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攝影博物館】深入跑馬地,走到住宅大廈街市林立的毓秀街,會發現一幢與眾不同的古雅舊式洋樓。此處是以攝影為主題的「F11攝影博物館」。F11因為疫情自去年年尾閉館至今,也趁着空檔維修重漆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古蹟館址。
全文:https://bit.ly/373o8Lg
收藏家兼創辦人蘇彰德(Douglas)的經營心得竟然是……「如果你想賺錢,千萬不要做私營博物館。」Douglas笑言,F11差不多每年都蝕錢,如果能達至收支平衡,已經喜出望外,「暫時來講,我們得一個展覽可以回本,之前做了一個柯德莉夏萍展覽,那真的回到本。」但他說,「如果能夠在香港繼續推動攝影文化,能夠給 人們多一個選擇,想想保留歷史建築物後,可否將其活化,為社區,為香港,帶來另一種正面價值,就此,我會繼續做。」
---
【私營博物館 公共的寶藏】封面系列文章:
https://bit.ly/2W7RzJH
博物館學家丁穎茵:私營博物館要累積、與民同行
https://bit.ly/3BAerBY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攝影博物館 #照片 #攝影 #歷史 #蘇彰德 #古蹟 #古物 #收藏家 #攝影藝術 #藝術 #F11 #F22 #photographymuseum #私營博物館 #我就是我 F11 Foto Museum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攝影博物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的評價
- 關於攝影博物館 在 Lianzhou Museum of Photography 连州摄影博物馆 - YouTube 的評價
攝影博物館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SSUE 2750】如果可以隨你所想所願,開一間博物館,那會是怎樣的博物館?
這期封面故事,談「私營博物館」,指出它們雖然由收藏家、私營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及大學等創辦經營,但當私人收藏自其轉化成博物館館藏,展示人前的一刻,那就會變為了公共的寶藏,滋養公眾。正因為它們是公共的寶藏,我們有必要去談論它們。
私營博物館與公營博物館一樣,可以豐富社會生活,傳承歷史記憶,促進公眾歷史文化和美學教育。加上,它們在政府體制之外,在購藏和策展方面,更顯靈活自由,能提供風格前衛的特色展覽。若我們視文化多元發展和歷史保育延續為重要價值,私營博物館實在不可多得。可惜,它們大多數缺乏公帑資助,規模較小,面對不少經營困難。
這次,我們探討香港私營博物館的可能與挑戰。先認識本地私營博物館概況百態,聽專家丁穎茵闡釋博物館之社會功能;再到訪三間主題迥異的私營博物館,包括F11攝影博物館、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深入了解它們鮮為人知的秘辛,以及對香港所作的貢獻。
精彩內容:
✧ 香港,私營博物館最困難的城市?
✧ 博物館學家丁穎茵:私營博物館要累積 要與民同行
✧ F11攝影博物館 :活化古蹟創主題館 公開私人收藏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生物庫標本教育 助公眾認識大自然
✧ 香港海事博物館:海港故事如何說 延續城市文化歷史
F11 Foto Museum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 香港海事博物館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私營博物館 #明周文化2750 #Privatemuseum #博物館 #博物館學 #丁穎茵 #F11攝影博物館 #攝影 #古蹟保育活化 #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biodiversity #香港大學 #標本教育 #生物多樣性 #海事博物館 #香港 #維多利亞港 #轉口港 #漁港 #歷史 #文化 #藝術 #文化政策 #culturalpolicy #文化藝術 #藝文活動 #我就是我
攝影博物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是個從來沒學過攝影的交通警察,拍攝題材幾乎全是交通事故,就這樣拿著相機拍了超過40年。在晚年,他的作品進入威尼斯雙年展殿堂,成為20世紀瑞士極具代表性的攝影名家。
.
瑞士交通警察、攝影師阿諾.奧德瑪特(Arnold Odermatt)辭世,享耆壽95歲。自1948年起,他在瑞士下瓦爾登州擔任警察。基於業餘愛好,他拿起攝影機紀錄下每次事故的過程,直到1990年退休。在1990年代聲名鵲起之前,他只是默默無聞的鄉村警察。
.
阿諾.奧德瑪特出生於下瓦爾登州的奧伯多夫,他從小就對攝影有著濃厚興趣。11歲時,他幫全家十幾位兄弟姐妹拍攝全家福時,為了讓自己入鏡,特別研發了一個可以觸動開關的繩子。不過奧德瑪特並沒有成為專業攝影師,而是成為了一個糕點師傅,但基於健康原因,他在1948年決定轉換跑道,去州府參與海選,成功考上交通警察。
.
當時瑞士警界沒有要求拍照蒐證的程序,因此當奧德瑪特帶著攝影機來到事故現場時,所有人都覺得相當不安。他的長官提醒他,即便是拍照也還是可以有其它方式後製造假,強調照片不足以作為證供。但奧德瑪特仍然積極說服長官,最後甚至成功在高層授意一下,將一間處所的洗手間改建成臨時暗房。而他的提議也收到奇效,法院後來也同意這些照片也可以成為證據。
.
從未學過攝影的奧德瑪特,就這樣帶著一台祿萊雙反相機,在現場進行紀錄。雖說他所在的下瓦爾登州人口僅四萬,但由於道路建設落後,農民與伐木工人為主的駕駛又經常酒駕,因此平均每天還是會發生一起交通意外,一年十起左右的死亡車禍。因此奧德瑪特從來不缺攝影題材。
.
這項工作幾乎在當時無疑是一項創舉,畢竟即便到現在,全世界的警察都相當重視工作的隱蔽性,避免執法過程過度被暴露於陽光底下,奧德瑪特卻能在事故現場暢行無阻地進行攝影。只是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這些作品除了作為證物,也可能成為藝術。
.
奧德瑪特習慣上會基於保險與警察報告為由拍攝一組照片,他會在警用車底上架上三腳架,盡力創造景深效果,完整紀錄現場事故細節。等到死傷者被移走後,他會再以自己的角度再拍攝一組照片自行留存,通常是拍攝汽車的殘骸。雖然也許奧德瑪特沒有創作上的意識,但他的作品其實不偏不倚地紀錄下象徵工業化的汽車入侵傳統田園生活的嚴重後果,汽車在其作品當中也猶如被扭曲、變形的受害者/受害人橫躺在路邊或水溝之中。
.
但另一部分,由於當時瑞士警隊聲望不高,始終欠人手,奧德瑪特的職責也在於希望能透過作品展現瑞士警察的英勇,藉此邀請年輕人加入警隊。因此照片也有宣傳成分,他總會要求同僚在出勤之前先理個髮、修個鬍。因此他也有不少以人像為主題的作品。
.
阿諾.奧德瑪特的作品之所以為世人所知,必須歸功在他的導演兒子烏斯.奧德麥特(Urs Odermatt)身上,他在1994年拍攝了劇情片《Wachtmeister Zumbühl》,故事描寫一個農村當中的警察發現事故肇事者疑為自己的兒子,而陷入天人交戰。這整個故事的靈感來源便是來自父親的攝影集(他的父親同時也是自己的劇照師),也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讓阿諾.奧德瑪特的事蹟廣受矚目,柏林的一間畫廊聞風立刻向他洽談了作品的代理權。
.
2001年,在瑞士策展教父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主導之下,威尼斯雙年展為奧德瑪特舉辦特展。2002年,他的作品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展出。2004年,則在瑞士溫特圖爾攝影博物館展出。當時的奧德瑪特是已屆退休的副總督察,沒想到晚年竟以攝影素人之姿登上藝術殿堂。
.
在晚年受訪時,奧德瑪特不諱言自己雖然未受到專業訓練,但其實風格是沿襲自瑞士大師攝影師沃納.比朔夫(Werner Bischof),他們在1951年相識。但現在他的成就已經被拿來與比朔夫相提並論,甚至被藝評人認為他的作品帶有賈克.大地(Jacques Tati)作品之風。
.
奧德瑪特的作品向來不見血跡,也沒有受害者或者驚恐的圍觀觀眾,換言之,沒有「情感」在裡頭。去除掉恐懼、英雄主義與奇蹟逃脫的傳統車禍意象,他給觀眾看見的只是凹陷的金屬,落在靜謐的鄉村之中,不帶有批判與駭人聽聞的故事。正因為去除了一切「情節」與情感、與被攝事件強烈的距離感,反而形成一種陰森的、超現實的氛圍,構成了獨樹一幟的審美特色。
.
阿諾.奧德瑪特曾提及他的攝影信條:「一張好的照片要找到對的焦點,你必須能從中窺見一切。」2021年6月19日,他在位於下瓦爾登州的家中辭世。
.
.
(附圖一到八為奧德瑪特之作,第九張為阿諾.奧德瑪特。)
#ArnoldOdermatt
攝影博物館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攝影博物館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灣仔地標,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同德大押,近日被業主漏夜拆招牌,計劃重建成廿多層樓高商業大廈,保育人士聯署反對清拆。從灣仔坐電車,不消10分鐘車程便到跑馬地,在電車總站沿成和道上行,經過黃泥涌市政大廈,到達毓秀街11號,眼前是一幢三層樓高的洋房,亦是三級歷史建築,但跟同德大押的命運有天淵之別。毓秀街11號的新業主蘇彰德,2012年中以9,000萬元購入物業,他沒有將它拆掉重建成廿多層樓高商廈,反而聘用專業團隊,用半年時間翻查舊檔案,再花大半年時間及1,500萬元,將整幢建築徹頭徹尾加固復修,冀將洋房外貌回復昔日原本模樣。現在,毓秀街11號是私人攝影博物館,不僅是跑馬地的「新地標」,更成為香港首個私人活化歷史建築典範。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攝影博物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攝影博物館 在 Lianzhou Museum of Photography 连州摄影博物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项目介绍by源计划 摄影博物馆 由新旧两幢建筑相互咬合构成。新建筑立面和屋面的折线形态充分尊重连州老城的城市肌理,传统“连州大屋”意象象征老城区的 ... ... <看更多>
攝影博物館 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的推薦與評價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出版之《臺灣攝影家: 何經泰》是一本介紹攝影家精采的生命歷程及創作實踐的重要作品。攝影家何經泰透過影像表現人們受到壓抑與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