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施打不容挑撥世代對立
#國民黨 今天上午開了一場「防疫要年輕人配合 疫苗施打卻沒份?」記者會,以為這場記者會是在幫忙年輕人發聲,然後年輕人就會買單,其實不過是想藉由疫苗的施打問題製造世代間的仇恨對立罷了!
就先不提國民黨 #黃昭順、#張榮味 這些老人特權打疫苗讓多少年輕人憤怒了,回到理性面來看,其實疫苗施打分配議題牽涉複雜,涉及了各種變項的評估,包含年齡、職業、健康風險,甚至是社會文化等因素。
先從目前台灣施打對象的事實面來看:
1. #目前疫苗施打對象是誰?
現行公費疫苗施打對象區分為十一種類型,合計施打人口數預計約1348.6萬,換算約台灣人口的57.38%,十一類全部施打完覆蓋率將近6成。
2. 這11類施打對象中,是否包含「年輕人」?
目前施打類型當中,包含醫護、軍警、社福等接觸武漢肺炎的高風險職業類型,在其年齡分佈上,這些高風險職業的從業人員多數屬於多數屬於20~49歲間的「青壯世代」;再者,年輕人如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罕見疾病、重大傷病者(第10類),也是列為疫苗優先施打對象。
3. 11類以外的年輕人是不是打不到疫苗?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在6月5日宣布,「Covid-19疫苗,全民都免費」,中央政府編列224.5億採購疫苗,40億元幫全民打疫苗。總統也強調「輪到你,就去打」,這句話其實就是說「一定會打到,但依照優先次序輪流施打」。如果你是沒有高風險嚴重疾病或是高風險接觸的職業類型的「年輕人」,當優先接種對象施打完之後,仍然會輪到年輕人打疫苗。從上述事實我們可以知道:「疫苗施打有優先次序,並不是年輕人打不到疫苗」。
所以上述的事實面釐清之後,疫苗究竟應該由年輕人或老年人優先施打呢?針對疫苗施打對象應由「年輕」還是「老年」優先,在不同國家的專家之間確實有不同的研究看法。
例如這篇報導https://www.sciencealert.com/young-people-should-be-amongst-the-first-to-receive-the-covid-19-vaccine-experts-argue(中文報導:"《自由健康網》誰先打武肺疫苗?美學者和疾病管制中心不同調 - 即時新聞 - 自由健康網" http://twitthat.com/Gzenx
這篇文章當中,撰文的美國學者們認為,年輕人死亡率或是重症比例並不高,而且活動力較強的年輕人往往成為無症狀的「超級傳染者」,因此「疫苗分配上應該首要考慮那些有能力傳播疾病的人,而不是那些最需要保護的人」,然而這樣的疫苗施打策略是否有效,並未被證實。
接著我們來看中國國民黨最愛的大中國,中國的疫苗施打對象又是如何呢?根據美國之音報導,《為何中國老年人被排除在優先接種新冠疫苗人群之外?》 ( http://twitthat.com/x5JAz ),「中國國家衛健委官員王斌13日表示,中國現階段接種的重點人群是18-59歲高風險和可能高傳播人群」,如果以中國官方的說法,目前疫苗接種優先計畫目前並不包括60歲以上老人群體。
針對老年人口接種疫苗問題,美國之音也指出,「中國與許多國家做法不同,原因除實驗人群沒有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進行外的正式說辭外,中國推行的『疫苗外交』,大量消耗了中國的疫苗產量。」
法國國際廣播公司的這篇報導《中國開始大規模接種國產疫苗 優先9類青壯年》 ( http://twitthat.com/1E9qm ),也指明所謂優先的九類青壯年人口是介於18至59歲。
但即便中國青壯人口優先施打,按照中國官方,疫苗施打還是有區分高風險人群,也就是第一線醫護人員、邊境港口以及因工作因素有高感染風險接觸等人員也被劃作優先施打的對象。另外中國也區分所謂高危人群,主要是指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簡單來說,疫苗仍必須分配,依照對象的優先次序輪流施打,不可能馬上全民施打。
看看中國施打疫苗的狀況,#中國國民黨今天記者會的內容是不是再次很巧合地與中國相呼應了呢?
對疫情的控制,當然疫苗扮演著關鍵角色,至少我們現在應該努力的方向是,如果九月前能完成七成民眾施打,就有較大的機會達成群體免疫。但目前台灣仍在疫情的第三級警戒階段,疫情的控制跟疫苗的施打本來就該雙軌並行,疫苗在現階段作為戰略物資,疫苗短缺是全球性的現象。全世界各國都在搶疫苗,在這情形下,自然各國在疫苗施打政策上也都必須安排其優先次序,而且回到各國的研究,疫苗首要施打也是第一線的醫護優先,疫苗施打的優先次序必然是依照各國公衛、流行病學專家所研擬出來,而不是像是國民黨的邏輯那樣,有特權、有關係的就優先施打吧?
圖片來源: @我愛掀馬統 臉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廣東省推環保限塑令,廣州深圳禁用不可分解膠袋!餅店雞批女橫蠻行為!(大家真瘋Show 2020) 思浩大談廣東省推行環保限塑令,廣州深圳禁用不可分解膠袋!餅店雞批女橫蠻行為!(大家真瘋Show 2020) 廣東省發改委官網上周五(21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
推行活動英文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起,疫情警戒全面升級,6月8號前,大家要一起守住社區防線,也因此,陸陸續續會有許多活動要加以考慮,請大家一起共體時艱、共同防疫、共度難關。
然而,今天這場族語學前扎根公聽會,因為時間在即,也只能照常舉行,藉此一角,深深地感激與會人員集思廣益的奉獻。
「#族語學前扎根」標題是蘇巧慧委員想出來的,我很喜歡,完全抓住我心中所想的。為了永續、穩定前進,形成政策及法制化,才能成為正辦。
因此,我和巧慧、陳瑩邀請了幼兒教育、族語的學者專家,以及學前教育第一線的沈浸式幼兒園、族語家庭保母、互助教保中心、族語共學園的師長們,為當前百花齊放的行政舉措把脈,找出應興應革之處;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及原住民族委員會林碧霞副主委,也率領部會相關業務同仁出席,為「形成政策」的里程碑定錨。
3月初,蘇院長立院報告,我特別質詢關切「族語學前扎根」是否到了擴大辦理的時候?族語復振是經過蔡英文總統、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定調的國家既定政策,這幾年的沉浸式族語幼兒園、族語保母、部落互助教保中心等政策的推行,大家也看到了成效。此時此刻,趁著新一期中長程計畫在草擬的階段,大家來提出政策調整的建議方向,原民會也應盤整目前所有跟族語扎根工作有關的各項計畫,不要讓政策的美意一直停留在計畫的推陳出新,而是應該盤整、收攏、形成政策、邁向法治化。
我今天特別提到,其實大家所提出來的各種問題,諸如多元師培的必要性、計畫型衍生的破碎性等等,都可以在「#原住民族學校法」獲得解決。
透過今天公聽會的討論,我們要求原民會、教育部參採今日公聽會的與會者意見,一個月內提出研擬方案,並納入「#原住民族語言發展中長程計畫」中,以回應現階段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誠然,正確理解何謂 #原住民族學校法,讓整體社會能夠凝聚一定的共識,才有機會加速立法的推動,讓全族語的教學環境能夠有法源的依據,才能夠讓「扎根」成真。
理念的實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憑信心繼續努力。
推行活動英文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50淨零碳排,有夢最美?
蔡英文總統選在今天 #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 2050 淨零碳排(#碳中和)的目標,期許台灣能跟上國際面對極端氣候的減碳趨勢。
所謂的淨零碳排就是,人類社會中各種仰賴化石燃料製造碳排放的經濟與社會活動,包含能源、工業、服務業、運輸、住宅以及土地利用等面向,所產生的總碳排放量,必須要跟碳匯(能夠吸收溫室氣體的東西,例如海洋、森林、土壤和濕地),互相抵銷,兩者 #相加為零。
各位或許聽過或看過十年前的一部紀錄片《±2℃: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片中描敘人類活動不斷增加的碳排放,已經造成全球的平均溫度升溫,導致各種的極端氣候(例如近期台灣的乾旱缺水就是其中一個現象)。
在 2009 的哥本哈根會議(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各國已做出政治承諾: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不超過 2℃,考慮長期目標設立為 1.5℃ 以內,以免氣候變遷更加劇烈,帶來更不可控制的氣候災害。
然而,截至去年的統計,全球的平均溫度和上個世紀相比已經超過 1℃,如果各國再不執行更有效的減碳行動,到 21 世紀末上升的溫度恐怕會超過 3℃,這也迫使國際大國紛紛將「2050淨零碳排」列為一定要達成的目標。
在台灣各種部門裡面,其中能源部門(含發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最多的,佔比超過 9 成,這也是為什麼 #能源轉型 如此重要,因為假使轉型成功的話,可以大幅降低碳排。
「等等,上面寫的我都知道,但減媒不就是要靠核能嗎?」
我相信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疑問,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燃煤的火力發電是基載電力,能夠取代它的除了燃氣外,不就是核能嗎?
其實不然,因為當再生能源的佔比達到一定程度時,在尖峰用電時段的發電佔比是可以高達 5~6 成之多的。
像是第一張圖是德國在 2012 年 5月和 2020 年 5 月各種發電來源的發電量佔比圖,可以清楚得看見,在 2012 年時,主角還是基載的火力和核能,但是到了 2020 年,再生能源反而成了在尖峰時段的主要供電來源,同時,也不再是傳統的基載、中載、尖載的思維(圖二),反而是有能快速升載和降載的發電來源一起搭配(圖三)。這絕對不是核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台灣有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不斷升降載,電力調度系統能穩定供電?」
要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不是不可能,但確實台灣的土地面積比其他大國小很多,沒辦法到處設地面型太陽能板或陸上風機。
因此,政府除了要積極推行屋頂型太陽能外,還必須透過 #生態檢核 盡速盤點出適合設立地面型太陽能板和離岸風機的場域,而不是被動等出現衝突時才介入協調,很容易造成民眾對再生能源感到反感。
另外,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易預測性是再生能源要併入電網和電力調度的最大挑戰。
如果現行台電的輸配電網和調度系統不提升,即使提高再生能源的佔比也無法達成穩定供電,所以除了要提升分散式電網外,各個再生能源電廠也必須配置足夠的輔助服務裝置,使系統發電及負載得以維持平衡、確保系統穩定。
其實要做到上面的兩點已經非常不容易,其他像是透過碳費制度讓產業節能升級或使用綠電、建立讓消費者能夠自己選擇用電來源的電力調度中心等等,也都是政府必須要盡快來發展的方向。
2050淨零碳排非口號,要具體行動!
能源轉型不簡單,讓我們一起努力💪
【共同訴求】
1️⃣ 溫管法明定 2050 淨零碳排目標
2️⃣ 重啟全面運具電動化政策規劃時程
3️⃣ 制定新建近零能源建築標準,加速老舊建築翻新提高房屋節能標準
4️⃣ 制定能引導產業減碳的合理碳費
5️⃣ 再生能源選址仍應兼顧生態環境與在地經濟社會紋理
圖片出處:
圖一
The German Coal Conundrum. The status of coal power in Germany’s energy transition.
https://reurl.cc/E2leMA
圖二、圖三
再生發電未來占比達20% 「基載」能源規劃受挑戰
https://reurl.cc/5oWydn
參考資料:
大量再生能源併網的衝擊與電力調度因應策略
https://reurl.cc/Q7Axv2
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https://reurl.cc/raGAyZ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統計
https://reurl.cc/e9lAej
推行活動英文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思浩大談廣東省推環保限塑令,廣州深圳禁用不可分解膠袋!餅店雞批女橫蠻行為!(大家真瘋Show 2020)
思浩大談廣東省推行環保限塑令,廣州深圳禁用不可分解膠袋!餅店雞批女橫蠻行為!(大家真瘋Show 2020)
廣東省發改委官網上周五(21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要求今年底廣州、深圳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外賣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分解膠袋,自下月1日實施,有效期5年。當局期望,2025年珠三角城市堆填區零塑膠垃圾。
意見指出,今年廣東部分地市已禁止使用塑膠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2年,一次性塑膠制品禁限範圍進一步擴大;2025年,塑膠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珠三角城市實現塑膠垃圾零填埋,其他城市塑膠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膠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郭嘉文飛上枝頭變鳳凰,江嘉敏鄺潔楹泊碼頭,變Tvb新勢力姐妹團!(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c7OT4bdSU)
2. 思浩大談趙麗穎真人騷現形,三宗罪網民大鬧冇教養!分析真人騷真假劇本!(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1KVlSXgd8)
3. 思浩大談美國滅蚊計劃,釋放七億基因改造蚊,有毒精子釋放滅絕基因!(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Xmc6jl1G0)
#大家真瘋Show #2020 #廣東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wHqIBJzAe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