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近期明顯趨緩,上週指揮中心公布自7/13起各行業適度鬆綁的微解封措施,然而,在目前「社區清零」尚有困難、疫苗覆蓋率仍偏低的當下,我們除了針對微解封措施提出提醒與建議,另一個防止疫情再度回升的措施就是,#將變種病毒杜絕於境外,與 #強化檢驗量能與策略,#找出潛藏於社區的隱形傳播鏈,是目前台灣防疫最重要課題。
國際疫情受多重變種病毒影響,仍持續延燒,鄰國日本也於近日(8日)四度發布東京緊急事態宣言。自從發現COVID-19以來,變種病毒的突變速度非常快,且傳染力驚人,面對變種病毒,疫苗施打能有效增加保護力,降低重症及死亡率,據疾管署公布疫苗施打統計資料截至 7月 7日止,台灣疫苗覆蓋率為 12.12%,完全施打率僅 0.22%,仍未達到群體免疫標準,以抵禦變種病毒傳染。
隨著病毒進入社區感染後,應該維持良好的檢驗量能,積極找出社區中的潛在確診者,透過匡列與疫調,來阻斷病毒傳播,但目前台灣每日 PCR 檢驗量能約5萬件,雖最高可達到近 9 萬件,但以每千人檢驗率為標準,台灣的量能仍遠低於日本、南韓、新加坡。
為了落實邊境防堵,達成社區清零,讓國人盡快回復正常的生活,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邱顯智、王婉諭與立法委員 陳椒華三位委員,呼籲政府提升邊境管制措施,建立決策的可問責性,持續強化台灣的檢驗量能與策略。
⚠️提升邊境管制措施
本土疫情爆發前,中央指揮中心放寬機組員隔離標準由「5+9」降為「3+11」天,政策擬定過程備受國人質疑,從有會議紀錄,到沒有會議紀錄,近日身為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之一的台大醫師李秉穎,也在直撥中表示專家小組「從來沒討論過3+11」。
對此,陳時中部長只於記者會回應「我會負所有責任」,然而政策的「問責」並非個人承擔責任,而是清楚交代擬定過程,來確認究竟在哪個環節發生問題。
目前邊境管制措施已修正,但旅客與機組員在入境後隔離標準仍不同。一般旅客入境後,全面禁止在家中居家檢疫,需「14 + 0」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 14 天;機組員入境依據衛福部疾管署 6 月 14 日公布指引,機組員完整接種二劑疫苗後,只需「 0 + 7 」自主健康管理 7 天,接種一劑疫苗則為 「 5 + 9 」,居家檢疫 5 天 + 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9 天。
為避免如先前放寬機組員隔離天數 3+11天,政策擬定過程的不透明,時力黨團呼籲指揮中心,誠實公開邊境管制檢疫 3+11天會議紀錄,且防疫政策應確實由專家學者評估,以科學證據擬定機組員檢疫日數,維持邊境管制應有的一致性。
📌持續強化檢驗量能與策略
國人都期待盡快回復正常的生活,不論是康復者或是解除隔離者,返回工作崗位時,往往都面臨提出陰性證明的要求;此外,為維持社會基礎功能及國家基本運作,疫情期間非常多職業,都處於染疫的高風險之中,就醫時卻被要求自費採檢,但台灣自費核酸檢驗(PCR)常規費用在調降過後,也較鄰近國家高出許多,對於民眾來說,仍是相當高的一筆負擔。
許多國家為了及早阻斷社區傳播,針對染疫高風險族群,都提供了定期的免費篩檢,對此時力黨團呼籲指揮中心,應研議擴大公費 PCR 採檢範圍、補助高風險族群定期 PCR檢驗,並且提升檢驗量能,來有效預防疾病傳播。
📌將血清抗體調查納入防疫戰略
目前國內疫情雖趨緩,部分地區仍有無明確感染源社區個案。恐怕與先前疫情嚴重時,難以完全掌握部分隱性傳播鏈有關。且社區中的無症狀感染者,幾乎難以匡列出來。
許多公衛專家建議,應該進行血清抗體調查,也就是以體內是否出現抗體,來判斷其是否為無症狀或未曾被篩檢出來的感染者。為找出社區潛藏的隱形傳播鏈和無症狀感染者,時代力量黨團呼籲指揮中心應儘速研議,針對部分染疫熱區及工作環境具有較高染疫風險者,如國籍航空機組員等,皆全面進行血清抗體篩檢,以找出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並研判所需篩檢量能和相關防疫措施。
時代力量呼籲指揮中心,應考慮解除地方政府必須事先得到疾管署同意才能進行血清抗體檢驗的行政限制,能讓地方政府疫調時快速地確認傳播鏈,找出更多隱形感染者,台灣才能真正安心地邁向逐步解封。
擴大公費pcr範圍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指揮中心公布了7/13適度鬆綁的微解封措施,各項指引非常繁雜,引發了相當多的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會幫大家持續追蹤。
然而,在「社區清零」還有困難、疫苗覆蓋率仍偏低的現在,逐步恢復社會生活後的 #擴大篩檢、#定期篩檢,就成為 #與病毒共存 的必要措施了。很可惜的是,今天的適度鬆綁指引,比較沒有這方面的討論。
今天上午,時力召開記者會也針對這部分特別提出幾點看法。
#接觸者解隔離前應進行PCR採檢
依照「COVID-19接觸者注意事項」,其中並無解隔離前強制採檢的規定。目前各縣市政府作法不一,恐有形成防疫破口的疑慮。舉例而言,在嘉義市即有匡列當下PCR陰性,解隔離前採檢陽性的案例,此類「陰轉陽」案例不可輕忽。請指揮中心研議修正「COVID-19接觸者注意事項」,納入接觸者解隔離前強制採檢的規定。
#擴大公費PCR範圍
#降低自費PCR價格
根據消基會的資料,台灣的自費PCR檢驗常規費用,較鄰近的香港(約新臺幣 865-5,292 元)、澳門地區(約新臺幣 320 元)高出不少,儘管部立醫院醫院的自費採檢費用,自6月27日起從新台幣 5000 元降至 3500 元,急件 7000 元降至 4500 元,對於民眾來說,仍是相當高的一筆負擔。
不論是就醫被要求自費採檢,或是如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所說,已康復的解隔離者返回工作岡位、就醫,仍被要求出示陰性證明,這些現象都再再顯示,對於某些族群,高額的自費PCR費用,會形成各種門檻,將他們阻絕在醫療、工作之外。
因此,自費PCR的價格仍有調降的必要,才不會對有需要的民眾,形成就醫、工作、安養的經濟門檻。
更進一步說,指揮中心應該研議,擴大公費PCR採檢的範圍,降低需要PCR採檢、陰性證明的民眾的經濟負擔。
#補助高風險族群行業場域進行定期PCR檢測或抗原快篩
再者,因為工作、照顧需要,而處於染疫高風險的族群、行業、特定場域,定期PCR檢測或是抗原快篩,已經是無法避免的需求。今天的鬆綁指引,也要求健身教練每週進行檢測。
但是,如果讓勞工、或是事業單位負擔全部的篩檢費用,將會是相當大的負擔。
參照他國經驗,國家是可以適度介入補助的。
加拿大: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
英國:只要上網註冊登記,企業自行配置篩檢程序,就可以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類似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
#持續增加台灣的檢驗量能
最後,目前台灣的每日PCR採檢量能,已經提升至每日5萬件,最大可以達到將近9萬件,但是台灣的每千人檢驗率,至7月5日僅達到63.131,遠低於日本的125.771、南韓的206.635、新加坡的2325.984;每日每千人檢驗率,僅1.113,遠低於新加坡的7.813,這都顯示,台灣的檢驗量能仍有持續提升的必要。
在疫苗覆蓋率不足,社區清零短期難以達成的現在,請指揮中心研議相關措施,讓疫情下的社會生活,能夠早日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