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分享 #GetWildFest放視大賞📣📣📣
先前 #TAVARGirls 有跟各位介紹過高雄年度盛事放視大賞 & K Square
再不到一個月就要正式舉辦囉!🎊🎊🎊
以 「#探索未知的視野」為主題的主視覺也正式公布
由大膽探索未知的視野為起點,鼓勵學子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不要害怕挑戰未知的可能
如同我們在XR產業的道路上,大膽探索、挑戰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秉持相同的信念與精神,各位一定要來參加全新升級的 #GETWILD2019✕放視大賞👫👫
👇👇👇GETWILD 2019 ✕ 放視大賞👇👇👇
設計 / 競賽 / 展覽 / 國際講座
時間:2019/5/15-5/17 09:00-17:00
地點:高雄展覽館北館 #免費入場
官網:http://wildfest.tw
#GETWILD2019 ✕ 放視大賞-「#探索未知視野」
【放視大賞 X 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沒錯沒錯,總是帶給我們無限驚喜的創意總監洪鈺堂 Rex Hon ,又能在 2019放視大賞舞台看到他的身影啦!🥳🥳
這次動態主視覺以 「探索未知的視野」為主題,由大膽探索未知的視野為起點,鼓勵學子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不要害怕挑戰未知的可能。
時尚又迷人的設計才子 Rex,除了擔任 #2019放視大賞 的創意總監,更擔任放視大賞競賽的平面類評審和 WILDmeet講者,快來放視大賞捕獲野生的 Rex 吧!
全新升級的GETWILD2019 ✕ 放視大賞,將帶給你們更多驚喜和感動。
-\-\-\-\-\-\-\-\-\-\-\-\-\-\-\-\-\-\-\-\-\-\-\-\-\-\-\-\-\-\-\-\-\-\-\-\-\-\-\-\-\-\-\-\-\-\
GETWILD 2019 ✕ 放視大賞
設計 / 競賽 / 展覽 / 國際講座
時間:2019/5/15-5/17 09:00-17:00
地點:高雄展覽館北館 #免費入場
官網:http://wildfest.t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
探索未知視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喻如何在攝影及視覺藝術的表現之中被探討及呈現。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的66組作品,以曼.雷這張神祕灰塵照片的一生(或說它的身分之謎)為主軸,廣納二十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文刊物,以及二戰後至1960、70年代西方觀念藝術的影像呈現、繪畫與攝影交互辯證的作品,還有現代戰爭與災後的影像。展覽當中較為近期的作品,則多以當代藝術的觀點與創作方法,詮釋如今更為迫切的人類命題,或直指攝影行為與影像技術的重大轉變。
除了曼.雷和杜象(Marcel Duchamp)兩位藝術史上的大師外,《塵與時》展出多位攝影史上的重要人物與其代表作品,如渥克.艾凡斯(Walker Evans)於美國黑色風暴時期拍攝的中西部乾旱地景、東松照明拍攝核彈爆發後的日本景觀。愛德華.盧歇(Edward Ruscha)和約翰.迪佛拉(John Divola)則是把攝影帶入藝術行為的範疇。蘇菲.希斯黛雨貝(Sophie Ristelhueber)向「灰塵照」致敬的科威特沙漠空照圖,揭示了1990年代後戰爭影像由「現場」轉為其「後果」與「殘跡」的開端。錄像藝術家柯克.帕爾默(Kirk Palmer)與法國名導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分別以詩意影像呈現戰後創傷絮語。展覽也不乏年輕攝影家的近期作品,如哈維爾.里巴斯(Xavier Ribas)、露易絲.奧茲(Louise Oates)探索政治經濟影響下自然與人文地景的變化,或是伊娃.史坦隆(Eva Stenram)模擬灰塵滋生過程所改造的火星地表照片,將微觀與巨觀視角交錯並置之作。
英國知名現代詩人艾略特(T.S. Eliot)在灰塵照曝光的同一年發表其著名的詩作《荒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現代人的普遍心境,其中一行詩句即為展覽名稱的來源:「我要在一掬塵土裡讓你看見恐懼」(“I will show you fear in a handful of dust.”)。從拍攝的角度來看,曼.雷的照片貌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航空偵測照,最初刊登時的圖說就是「從飛機望出去的視野」,望下去是未知、遙遠,卻暴露在視線之內的一片大地。策展人卡帕尼發現了這之中的關鍵:二十世紀漸趨普及的攝影術不僅記錄,也同時預言人類文明的進步與毀滅。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這張許久之前拍攝的奇怪照片,是否能憑藉它所涉及的一切複雜面向,標示著『現代』的開端?我們又是否能從灰塵的角度拼湊出一段歷史?」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1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探索未知視野 在 妞新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金牛座
總體運勢關鍵詞:彈性、療癒
回顧2019年,是金牛座學習愛自己的一年。你除了要很實際的去處理問題,更需要面對自己內心的感受。在2019年一年的洗禮之下,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不再需要照顧的,你已經心中有數,學會在中間做取捨了。
2020年,對金牛座來說,不想要只做一樣的事情,你開始想要研究你有興趣的事,想要離開你的舒適圈,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和可能性。承接2019年你學會為自己做取捨,你想要吸收和學習不同文化的精華,你的觀念也因此開始更新,2020年幫助你打開你的視野,建立更高的起點。
【Follow妞新聞】
☞Instagram►►http://bit.ly/2gVcESW
☞Line@►►http://bit.ly/2eZ7kgR
☞Facebook►►http://bit.ly/2wjHJBM
探索未知視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絕美30臨海小站:日本第一本大海╳無人車站旅遊指南」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望向大海,通往未知的祕境!
全日本9000座車站嚴選出30座令人屏息的海景車站
海景車站是——
・車站月台面海———————————看見美麗的岩岸或沙岸
・月台視野絕佳———————————視野開闊,擁有環海絕景
・散發懷舊氛圍———————————木造屋舍、老舊長椅等物釀出鄉村風情
・沒有站務員————————————無人車站
・遁世離群的況味——————————車站周圍沒有大型人工物,清幽靜謐
・車站附近藏著不為人知的景點和故事——海景車站才有的「探索之旅」
可遠眺鄂霍次克海外海與知床群峰、目睹流冰奇景的車站、離鄂霍次克海最近的車站、一年只營業四天的臨時車站、日本第一「如詩如畫的海景車站」、可以前進貓咪樂園青島的車站、能遇上紅螯螳臂蟹大遷移的車站、最靠近海沙會鳴叫的琴濱海岸的車站、站前有「女川的生命石碑」從震災中復原的車站,或者是「浮在海上」的車站……
四面環海的日本,從北到南,都有現在已經少有人跡,但仍在運行的臨海車站。
人跡減少了,絕美程度卻因寧靜而格外動人,生生不息的自然,反而更添嫵媚。海景車站既是「終點站」,也是新旅程的「起點站」。看似空無一物之處,在作家筆下留下昔日魅影,藏著等待訴說的故事。翻開書頁,跟著作者一起望向大海的另一端與車站周邊的人文故事,尋找下次旅程的目的地。
在作家筆下留下昔日魅影,人跡減少了,絕美程度卻因寧靜而格外動人,生生不息的自然,反而更添嫵媚。海景車站既是「終點站」,也是新旅程的「起點站」。看似空無一物之處,藏著等待訴說的故事。翻開書頁,跟著作者一起望向大海的另一端與車站周邊的人文故事,尋找下次旅程的目的地。
作者簡介:清水浩史(Yasuo Tsugawa)
一九七一年生,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東京大學研究所法學政治學研究科碩士,同研究所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博士班肄業。在學時參加潛水社。擁有NAUI國際潛水教練執照。畢業後持續在日本國內外的海洋和島嶼旅行。曾任職於電視台,現為編輯、作家。著有《祕島圖鑑》(河出書房新社)、《海洋療癒:推薦社會人士的海洋時光》(與潛水社畢業社員高橋啟介合著,草思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