五年祭的文資爭議有興趣、想深入了解的讀者,歡迎參考以下社論連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12632.shtml
或是可以參考前些日子台大原民中心所舉辦的「從部落的事到國家的事:古樓五年祭是誰的事?」座談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9fsZr6ju8I
平常小編我都會跟大家說明天見,但是完稿以後我就要去屏東參加這個五年才一次的重要祭典囉!歡迎大家跟我一起來認識更多的台灣原住民族,我們下周見囉!
[Mr. Tuesday]
排灣族起源傳說 在 張花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策劃的「排灣族古陶壺展」,即日起至8月31日止在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展出,內容從排灣族人簡單的文化介紹開始,藉由精彩的傳說故事與插畫,深入理解古陶壼起源與排灣族祖先誕生的關係。
縣長張花冠、科博館副館長周文豪、縣議員林秀琴、教育處副處長張翠瑤與新港國小校長林灑津等人,24日共同啟動按鈕宣布開展。眾人並由新港國小學生導覽參觀。張花冠希望學校老師能帶學生參觀,體驗不同族群的生活起居,還可體驗製作古陶壼的樂趣。
張花冠請大家參觀之餘,記得到二樓看看在地的古笨港遺址重要文物,內容大多是地方仕紳林英敏等人提供,未來這些文物也將在科博館的協助下到台灣各地展出,讓在地文化廣為人知。
「排灣族古陶壺特展」配合的教育活動:
一、「排灣族古陶壺展」解說導覽:4月24日-8月31日,每天9:00-17:00。二、「百寶箱:壺裡乾坤」現場DIY:4月24日-6月30日每天09:00-16:00。三、「來去南島聽故事:排灣英雄尋寶記」:4月24日-8月31日上午09:30-17:00。(以上周日、周一及國定假日休館)。團體參觀20人以上請事先預約,預約專線05-3746554洪鳳蘭小姐。
排灣族起源傳說 在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 排灣族的起源地神話。 ... 的推薦與評價
... 傳說中,過去淹水時,全地都是水,變成了海,沒有看到陸地,就只有玉山才有生火 ... 排灣族的起源地神話。 目前習慣上將排灣族分成Ravar與Vucul兩亞族,Vucul 亞族下可 ... ... <看更多>
排灣族起源傳說 在 族語夢工廠-排灣語-07排灣族動畫百步蛇傳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族語夢工廠中,有多部臺灣原住民族動畫,並且翻譯成各族語,提供對原住民文化或語言學習有興趣的朋友有更豐富的學習題材。 【原住民族語E樂園】 ... ... <看更多>
排灣族起源傳說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sttmounta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劉榮樺
------------------------------------------------------------------------------
陳枝烈為了排灣族國小所編寫的神話教材
德馬拉拉德-貴所編寫的排灣族的拉瓦爾亞族部落貴族探源
前者是收集不同部落中各種不同類型的神話,後者書中的起源神話傳說故事,則是作為拉
瓦爾亞族來源與平民貴族之間差別的說明依據。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如同Turner所說的歷史與神話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分,這二種都是人們用
來解釋生活環境的文本,有時也會利用這二類的文本去積極的構築人與人關係的建立
(Turner1988)。
(A)德馬拉拉德-貴的達瓦蘭部落的貴族與平民的起源
1、達瓦蘭部落平民的起源
a.平民起源傳說之一(依據家族耆老口述)
古時在telau地方,山壁石裂開,生出一男一女,男子名Kalau女子名Kaliu。二人由神撫
養長大,由於他們的出生類似兄妹,因此神讓他們背對著背成婚,算是不犯禁忌。當時尚
無其他的人類出現,為繁殖人類,他們二人結成夫婦,但天神為處罰其亂倫的婚姻,他們
第一代至第三代內孩子都是畸形兒,直至第四代時方為完整的人,故到現在排灣族有四親
之內禁婚的倫理觀念,因為子孫人口驟增,而且地方狹小,故一部份遷往東部,一部份由
這對夫婦帶領。
由tjakivalitje過河到對岸稱為davalan的地方居住,一種說法是他們生了二男一女,長
子名為sadaile、次子名為Sa-pili,幼子名Sa-kai。就是tjakivalitje家的祖先。由
sa-daile,留在家中繼承,另一種說法是二男二女,長女名Sa-tuku,長子名sa-daile,
後來遷往Tovasavasai(舊沙漠),次子名Sa-pili,幼女名Sa-Kai,後來遷往平地。神認為
dakivalite家人太孤單,所以又創造了manigai和tu?ulingit兩個家給dakivalite作伴。
這便是davalan最早的三家人。
b.平民起源傳說之二(依據家族耆老口述)
有一天,savdile在河邊工作,遇到一個人孤字旅行路過,邀請他到davalan建屋並居住做
鄰居,但那人說:「謝謝,我要到對岸找我的同伴,如果沒有找到,再回來和你同住,如
果找到我的同伴,我就會呼嘯讓你知道」。其實那人並沒有同伴,只是想建立自己的村子
,不想住在davalan部落,當他到河對岸tuvan的地方,準備生火並呼嘯通知sadaile他將
在tuvung定居時,有一人路過,便對他說:「讓我們結拜(sinanvetjek)並住在一起居
住吧。」那個人答應留下,於是二人各自建立了家,一人家屋名為upalate,另一人家屋
名為ma-dilin。之後,又來一人加入他們的村子,另立家屋名為Vikiy-an。
因為upalate家最早建立,所以成為頭目(mamatzangi-lan),Vikiyan家最晚來則是屬民
(uziuzipen),Madilin家則是頭目的結拜兄弟。這即是Duvon部落的起源。(A-2)(德馬
拉拉德─貴 2002:p17-p18)
c.平民起源傳說之三(依據--移川子之藏高砂族系統的研究)
太古時候,在「第樂奧」telau地方的岩石中,出生一男名叫「達給發立德」及「瑪達拉
拉卜」兩人結婚生子,繁衍了後代子孫,即為今日「拉瓦爾」的「拉迪丹」adid-an-平
民。(A-3)(德馬拉拉德─貴 2002:p18)
d.平民起源傳說之四(依據蕃族習慣調查報告書記載)
往昔達瓦蘭部落,第樂奧的地方有一個大岩石,有一天裂開生出了四個小孩其名為1.
上撒都固(女)、2.普樂感(男)、3.卡拉洛(女)、4.撒塔依樂(男),長大相婚,
子孫繁衍數代約二十戶,因為居住之地勢險峻,謀生不易,因而涉水往溪的對面較平坦處
即達瓦蘭部落,於達瓦蘭部落東邊約1,000公尺處有一部洛叫土旺(tuvun),亦有一岩石
也裂開生出三個小孩,依次名為1.濱濱感(男)、2.卡蘭卡蘭(女)、3.比比利(男),
傳說長大後也相婚繁衍子孫,數代厚約二、三十戶,部落形成,後因地形狹窄部份之族人
也遷移到達瓦蘭,此乃達瓦蘭部落平民之祖先。
又傳說往昔(Katumuan)現今之霧頭山,有一個小甕被太陽照射,被達瓦藍部將之平民在
打獵時發現而帶回家放置,在日月之照射十個月後小甕破裂了,生初一男嬰取名為達多蘭
,同時地也生出一名女孩取名撒都固,長大後結為夫妻,居住Salungan的地方,繁衍子孫
數代約二、三十戶形成部落,因為居住之地形狹小不易居住而遷移,分成九個小部落散佈
於今海神宮附近後遷移到平地成為平埔族。(A-4)(德馬拉拉德─貴 2002:p18-p19)
2、達瓦蘭部落貴族的起源
a.傳說一
大約在二千八百年前,當初還在taivuvu(大姆姆)山下的davalan的時期dakivalite家的祖
先sadaile及地名叫tuvun的地方Vigiyan家的祖先sadaile都是有神力的人,神力較大的曾
殺死怪獸dagapul,sabili神力較小。
有一天兩人結伴到taivuvul山去打獵,sadaile走在有陽光的地方,sabili則走在蔭涼的
地方。Sabilie在路上看到一個比拳頭大的陶壺,十分好奇便將陶壺時起放入背袋中,但
壺會自動旋轉,立刻由背袋囊掉落,始終無法放入。
Sabili呼叫dadaile說:我拾獲一樣東西請過來看。Sa-daile神力較大,接過陶壺往背袋
一塞入即不落下,輕易的就把陶壺放入袋中,在回家途中經過山頂,陶壺就發出喔…的呼
叫聲過山,各木橋也會發出喔…的呼叫聲(註:這就是原住民稱E-Mauau的開始所學來的
)二人將陶壺帶回家中置於屋內一角,未加留意,不知不覺中,壺每月長大,到十個月後
已經長很很大了。
一天早晨兩兄弟在屋外,太陽正好出來照在屋子上,陽光由屋上一個小洞射入屋內,恰巧
照在陶壺上。兄弟倆在屋外的坐椅tuvutuvun上,聽到屋內有很大的爆炸聲,並爭著跑進
屋內查看,看到壺已裂開,一個女嬰在地上打滾。
二人不知如何養育這個女孩,Sadailje覺得女孩太寂寞了,遂用魔力變出兩個人,一個負
責哺乳的奶媽,就是ma-nigai家的祖先;另一個專替女嬰洗衣服尿布及洗澡的,便是
tu'uligit家的祖先。女孩出生後就一直住在dagialit家中,da-givalit家人已村中貢獻
的食物供養她,因為她是太陽與陶壺所生的,所以是貴族mamacamgilan的祖先,是
manigai與tu'uligit兩家照顧的女嬰,被稱為pualu。
約過了兩個月,Maningai、Tu'ulingad、dakivalite三家人聚集商討如何為嬰孩命名時,
他們忽然聽到有聲音從天而降,若是男孩則命名為Lavulase,若是女孩則命名為
male-veleve,因此大家就給女嬰取名為malevveleve。
孩子出生後,tavaljan集團dakivalite家的替嬰孩沐浴及餵奶時,可是嬰孩啼哭不停,於
是就又請了附近的d-avalan集團Manigal和Tu'uIlingid兩家人過來幫忙,首先請了
manigai為女嬰洗澡,嬰兒也啼哭不要。宦遊Tuulingite沐浴,則小孩安靜接受;當
manikai如餵奶時,嬰兒就安靜的吸著。因此往後就由tu'ulingite為嬰兒洗澡,由
Manigai餵奶,takivatlte家出食物,三個家人共同照顧小孩。女嬰孩漸漸長大了,到了
可以進食以外食物的時候,吃肉類只喜歡吃avuvung(心臟)、acai(肝)、tapalje(後腿)等
部位。因此族人狩獵或殺豬時,必需奉獻這些東西,這就是後來貢賦(va-dis)的由來。
所以當時davalan集團的村民,就各自分工餵養嬰兒,其分工如下:
1.manigai和Tu'ulingid是代母工作(manigai餵奶、tu'ulingid洗滌)。
2.dakivalltet專司狩獵的工作。
3.Vikivan是擔任警戒的任務。
maljeveljev天生喑啞,長大後不知為何就懷孕了,長大後不知為何就懷孕了,於是三個
家族人就將全村的男子集中起來,由她指認,當時有從東邊來的獵人,這獵人非常英俊,
名叫Cemeljesai,於是她就指認這獵人是腹中胎兒的父親,也有人說是maljevelje-ve指
認takivalite家balipelips,當時他正好躲在木臼的後面(註:其實胎兒是由太陽所賜的
嬰兒)
。而後就遷居至daval-an附近的一個地方,去待產地名為Pabaguran的地方定居,生出了
男嬰並取名為lavulase,成為我北排灣拉瓦爾亞族頭目祖先。lavulase長大後,又回到
davalan部落(依據-拉瓦爾頭目族人會議結論)(A-5)(德馬拉拉德─貴 2002:p19-p22)
b.傳說二
傳說這一段由陶壺中誕生頭目家族祖先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依據移川子之藏教授所著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中調查的記載,傳說陶壺中出生三個姐弟,分別是
Sa-tjuku(女)、Sa-Talilj(男)與Sa-pantele(男)。
Satjuku留在davalan招贅大武(Labuan)頭目Kazangi-lan家男子came-ljes為夫,建立了
Tulimalau家。sa-daile前往tuvasavasaivu(現在青山村的舊址)娶一名女子名為Sa-kai,
成為該社頭目temalj alatje家祖先。Sa-pantelJe前往多納(現屬於高雄茂林鄉)
dangiladan成為該社的大頭目dangiladan家的祖先。(A-6)(德馬拉拉德─貴 2002:p22)
c.傳說三
依本家甘輝口述,陶壺中出生的是男嬰,取名為lavu-lase是tavalan地方laregeman家的
祖先(包括dalimalau、temaljalatje、mavaliyu)家族。(但經家族證實,出生的不是
男嬰,應然傳說是女嬰才對)(A-7)(德馬拉拉德─貴 2002:p22)
d.傳說四
依據達立固所著「斯拉瓦爾」史話,太古時候,在「第樂奧」北方,有「達發蘭」地方,
有一個甕有三個卵,被太陽照射之後孵出三個兄弟姐妹,因為是太陽孕育故自稱是太陽的
後裔,且具權威而成為頭目,即mamacangilan。其三個兄弟姐妹之分佈情形如下:
1.撒都姑(Satuku):長大後就留在其出生第「達發蘭」,後來有lavuan(現今之大武)
為魯凱族頭目家的資姆勒賽(Ce-mljesai)而成了「拉瓦爾」大頭目「拉樂戈曼」家的女
婿,後來遷移至大社村後名氣更大,橫貫魯凱族及排灣族「拉瓦爾」族群並統治現今德文
村、青山村十大社村、口社村等四社,可謂形勢強大,堪稱女中豪傑。但那時被統治的四
社頭目卻不以為然,對於由大社村大頭目所支配,係因四社皆屬「達瓦蘭」部落的屬地。
並且也是「達立馬勞」家族分支出來,自認具有同血統的頭目,與自治能力之故。
2.撒達伊兒sadaile(男):離家南行向「沙磨亥」的德瓦撒瓦賽部落,與女名為撒卡依的
人結婚了,成立了「德馬拉拉德」家。
3.撒巴兀德勒Sapangtelje(男):西行赴下三社為魯凱族居第,多納社「肯達灣」
Kinadavan就地建家屋名為「達給拉旦」dangiladan家,並立為本社頭目。據說撒巴兀德
勒氏係於距今七代前係於距今七代前行至就多納之「達鹿克蘭」tall-lukelan的家裡打獵
時,其獵犬就伏地不動了,認為有吉兆,就醫此意遷居於此地,後取了部落之女子名叫路
姆路曼lemljeman為妻,即今日「達給拉旦」家之祖先。
(B)陳枝烈的“排灣族神話故事”:
兩個神仙-
大社部落的發源地是在屏東縣大母母山與大鬼湖之間的一個台地,大概在洪水時期也就是
稱為神仙時期的時候,有兩個神仙,男的叫瑪古雷勒(山地話意謂大力王),他說話丹田
很有力,說話的聲音可以震撼天地。女的叫娃嘎蓋,長得非常美麗,她住在大鬼湖邊,她
是一位仙女,她就是統治大鬼湖的首領,而瑪古雷勒是統治大母母山一帶的的首領。
因為瑪古雷勒非常仰慕娃嘎蓋,經常會去取悅她,後來兩個人情意相投,成為夫妻,但各
有各的管轄區,而娃嘎蓋把大鬼湖附近管理的非常好,使得大鬼湖附近成為茂密的大森林
。大母母山是由瑪古雷勒管理,也保育得很好,使得大母母山裡什麼動物都有,且不會互
相殘殺。就這樣大母母山與大鬼湖都彼此相安無事得維持了大約二千年,直到有人類出現
為止。
在大母母山附近有塊岩石有一天突然爆炸了,從洞裡冒出了一群人,也就是大社部落的祖
先,就生活在大鬼湖與大母母山的附近,他們主要是靠打獵為生,或者到大鬼湖捕魚,就
這樣一直生活了幾年。
後來發生乾旱,百姓沒有東西可以吃,水也枯乾了,打鬼湖的水越來越少,百姓缺水,當
娃嘎蓋在空中洗澡時,人們就在地上接水來用,因此相傳大社部落的女孩子都很漂亮,原
因是這裡的人們曾經接娃嘎蓋的洗澡水來用的緣故。
自從有了人類以後,人口就慢慢的多了,由小部落變成大部落,當形成大部落後就分為三
個部落。第一個部落在大社溪的左方,有一塊地非常漂亮,叫做「達娃瀾」。另外,在大
鬼湖與大母母山下方也形成一個部落,叫做「得勞」。第三個部落是在大母母山附近叫
「得嗚」。頭目階級產生以後,頭目為了便於管理以及因為頭目喜歡住在大社,所以
「得老」、「都嗚」二個部落就與「達娃瀾」合併,大家也一致認為跟著頭目比較有發展
,從此,這個部落就興盛起來了。(B-1)(陳枝烈 1997:p45-p47)
陶甕與女嬰-
在「得老」這個大部落有個重要的人物,叫撒旦也魯,他是最有權威的人。在
「都鳴」也有個很重要的人物叫撒比利,他很會打獵,比平常人都來得厲害。
有一天他到鬼湖與大母母山之間去打獵,突然看到對面有煙,有亮光,覺得很好奇,但又
不敢睜開眼看,隔了幾天後決定鼓起勇氣跑去看看,他於是在草叢堆裡發現了一個甕,他
就把他放進背後的背袋裡,走了五、六步後轉頭一看,背代理的陶甕怎麼不見了,再回頭
一看,它回到原來放甕的地方。他又再回去把它放進背袋中,再走了五、六步時,又不見
了,它又回到放甕的地方。他不死心,一再的去拿還是一樣拿不走,他很想把它帶回部落
讓別人看看,炫耀一番。當他走近甕的時候並不覺有什麼不一樣,但當走遠一點的時候,
就看到那甕冒煙且發亮。
有一天他把這個祕密告訴他打獵的夥伴,他的夥伴也覺得很好奇,就打算一起到發現甕的
地方。他們去的那一天天氣很奇怪,天色昏暗又打雷,但又有陽光。他們的心裡既是害怕
又好奇,最後還是去了。
他們到了那裡,撒但也魯就把甕放入背袋裡,叫「撒比利」看看它會不會又回到原地,於
是他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走到第十步時甕還是在袋子裡,又走超過一百步後仍然還是有
,就這樣地一直走回到部落裡。
因為甕是撒旦也魯帶走的,所以撒旦也魯就把甕帶回到他所屬的部落,而撒比利可能不想
看到撒旦也魯炫耀的樣子,所以沒跟他一起回去。當撒旦也魯英雄式的回到部落裡,整個
部落的人都知道撒旦也魯帶回了很珍貴的東西,撒旦也魯把它放在灶的上面,那是屋內陽
光所能照耀的地方。
部落的人因為好奇,大家都來參觀,甚至有的人為了要看那個甕而帶著毯子睡在外面等,
就這樣的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撒旦也魯有感覺那個逃甕慢慢的在膨脹,在經過十個月後,
有一天剛好是陽光正強烈的時候,那個甕爆炸了。在外面的人就覺得很驚奇,都跑到窗戶
邊向裡面看,結果在甕爆開後裡面有一個女嬰在哭,他們一想這甕與女人生孩子的時間差
不多,大約都是十個月,突然領悟到這個是太陽的孩子,大家都跪下來了,有些婦女就要
去照顧他,當他穿衣服。
這女嬰為頭目的起源,後來大家都知道這是太陽的女兒,長大以後,他們本來不知道要取
什麼名字,但老百姓常在烏雲密布打雷的時候,在天空的縫中就有聲音想,那就是太陽在
說話,他說:「你們部落即將有個嬰孩誕生,不管是男是女,他將就是你們的大頭目。
這小女嬰成長的過程與平常人不一樣,她不但漂亮又高雅與眾不同,而且不論吃奶、睡覺
、洗澡都要在特別的地方,例如:當嬰孩肚子餓的時候,不能隨便找一位婦女來餵奶,部
落的族人到處找剛生完小孩的婦女,直到找到馬尼蓋家裡的婦女她才肯吃奶,於是就放在
瑪尼蓋家來撫養。當他要換尿布的時候,也一直哭鬧,族人也一直找適合的人家,直到找
了杜林家才停止哭鬧,於是杜鄰家人就幫她換尿布、洗澡。她要睡覺的時候才回到撒旦也
魯的家裡。
後來為了這個女嬰,三個部落都結合在一起,這女嬰的頭腦非常聰明,部落的一切制度,
生活上的一切儀式、規定也因她而開始,也開始有了結婚的制度。她稱撒旦也魯為義父,
因此撒旦也魯就成為平民中地位最高的,幾乎與頭目一樣了,瑪尼蓋是奶媽,也等於是媽
媽,地位也是很高的。治安方面就由沙黛也耶來管。因為杜林是幫她洗澡換衣服的,於是
就由他負責管理環保的工作,整個部落都由她來指揮理。(B-2)(陳枝烈 1997:p49-p53)
神、太陽與人-
傳說中,神創造了人,但是人看不到神,只看到太陽,因此人們即認定太陽便是神,也就
是太陽神的由來。至於人的由來呢?傳說是太陽生了一個蛋,當蛋孵出來時,也就是蛋殼
裂開時,就像兩個銀盆一般,人就在誕生在蛋殼中,且是一男一女。
相傳那最先的「人」的誕生地,也就是兩個像銀盆一樣的東西還保留著,一直被保護著,
不許被破壞。但在一次大洪水之後,只剩下一個銀盆。
傳說人由巨蛋誕生時,四周都是榕樹,中間有一池水讓他們洗澡,當時本來沒有房子,太
陽即祈求能有間房子,且對四周的事物命名,如榕樹即是當時所命名的。在有了房子後湖
水便消失了,只留下房子和榕樹。那時太陽神祈求神明給予房子時,神即造成了石板屋,
所以往後人類所住的房子皆仿自石板屋。 當時神明造房子時,在創始地立了兩個柱子。
當時太陽神所生的後代,似乎是長生不老的,可以活到一千歲左右,因為很少有人死亡,
所以人口愈來愈多,比現在的村莊還大,當時人數多得無法計算,後來想以踩藤的方式來
計數,也就是找一條最堅韌的藤,讓每個人都每個人都走過,最後竟然連最堅韌的藤都被
踩斷了,由此可以想見當時人數之多。
人口多了,也開始有了文化,也會釀酒,也開始有人會打架。因當時的人是不會死的,只
有在喝酒不清醒的狀態下才會把人打死,人口才會減少,也因此開始有了犯罪行為。那時
的人也沒有建立什麼道德法律規範,因此犯罪機率相當高。
在部落中,因為大家都生活很久了,食衣住行個方面因人的壽命長、居住時間久而文明起
來,因此當時的人也自認具有與神明一樣的能力,可以創造人。傳說中的人是用泥土做成
的,甚至用石頭做人。所以人也認為自己會創造人,也可以做人且讓它有生命。因此部落
中就有人為了證明與神有一樣的能力,就用石頭刻成人形,想讓它也有生命,可是後來怎
麼樣也沒有成功,當時用石頭所做的人,在舊古樓還保存著。當太陽神知道人有此想法後
就對人說,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可以與神明平起平坐,人與神還是不一樣的。太陽為了證明
人類不可能有神的能力,所以人類所做成的石頭人像絕對不具生命,而且讓這座石頭人像
佇立在原處不能搬移,以後讓人們看到這座石頭人像時就知道人無此能力,以警示後人。
(B-3)(陳枝烈 1997:p79-p82)
頭目與土地-
從前有個部落較加拉嘎法斯,因為人的壽命很長,且一直增加,犯罪率也增加,人們也不
聽頭目的話,那時曾發生過下了三年的與,造成了大洪水,比較低處的人們都被洪水淹沒
了。那時羅法料家中有兩個兄妹逃到布茲布茲的山頭,這兩兄妹原本想逃到大武山,可是
因為洪水不退,只好被困在布茲布茲,後來兩兄妹就結婚了,他們蓋了兩間石板屋,生了
很多孩子,連柴房都住滿了。可能是神明不允許兄妹結婚,他們倆兄妹所生的孩子眼睛都
長在腳的拇趾上,皆不正常。眼睛長在腳趾上,在走路的時候非常不方便,且當時的居民
皆打赤腳,因地上有灰塵,眼睛就睜不開。第二代的孩子就長在膝蓋上,第三代的孩子眼
睛長在肚臍上,第四代的孩子眼睛才正常的長在臉上。第四代生了六個兄弟,神明就用六
種不同的語言讓他們分散到各地去發展。這六個兄弟分散後,後來有五個兄弟又回到布茲
布茲,老大則往大武山的方向,等洪水退後才帶著父母下來。
當時的洪水淹沒了很多地方,當老大從大武山下來後,地上一片荒涼,什麼都沒有,連蚯
蚓都掛在樹上,老大就把蚯蚓從樹上拿到地面來,靠蚯蚓的糞便增加泥土,讓地上能耕種
。因此大頭目就說,是因為我把蚯蚓放到地上來才有了大地,所以才有土地皆為頭目所有
之說。(B-4)(陳枝烈 1997:p83-p84)
太陽的神話故事-
從很久很久以前到現在都有一個傳說,排灣族把太陽奉為最崇高的神,認為太陽是萬物之
源,是創造宇宙之神。相傳,地球上原就繁衍了很多人類。有一天,發生了大地震,把土
地震得天旋地轉,水災也隨地震而來,部落被夷為平地。其中有一對男女沙鳴瑪伊和沙勒
摩著緊抓著大樹枝,才能逃過災難,得以活下來。
這對夫婦在洪水過後,生了許多兒女,就這樣一代一代地繁衍下來,而這二位就是排
灣族傳說中人類最早的祖先。
太陽在排灣族中被視為最崇高而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神,所以,在任何祭祀、占卜的儀
式中,祭私或巫婆在祭典開始所念的第一句話都是說:「萬能的太陽神....。」凡是
在天空籠罩之下的大地萬物,都是受到太陽的照耀,太陽是至高無上,是萬物之源。光、
熱、生命....都由太陽而來。(B-9)(陳枝烈 1997:p161-p162)
人類的祖先-
很久以前的宇宙是一片混沌,看不到任何東西。有一天,聽說有一對兄妹本來躲藏在一個
臼子裡玩,沒想到被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當時地球上並沒有陸地,完全是一片汪洋
。後來,等到海水漸漸消退了,而這個臼子剛好漂到一座叫達拉比山的山頂上,這座山是
所有群山中最高的,也就是目前的大武山頭。當海水慢慢地消退了,陸地也逐漸浮現了,
形成目前的平地、高原、高山。可是當時的世界只有這一對兄妹活著。為了延續生命,於
是他們到處尋覓可以充肌的植物來吃,他們相依為命而能逐漸長大。
在大自然的定律中,不管植物、動物成熟後,一定尋找異性伴侶,繁衍後代。所以,
這一對兄妹也在自然的環境下成了一對夫妻,延續生命,而成為現在人類最早的祖先。
在生活的點滴中,倆兄妹歷經了不少的新鮮事,大自然也給了他們生活的基本技能。每當
天氣炎熱,兄妹倆看到從山壁滾下來的石頭,會產生火花,甚至蔓延形成一片火災。讓這
對兄妹感到奇怪的是他們吃到被火燒過的東西,竟如此的美味,比較之下,發現以前吃的
東西(未燒過的)似乎是有明顯的差異!更令他們不解的是,一有石頭滾下來,就會有火
花產生,引起他倆的好奇。
經過他們一天天的觀察和累積的經驗,才獲知石頭與石頭相互碰撞因摩擦生熱會產生火花
,那些枯乾的花草樹木及無法倖免的動植物被燒後特別香頭可口,就這樣他們學會了生火
。
他們學會試著先把兩個石頭摩擦生熱,再加上枯乾的樹枝就能旺盛地燃燒起來,這個動作
叫「把茲喀」。從此他倆邁入了新的生活,跨出了人類的第一步,懂得如何生火取暖,生
火「燒」食物。
經過了幾年,這一對兄妹(夫妻),依然靠著野外動植物維持生活,為了需要和安定,有
了用石板築起的小屋,也很自然的有了愛的結晶,生出了第一代孩子,但卻是一個畸形兒
,夫妻很失望也很不可思議,怎會生出眼睛長在腳掌的拇趾上的孩子。孩子稍大後,每當
跟父母到野外採集果實或作活兒時,腳趾上的眼睛常被叢生的荊棘刺到,非常礙事,因此
只好每天待在家裡。
這樣一年年長大成年後,也成婚了,生出的第二代孩子又是畸形,但是眼睛是長在膝蓋上
。時光易逝,很快也到了第三代孩子,仍是畸形,這次的孩子,眼睛是長在肚臍上。好不
容易傳到第四代的孩子,也就是這對兄妹的孫子,才完全正常。聽說這是天神懲罰人類,
也警示人類血緣太近是不能成婚的,至少要隔四代以後,才可以成婚。(B-10)(陳枝烈
1997:p167-p170)
四、分析比較
兩本書的編排方式並不一致,德馬拉拉德─貴,則是將利用神話傳說說明拉瓦爾亞族的起
源與分布,在書中,他採用的觀點是達瓦蘭亞族貴族的身分去陳述排灣族的起源神話,他
對於起源傳說的引用,有以下五個特點:
(1)分為平民與貴族的起源;
(2)文中的排灣語中的地名與人名,以中文字與拼音並存;
(3)所敘述的並不是達瓦蘭一地的人的起源,在並列的不同來源的傳說故事中,有時間上
的關係排列。
(4)在這些神話故事中,也解釋了人之間的階級差別,同時也解釋貢賦制度的由來;
(5)使用了多種不同的文本資料。
在a組,都是兄妹結婚生下畸形兒的故事;
在b組則是由陶甕生出小孩的故事;
在c組則是兄弟分家的故事;
在d組則為太陽照射石頭、岩石生出小孩的故事。
陳枝烈 1997 排灣族神話故事,屏東市 :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德馬拉拉德-貴(王貴)2002 排灣 : 拉瓦爾亞族部落貴族之探源,臺北縣板橋市 :
稻鄉出版社。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