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7
近日,由於『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百工百業突如其來進入了一種『瞬間停格』的『體感電影』場景畫面,如果你剛好看過韓國在 2013 年就上映過的『流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81%E6%84%9F_(%E9%9B%BB%E5%BD%B1)) 這部電影,或是大名鼎鼎、在 2011年上映的『全境擴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5%A2%83%E6%93%B4%E6%95%A3),乃至於 2016年播放的冷僻改編美劇『隔離危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94%E9%9B%A2%E5%8D%B1%E5%9F%8E),這些影、劇畫面與現今真實生活裡發生的既視感,真的會讓人疑惑究竟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 …
(我們可能要祈禱的是:這 … 應該不會發展成為『全境封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9%AF%E5%A7%86%E5%85%8B%E8%98%AD%E8%A5%BF%EF%BC%9A%E5%85%A8%E5%A2%83%E5%B0%81%E9%8E%96
] 的慘狀吧?)
當然,在生活層面的影響,特別對於影視音娛樂產業來說,整個產業活動的急凍,來得完全措手不及;面對可能整個年度的工作行程都被取消而『非自願性』的長假,在唉聲嘆氣之餘、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想,也許這多出來的時間,正可以用來研究一些平時無暇顧及、可又是世界潮流趨勢的資訊與器材、知識,也許~ 在不久的將來,會因此而增加了自身的戰力,或至少多瞭解一些『選擇性方案』。因為了這樣的想法,所以想在此做一些資訊的分享。
當真實世界暫停下來的過程裡,網路的數位虛擬世界其實還在以可怕的速度進化演變著;如果你是從實體器材一路走來的音樂工作者 --- 當然!特別是愛用真空管音箱的電吉他手,過往,一切以『數位模擬』做為號召的產品,不論它的價位落在什麼區間,想必你都是不太樂意接受的。我當然知道真空管器材所帶來的豐沛泛音與扎實的量感、彈奏的手感,都是無與倫比的真實體驗;只是,如果以居家練習、甚至到了錄音工作需求,你也不得不承認:『那不僅僅是一組真空管音箱而已』的事情了。
特別是,如果連器材測試達人 Pete Thorn,在本週都開始做這樣的器材示範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zkkBMsk1g
,你可能要接受一種已經發生的事實:數位模擬與實體至少已經可以分庭抗禮。當然,Pete Thorn 的『數位演進之路』是其來有自的:他本人的簽名音箱型號『PT15 I.R.』(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就是全真空管音箱頭搭配了 IR 箱體模擬技術,以方便個人工作室宅錄時的有效音量控制 --- 而我們也很理解:真正影響著電吉他音箱音色的最主要部件,其實就是『音箱箱體』與『麥克風收音模組』,如果這兩個部件都已經『IR』數位模擬化了的話,其實,再往前去將後級部件、前級部件一一數位模擬而成為『全數位軟體模擬』(Plug in),應該也是非常自然的進程吧?
一般來說,數位模擬的主流技術大致分為兩類,其一,在此再次引用網友『Monk』兄對於『IR』技術的解釋專文:http://monkcustom.blogspot.com/2019/04/irimpulse-response-application-tips.html,這裡提到『卷積運算』,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是『箱體部件』的獨立模擬技術;而如果往前延伸,將『前級 + 後級 + 箱體 + 麥克風收音』整個視為一整組『卷積運算』,這就是『Kemper Profile』(https://www.kemper-amps.com/) 系統、類似『音色照相』的取樣技術。另外一種主流技術,則是將『構成真空管音箱的每一個零件的作用方式都逐項以數位運算方式模擬,再將零件逐項加總』的建模方式,硬體類的『Fractal Audio System』(https://www.fractalaudio.com/p-axe-fx-ii-preamp-fx-processor/) 與軟體類的『Positive Grid Bias 系列』(https://www.positivegrid.com/promo/?gclid=Cj0KCQjw9tbzBRDVARIsAMBplx8YQaZAKNbEHsjJLlCEEM2DKgKFp57iC4N98itCXOHwBeFE-EdieekaAntwEALw_wcB),都是走這種硬功夫路線。今天所想分享的『全數位軟體模擬』產品,也都涵括在這兩種技術慨念之內。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3 音箱模擬軟體 (Plug in) – 1
在真正進入品項簡介之前,有幾個工作重點,我想要先提出來,簡單說明一下:
(1) 現今在網路上頗有聲量的各廠牌音箱模擬 Plug in,不論是免費或付費形式,我大致都親身試彈過;而今天所分享的『付費式』產品,全都提供了『免費前期試用』的行銷方式,對於宅錄需求的經濟考量,我覺得是非常值得讚許的推廣手法。
(2) 如果你的器材連接路徑,是電吉他直接進入錄音介面來驅動軟體的話,我強烈建議在吉他與錄音介面之間,安插一個具有『Buffer』功能的任何形式效果器 (Pedal) --- 你不需要開啟它的功能,只要讓訊號經過它,這會讓你得到非常清晰乾淨的軟體驅動音色,否則,你很容易覺得軟體的音色在低頻部位一直有一種無法擺脫的『拖泥帶水的骯髒、沈滯』感。詳細的原因在附圖相片中有若干說明,另外~ 請見這個產品說明連結:https://www.waves.com/1lib/pdf/plugins/prs-supermodels.pdf
(3) 對於現今的這類型數位模擬軟體,最讓譬如 Steve Vai 這樣的大師所敬而遠之的主要病因,其實是來自彈奏時,實際撥奏與音色驅動反應呈現之間的『延遲感』(Latency)。為了解決這個延遲問題,通常我們都會將電腦的錄音軟體所設定的工作暫存區域『Buffer Size』調小;但如果你正在一個編曲工作檔案中,你很可能同時還開了許多的軟體音源,如果 Buffer Size 過小,非常容易造成音源的『爆音』或甚至跑不動程式因而當機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在選擇數位模擬音箱軟體的品項時,盡量尋找除了從 DAW 裏呼叫使用的格式 (AU, VST, AAX) 之外,還配置有『外部獨立運作』(Stand Alone App) 格式的產品來工作:我會讓我的 DAW 維持在正常的 Buffer Size 大小 (約略是 512 ~ 1024 Samples),來維持編曲程式的必要運作,這時,我所錄進去的吉他訊號,是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的『乾訊號』,並且,是不播放出來的;但我會在 DAW 之外的電腦桌面開啟 Stand Alone 的軟體版本,此時,我可以將這個獨立運作的軟體版本 Buffer Size 調到極小 (有時甚至可以到 32 ~ 64 Samples) 來維持彈奏時的手感,並且可以同時與編曲軟體進行同步播放與錄音 (錄進乾的訊號),完成錄音之後,再從 DAW 呼叫同一個音色設置的預設,來對乾訊號進行類似『Re-Amping』的播放,這樣的工作模式,將會大大降低實際錄音時,Buffer Size 對於彈奏手感的困擾。
那麼~ 接下來就簡單介紹幾款近期內我覺得 C/P 值值得推薦的產品:
[壹] Kuassa Amplifikation Matchlock / Vermilion (https://www.kuassa.com/products/amplifikation-matchlock/, https://www.kuassa.com/products/amplifikation-vermilion/)
通常,數位模擬的領域中,Clean tone ~ Low Gain 音色一直都很難真的找到在手感反應與音色動態上能令人滿意的作品;大半年前,我搜尋到了這個品牌的這兩款產品並且實際使用於商業工作案時,它所提供的音色顆粒與直觀的操作方式,甚至超越了同樣是數位建模方式的 Fractal Axe-Fx ll!因此,現在只要是在這種音色範圍的工作需求,我已經很習慣同時混合兩道以上的 (包括了 Fx II 與 上述兩者其中之一,視音樂內容實際需要而決定) 聲音訊號,來得到清楚的弦聲顆粒感與華麗的音場空間。
而且!它的視覺設計真是加分啊!
[貳] MERCURIALL EUPHORIA AMP SIM (https://mercuriall.com/cms/details_xtc )
同樣是數位建模原理,這個產品的音色則是涵蓋了從 Low Gain 一直到 Heavy High Gain 的音色領域,並且帶著濃濃的 90s’風味的音箱氣質 --- 你應該會知道這是模仿哪個品牌的哪兩款音箱作品。一般說來,不論是硬體或是軟體,原廠設定的音色都很讓人不敢恭維;然而,這個作品的預設音色卻非常容易上手,不論你使用的是單線圈或雙線圈的琴,幾乎不需要什麼費事兒的調整,就能得到相當不錯的音色品質。
我特別想推崇這個產品的『後級音色模擬部件』,它真的讓音色有一種『活起來』的感覺!而『MERCURIALL』這個俄國品牌的其他產品:https://mercuriall.com/cms/ ,從圖例就可以看出各自在師法的具體對象,在嘗試過它們所有作品的免費 Demo 版本之後,我真的覺得各品項的『還原度』非常令人滿意!而整個系列對於『回頭客』都有著價格上的優惠,如果你覺得這些產品的確值得逐項入手,我會建議先購買單價最低的商品,然後再以優惠價格收購其他作品。
[參] STL Tonehub (https://www.stltones.com/products/stl-tonehub-plugin?utm_source=STL+Tones&utm_campaign=353a7a44d6-EMAIL_CAMPAIGN_2019_05_02_11_40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949ede8d45-353a7a44d6-70838879&mc_cid=353a7a44d6&mc_eid=8dae41d5bb )
這個作品就比較像是 Kemper Profile 那一類『音色照相機』式的運作邏輯,它網羅了近代有名的吉他手 (都是樂風比較激烈、極限走向) 所調校出來的音色,做成『音色包裹』在音色平台上運作。如果你還不想額外付費去取得那些樂手的簽名音色,那麼~ 原廠提供的基礎音色其實也還算全面。只是不同於前面那兩款『數位建模』的工作原理,這一款作品的『音箱模擬部件』是無法獨立出來、去支援第三方 IR 檔案的 --- 如果你試過了前面兩款作品,也嘗試過更換第三方箱體 IR 檔案,你就會知道這類型『照相機』式的音色取樣,在功能上會略顯侷限。不過~ 這種工作邏輯的作品音色,通常都有著更『拳拳到肉』的扎實感,或許,這就是不同的市場區隔策略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品牌在前幾年都是提供免費的數位建模模擬音色,你可以從他們的產品線找到一款完全免費的『音箱頭模擬 + 箱體模擬』的套餐,那個兇殘的音色,在金屬界可算是赫赫有名得很啊!
以上。
當然!再一次,這些數位模擬的產品,在彈奏的動態上,目前依然還無法超越實體的器材;然而,如果觀察過去五年數位領域演算法發展的質量,我覺得這個走向完全無法預測它的極限;又如果再加上類比環境所有周邊設備的考量,以及工作時段、地點的機動性,整體說來,我覺得趁現在來瞭解一下這個世界展現的趨勢,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選擇。
而且!第一,它不用出門就可以取得。第二,你很可能根本不會花到錢。第三 ……
啊~ 放假就是要彈吉他、研究器材、修練武功啊!啊~ 不然勒?
操作介面設計模式pdf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3
長久以來,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關於電吉他相關的所有週邊器材、對比正常的電吉他愛好者而言,我可能更著重在『數位模擬』的發展面向上,而不是非常熱衷於類比器材的追求;當然!我認為真空管音箱組加上優秀的效果器,絕對是非常迷人的音色首選方案,但如果我們的工作場域就是無法提供『讓真空管器材好好工作』的外在環境條件的話,『數位模擬器材』用於『解決客觀環境的障礙』來說,應該已經是近年來所有樂器製造商所不能忽略的主流思考了。
每一年對於各個樂器製造廠牌來說,最重要的技術發表與競技場合 --- NAMM Show,在今年年初可以觀察到的主要發展趨勢,是『IR』技術加載到所有你看得到的產品類型上,從包括『Suhr』所發表的 PT15 I.R. 音箱頭: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 ,到『Audient』所發表的 SONO 錄音介面:https://audient.com/products/audio-interfaces/sono/overview/ ,對於電吉他愛樂者、工作使用者來說,這種『類比混搭數位』的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會越來越多,也因此,瞭解並熟悉『IR』的使用,應該會是新世代樂手無可避免的全新課題。
在『全數位模擬』的器材方面,『Kemper』與『FRACTAL』應該已經底定了高單價市場上的兩大技術門檻而分庭抗禮、各擅勝場;但在中、低價位的市場爭奪戰,我們不得不特別觀察到中國的幾家新興廠牌,已經將工業產品的完成度,提升到令人詫異的水平,而將原本的日系產品,驅趕到更低階、更入門的位置 (可以觀察一下 Zoom 所推出的最新產品 G1 Four: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guitar/zoom-g1-four-g1x-four-guitar-multi-effects-processors )。而今年的 NAMM Show 中,最讓消費者期待的中價位器材,可能就是『Mooer』的 GE300:https://www.gearnews.com/namm-2019-mooer-presents-powerful-ge300-prototype/ 與『Hotone』的 AMPERO:http://www.hotoneaudio.com/news/297.html 了 (雖然另外一家『JOYO』也公佈了產品 Gembox 3:https://www.facebook.com/JoyoGembox3Effects/ ,但網路討論聲量好像沒有那麼集中)!從這兩家中國廠牌一釋出產品訊息開始,我就一直在注意這兩個產品的技術規格與完成進度;而 Hotone 更早就開放了網路預購,似乎意味著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將產品面市。果然,在春節之後,透過北京朋友的大力協助,我拿到了第一波預購的實際成品。經過幾天的實地操作之後,有一些粗淺的使用心得可以來分享一下。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1 Hotone AMPERO
為什麼我覺得在中價位器材領域,『中國製造』已經將『日本製造』驅趕到邊疆去了呢?其實,從 AMPERO 的外包裝一直到產品本身的質感,我認為所有的工業設計與製作完成度,不用說臺灣了,連日本可能都無法以相近的成本去執行到這麼高的水準!可能要等到你親手、親眼拿到、看到 AMPERO 實體,你才能瞭解我的讚嘆 … 且不說它外表的黑色髮絲紋路烤漆的細緻,與幾乎與 iPhone 一樣大的觸控式螢幕的亮度、彩度了,我幾乎不敢相信按照 Hotone 的技術規格書 (http://www.hotoneaudio.com/downloads/manual/Ampero/MP-100%28Ampero%29_Online%20Manual_CN_V01_190119.pdf ) 所提到的所有硬體、軟體,可以建制在這麼短小輕薄的體積裡 (請參考它與前文所提到過的 TECH 21 RK5 的大小對比照片)!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
在這種『又眼紅、又忌妒、又讚嘆』的複雜心情下,我的測試筆記是:
1. 在電源方面,AMPERO 原廠所提供的 18V 500mA 數位交換式變壓器,很意外地讓本體在工作時會發出一種高頻的數位雜訊 --- 以 Zoom 的相關產品來說,如果你不是用原廠提供的變壓器、而是使用其他廠牌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也會發出這樣的雜訊,不過,只要是使用原廠所配置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但 AMPERO 剛好相反 --- 我必須更換成類似在光華商場購買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才能將這個數位雜訊消除,這其實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惑。
2. 如果多年前 Zoom 的產品就能做到『自定義的效果器序列』,那麼 AMPERO 在這個版本中的『固定式效果器鏈接』就顯得有點兒侷限了。雖然,原廠所設定的鏈接已經非常接近大多數吉他手在效果器盤的擺放順序與思考邏輯,也應該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音色設計使用需求,但這種『想要多一點彈性』的奢望,我還是希望能在未來的韌體更新中可以被達成 --- 如果它不是來自於硬體限制的話。
3. AMPERO 是各國同類型產品中,少見的無法在『Preset』模式與『Stomp』模式之間切換的特例 --- 也就是說,你無法進入到那種『可以切換任一效果器 on/off』的 Live 使用慣性。但它提供了一個『CTRL』的切換鈕,依照使用手冊的說明,你可以從 AMPERO 的編輯頁面中去指定你希望切換的效果器族 --- 這樣的功能有點兒像是你用『Loop Switch』去『指定開關』一個或多個效果器,如果設定得宜,它可以讓你在同一個『Preset』裡呈現兩種不同的音色變化,搭配同一個頁面『Bank』的三組 Preset,可以很簡單地切換六種音色設定,就現場演出的需求來說,也還算應付得過去。
4. 在開始編輯 AMPERO 的音色之前,我建議應該要先讀過它的使用說明書。其實,從它附錄的中、英文使用說明書的敘述方式與遣詞用句來看,你可以很清楚理解到現今的『中國製造』與十年前的狀況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進步了。我也必須說,AMPERO 的音色編輯能力與內容,已經不是單用直覺的方式就可以全部發揮的,許多個人化的設定,只要能對說明書按圖索驥,應該都可以達成希望的樣貌。官網同時可以下載電腦用的編輯軟體,而且都有中文說明;雖然是使用簡體字,但的確很能讓人一目了然。
5. 最重要的音色部份,我認為 AMPERO 所製作的 Drive Pedal 類效果器,效能都有非常好的水準 --- 這應該與前幾年 Hotone 所發展的『XTOMP』系列產品 (http://www.xtomp.com/xtomp/description ) 所建立的音色技術與資料庫有直接的關聯。同樣的原因,AMPERO 所提供多達 64 個音箱頭模擬、60 個箱體模擬與 10 種收音麥克風模擬的相互搭配、組合之下,我覺得 Mid Gain 以上的音箱頭音色,都有超出這個產品價位的表現。不過,在『數位模擬』技術上最難突破、最難讓消費者心悅臣服的 Clean Tone、Break 與 Low Gain 的這些音色表現上,如果單純要用單一的音箱頭音色來論,我覺得 AMPERO 就只能是『還過得去』的感覺 --- 主要是因為在最基礎、最重要的 Clean Tone 音箱頭模擬音色方面,你很難調整出讓你真的可以感覺得到『細膩動態』的音色平台 (奇怪的是,Hotone 在早年所研製的迷你音箱頭系列,特別是仿 Vox 的那個型號,其實動態表現是非常優異的 --- 也許,實體與模擬,終究還是有物理上的絕對限制吧?);不過,如果先調出一個堪用的 Clean Tone 平台,然後搭配 Drive Pedal 去做認真的音色調配,我覺得還是可以整合出分數還不錯的 Break 與 Low Gain 的音色組合。
另外,我在調整 AMPERO 音箱頭的各種參數時,覺得這些的聲音基礎,在『觸感』上會很類似『Kemper』那種『音色快照』的特徵,就是那種雖然參數都可以調整,但調整超過一個範圍之後,聲音就會『迷失』、『模糊』了原有形體的感覺,反而會覺得沒有調整之前還比較好聽的奇特感。
在其他調變類、時間系與空間系的效果器表現上,我覺得 AMPERO 提供了一些還算有趣、但應該不算是『究極華麗』的元素;如果你對於這些類型的效果器有一定的要求,我想,你很可能只能把 AMPERO 當成單純的『前端型』音色組 (動態類效果器+破音類效果器+音箱頭+音箱箱體收音),而另外尋求其他高階效果器的支援了。
但我很想特別強調其中一個技術環節:AMPERO 的『麥克風收音位置』,是用了 X、Y、Z 三軸的概念來體現收音時,麥克風與喇叭單體的相對 3D 立體空間位置,而這三軸的變量,應該是我在這類型中階價位產品中覺得效能最好的技術表現,你的確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參數改變時所帶來的頻率具體變化,搭配那 10 種製作水平也頗能表現各自特色的麥克風,以及適度調整 EQ 這個效果器,對於調整出自己希望的音色,它完全是游刃有餘地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不過,雖然官方號稱可以同時啓用九種效果器組合的鏈接,但還是很容易發生『System Overload』的狀況,因此在音色的編輯上,要稍微去安排資源佔用的先後順位。
6. 就輸入、輸出端來說,AMPERO 提供了 EG、AG 與 Bass 的三種輸入選擇,也能夠搭載第三方 IR 檔案,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應付這三種樂器的需求;而同時有 Stereo 平衡 (XLR) 與 非平衡 (1/4 inch) 兩種輸出端,對於『直送外場 PA』來說,已經做到足夠的硬體配置條件了。但我個人還是會希望未來在韌體的更新上,可以提供『XLR 輸出帶箱體/收音模擬、1/4 inch 輸出可自定義是否有箱體/收音模擬』的這種彈性選項,以滿足我在送完整訊號給外場的同時,我還是可以在內場用我希望的發聲方式來聆聽到我的聲音。
7. 就整體而言, AMPERO 是一臺需要你花一些時間去編寫音色的器材;對宅錄來說,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應用在 Live 演出來說,它比較需要針對每一首不同的音樂曲目去做出完善的『Program』--- 雖然這看起來比較花費時間,但應該很可以提高整個音樂演出的完成度。
8. 綜上所述,我覺得 AMPERO 做為職業樂手的『預備方案』器材來說,絕對是一個優選方案 --- 輕便到你可以任意塞在任何位置帶出門、上飛機,安全的國際電源,當你的第一方案不論是效果器盤或音箱掛掉的時候,它可以迅速直送外場,而且可以同時提供 EG/AG 都非常到位的音色;染色類的效果器族雖然不能說是上乘,但絕對足以解決所有臨時發生的狀況,而不會讓音色顯得呆板無趣 --- 而且在這個價位 (請參考掏寶上的標準店家報價: https://s.taobao.com/search?q=hotone+ampero&type=p&tmhkh5=&spm=a21wu.241046-tw.a2227oh.d100&from=sea_1_suggest&catId=100 )、這個體積與重量,我看不出有誰可以做為它的對手。
而對於電吉他玩家來說,這個 All in one 的設備,應該已經提供了所有在練習與現場彈奏,甚至到宅錄的一切需求,對於精進自己的琴藝來說,它絕對算得上是物超所值的理想選擇。
以上。
就我所知,這個器材應該在三月份會在市場上普及,臺灣也有代理商會進貨,我想,屆時在 Youtube 上會有更多的高手做出更完整的影音測試與評論。我只是很想表述:當今的中國樂器製造商,看的已經是世界的市場,製作的已經是國際化的工業水準了。之於『韓流』音樂席捲歐美市場,這些中國製造的器材,應該也會在國際間被各類型樂手更廣泛地接受與應用以及討論;反觀我們臺灣 ……
所以心情有點兒複雜 ……
操作介面設計模式pdf 在 ifans 愛瘋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眼間,新版 11.0.3 來了!而且多了好多功能?
全新 App Store 的設計讓您天天發現精彩 App 和遊戲
全新 Today 標籤頁包含背後故事、操作指南和更多內容,可協助您探索新的 App 和遊戲
全新「遊戲」標籤頁讓您搜尋新遊戲和查看遊戲排行榜上的熱門遊戲
App 專屬的標籤頁包含熱門精選、不同類型的 App 排行榜和 App 類別
App 頁面包含更多預覽影片、編輯精選標記、位置更顯目的使用者評論和關於 App 內購買的資訊
Siri
新的 Siri 聲音變得更自然生動
可以將英文字詞翻譯成簡體中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或西班牙文(beta)
Siri 可以根據您在 Safari、News、「郵件」和「訊息」中的使用方式提出建議
與其他備忘錄 App 搭配使用來製作待辦事項、備忘錄和提醒事項
與銀行 App 搭配使用來轉帳和顯示餘額
與其他 App 搭配使用來顯示行動條碼
支援印地文和上海話聽寫
相機
人像模式現支援光學影像功能、HDR 和 True Tone 閃光燈
新的 HEIF 和 HEVC 影像和影片格式可將檔案尺寸縮減到一半
重新設計的九種濾鏡效果經過最佳化,可顯示自然膚色
自動識別和掃描行動條碼
照片
新增「循環播放」、「來回播放」和「長時間曝光」的 Live Photo 效果
將 Live Photo 設為靜音、裁剪並選擇新的主要照片
「回憶」影片會自動根據內容以直向或橫向顯示
新增十幾種回憶類別,包含寵物、寶寶、婚禮和運動賽事等
「人物」相簿功能變得更準確,透過「iCloud 照片圖庫」可讓所有裝置都保持在最新版本
支援 GIF 動畫
地圖
主要機場和購物中心的室內地圖
轉向導航路線包含車道指引和速限資訊
點兩下並滑動來單手縮放地圖
移動裝置來進行 Flyover 互動
開車勿擾模式
在您開車時自動將通知靜音,保持 iPhone 靜音並關閉顯示器
可選擇透過 iMessage 的自動回覆,提示所選聯絡人您正在開車
專為 iPad 設計的新功能
全新 Dock 讓您快速打開喜愛和最近使用的 App,還可在執行中的 App 上方顯示
Dock 會自動調整大小,以便您加入所有喜愛的 App
最近使用和接續互通的 App 會在右側顯示
增強 Slide Over 和 Split View 功能
從 Dock 可以輕鬆開啟 App 的 Slide Over 和 Split View 顯示方式
Slide Over 和背景 App 現在可以同時執行
Slide Over 和 Split View 中的 App 現可顯示在螢幕左側
拖放
在 iPad 的不同 App 間搬移文字、影像和檔案
使用 Multi-Touch 同時搬移多個項目
使用自動開合功能在不同 App 間搬移內容
標示
可在文件、PDF、網頁、照片等地方加入「標示」
不管在 iOS 中的任一處,只要將 Apple Pencil 放在想要做記號的地方,就可以立即標示
製作 PDF,然後在所有可以被列印出來的畫面上標示
備忘錄
用 Apple Pencil 點一下鎖定畫面來立即製作新的備忘錄
將 Apple Pencil 放在備忘錄內文來使用內文塗鴉
搜尋手寫文字
文件掃描器會自動修正傾斜問題並使用影像濾鏡來移除陰影
支援加入表格來整理和顯示資訊
將重要備忘錄釘選在列表最上方
檔案
全新「檔案」App 可讓您瀏覽、搜尋和整理檔案
可與 iCloud Drive 和第三方雲端檔案供應商搭配使用
「最近項目」可讓您快速取用所有 App 和雲端服務中最近使用的檔案
製作檔案夾並依照名稱、日期、大小和標記
QuickType
向下滑過字母按鍵來在 iPad 上輸入數字、符號和標點符號
支援 iPhone 單手鍵盤操作模式
新增下列語言的鍵盤:亞美尼亞文、亞塞拜然文、白俄羅斯文、喬治亞文、愛爾蘭文、坎那達文、馬來亞拉姆文、毛利文、歐迪亞文、史瓦希里文和威爾斯文
支援在九宮格拼音鍵盤上輸入英文
支援在日文羅馬字鍵盤上輸入英文
HomeKit
新增 AirPlay 2 揚聲器、灑水器和水龍頭等配件類型
增加有人在場、時間和配件等條件的觸發器
支援行動條碼和點一下來配對配件的設定
擴增實境
透過擴增實境技術,App Store 中的 App 可以將互動式遊戲、身歷其境的購物體驗、工業設計的內容帶入現實世界的場景
機器學習
透過核心機器學習技術,App Store 中的 App 可以運用裝置上經過處理,提供高執行效能和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機器學習資料,打造出更智慧的功能
其他功能和改進項目
經過重新設計的「控制中心」可在同一頁面上顯示所有控制項目
「控制中心」的自定控制項目包含輔助使用、引導使用模式、放大鏡、文字大小、螢幕錄製和 Wallet
Apple Music 現可協助您與朋友一起發現好音樂。您可以製作個人檔案,讓朋友聆聽您分享的播放列表,並查看您最常聽的音樂
Apple News 現包含專為您挑選的 Top Stories、來自 Siri 的推薦、Today View 中的本日最佳影片,以及包含編輯精選報導的 Spotlight 標籤頁
Apple Podcast 經過全新設計。使用「立即收聽」來輕鬆播放新單集或從上次播放位置繼續。節目現也可包含單季、預告片和附贈單集
「自動設定」可以使用您的 Apple ID 將您登入 iCloud、「鑰匙圈」、iTunes、App Store、iMessage 和 FaceTime
「自動設定」回復的裝置設定包含:語言、區域、網路、鍵盤偏好設定、您常去的位置、您如何與 Siri 對話,還有家庭和健康資料
輕鬆分享您的 Wi-Fi 網路取用權限
新增儲存空間最佳化通知,可在「設定」中釋放「照片」、「訊息」等 App 的空間
「SOS 緊急服務」會根據您的目前位置撥打緊急服務單位,並自動通知您的緊急聯絡人、分享您的位置和顯示醫療卡
FaceTime 可以讓您從其他人的 Mac 或 iPhone 相機擷取 Live Photo
在 Spotlight 和 Safari 中快速查看航班狀態
Safari 支援字詞定義、單位換算和數學計算
新增俄英雙語詞典
新增葡英雙語辭典
阿拉伯文系統字體支援
輔助使用
支援影像的 VoiceOver 描述
支援 PDF 中的 VoiceOver 表格和列表描述
「輸入來和 Siri 對話」可支援基本搜尋功能
支援影片的語音和點字字幕
「動態字級」功能可將文字和 App 介面放到更大
重新設計的「反相顏色」讓您更容易檢視媒體內容
改進「朗讀所選範圍」和「朗讀螢幕」中的「反白顏色」
「切換控制」輸入可以一次掃描並輸入整個字詞
iOS 11.0.3 已為 64 位元 App 最佳化執行效能。32 位元的 App 開發者需要更新其 App 才能在此版本的 iOS 上使用。
操作介面設計模式pdf 在 kib06277/Head-First-Design-Patterns: 深入淺出設計 ...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10.定義工廠方法模式:定義了一個建立物件的介面,但由次類別決定要實體化的類別為何者。工廠方法讓類別把實體化的動作,交由次類別進行。 11.顛覆依賴守則:依賴抽象類別 ... ... <看更多>
操作介面設計模式pdf 在 設計模式整理列表| Jason note 的推薦與評價
使用 者只須瞭解介面的的使用方式。而不須瞭解大系統內,各個小系統的操作方式。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物件之間,若有共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