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債券市場 101〕
「最近日圓又跌了,要去日本玩的朋友該買起來啦!」貨幣除了作為買賣商品的媒介以外,在金融市場中,各國貨幣也是一種投資工具。今天政經八百就要帶大家認識「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 (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 是指不同國家在交易時,依照#匯率來兌換貨幣的市場。舉例來說,當台灣向中國進口商品,由於這兩個國家所用貨幣不同,所以要透過外匯市場將新台幣換成人民幣,以支付價金。
接著,由於各國貨幣價值不同,所以會產生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也就是匯率 ( Exchange Rate ) 。可以試著將匯率想成各種貨幣的價格,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假如今天人民幣兌台幣是 1 : 5 ,也就是要買一塊人民幣需要付五塊台幣。
匯率的表示方式可以分為#直接報價 與#間接報價 。
直接報價是將外國貨幣視為商品,將本國貨幣視為價格,例如人民幣與新臺幣之匯率可表示成CNH/TWD = 5。
間接報價則是將本國貨幣視為商品,將外國貨幣當成計價方式,例如TWD / KRW = 35,代表的是一台幣要用 35 塊韓圜來換。那如果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從 31 元變成 30 元,這樣台幣是升值還是貶值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喔。
那什麼因素會影響匯率呢?就跟其他金融商品一樣,匯率的走勢也受外匯市場的供需兩股力量而牽動,其中會影響匯率的因素主要有#經濟數據 、#物價 、#利差 等等。
當 A 國的經濟數據優於預期,例如失業率低、薪資增長快,那表示 A 國的景氣好,人們自然也會買入 A 國貨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當經濟表現好,人民和企業對外國貨品的需求可能也會因此提升,反而開始將本國貨幣換成他國貨幣,反而是使本國貨幣貶值。
物價漲跌和該國貨幣升貶值的走勢呈負相關。 B 國通貨膨脹率始終拉不起來,導致 B 國物價持續低迷, C 國居民便會想用 C 幣換 B 幣,來買 B 國的便宜商品,這時就會推升大家對 B 幣的需求並使 B 幣走揚。
利率的升降則和貨幣價格升降呈現正相關,原因也很直觀,當 D 國利率上升, E 國的投資人就會想透過 D 幣賺取較高的存款利息,而拋售 E 幣換成 D 幣( D 幣需求增加)。
談到全球外匯市場中常見的幾種貨幣,一定不能不提到老大哥「美元」!身為經濟實力以及貿易量長年雄踞世界第一的美國之貨幣,美元 ( USD ) 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像是國際間重要原物料如石油、黃金等等,都是以美金計價。也因為美元長期相對穩定,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都會將其貨幣釘住美元,避免匯率過度波動。
歐元 ( EUR ) 是許多歐洲國家共同使用的貨幣,如德國、法國等等,但使用共同貨幣的風險在於,同一區域內的國家,其經濟發展可能有極大的落差,例如歐債危機時,部分國家面臨違約風險,而德國的各項金融資產和經濟數據仍有不俗的表現。
日圓 ( JPY ) 的最大的特色是,它被稱作為#避險貨幣 ,也就是在國際市場風險提高的情況下,投資人對日圓的需求都會上升,也是相對穩定、不易大量貶值的貨幣。其原因則與日本長期維持低利率有關。除了日圓以外,瑞士法郎 ( Swiss franc ) 和美元也有著避險貨幣的性質。
看完這次的介紹之後,希望大家除了在出國前要換匯以外,也能從其他角度認識外匯市場。不免俗地要提醒大家,投資外匯的方式有很多種,當中包括台灣近年流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雖然可以讓你像個操盤手一樣輕鬆交易,但因為其高槓桿的特性,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損失慘重,請大家務必要做好研究以及心理準備再進場投資!
下一週的#八百回合經濟談 中,政經八百要帶大家到「原物料市場」走一遭,請大家持續關注粉專!
換匯換利例子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商鮭魚返鄉,日本觀光客也來了】
中國限縮陸客來台,陸客不來,台灣反而變得更搶手,更能開大門做全世界的生意!日本人最愛來台灣旅遊,現在日圓升值,更能刺激日客來台旅遊的意願,香港反送中延燒,同樣吸引港人來台灣感受自由民主,接下來我們就忙著數鈔票囉!
幾天前我寫的臉書「拚觀光,誰說一定要靠陸客」,強調新商機之一就在日本觀光客市場,引起不小迴響,更與日本媒體《zakzak》不謀而合,《zakzak》大力推薦陸客不來「是到台灣旅遊的好機會」,現在又有日圓升值助威,將可刺激日客來台旅遊意願。
中國觀光客在全世界旅遊市場越來越不吃香,有退燒的跡象,他們的行為素質不文明,有中國觀光客聚集的景點,就會讓其他外籍旅客望之卻步。
現在中國限縮陸客來台,「沒有陸客」之後景點恢復乾淨、安靜,酒店價格趨於合理,反而刺激其他外籍觀光客重返台灣,日本就是一個例子。
昨日最大的新聞,除了是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元大關,再來就是日圓升值。受到美中貿易大戰影響,人民幣重貶,避險資金流向日圓,使得今天日圓兌新台幣強勢升值來到0.3021元價位,是2016年11月中旬以來高點。
日圓升值的態勢,恐怕會隨著美中貿易大戰持續一陣子,這恰好可以刺激日本民眾出國的意願,這對台灣觀光產業來說是一個超級大利多,是陸客不來之後的一陣及時雨。
外籍觀光客的消費力,在中國、港澳、日本、南韓、新南向及其他國際旅客當中,日客才是商機含金量最高的客源。地方政府與觀光業者只要能夠提供讓日客喜歡的旅遊品質,接下來就忙著數鈔票囉!
無獨有偶,中國限縮陸客來台,香港藝人杜汶澤在臉書發起去台灣旅遊,「是時候,去臺(台)灣了!」
從這些反應看起來,陸客不來,台灣反而變得更搶手,在觀光與經濟上不依靠中國,更能開大門做全世界的生意!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原理,就是分散風險。
小英總統有遠見,花了3年改善國家的經濟體質,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成功在美中貿易大戰裡成為贏家,迎接台商回流設廠潮與轉單效應,觀光產業也是如此,在不那麼依賴單一國家之後,觀光人次照樣連續3年創新高!
現在「衝衝衝」蘇貞昌院長要推動「#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用小錢帶來大商機,本小利多,就是要讓觀光業者賺得更多!
到底是誰會拚經濟,答案很清楚了!
暑假還有一個月,但新台幣匯率貶值,出國旅遊要花更多錢,今天新台幣兌日圓匯價0.3021元,相較今年4月的0.2789,新台幣5萬元換日圓縮水1萬3272日圓,超過新台幣4000元,等於2張環球影城門票飛了。
其實留在國內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附上一張「8月寶島走跳地圖」供大家參考,一起跟日本、香港朋友成為「愛上台灣的旅客」,又可以為台灣拚經濟、強化內需,一舉兩得!
相關報導:
1)哈日族好心痛 日圓換匯飆破0.3元創近3年新高
https://pse.is/H7C6S
2)陸禁來台自由行 日媒趁勢大推:去台灣的好時機
http://udn.to/KLHZ7
3)哪國人最愛台灣?旅遊平台公布「前10大名單」
https://pse.is/KC8CQ
4)中國緊縮自由行 杜汶澤大讚:是時候去台灣了!
https://pse.is/KVFAD
5)余宛如臉書:限縮陸客自由行,負面影響被誇大
https://pse.is/K2FEL
換匯換利例子 在 口袋財經 Pocket Mo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TF是什麼?】
ETF的全名是”Exchange Traded Fund” 翻成中文就是「在交易所內可以買賣的基金」,ETF其實是基金的一種,只是它在交易所交易。
網頁好讀版➡️ http://bit.ly/2A05NgW
Instagram ➡️ http://bit.ly/2zTVKdm
👉 ETF的特性
✔ 指數追蹤
由於ETF在交易所中買賣需要市場價格,因此多為指數追蹤。在交易所交易的ETF,其市場價格和淨值都會快速更新且ETF持有標的透明度也高,投資人可以隨時觀看內含物的內容。
✔ 低費用
由於是指數追蹤,其購買的標的都是由指數決定,因此比起主動型基金,指數追蹤ETF支付的管理費用更低。且ETF規模擴大時,也較容易有規模效應,能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許多ETF甚至會在擴大規模後調降管理費用。
✔ 高流動性
流動性的意思為是否能「容易的」買進和賣出,美國ETF市場交易量很大,而一般大眾接觸到的ETF,流動性都是高的。而購買的容易度來上,在交易所購買也比基金的申購和贖回便利。
✔ 指數輪轉股票
由於ETF是追蹤指數,而指數的編制背後都有專業的研究人員,當一間公司表現差,指數評等就會被調降,換上新的股票上陣。在2011年時,台灣50的前三名是台積電、鴻海和宏達電。而2018年時,前三名為台積電,鴻海和台塑,表現不好的宏達電就被踢出了台灣50的行列中。
✔ 一籃子的心態
這個是我寫在被動型投資人後的感想,「蘋果明年手機鏡頭訂單將會給OOXX」、「高通提告鴻海、和碩、緯創和仁寶等公司」等等新聞常常會影響我的心情,因為我可能持有該張股票,導致情緒波動下衝動買入或賣出的行為。
但投資ETF時,一支ETF就就含有幾千隻股票,有時蘋果轉單也只是從ETF中的股票A轉換到股票B而已,一個少賺,另一個會補回來,對於單一股票的新聞心情平復不少。
ETF是現代人都必須知道的投資工具,但ETF那麼多,我該如何投資呢?我們將ETF分為以下三層分類,你便可以看你的需求選擇適合的ETF:
👉 ETF的第一層分類 – 完全複製和指數追蹤
了解ETF第一層將從「完全複製法」和「指數追蹤法」兩種ETF開始:
✔ 完全複製ETF:就是我們所說「一籃子的股票」的ETF,這類ETF會根據追蹤指數,購買相同內含物的ETF,並根據指數的變動做購買和銷售的動作。當追隨指數變動時,需要有專業人士操盤,否則會有過高的追蹤誤差造成損失,若是需要換匯調整的,誤差會更大。
✔ 指數追蹤ETF:常常看到的 2倍、3倍或反1 等等就是指數追蹤ETF,這類ETF利用不同衍生性金融商品追蹤指數,如購買期貨、Swap等等,由於購買衍生性金融商品,手續費一般較高,也拿不到股息(股票成分少),所以若要長期持有較不適合。
而我們要怎麼知道我們買的是那種呢?
看ETF組成(Holdings):完全複製ETF的內含多為股票或債券,而指數追蹤ETF則多為Swap或期貨。
看名字:若名字出現2x、3x、-1 等等時,就是指數追蹤ETF,因為單純買股票是做不到2倍的。
👉 ETF的第二層分類 – 區域經濟
「我看好美國經濟發展,但我不知道該如何把這種想法轉成獲利」
此時你可以考慮買那個國家的ETF;或是你看好整個亞洲區的發展,你也可以購買包含多個國家的ETF。這也是ETF一個重大優點,花可以負擔的錢,一次購買整個國家,多家公司的股票,讓你可以不用花時間再去研究那個國家的哪個公司好,再去分配你的錢去購買。區域經濟ETF都幫你分好了!
而區域經濟ETF我們常會看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一般來說股票市場是回追隨著國家發展而上升,以台灣來說就是台灣50 – 一次購買台灣前50間公司的股票,其與台灣股票的連動性很高,當股市上萬點,台灣50也是獲利滿滿。而債券市場則是穩穩的獲利,購買國家債券,國家會支付利息給你,與股票相較之下比較不受景氣波動影響。當市場景氣低落時,債券市場一般會上揚,因為此時穩定獲利比持有下跌的股票好多了。
👉 ETF的第三層分類 – 產業分類
「蘋果的新手機不錯耶!」「Microsoft一直在默默賺我的錢!」「Adobe的Photoshop歷久不衰啊!」
「但他們1股都要幾百美金,我要怎麼買呢? 」
這些苦惱可以透過產業分類的ETF解決,以剛剛的例子,就很適合購買VGT,包含了Apple、Microsoft、Adobe、Cisco、Nvidia等,一次將這些科技公司一網打盡。
ETF也不限於科技股,若是對房地產有興趣,可以購買房地產相關ETF;對能源有興趣,也有對應的能源ETF,想買生醫股、金融股或是公共事業都有對應的ETF可以購買。
購買ETF相對於買該產業的單一公司,除了可以分散風險外,ETF會根據公司表現對公司進行評等,被調降評等的公司在ETF比重會下降,對於投資人來說也多了一層保護。
(*ETF絕對不是沒有風險,只是比單一股票更有分散風險的效果)
ETF還有許多分類,如VIX是根據S&P 500選擇權的價格,推算隱含波動率得到的指標。因為市場會恐慌時波動越大,也被稱為「恐慌指數」,之前北韓試射飛彈時,追蹤VIX的ETF價格會上漲,是不是很特別啊。未來將會有更多不同種類的ETF出現,如區塊鏈的ETF或是主動型的ETF,就待大家進入市場後自行發掘吧!
※文章中提及之標的僅為舉例說明之用,無推薦之意
換匯換利例子 在 [心得] 【解析】當心『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 看板CFP 的推薦與評價
【專欄解析】當心『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作者:ameryu
小編猜測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手上握有一筆短期閒錢,或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錢。
若僅僅只是將錢放在「定存」裡,感覺似乎有點浪費,
多數人內心的想法可能是
『定存沒有不好,但是希望可以更好』。
由於定存僅能提供一趴多的報酬,
若把錢放到別的地方似乎可以「賺更多」。
基於想要多賺一點的心態,
您可能會去尋找跟「定存」極為相似,
又能可以打敗新臺幣定存的投資項目,
這時候「外幣高利定存」可能就會成為「首選」。
註:外幣=美金、澳幣、紐幣、南非幣......
不過盲點就在這,
外幣定存頂多只保障你的利息收益,可不保證沒有匯損。
就算銀行端提供「年利率6%」的短天期定存,
都沒辦法保證這筆投資萬無一失。
註:年利率6%的定存,請自己google。
2020-01-13的新聞
其實,最接近萬無一失的投資,
就是眾人非常不屑一顧、視如雞肋的「定存」。
註:此段過後所提到的「定存」皆代表『新臺幣定存』
定存,並沒有各位想像中的那麼差強人意,
只不過其報酬率『無法滿足大眾對於投資的期待』,
很容易就遭到眾人的一臉嫌棄,
甚至覺得定存怎麼能當作「投資選項」?
經過將近一年的實驗,
手上正好有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例子,
可以用來向各位說明,
到底「外幣定存」的風險有哪些?
以及
多數人至上網詢問
「短期閒置資金的理財規劃建議」,
所得到的建議與回覆,為何幾乎都是「定存」?
註:短期資金的定義為一年以內會動用的資金。
・外幣投資的理想獲利
除了賺到「利差」之外,還能賺到「匯差」!
註:這邊所講的利差是指
存款時間相同的『外幣的定存利率 - 新臺幣定存利率 』
・定存時間皆為「一年」來比較利差。
3% (美金定存利率)- 1%(台幣定存利率) = 2%
在我們投資之前,往往都會在腦海中編織著美麗的理想,
認為自己把錢投入高利定存,一年之後就算匯率不變,
至少還可以賺到接近2%的「利差」。
如果曾經這樣想過的,麻煩您舉個手,
你看看,底下黑壓壓一片一堆人舉手。
然而,假設N天以後「匯率依然不變」,
這也是投資外幣的盲點之一,基本上很難成立。
僅適合運用在「評估階段」權充獲利了結時的匯率。
在去年,有網友提問3%的美金定存,到底可不可以存?
印象中小編有在私訊跟他聊過,要當心『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會這樣提醒他,是因為
・投資外幣的風險在於「無法預期的匯差與匯損」
多數投資人往往會受到外幣高利定存的誘惑,
而忽略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所造成的虧損。
假若各位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虧損,
或者只打算『單筆投入』之後就不管事,
亦不打算持續挹注資金,進行後續追價攤平成本的動作,
那我會建議你不要投。
人生中,賺錢的機會多的是,賺你能賺到的部分即可,
切莫過度追求「外幣定存的高利」,
高利的誘惑,彷若捕鼠籠裡面的美味起司。
萬一真被銀行捕獲,由於資金動彈不得,
再加上,不知該如何處理虧損的孤立無援,
可能會讓自己飽受心情隨匯率起伏的折磨,
看著匯率像是自由落體般地垂直下墜,
亦有可能會讓您難過好長一段時日。
在當時小編也跟著網友連續做了幾筆小額定存,
沒想到一年後定存到期,
拿回本金以及「接近」3%的定存利息,
卻沒有高興的感覺。
其原因在於,
若小編在定存到期的當日,立即將手上的美金換回台幣,
實際上並沒有賺,反而還「倒貼」。
註:牌告利率雖然為3%,但理查的給息方式是
『以日計息,按月給息』
會與理論的算式結果略有差異。
根據以往的經驗,小編的分析解說文通常會有點長,
若想知道解決方案的請直接跳到【面臨虧損的解決方案】。
由於近一年台幣的走強,台幣持續升值,
美金兌換新台幣的匯率一路跌破30大關。
小編的台幣收益之所以會呈現虧損,
就是因匯率的波動所導致。
為求方便計算與解說,我們假設小編領到的利息是正好3%。
・【投資損益的歷程】
本金:USD 1,000.00,牌告年利率:3%(固定利率)
一年後,拿到本金與利息的總和為 USD 1,030.00
若在定存到期當日(2020-01-14)換直接回台幣,
可以拿到
1,030.00 X 29.8530 = 30,748.59,
約當台幣為 30,749元。
註:29.8530為Richart 在2020-01-14當日匯率。
此為「我要賣外幣」的匯率
若以最終收益扣掉當時的投資本金,就會知道是賺還是賠?
30,749 - 30,880 = -131元,帳面報酬率:-0.4242%
但,這只是「帳面上」的虧損。
若「認真比較」的話,實際上是虧更多。
因為你比較的對象,不是一年前的那筆本金,
而是那筆本金「在經歷一年定存之後,所獲得的本利和」。
其概念是這樣的,
======================
本來應該賺到的「時間報酬」沒賺到,
可能只拿回與本金相同的金額,甚至更少。
======================
這樣就算是「白忙一場」,甚至是虧錢,
您所損失的不只是帳面上的數字,
損失的部分還要加上
『放在定存裡本應賺得的一年份利息』。
各位若想計算出真正的損益率時,
請將您的「實際利息收入」帶入公式計算。
若將 30,880元放在定存或高利活存中,
經過一年可以拿到的本利和約為 31,190 元。
・加計時間報酬後的虧損
30,749 - 31,190 = - 441元,
實際報酬率為:-1.4139%
其比較基準點為,
=====================
同一筆錢你就算不進行任何投資,
僅僅只是把錢放在定存裡面儲蓄,
它至少會產生「X%的利息」。
=====================
所以在推算實際報酬率時,
您的計算基準要加計對等的時間報酬。
這筆定存會做到虧錢的原因,其主因是匯損超過2%。
註:匯差的虧損以及換匯的虧損,皆稱為「匯損」。
【匯損的解釋】
一年前買進美金的匯率為:30.8800
一年後賣出美金的匯率為:29.8530
現在(我要賣美金)的匯率 ÷ 當初(我要買美金)的匯率,
註:此為Richart數位銀行的標示。
若為正值就是您所賺到的匯差,
若為負值,就是匯差損亦可稱「匯損」。
( 29.8530 ÷ 30.88 )–1= 0.9667 – 1
= – 0.033257……大約是 – 3.3257%
光是匯損就已經超過3%,不用想也知道,
就算有3%的利息也無路用。
註:Richart數位銀行的標示與傳統商業銀行的標示是不同的。
在傳統商業銀行買進美金的時候,
是看「即期匯率」上面比較「大」的數字,
反之在賣出美金給銀行時就看即期匯率上面比較小的數字。
銀行端賣出價格=民眾的買進價格
反之
銀行端買入價格=民眾回售美金、外幣給銀行的價格。
比較好記的方式是,將「銀行買入」當成銀行收購價。
這樣您在賣美金時比較不會因看錯欄位導致計算錯誤。
外幣的交易特性是「99.99%保證買進保證賣出」,
剩下的萬分之一就是銀行關匯不給換
或者是APP掛點無法換。
・關於匯損的預估
・評估的過程:匯損差來到多少,利息的獲利就會被匯損吃掉。
小編的習慣是在投資前都會進行「損溢預估」,
「損」的部分是:虧多少以內是自己可以接受的。
「溢」的部分是:價格超過多少就可以「準備」賣掉。
美金的長年均價範圍大約落在31.25 ~ 31.75之間,
個人是習慣採用31.50來當作長年均價,
說穿了,其實就是抓一個你覺得OK的數字即可,
超過這數字就是一個可以賣出的點。
以小編當初買進30.88的美金為例,
其預估的計算過程:
((31.50 ÷ 30.88)– 1)X100%= 2.0077%
假若(我要賣外幣)的匯率來到 31.50,
實際上這筆交易小編的收益會來到5%。
USD 1030.00 X 31.50 = 32,445
((32,445 ÷ 30,880)– 1)X100%= 5.0680%
到這邊為止是我們方才提過的,
各位投資之前在腦海中編織的美妙理想境界。
我們在投資時,往往都只會去看好的那一面,
而忘了評估,
當「囧事」發生時最糟糕的狀況是什麼?
以30.88為起點,利差有2%,
小編可接受的虧損底線為
30.88 ÷ ( 1 + 2% ) =30.2745
算出這個範圍的用意是,
先知道自己的利差可承受的虧損範圍到哪。
若美金的牌告匯率沒有低於30.2745,
基本上都可以不用理會,也不需進行追價攤平的動作。
此外,要特別說明的地方是,
為何小編在計算虧損底線時不是直接用
・買進成本 X 預估損失率 = 虧損底線的匯率
而是用
====================
◆・買進成本 ÷ (1+預估損失率 )= 虧損底線的值
====================
道理很簡單,你股價原本是100虧50%,股價變50叫腰斬,
但是你要從50漲回來100時,
卻需要一倍的漲幅(1+100%),才能漲回到原本的價位。
換句話說,用這種方式在計算就是在預估
萬一匯率真的下跌,跌到什麼程度才會影響到利差收益。
投資人多數的心態是,至少不要賠錢。
當你計算出虧損底線時,
就能知道只要美金維持在某個匯率之上,就不算賠到錢。
USD 1030.00 X 30.2745 = 31,182.735
((31,183 ÷ 30,880)– 1)X100%= 0.9812%
比較對象,1%高利活存
30,880 X ( 1+1%) = 31,188.8
算到這邊外幣定存是與定存接近打平的狀態。
再來是求出『追價攤平的起點線』。
30.88 ÷ ( 1 + 3% ) = 29.9805
當匯率掉到 30.2745 時,
小編會開始在彙整資源,調度資金,
偶爾按耐不住性子,會手癢地「微量買進」練練手感,
例如:每次買進50、100美金。
待牌告匯率跌破 29.9805 後,才開始少量批貨買進。
例如:每次買進500、1000美金。
在牌告匯率跌破「追價攤平的起點」之後,
就是運用平均成本法來追價攤平,以降低持有成本。
・投資能不能賺錢的關鍵之一,
取決於自己的持有成本有多「低」?
通常小編在操作美金部位時,
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心理準備,有長期抗戰的打算。
因為美元的中小型景氣循環大約會是5~7年為一輪。
能夠抓到一個上漲順勢波段,小編會認為運氣成份居多。
但,若是順著走勢在操作,那就無關運氣,
就是比誰的子彈多,比誰的氣比較長。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能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的,往往不見得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反而是在備用彈匣裡裝滿足夠彈藥的智者,才能存活到最後。
「美金」在投資項目當中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是一個『漲幅有限,跌幅有限』的景氣循環投資標的。
把美金十年線圖拉出來看,漲幅最高曾經來到33.64
跌幅則維持在288防線(銀行端賣出匯率28.80)。
美元匯率會出現28.80的機率不高,通常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在每個不同的世代,美金都會存在一個漲幅上限與跌幅下限。
既然這個年代『匯率地板』為概略已知,
那就有辦法擬定策略來轉虧為盈!
【面臨虧損的解決方案】
狀況一:
已經單筆投入「沒有新資金」可用來攤平持有成本。
或不打算追加新資金來攤平持有成本。
解法:轉定存,等匯率回升,設定「到價通知」。
待匯率反彈到自己的退場點,
====================
◆・ 就把定存解掉,全數脫手,
====================
退場的價格點要自己試算一下。
處理匯損的其中一種方法是,
別讓手上既有的美金讓他閒著,持續放定存等待匯率的回升。
====================
運用「到價通知」來提醒自己何時該賣出。
====================
當然,亦可用「到價通知」來提醒自己何時該買進,
用新資金去追價攤平美金的持有成本,
來協助自己早日脫離苦海。
新注入的資金,若足以轉入美元定存,
您可以考慮分筆定存,未必需要合併成同一筆。
欲從貨幣市場賺錢,其主要收益來源是「匯差」。
「利差」只是附帶的收益。
當持有成本已經下降,且匯率已觸底回升,
您的投資狀況就變成等待退場,
這時候就要安排自己的退場機制,
您亦可善用到價通知來設定脫手價位,
一但觸及退場價位,
即可「把所有美金定存解約」換回台幣,
離開這個讓你的心情飽受折磨的傷心地。
一般來說,退場價位的匯差利潤,
通常足以彌補提前解約定存的利息損失。
別為了「堅持」賺到利差而「錯過」匯差利潤。
【持有平均成本的計算】
・最初投入的成本 ÷ 目前持有的美金 = 目前的平均成本
範例:在匯率為30.88買進1000美金,定存利率3%,
一年後的本利和為1030美金。
1000.00 X 3% = 1030.00
估算拿到定存利息之後的平均成本
・30880 ÷ 1030 = 29.9805
〖當前牌告匯率與平均成本的判斷比較〗
當銀行收購價(買入匯率)大於您的持有成本,
您再回售給銀行,才有可能賺到錢,
以此例來看,當前的美金匯率低於小編的持有成本,
若在這個時刻將美金換回台幣,就算認賠殺出了。
29.8530 < 29.9805
由於我們是用閒錢來投資,所以可以跟他慢慢凹。
一般來說,外幣高利定存的活動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換了一個年度定存利率只剩下1.60%,那也沒關係,
若您已經不打算再投入資金到美金部位,
就是採用「時間戰術」來轉虧為盈。
再經過一年美金1030的本利和會有1046.48美金。
此時您的持有成本會降至 「29.5048/1美元」。
USD 1,030.00 x 1.016 = 1046.48
30,880/USD 1046.48 =29.5048
假若美金匯率回升至 30.00
您將其換回台幣可取得,
USD 1046.48 X 30.00 = 31,394.4
這時候時間已經過了兩年,
美金定存應該能贏過台幣定存吧?
定存兩年的本利和。
30,880 X (1 + 1%)^2 = 31,501,
比較過程:
31,501 > 31,394.4 > 30,880(最初本金)
表面上看起來是有賺,但實際上還是虧,
因為輸給什麼事都沒做的「定存」。
由此可知,
美金定存的賺錢重點
並不是在於其利率有多高,
而是你可以把「匯損」控制到什麼程度,
進而從匯差中賺取利潤。
狀況二:
後續有新資金可用來追價攤平。
若小編在3%美金定存到期後,再買進1,000美金,
則持有成本會被平均成 29.9325
( 30,880 + 29,883 )÷ ( 1,030 + 1,000 )
平均持有成本
60,763 ÷ 2,030= 29.9325
註:2020-01-14「我要買外幣」之匯率=29.8830
經過一年後的持有平均成本為 29.4611
2,030 X ( 1+1.6% ) = 2,062.48
60,763 ÷ 2,062.48 = 29.4611
靠著新資金的注入來降低自己的持有成本,
一樣假設匯率回升至1美元兌換30元新臺幣。
2,062.48 X 30 =61,874.4(美金定存換回台幣)
(61,874 – 60,763)/ 60,763 X 100% = 1.828%
對比原始兩筆不同時的本金,經過1%高利活存的結果
30,880 X 1.01^2 = 31,501
29,883 X 1.01 = 30,182
31,501 + 30,182 = 61,683
外幣定存的獲利,
也不過才比全部台幣定存小賺個 0.3%左右 。
〔(61,683 / 60,763)-1〕X 100% =1.513%
1.828% - 1.513% = 0.315%
費了那麼大多功夫,那麼多時間,
也不過才多賺一百多塊,您不覺得很囧嗎?
這也是為何大多數人都在說,投資的錢要用閒錢,
因為此筆投資若要轉虧為盈,
最壞的打算就是要經歷一個中等程度的景氣循環,
大約是7~10年。
外幣存款的主要獲利來源還是取決於「匯差」,
只不過剛好美金有一個地板下限。
當您知曉損失空間可能有多大之後,
您在分批買進攤平成本時就會比較好拿捏。
狀況三:
本身有持續性的美元需求,
例如要用來繳美元保單,或者是用來投資美股(含ETF)。
若本身有長期的美金需求,
大原則是買了就不管他了,若金額能滿足定存的最低門檻。
就把美金轉入定存,讓他去生利息。
您可以嘗試在美金低檔區,
提前準備好一至二年份的保費,
或是預計次年要定期定額投入美股的資金。
運用美金定存與追價攤平,
甚至可多賺一點利息,或是小賺一些匯費。
〖美金檔位區的介紹〗
坊間流傳著一句操作心得,美金三十塊錢以下可以買,
但是人生中哪來那麼多三十塊以下的便宜美金可以買。
這時候您就要費點時間來好好研究了,
方才有提到,美金的長年均價大約落在31.50元,
但是這個數據是可以根據您自己的經驗來修正。
另外在操作上,亦可劃分四個檔區來分辨
『目前的美金價位算高還低』
匯率高檔區33.01以上
均價高檔區33.00~31.50
------------長年均價線
均價低檔區31.49~30.01
匯率低檔區30元以下
註:檔位區的價格您可以自行調整與設定,
當然也可以再進行細分。
若您是屬於美金長期需求者,
小編會建議,盡可能練習用平均成本法
或追價攤平法來培養自己的「抑價能力」。
【結語】
並不是每一筆失敗的投資都能
用「平均成本法/追價攤平法」把失敗的投資給救回來。
例如:從四塊多掉到兩塊多的南非幣。
小編相信在網路上回答
『短期閒置資金相關問題』的每一位前輩
在幫網友解答
『短期閒置資金該如何投資?』
這類的問題之前,實際上都已經在腦海中
粗略地將那些小編剛剛描述的分析過程給 Run過一遍,
經過認真的分析運算與比較,
才會給出「放定存就好」的回覆,
或是『短期閒置資金放定存即可』的答案。
前輩們所回覆的答案,
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與精簡過後的再化繁為簡。
在中間省略了很多發問者所不知道的複雜過程,
例如:
匯損的評估,利差的評估與計算,
平均成本的計算,投資的比較對象,
追價攤平控制持有成本的概算,
匯率從谷底到反彈,轉虧為盈所需的概略時間。
綜合以上種種,在有限的篇幅,有限的時間內,
前輩們也只能以「極簡風」的方式來回覆。
把上面落落長那一串精簡到極限,
濃縮完就只剩下兩個字「定存」,
若深怕會讓人誤會,頂多再加兩個字,
『台幣定存』。
若分析過程太冗長、太複雜,您一時之間難以消化,
那請您把結論簡略的記一下。
=======================
不能動到本金的閒置資金,
或無法接受本金有所虧損的閒錢。
其閒置時間僅有一至三年,
而且最終用途是
「會以台幣的形式被花掉的」,
會建議您擺在台幣定存即可,別自找麻煩。
若短期閒置資金的最終用途是
『以美金的形式被花掉』,
您可考慮善用到價通知,來分批購入便宜的美金。
若美金活存餘額>外幣定存門檻,
可直接把餘額轉入美金定存中,來多賺一些利息。
以上,結論摘要結束。
=======================
假設發問者選了美金定存
來當作「短期閒錢」的暫存區,
萬一發生虧損,就算尚有備用資金可用來追價攤平,
但是,隨著用錢時間點的慢慢逼近,
當事人很難有充裕的時間來處理虧損。
就算想用追價攤平的方式,一路追殺美金到谷底,
你也要時間吧?
就算想要用平均成本法,來降低持有成本,
你也要資金吧?
當您面臨迫切的資金需求時,用錢時間緊迫,
會讓人產生極大的焦慮與不安,
很有可能美金還沒到谷底,這筆錢就需要撤走,
最後只能忍痛認賠殺出。
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等匯率的慢慢回升,
把這筆失敗的投資給救回來。
如果這筆本金是完全「不能承受虧損」的資金,
閒置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年,
你頂多能動歪腦筋的地方,只剩下定存的利息。
拿定存的利息去投資。
如果連利息也不能承受虧損,那你覺得剩下什麼?
就算是高利活存,也會有限額,
如果你的資金總額超過高利活存限額,
那超過的部分該如何處置?我想你心中應該有答案。
然而同樣的理財規劃問題,
在不同的時間點上網發問,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例如:在美元匯率低於29.50的時候,
跟美元匯率高於31.50的時候。
這兩個不同的時間點所給出的建議與回覆,
應該會南轅北轍。
小編覺得諸如此類的理財規劃問題,
以後一定會有人繼續在網路上發問,
若發問者有緣能夠看到且看完這篇文章,
發問者就會知曉,
前輩們是基於什麼理由,什麼原因,
才會給出這種看起來一點也不刺激,
普通人都想得到的普通答案『萬年定存』!
定存,在理財規劃中算是最基本的運用,
再怎樣都不會虧到本金,亦可以確保利息收益,
算是不賺白不賺的概念。
再者,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處理虧損的能力,
投資會不會賺錢的關鍵之二在於安全感,
這筆投資對您而言,是否會有安全感?
會不會對虧損感到恐懼、害怕,因而出現擔憂,
食不下嚥、夜不成眠、寢食難安......等等,
若在您投資之後,心裡是否會呈現極度焦慮狀態,
三不五時就去看投資的損益,
深怕虧損之後,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初學投資的人,在面臨突如其來的損失時,
一開始會很容易不知所措,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虧損,
孤立無援感會從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慢慢散開,
腦海會不斷地浮現幾個聲音,
賠錢了該怎麼辦?有誰可以幫我?我可以去找誰幫忙?
當投資人陷入六神無主的狀態時,
往往是最容易做出錯誤判斷的時候,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您可能需要花點時間,
找出自己覺得沒安全感的地方在哪裡?
或者是因為投資虧損而你沒經驗,所以不知該如何是好?
又或者是自己手邊的現金存量低於某個水位,
會讓自己感到非常的不安?......等等
等您找到主力近因之後,再來冷靜處理虧損。
以避免因冷靜與理智的失去,
而影響自己的思考能力,
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抉擇,
最後引發更糟糕的狀況,導致損失的擴大。
當投資嚴重偏離我們的預期,
反而是最容易讓人失去理智的時候。
當我們處理完心情,把理智找回來之後,
要反敗為勝,並非不可能。
只要你有耐心,持續的投入時間或金錢,
再加上一點紀律,
就能轉虧為盈,賺到心目中的理想報酬。
最後再補充一點,我們外幣交易中所賺到的「匯差」,
是屬於「財產交易所得」,理應自行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
申報年度為您獲利了結的那一年,換匯資料您要自己提供,
再依照您當年的所得稅級距去課稅。
當您的獲利被加課稅金之後,
還能不能打贏台幣定存,就有待商確了。
ameryu. 2020-01-18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237.7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579355978.A.BF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