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 我是Wade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
揮別過去的種種事情
今天的開始也是今年的開始
最近的自己有了幾個重要的事情
也是人生的大事之一
對我來說也是新的挑戰
從一開始的IG金融懶人包
再到podcast的時事口語分享
以及最近開始在Facebook的實際圖文交易分享
今年的第一件事是確定合作商周的出書邀約
以下這篇是自己寫的一段
【人生愛情觀了解各項金融商品的使用】
這幾年來一直有許多人問我要如何在投資前把長短期概念釐清,或者使用這些金融商品有什麼差別,我一直以來都在交易這些商品,但一直無法好好的用文字或者較簡單的概念跟大家說明,因為在金融交易市場上很多東西是變數,而要如何用更簡單親民的文字跟投資人說也是一大課題,就像以前學生時期一樣,遇到困難的題目你可能會寫答案,但要教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教學的時候你必須站在不懂的立場去想問題,而不是用自己的,但如果你能真正教學成功,代表你真的透徹這件事,接下來我會用所有人這輩子都會面對的『戀愛問題』來解釋一下『各項金融商品』
投資與人生觀是密不可分的
投資即是生活將利用生活導入我的投資世界。
———————————————————————————
許多人最常面對的就是
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要怎麼分辨
戀愛前先想一下&投資前先想一下
✔️「長期投資」與「短線交易」
挑選伴侶前要先思考一下,以你現在的年齡要找結婚對象還是戀愛對象?這就像是你要長期投資還是短線交易。
我們年輕時做的資產規劃願意承擔較大的風險,而年紀越大風險承擔度越小,所以年齡是投資的考量點,當然跟戀情一樣。
學生時期的愛情可以很勇敢,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在年輕時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長期投資⬇️
夫妻的經營就像長期投資定期定額的感覺,上了年紀需要的是一個陪你一起走的伴侶,不太會需要太多的刺激,最好是生活淡如水,真正的愛情就像是他在你身邊靜靜的你也會感到很安心。
當然偶爾會遇到行情很好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很刺激,而這種刺激你不會希望天天都有,但卻能讓平淡的生活加一點潤化劑,就像是老夫老妻偶爾的情趣一樣。
短線交易 ⬇️
就像是學生時期的戀情,你以為會天長地久,但長輩看你就像喝醉酒,外人都會認為學生戀情不會長久就像短線交易一樣,而在戀愛氛圍的學生會以為是永久。
就像許多投資人原本要短線交易,最後股價下跌不如預期就當作『超長期投資』不肯去停損,也因學生時期的戀情單純,許多人無法認清是否要停損,或者該如何停損。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會面對很多除了愛情以外的事情,包括生活、家人、工作、成就等等的問題,經歷過一些風風雨雨你才能知道這是不是你要的對象,股票也是。
沒有經歷過幾次的洗禮,你無法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投資方式,這就是現實上需要面對的問題。
學生時期的愛情或許只需要一個愛的對象,但踏入社會選擇的是一個適合的對象,學生時期的男孩幽默風趣是優勢,而出了社會會發現責任感與信任感才是不可缺的要素,但也不是說學生時期的愛情一定會失敗,畢竟10年前買到台積電跟買到宏達電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也就是可能在學生時期找到終身伴侶,那麼也恭喜你可能就像巴菲特一樣是一個價值型的投資人,擁有獨特的好眼光。
———————————————————————————
✔️長期投資的概念先決定被動還是主動
主動選股⬇️
就像你主動找尋的戀情,可能交往了幾段感情之後你才會找到你要的。
主動選股的缺點在於你可能會受傷,因為當選擇變多的時候,就需要更多自己的獨立判斷。
優點是過程中有雖然可能有許多不確定性,但至少都是自己的決定,可能會找到飆股,但也可能找到不好的股票,但過程中你會不斷精進自己,而且會擁有更多的經驗與機會。
被動選股⬇️
就像相親一樣,許多成功人士,在自己的領域很有成就,但愛情這件事卻是一竅不通,而到了一個年紀有了一定的身份定位,本業收入也很不錯,花了太多時間在成就自我與工作上面,自然也沒有什麼餘力的挑選伴侶,最後可能就希望朋友幫忙介紹或者是到聯誼協會找尋。
這感覺就像是買ETF一樣,朋友推薦或者銀行理專的推薦,你看了看後覺得不錯就買進,其實大部分也看不太懂,就是別人說不錯你也懶得研究,就試試看吧!反正不就是一個伴侶。
缺點是你需要等到買進去後才知道所有東西,可能好的可能壞的,因為大部分初次見面總是會將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來。
優點是如果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你人手中最重要的事的話,可以為你省去繁雜的細節,在心理層面也會感覺到自己參與了市場,並且可以在過年可以跟親戚說:我有女友。
———————————————————————————
✔️「短線交易」的使用與理解
短線交易就像找男女朋友一樣,在戀愛之前你要先想好,這是一場戀愛,有可能走到最後也有可能不會,這樣就不會在該停損的時候找一堆藉口去糾結自己,那我在這邊把四種大家較常使用的金融工具分類一下:
融資⬇️
就像在校園或者公司等等的日常場所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愛情,但這段戀情會有多長,也無法知道,這就像使用短期槓桿的融資一樣,通常融資會以年利息為計算方式,每年大約6.35%左右。
在戀愛時可以先將這段感情設定為一年為計算,你必須跟他經過四季,你才能更了解對方,但如果一年過了不適合自己的你必須果斷地離開,但如果一年之後你認為他是你的終身伴侶,你可以將他使用現金償還讓融資變成股票,就變成你的長期投資了。
期貨⬇️
就像是去夜店找伴侶,一開始目的不單純,想一個人進去,兩個人出來,以這樣的心態比較難找到終身伴侶,你也不會在夜店跟別人聊人生規劃及資產配置吧?
釐清夜店是在一個共同的微醺環境找尋自己的刺激與樂趣後,就不會糾結要在夜店裡面找尋真愛,而期貨一個月一定要轉倉一次,就像一個月去夜店一次的感覺,偶爾的放鬆娛樂會增加生活的趣味性,也就是適時的使用槓桿的確會增加刺激與報酬。
權證⬇️
就像是一夜情一樣,你今天買入,就知道明天能賣就賣,因為權證有時間價值的流失,只要買入後每天淨值都會減少,但只要短線投機客清楚知道這一點
當你控制好資金與選股,可以提高您很多的勝率,將風險降到最小,但一夜情的東西難免會遇到難纏的,就像是發行券商偶爾會動你手腳,但你只要果斷堅決,在大部分正常情況下還是可以在隔天處理掉,千萬不要暈船,會暈就不要玩權證。
但實際上還會遇到某些例子,有些黑心發行券商以技術性的問題不收回你的部位,一年會有好幾次的當機狀況的話也就沒辦法了,那這就是所謂的『仙人跳』。
選擇權⬇️
就像嫖妓一樣,選擇權買方的概念就是你要清楚知道進去玩一波就要走,它的時間價值掉非常快,通常這個數字的改變不能從教科書上學習,因實際狀況會有很多變化,還包括了情緒面的問題,所以千萬不要太執著在裡面過夜。
選擇權賣權的概念就像開妓院的一樣,在裡面收權利金,就像在裡面抽成的老闆,走在法律邊緣的生意,正常情況下的報酬很可觀,但有時候還是會遇到極端狀況,也會碰到超額風險的問題,這種感覺就像是被警察臨檢,你可能要罰更多錢或者收掉。
————————————————————————————
最後一個,也就是最近最火紅的,元大石油正2這種商品,也就是發行商拿投資人來避險的商品,意思是你看對賺不了多少,但看錯你的損失會非常嚴重,甚至直接下市血本無歸。
2020/12/2這檔基金被清算了,結算價格是0.76左右也是最低價格,沒有任何一個投資人長期持有是賺錢的,也就是通通賠錢。
像這種商品就像是渣男一樣,外人看都覺得這是垃圾商品,四月多溢價五倍多,而且這商品又有一堆問題,主管機關改來改去的去容忍發行商,就像有錢父母寵壞敗家子一樣。
但還是有人喜歡玩這種東西,也就是本身喜歡渣男,追求刺激感與情趣,他明明吹噓自己、愛說謊、沒有責任感之外做事情改來改去,但你就是堅持要愛他,旁人怎麼勸你也沒用,你反而會覺得所有人都有問題,你反而會跟很多好友、家人撕破臉,堅持要跟渣男長長久久,當時的旁人管不了你,一意孤行愛一個沒有結果的結果。
現在清算了,投資人可能片體鱗傷,也只能摸摸鼻子了,花點時間療傷,花點時間累積資產,花點時間增加自己的財務知識,多些經驗多些領悟,下次睜大眼睛,期望下一段戀情更好。
投資方式百百種,就像愛情的選擇一樣,每個人要的不一樣,而且沒有人可以替你決定。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推,你都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或許你可以找到你的快樂,即使是渣男你也覺得很開心,別人左右不了你。
投資之所以這麼難理解,只是因為大家講得太複雜了,愛情難尋只因為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投資跟愛情一樣,市面上很多騙子,但持續努力學習財務知識,多些獨立的判斷,不要跟市場起舞,你能找到屬於你的愛情投資術。
✔️結語:
短期有點就像找自己,找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你對未來是有極大的憧憬,但在追尋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甚至放棄愛情,但好處是你可能找到完美情人。
長期投資的概念就像找婚姻一樣,到了某個年紀你會知道這伴侶的並不是要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要找一個適合的人,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你選擇的對象並不是選擇人,而是選擇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愛情是投資也是。
以上是自己寫的某一小篇內容⬆️
書的導向希望能由簡單到難
並且最後帶入實際交易心理問題
尊重出版社的關係不該在公開的地方透露書中太多內容,但我這個人會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大家,所以我會趕快寫完,不要讓自己忍太久,希望新年的關係能讓我偷偷放水一下。
————————————————————————————
我的夢想🌊
在我投資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我想找一本能給當時自己一個方向的【救命繩】,但當時的自己在市面上找不到,曾經走過低潮的自己想利用一點點微薄的影響力,寫出一本讓投資路上各階段投資人適合在每一個階段一個方向,特別是針對【失敗時的投資人】。
成功的經驗他人難以複製,就好比2020年的股市行情,因為疫情的關係從8523點在短短的8個月之間上漲到14732點,這段時間的投資人只要不做空,正常情況下都可能獲利,自己今年的獲利也是蠻可觀的,大家一片歡騰的情況下,對於投資失敗的人呢?
我相信還是有,不管是做空的還是空手的,有人關心過他們嗎,這社會上辛苦的人很多,但多數報導都是用聳動的【獲利金額】【成功經驗】去吸引你我的眼球,但這成功的經驗2021年能複製嗎? 答案是:不可能。
在股票市場裡
大家都喜歡拿過去做回測
事實上股票市場的每一刻都是【新的】
我們可以從錯誤或失敗的經驗記取教訓
並且在未來的每個日子盡量去避免
這才是我認為在投資市場的【聖杯】
很感謝商周的邀約
使自己有動力編織一條投資的【救命繩】
希望能分享給更多的人
最後: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內容有幫助或者喜歡我的理念
#想給我一些鼓勵都可以在今年的第一篇文章留言給我知道
#也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這將會是我的第一本書,應該也是最後一本,謝謝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明年開始的每一年投資都順順利利,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遊戲,新年快樂🎊
我是一個投資癮的人
我是Wade
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wealtholic
揮 桿 教科書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摸魚手札】孫楊是失敗品 但孫楊模式大有可為(渾水)
孫楊禁藥停賽風波只是強國爭霸,修昔底德陷阱下的枝節末段,說不上什麼大新聞,甚至有點無聊。當後起強國被現任強國盯上時,抹殺敵方民族主義下的英雄圖騰是軟實力戰爭工程一環,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戰火炮灰下最邊緣的碎片。
震憾運動體壇的大事很多,論環球影響力,高比拜仁空難怎看也比孫楊更重要。高比拜仁影響了至少三代人,他早期的勁敵,籃球之神米高佐敦真情流露說「自己的一部分隨高比逝去」高比拜仁達到的成就高度是生命影響生命,不只影響後起之秀、球迷,也包括他的強敵對手。運動員的成功模式除了靠自身實力,也依賴天時地利,亦包括自身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運動員的成就高度是由敵人去定義證成的,一萬個忠粉說「高比厲害」,及不上LBJ、D-wade和米高佐敦說一句「這高比真他媽的難纏」。我曾是綠軍忠粉,高比拜仁是綠軍多次奪冠阻礙,但他逝世無人可以否定他在球壇的影響力,認同他是一個可敬的對手。球場上高比和勁敵打個你死我活,但私交下他跟大部分人是好朋友。
這道理孫楊不明白,所以他會侮辱對手飲他的洗腳水,說自己是Winner,別人是Loser。這些激昂話語當然有助內地小粉紅的精神自慰,亦是民族英雄建構的工程之一。太平盛世下,孫楊受到中國帝國主義的保護,只是在國際關係紛亂時,孫楊就是被開刀送頭的好目標,外媒當然放大他的劣行,大造文章;但他有人格缺陷,也是事實。
運動競技本質是單純單一的,籃球離不開運球、投籃和入樽,游水也離不開划水踢水,競技的價值附加是在於商業吹捧,媒體宣傳,加少少手足情誼,敵我惺惺相惜之類,總之劇本可以千變萬化的。運動員的生命週期是有限的,不懂這點的運動員只會停留在耗盡身體質素的動物化階段,大好年華間消耗自己,退役後就發揮不出光環餘暉,如同廢人。林書豪球技從不是美國球壇頂尖,但他的確連續幾次有過超水準發揮,他巧妙地善用了名聲進行橫向槓桿,哈佛背景的人果然是有點腦子。商業利益只屬中高層次的槓桿,最高層次的就是軟實力外交,教科書的乒乓外交是經典例子,壞孩子洛文也做過低級版本的北韓外交。
中國運動員能夠打進世界,達到這樣高度的人不多,姚明算半個,他個性內斂,跟其他球員關係不差。即使在上半年老東家火箭撐反送中一役中,他的處理已算局限下最好了,始終他跨越不了國家級紅線。孫揚只是民族主義下要強行塑造出來的英雄,退役後他不會成為國家代言人,當連環球防役各國也各自為政下,運動員國際關係戰略價值就倍升,國家更要慎選代言人。武漢肺炎下要塑造像雷峰般有人性道德光環的英雄實在太易,英雄供應太多,但代言人太少。孫楊是失敗品,但培訓孫楊的國家級運動員生產鏈卻已證明成功,就算今次救了孫楊,他禁藥的臭名永遠也洗脫不了,倒不如善用資源,壯士斷臂,利用孫楊模式栽培更多討喜一點的代言人吧。
揮 桿 教科書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力」與「體重」的概念】
上星期在青島進行今年最後一次的Pose Method Level 1的教練課,因為學員提問,所以在課堂上仔細針對「力」(Force)的定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及把它跟其他概念進行連結。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體重」(Body Weight)。
力,就是體重。
體重非定值,它是會變化的。就好比我們站在體重計上,不管是上肢還是下肢做出動作時,體重計上的數值都會改變。
動物有肌纖維,植物也有纖維。兩者之間的差別顯而易見;但大多數人常會忽視兩種纖組之間的共同特性,那是什麼呢?如果我們深入思考,會得到一個很有趣的答案:「支撐體重」。
在熱帶雨林裡的植物,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必須盡量向上生長,長得慢的就無法吸收足夠的光合作用。長得愈高,樹幹就必須要有足夠強韌的纖維來支撐它自身的重量。植葉長得愈繁茂,樹幹也必須愈加粗壯才能撐得住自身的重量,這就好比體型愈龐大的動物,需要演化出同樣粗壯的腿部來支撐自身的體重一樣。當動物處於靜止狀態時,肌肉的角色就好比植物的纖維,它仍需要用力,但用力的目的是在「支撐體重」與「維持姿勢」。完成這兩項任務的組織不只有肌肉,還有骨骼和結締組織(例如「筋膜」)。
例如站立不動的姿勢,下肢的肌肉需要用來支撐自身的體重,上半身的肌肉則要維持直立的姿勢。
靜止狀態的肌肉所需承擔的重量是:一倍體重。「一倍體重」正是靜止狀態下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所要承擔的重量大小。在靜止狀態下,雖然都是一倍體重,但在不同姿勢下身體保持平衡、維持穩定的難度也會不一樣。在同樣一倍體重,支撐點愈少,難度愈高。所以躺姿是最輕鬆的,因為支撐面積最大;單腳站則比雙腳站更難保持平衡與維持穩定。
雖然支撐點相同,因身體其他部位的「姿勢不同」,也使平衡與穩定的難度增加。以雙腳支撐為例,立正的站姿、直膝硬舉預備姿勢與深蹲姿勢都是用雙腳支撐一倍體重,但需要的體能、以及可以維持穩定與平衡的時間會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姿勢不同,造成支撐體重與維持平衡的難度增加。
以直膝硬舉預備姿勢來說,因為髖關節彎屈後,小腿、後大腿與背部要比直立時用更多力氣才能維持軀體前彎的姿勢。再看最難持久的深蹲姿勢,此時髖、膝、踝三關節都同時彎屈了,小腿、大腿與軀幹之間形成各種角度,因此下肢的肌肉必須要比直膝時更用力,才能維持各槓桿之間的平衡
前面已經提過:體重,是會變動的。想像一下你正站在體重計上面手舞足蹈時,體重計上的數值就會一直改變。動作的幅度愈大,姿勢改變愈快,數值也會有更大幅度的變化。比如說你用力往前揮拳或上下跳動時,體重計上的數值的變化也會愈大。
在物理學的教科書裡,對「力量」的定義是:「物體之間相互接觸時互相作用的強度大小。(The magnitud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terial bodies.)」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所定義的F是「質量」和「加速度」的乘積 (F=ma),在地球上我們一直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所以在靜止的站姿狀態下,雙腿所要用的力(F),就是一倍體重(mg)。在身體質量(m)不變的情況下,當我們快速改變姿勢時,「加速度(a)」改變了,體重計上的數值(F)也會跟著變化。從這個觀點來看:力量(F),其實就是體重(body weight)。
我們再回到體重計上的數值來思考,如果我們用力踩體重計,數值一樣會變化。「下踩/推蹬/蹬地」一樣是我們可以執行的動作,但這個動作跟專注在上半身去轉移體重兩者之間,何種方式比較效率?比較不容易受傷?
平均來說,我們的上半身佔了62%的體重,下半身是38%的體重,當我們要「使力」(快速轉移體重)時,是把移動上半身還是下半身比較快、比較容易、比較持久呢?
雖然下半身比較有力,但它的上面還承載著62%的體重,所以移動起來的反應會比上半身「慢」。當然,當我們在移動上半身時,下半身也要去支撐變大的體重(就像垂直跳擺臂時下肢所受的力就會變大)。轉移體重的速度愈快,「力」就會愈大 (以跑步和跳躍項目來說,這個力就是地面反作用力)。
如果某位運動員已經習慣用下肢發力,也有很強的蹬伸肌力,甚至反應比上半身快,那應該不用學習上半身轉移體重的技巧吧?因為還要花時間重新學習,在重新學習的過程中,運動表現會下滑……但它還是值得,因為利用強而用力的下肢來主動蹬伸有一個大缺點:
「主動蹬伸的動作會使身體以關節來當支(撐)點。」
所以跑者若以腳掌與小腿蹬伸容易造成跟腱與足底筋膜炎、大腿蹬伸容易造成膝蓋不適。但如果專注在轉移上半身的體重,支撐點就會自然地回到前腳掌,此時腳踝、膝關節、髖關節就會自動活起來 (下肢主動蹬伸的動作會致使關節鎖死)。這也跟我們在《跑步,該怎麼跑》新版中第39章中特別針對「前傾」和「落下」做的界義有關(這也是新版增加的一段):
「這裡我們必須瞭解『前傾』(lean)和『落下』(fall)所代表的不同意義。首先,字典上對『前傾』的定義是『從直立的姿勢轉成向前傾斜』(圖39.2),這裡指的是一種已完成的靜態姿勢;但『落下』是指重力作用下的動態現象,它的定義是『把體重傳遞到不同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可能是地面、牆面或另一位訓練夥伴。」(這裡的字典是指:Webster's Amercian English Dictionary 1999. Federal Street Press, Sptingfield, Massachusetts, p191.)
當身體像圖39.2向前傾時,體重反而會不容易向前轉移,因為「後腿」會跑到身體的更後方,而「前腿」為了平衡會被動向前跨出。
「姿勢」(Pose)的概念也在上述的脈絡下應運而生。以跑步來說,就是圖39.1的關鍵跑姿,「維持姿勢」是為了確保體重可以快速地轉移,這當然需要「力量」,跑者需要下肢的力量來應付快速轉移體重所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軀幹也需要力量來維持好的姿勢。但如果只是動用下半身主動向地面發力,移動的效率反而會出不來。
==
附圖摘自《跑步,該怎麼跑》,2018年12月新版書的298~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