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典範人物的名言及故事》
*榮譽不屬於那些口誅筆伐之人,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拼搏的人,屬於那些面龐沾滿灰塵、汗水和鮮血的人。—-小羅斯福
* .堅持下去,並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丘吉爾
* 如果你對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丘吉爾
* .從讓一個人生氣的事情的大小,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價值。—-丘吉爾
* .風箏頂著風飛,而不順著風。—丘吉爾
* 偉大的代價就是扛起責任。—丘吉爾
* 當我們跪下去的時候,偉大領袖便產生了。當我們不會反抗的時候,奴隸便產生了。當我們不會質疑,騙子便產生了。當我們太嬌慣,畜生便產生了。—-丘吉爾
* 固執已見的人往往做錯事。—-丘吉爾
* 有學問而無道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小羅斯福
* 一位最佳領導者,是一名知人善任者,挑選有使命感且能力強大的部屬。當下屬全心從事其職守時,領導者要自我約束力,敬重其專業,不插手干涉他們。—-小羅斯福
* 做一個良善信義的人,勝過做一個有名氣或是權貴的人。—-小羅斯福
* 當你看到一條響尾蛇準備襲擊的時候,你不會等到它攻擊的時候才消滅它。—-小羅斯福
* 在每一片土地上,時刻都有使人分道揚鑣和使人走到一起的種種力量在發揮作用,在為各遂其志而奮鬥的時候,我們乃是個人主義者;但在作為一個國家而尋求經濟和政治進步的過程中,我們就成了一個整體,不是全體向上,就是一起墜入深淵。—小羅斯福
* 歷史人物唯一的引導,就是他的良心。—丘吉爾
* 到月亮上去不算太遠;我們要走的最大距離還是在我們之間。—-戴高樂
* 每當歷史最惡劣的時候,我的義務就是把法國的責任擔當起來。—-戴高樂
* 我的朋友越多,就越喜歡狗。—-戴高樂
* 困難對於有個性的人,特別有吸引力。一個有個性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會真正認識他自己。—-戴高樂
* 你該如何統治一個擁有二百四十六種乳酪的國家?—-戴高樂
* 他們的人生以渺小啓程,以偉大结尾。如果仔細閲讀,你會發現從邱吉爾、戴高樂到小羅斯福,沒有一個人從小立志當偉人。
使他們成為偉人的關鍵都是:無私。
邱吉爾小時候甚至被貴族爸爸視為廢物:小羅斯福除了心腸比一般人溫暖良善外,父母只希望他當個普通律師,管好家產。戴高樂出身法國中產階級家庭,他在乎的從來不是不是個人成就,而是法國戰敗的屈辱。
他們的人生往往從一個點開始,例如良知:邱吉爾在蘇丹看不慣英軍的屠殺,遞出辭呈,離開軍旅,之後意外走上政壇。廿六歲的政治明星,第一場演說,即道出了大英國四十五年後必然面臨的困境,以及一百年後的殞落。因為良知,他離開了軍隊,也因為良知,他選擇進入政壇不媚俗不歌頌偉大的日不落帝國,他坦承説出了國家的危機⋯⋯之後他得到的當然不是掌聲,而是同黨議員及支持者的噓聲,很大的噓聲與怒罵聲。
那是他政壇的第一步。
詩人説:向著月亮出發,即使不能到達,也能站在群星之中。羅斯福從政的每一場選舉,都挑他的政黨民主黨過去必敗的選區。這太特別了!看看我們當代的政治精算師,再對比這些人,你會發現你心中篤信的美好,不是那麼可笑。因為這些精算師嬴得的權力,永遠只是一時。他們不會成為後代人們記載的典範人物。
你以為這些典範人物,只是上世紀的故事,仿佛已經永遠消失了。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他們不活在我們的當代,卻可以透過閲讀活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從典範人物在歷史時刻的自處裡,找到人性的高度。於是我們不必再相信那套成功邏輯,把自己的尊嚴往地底鑽,把自己的良知往黑暗裡遮蔽。我們不必再相信所有的成功都必須靠偽裝、靠忘記什麼叫良知。這些典範鼓勵了我們,使我們相信可以選取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一部典範人物作品,不只是一本書。即使自小對他們的往事即倒背如流的我,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啟發。
因為人,很容易在潮流中,迷失,或是沮喪。
我們都只有一生,請不要糊里糊塗地浪費這一生。墓穴裡躺著各種不同的軀體,有人好好為自己、為堅持某些良知、為國家的榮耀,活過一生。有人只是庸俗的永遠附和他人一生。
有一種寂寞,是不為身邊的人所了解的寂寞。還有一種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間,無邊無際之間,人竟然只能不斷模仿他人,始終活在沒有臉孔的狀態。
「地球正一點點的疏離月亮 , 據說每一百萬年就會陌生一秒,早在25億年前,我們便開始了漫長的別離。」
你是你?還是你是當代的、大眾的、風向的、順勢的⋯⋯你在哪裏?你是否早已別離了自己?
不要輕易翻過這本書的任何一段,我相信它可以讓你的青春或是人生,留下更多瀟灑的印痕。
不必害怕,當他們三個典範人物陪同你時,世間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事。
他們不是遠方星辰,因為此書,他們正陪伴在你身邊。—-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那次選舉是羅斯福一生唯一一次,也是最大的失敗,不只是他,而是整個民主黨的慘敗。羅斯福雖然對於民主黨落敗早就心裡有數,可是沒想到輸到這個程度:共和黨幾乎以兩倍的票數獲勝!
民主黨的敗績,只有在一百年前曾經輸得這麼慘,那就是在一八二○年的時候,門羅James Monroe擊敗代表民主黨出馬的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
但一百年來,民主黨再慘敗,就發生在一九二○年羅斯福競選副總統的這回。
如果你是羅斯福,可能當時實在不該接受副總統提名。然而,羅斯福一點都沒有這種感覺。對於這次的選戰經驗,他說:「只要可以探個究竟,我便不會感到沮喪。」
在選舉之後三天,他寫信給一個朋友:「我從這一次選戰經驗獲得寶貴的啟示,我相當了解,說服美國人民很需要時間,更需要耐性。」
羅斯福的人生好像一路都非常順暢,但他重重的摔了這麼一跤。
然而,只有這麼一跤嗎?
更大的不幸,等待他。
一九二一年八月,當他在自家夏季別墅度假時,突然罹患了小兒麻痺症。那個時候因為是共和黨執政,羅斯福沒有任何公職,他擔任海軍部副部長的時候也已經把州議員給辭掉了。當時的他三十九歲,卻得了小兒麻痺症,醫生剛開始也不敢想像,以為他得的是流行性感冒, 但是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痛苦不已。家人從波士頓找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各兩位專家一起會診,才發現他得的是小兒麻痺症。
有的時候,命運就是如此,和財富沒有辦法成正比。再多的錢也幫不上他忙!對抗小兒麻痺症的沙克疫苗是在一九五五年問世,當時羅斯福早已過世10年。
一九二一年羅斯福得病,離疫苗問世三十四年。
得病之後他住進紐約市一家醫院,他的醫生當時對記者們說:「我無法說小羅斯福會在醫院住多久,不過可以確定他不會成為跛子。」醫生都是說好話,其實,羅斯福從此以後成了跛子。剛開始他帶著希望相信醫生的判斷,後來發現這不是事實。醫生回憶,當羅斯福很明白的問他:「我是不是這一生都會成為跛子?」
醫生低著頭、含著眼淚告訴他:恐怕是的!羅斯福對他說:「OK!OK!」很干脆快的回應。
羅斯福以非常大的勇氣、信心及異於常人的堅持,引導自己面對現實, 不要被擊潰,儘管從此他一定要靠拐杖走路。他的母親也在這一刻說: 「未來,那就算了吧。」
羅斯福前一年選副總統,慘敗的經驗相對於罹患小兒麻痺症已是小事一樁,羅斯福家裡不缺錢,媽媽覺得回家休養好了,希望他回到童年時期的海德公園,過舒適的寧靜生活,看看一些投資事業,享受一些良好嗜好就可以了。
可是他自己,包括他的太太都不想離開政治。他的好朋友說過這麼一段話:「羅斯福的身體狀況跟他過去一樣好,他的腦袋不靠下肢的肌肉控制,他又不是一個江湖賣藝者,身手多矯捷,干我們大家什麼事?他的工作是靠腦力,我們並不需要他表演翻跟斗的把戲。」總之,他自己以及他的太太都不斷告訴外界:「我的腦部沒有受到影響,我只是腿有問題。」
當他的痛苦稍減後,周圍很多朋友來探望他,他還跟朋友在家裡聊民主黨如何從一九二○年的重大挫敗中重新出發。朋友到他家,都嚇了一大跳,大家因為發現他總是笑臉迎人,他已經學會操控輪椅。朋友說他很厲害,他並不喜歡一般的輪椅,因為看起來沒有尊嚴而且很醜,所以羅斯福拿家裡的古董椅子在下面安裝輪子,他並且學會利用上半身的力量撐起身體,然後自己坐在椅子上。
在辦公室裡,他也學習把身體站直,靠在桌邊,靠在演講台上,靠一個七磅的鋼製拐杖撐著,看自己可以站多久──他每天都做這樣的一套重量訓練。他還給自己一台特製小汽車,這台小汽車最大的作用, 就是不需要踩煞車的腳踏板,他請人改裝成可以用手按剎車就好。
後來他的大兒子接受訪問,談到他父親,他説很難想像,當時的父親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發過牢騷。他說:「並不是得了小兒麻痺症才塑造父親堅毅的個性。事實上是父親堅毅的本性,克服了小兒麻痺症帶來的痛苦以及打擊。」—-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擇 善 固執 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錄影碰到の好朋友佳佳跟棒球博士勝賢哥👍 好吧上回咱們聊到 #倚天屠龍記 想不到反應熱烈,我們就再來聊一下好了。
首先我看的是2019版本陸劇,這版本的張無忌很令人生氣欸!就是個呆滯大眼的俊帥小奶狗(可能我比較喜歡狼狗拍謝😅)練過九陽神功卻沒半點男人味,合理嗎!但他詮釋張無忌的溫和敦厚倒很傳神,長相太可愛,應該是很多女學生的菜吧。
我覺得他放到今日,就是那種「中央供暖」型渣男,不管正妹還恐龍,他都來者不拒,溫柔留情。這種人最容易欠感情債,但也容易換得一些敢愛敢恨的女孩子為他死心塌地。最後他會聳肩無奈的說:「我也不知道她們為什麼都愛我🤷♂️」真的是愛哩ㄎㄧ系😑
張無忌絕對不是摩羯座。
(摩羯男是冷氣😅)
也不是天蠍座。
(天蠍男是烤箱或冷凍庫二擇一)
再來他老母殷素素,本來是個我滿喜歡的角色,聰慧狠辣,特別有自己想法。但她嫁給好好先生張翠山後,就得了無趣白化症,變成以夫為尊好媽媽好太太代表,最後只拋下一句經典名言「越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整個沒戲了。
我發現其實在大部分的文本當中,我多半都喜歡反派。他們多半有個性、有故事、有反骨癲狂。比起偽君子自稱名門正派、和矯揉造作的綠茶婊,真是順眼得多。(周芷若在前面都很惹人厭,一直需要被拯救,愛裝可憐又沒義氣,真是華人世界男性喜愛的女巨嬰類型)
但我喜歡的反派,不是不明是非之人,而是keep it real的人。那種反派不叫惡人,而是善的壞人。(聽得懂我在說啥嗎😅)
ex林雨申演的楊消
史上最帥啊
光聽man到爆的北京口音就醉柳
比起來,那些100%血統優良純正的「好人」真是無趣到爆。而且你看看滅絕師太這輩子都以為自己是好人,其實 #迂腐無知之惡,比壞人更可惡。
她加諸在周芷若身上的根本不是師徒之愛,而是可怕的道德綁架。劇中很多人活得很不自由,都是為了什麼「報仇」、「別人的遺願」被情緒勒索一輩子,想起來這根本也算恐怖小說呢。
這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善惡?
都是角度。
再來一個趙敏,聰明才智美貌雙全,有女人少見的英氣煥發。要不是碰到她,張無忌就會是阿離口中那個真正的「短命鬼」。
我喜歡她重情重義,擇善固執。但也很可惜金庸老爺子只要讓一個女人選擇愛情,就會造就她走上依附、犧牲與不再酷的道路。也許這是那一輩的價值觀,當她愛上張無忌開始,敏敏特穆爾就變質了。
愛情不應該讓人變質,不變,愛情也不會貶值。
#晚安文
#倚天屠龍記2019
#照片是工作空檔
#圖文超級不符
😘😘😛
擇 善 固執 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著有暢銷作《#脆弱的力量》,她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觀看次數更超過四千萬次。在新書《#召喚勇氣》中,她將20年來致力研究勇氣、脆弱、自卑和同理心的成果,彙整成這本平易近人的生活與職場實踐手冊。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aring-to-lead/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著有暢銷作《脆弱的力量》,她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觀看次數更超過四千萬次。在新書《召喚勇氣》中,她將20年來致力研究勇氣、脆弱、自卑和同理心的成果,彙整成這本平易近人的生活與職場實踐手冊。
在第一次接觸到布芮尼的著作與演講之前,我對於勇氣的認知,停留在「膽大過人」與「無堅不摧」之類的心靈力量之流。直到理解她的論述之後,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勇氣與脆弱是一體兩面,「真正的勇氣,是學會與脆弱共處」。
布芮尼在這本書開宗明義地說,她對於「領導者」的定義就是:「能從人們與流程中看出未來的可能性,並且有勇氣開發那股潛力的人。」我在公司帶領10個人的小團隊,讀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尋求讓內向的自己進一步突破的勇氣,進而影響團隊成員發揮自身的勇氣。
對於很多習慣埋首電腦前的科技主管來說,書中這句話讓我莞爾一笑:「當你習慣用科技處理所有的事,要與人面對面展開尖銳的對話就變得非常尷尬,而且太過刺激。」我從書中感受到作者對於人性關懷的溫度,也學到了提升領導力的方法,以及凝聚團隊向心力的訣竅,整理成以下四個步驟。
.
【1.卸下盔甲、面對脆弱、發揮同理】
.
我在職場打滾的日子裡,從工程師做到小主管,一路上看過許多種領導者的型態。書中定義的「防衛型領導者」讓我勾起些不好的回憶:驅策完美主義、自認永遠是對的、以批評為自保手段、領導方式是遵從與掌控、、以權勢壓迫他人、將筋疲力竭視為地位象徵、迂迴與逃避。
這些特質是所謂的「穿上盔甲」的樣貌,保護自己不被傷害、不被貶低、出於自保為目的。這些看似強勢的行為,卻難以真正與人建立連結,甚至容易與團隊成員漸行漸遠。作者點出,要成為一個有勇氣的領導者,反而要「卸下盔甲」面對自身的脆弱,用開放的心胸去待人接物。
書中定義「勇敢型領導者」也大有人在:有同理心與自我包容、終身學習的態度、做出貢獻且願意冒險、培育承諾與共同使命、支持休息與復原、指出眾人的恐懼與不確定性、有話直說與採取行動。這是一種即使無法預測或掌控結果,仍然全力以赴的心態。
在這些勇敢的特質裡面,我最有興趣的是「同理心」這項,布芮尼詮釋同理心的說法非常精準,她說:「同理心不是與某個『經驗』連結,而是與『支持某個經驗的情緒』連結。」你不需要擁有跟對方一模一樣的經驗,也可以表達出「我懂你的難過」的同理心。
例如:團隊成員搞砸了一場報告,感到沮喪與失望。這時候,你不要急著大做文章說換做自己會怎麼想。反而,可以這麼表達:「這真的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你一定很失望,我相信這種感覺很難熬…」不要試著挽救或說教,而是先和對方的情緒連線,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
談判專家克里斯.佛斯在《FBI談判協商術》這本書也談如何建立同理心,重點不是感同身受,而是說出對方的痛苦。「你似乎很沮喪…」、「 聽起來你很失望…」如果你說對了,對方會感受你的同理心。如果你說錯了,對方會試圖糾正。建立同理心的過程,也在建立彼此的信任。
.
【2.走自己的路,但也要懂得接受反饋】
.
布芮尼提到,一個領導者必定會遭遇困境與阻礙,要能夠熬過這些難關,必須擁有明確的核心「價值觀」。她在書中列舉了一頁的價值觀清單,並請讀者選出兩項,並且擬定行動去實踐。我選擇的是「誠信」與「貢獻」,其中又以誠信(Integrity)讓我最有感觸。
我對誠信的解讀,除了道德上的操守之外,就是要實踐「言行合一」。這個社會不缺有能力、有技術的人,但是真正貫徹誠信精神的人(甚至企業)卻非常難得。我們心裡都討厭「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如果身為主管的是這種調性,肯定失信於人。
我很喜歡書中對誠信的定義:「誠信是選擇勇氣、而非舒適。選擇做對的事,而非好玩、速成或輕鬆的事;落實你的價值觀,不是嘴上說說。」走自己的路的勇敢領導者,絕不對困難的事情保持沉默。一個誠信正直的領導者,才能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除了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之外,也必須學習接受意見的反饋,無論是來自上司或者下屬。因為,太過固執的態度,或者對價值觀的矯枉過正,反而會與人漸行漸遠。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布芮尼提出三個心法,運用在聽到不同的反饋時,心裡可以這麼想:
1. 對於大部分的意見反饋:「我有足夠的勇氣聽他說。不必然全盤接受或聽進去,但我有足夠勇氣聽他說。」
2. 對方表達技巧不夠好時:「這裡一定有值得聽的東西,只要聽對我有用的部分就好,不必理會其他的。」
3. 聽到忠言逆耳的建議時:「這是掌握與學習技能的過程,而且這個人和我一樣關心這件事。」
讓自己帶著好奇心去聽對方的反饋,了解別人的觀點,放慢對話的速度。如果接收反饋的當下感到難以承受,可以試著說:「一次談這麼多有點超出我負荷,先挑其中一項深談好嗎?很樂意改天與你聊其他的議題。」這會是個有建設性、尊重對方、且充滿勇氣的提議。
.
【3.形成信任的七個行為】
.
在我之前分享過的文章〈《與成功有約》不懂得建立信任的你,正在失去職場領導力〉,提到由內而外讓自己「值得信任」,是提升個人領導力的首要之務。布芮尼的這段話也與之呼應:「我們需要信任他人,才能展現脆弱。展現脆弱,才能與他人培養信任關係。」
前者是讓自己值得信任,後者則是信任別人。但我一直還沒有掌握到的是,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提到的團隊最大障礙:「彼此缺乏信任」?也就是說,該怎麼實際影響、指導團隊成員,讓信任也發生在團隊之內?從布芮尼的研究之中,我找到了好方法。
關於如何指導團隊成員,該做出哪些具體行動,提高「主管」對他的信任?他自己又可以改變什麼行為,提高「其他成員」對自己的信任程度?布芮尼把以下七個「形成信任的行為」濃縮成「BRAVING」(勇敢)這個詞,我後面會說明這個清單好用的原因。
1. 底線(Boundaries)
你尊重我的底線。當你不確定我的底線在哪裡時,就要開口問。
2. 可靠(Reliability)
你言出必行。察覺自己的能力和極限,不要答應自己做不到的事,兌現自己的承諾。
3. 當責(Accountability)
你要承認自己的錯誤,道歉並做出補救。
4. 守密(Vault)
你不會把不該洩漏出去的訊息或私事說出去。你不會把我的秘密說出去,也不會把別人的秘密跟我說。
5. 誠信(Integrity)
你選擇勇氣,而非舒適。你選擇做對的事,而非好玩、速成或輕鬆的事。你選擇落實你的價值觀,而非嘴巴說說而已。
6. 不評斷(Non-judgment)
我們可以不帶評斷的談論自己的感受,也可以不帶評斷的請求彼此協助。
7. 寬厚(Generosity)
你從最寬厚的觀點解讀別人的意圖、言語與行動。
如果直接告訴團隊成員:「你要改善一些信任相關的問題。」必定會引起大家的恐慌跟防衛心。可是,這麼說就不一樣了:「你應該定出自己的底線,跟合作的對象達成共識。」或者:「你應該審慎評估手邊的資源,不要隨口答應卻無法兌現。」
差別在於,把信任直接放到檯面上,太抽象、也太籠統。但是採取「改變行為」的方式進行指導與溝通,就顯得具體許多,也讓人有方向遵循。我會採取這個方式,從行為面著手,來試著強化團隊的信任感與向心力。
.
【4.跌倒後再爬起來的三個步驟】
.
成為一個勇敢領導者的學習過程中,布芮尼提醒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假如我們經常做個夠勇敢的人,一定會有跌倒的一天。勇敢並不是說:「我願意冒失敗的風險。」而是說:「我知道遲早會失敗,但仍然全力以赴。」
同樣的心態也必須傳達給團隊,我們是在戰場上奮鬥的人,遭遇失敗與阻礙是必然的。然而,如何在跌倒之後,再度爬起來,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教訓,做出更好的決策和行動,才是最重要的一環。對於團隊而言,領導者只是個旅人,而非製圖者,共同在這條路上結伴而行,經歷所有的一切。
「當我們鼓起勇氣正視過去並接受自己,就能改寫結局;當我們否定過去的失敗、挫折和痛苦,這些過去就會主宰我們。」書中的這段話,讓我想起《被討厭的勇氣》也提過同樣的概念,不要糾結於過去曾經失敗的痛苦,而是專注於當下能夠採取的行動。布芮尼在書中整理出三個越挫越勇的步驟:
1. 面對:保持好奇,深呼吸,達到平靜,形成觀點與覺察,同時管理情緒反應。
2. 溝通:在缺乏客觀資料的情況下,說出你編造、假設的故事並且進一步釐清。
3. 革新:重拾主導權。選擇會讓團隊更靠近目標、意義的行動。
具體方法可以這麼做。面對團隊遭逢到的失敗,首先平靜心情,不要預設立場,認為別人存心捅婁子。說出你理解的情境是什麼?你做出了那些假設?然後請團隊成員逐一補充、更正這些情境與假設。把釐清後的客觀事實,跟團隊檢討並擬定對策。做出最後決策,讓團隊開始採取行動。
.
【後記】
.
讀完《召喚勇氣》的當下,有一種被眾多觀念與心法「淹沒」的感覺。整本書的架構與內容很豐富,需要比想像中還多的時間消化。在我第二次重新爬梳之後,才把摘錄的內容與筆記做了歸納,挑選出我認為最受用、可以實踐在職場生活的項目。
我目前任職的公司,從去年開始期望我們主管要「有溫度」,不要總是用冷冰的鐵血手腕,很容易把年輕一代的新人嚇跑。隨著世代與價值觀的轉變,領導的方式也得跟著調整,這本書提供了很好的出發點,以及各種實踐的方法與步驟。
除了談領導力與團隊之外,我也很歡作者布芮尼要我們勇敢面對脆弱,接受最真實的自己的觀念。就像美國文學家愛默生的名言:「在這個一直想把你改造成別人的世界裡,『做自己』是最偉大的成就。」面對自己的弱點,擁抱不堪,承認恐懼,才能召喚勇氣做自己。
榮格派分析師詹姆斯.賀利斯則說:「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追求四平八穩,或是成為他人的榜樣,而是為了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或許有點怪異,或許只是把渺小、笨拙的自己,為浩瀚廣闊、色彩繽紛的生命存在,貢獻一小塊拼圖。我們按照上天的規劃來到世上,是為了變得愈來愈像自己。」
回憶起自己一路上從研究生、新鮮人、資深老鳥、帶課主管的轉變過程,的確是不斷地在勇氣與不舒適之間拔河。不過,我們終究沒辦法精準預測,自己最終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只好做足準備面對必然的脆弱與失敗,選擇讓自己充滿勇氣,同時也感到畏懼的偉大冒險。
.
在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就藏著你所尋找的寶藏。
The cave you fear to enter holds the treasure you 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