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癌症新治療及免疫療法特別專輯系列(首播)
【趙坤山享譽國際放射腫瘤醫學專家 投入新醫療科技不止步】
趙坤山是全球最頂尖,享譽國際的放射腫瘤醫學專家。2008年,當美國康乃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兩大醫學院,決定共同投資8000萬美元,聯合發展<放射腫瘤中心>(Radiation Oncology Center)時,這所全美最大的醫院想到的是請Professor K.S. Clifford Chao(趙坤山),擔此重責大任的主席一職。
他手中發表具影響性的學術論文 超過100篇,兩本出自他手的教科書,是全球"放射線治療癌症"的專業臨床和學術界中,最廣泛使用的必讀書籍。
60歲,沒有我們想像中國際頂尖醫者的嚴肅和不言苟笑,四年前他從美國回到台灣擔任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以及中國醫大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在美國和國際醫學領域裡,他是人人都要他留下來的珍寶,趙坤山為什麼幾乎在人生最巔峰時,轉身落腳台灣。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我母親有中風,然後不斷反覆的中風,然後我父親有開始有阿茲海默症,變成他沒有辦法互相照顧,我那時候幾乎是常常往來回這樣跑,我已經離開家鄉已經26年了,我決定說,還是回來好好的陪爸爸媽媽
他人生的每個決定都很純粹,他不是選擇最快 最捷徑的解決辦法,反而像海綿一樣是"求知若渴"的心,帶著他接下挑戰往前走。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啊 別人不會 我一定要學到會,我在高中的時候物理不好,所以那時候想說,啊 重來一次,搞不好有機會證明一下我沒有那麼笨,你知道嗎?
趙坤山說的是自己在25歲那年,對"高能物理"好奇又熱情的心情,那時,高雄醫學院畢業,他在長庚醫院任住院醫師時,腫瘤科林芳仁教授從美國最大私人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attering帶回來,用放射線精準殺死癌細胞的嶄新知識,而馬偕醫院著重整合照護的英國式醫療制度,這些教科書上沒有的最新醫療,都讓趙坤山著迷又大開眼界。後來,從澳洲回台的陳泓凱教授和趙坤山一起照護一位攝護腺癌擴散到骨頭的病患時,給了他當頭棒喝。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從書上講的就是,你要用女性賀爾蒙來把身上的賀爾蒙要壓下來,我馬上把那個賣癌症,那聖經那麼大本的書才剛剛出版出來的,我就 把這個書拿過來翻給他看,說這個就是要這樣治療,那時候很得意,然後他看看我 然後說 來 我告訴你,你查查看,它這個論證,後面的參考資料是什麼,我就查一下,然後看到說,它說這個參考資料,是五年舊的東西,那個時候是另外一次的震撼,他就說 "你需要走出去,更多的學習",一棒就敲醒了,那次我那時候決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說,我需要走出去,第二件事是,有一天我要出版教科書來教導其他人,我要出去,但另外一個目的是,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寫教科書來教導更多的學生跟住院醫生
"到國外去","有一天寫出教科書",這是趙坤山的初心,是一位醫者渴慕為病人,學習到最好 最先進的治療。
到美國的第一站,趙坤山在全美排名前三大的醫學院Washington Uni. 修習M.D.(Medical Doctor),為了學最尖端的醫學常識和技術,他一邊做臨床,一邊進了最"苦"的實驗室。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我們都是在run drill*,每天就是在養細胞,這條路還真的很辛苦,做研究的路
但就也看見了他的肯吃苦,當時的系主任(Dr. Carlos Perez)對趙坤山提出一個,從此改變他人生的問題,"想不想 留在美國當醫生"。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我嚇了一跳,我說 啊 留下來是什麼意思,因為留下來我要重頭來,我說我已經走到這裡了,你還要再重頭來,他說這樣子,在美國的訓練一般來講要五年,第一年你要先去內科 做一個輪流學習,接下來才是四年的專業的訓練,你如果願意留下來的時候,我讓你五年的訓練 讓你兩年半就可以走完
一位30歲的博士若留在美國當醫生,就得一切從"小實習醫生"開始重來,或者回到台灣當主治醫師 繼續一路往上走,若是你,你選擇哪一條路?結果趙坤山選擇了最不容易的路。
他選擇在30歲時在美國重新接受醫生訓練,而且還自請將2年半延長到3年半,多花一年在內科當實習醫生,因為"我得知道美國藥怎麼開 怎麼寫處方"這樣還不夠,他晚上還上大學部的英文課學論文寫作,並和私人老師 上了整整兩年的英文發音,因為"有病人抱怨 聽不懂趙醫師的英文"。
他把身段和靈魂壓低,別人認為是挫折或羞辱的事,他認為是繼續學習的動力,後來,趙坤山捨棄了在外開業薪水多2倍的選擇,而是拿到華盛頓大學副教授職,一頭鑽進台灣當時還很陌生的"分子生物學"領域,八年後,趙坤山以"如何以非侵入性的生物影像","知道腫瘤缺氧狀況"的研究,不但一舉拿下華盛頓大學的終身職,更掀起了醫療界第一波"將生物影像用在癌症治療"的成果和趨勢。
他因此寫下了兩本教科書,第一本(Radiation Oncology Management Decision),至今是放射腫瘤領域最暢銷的書,第二本是IMRT為當時最棘手的頭頸癌,清楚寫下一步步 安全的放射治療流程。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第一次我們發覺說,一個技術 一個放射計算的一個技術,可以改變了整個治療的一個生態,而且能夠讓全世界那麼多的病人去受惠,所以當它的技術出來的時候,Old school people 就是這些老教授,他覺得說怎麼可能,這種東西太危險了...一大堆的理由,當然現在回頭看,我們現在看說那時候是這樣,怎麼會那麼沒有遠見,但是你要知道,這放射治療 癌症的治療都是一種進化,都是要花上數十年,也在那個時候的整個IMRT變成一個趨勢,發覺說 哇 這次真的是有發展前景了
對的Timing,原來需要這麼久的等待和基本功的訓練,它需要趙坤山18年的時間"打掉重練"醫生訓練,不被高薪誘惑地留在醫學院和實驗室探索最新研究和技術,更不恥下問的 磨好英文寫作和發音。
(陳文茜\主持人vs.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你應該謝謝你當時願意),(屈身回去學英文的寫作對不對),的確因為那個抱怨,如果沒有那個抱怨,老實說我不會去把寫 聽跟講這件事情,好好的打好基礎,這個基礎在往後的日子 對我幫助甚大,因為到最後當你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你所需要的事實上是到各處去傳遞,(當時在)2001(年的時候),因為我做的這兩個領域,IMRT跟分子影像,剛好是那個時候 我們那個領域裡面最熱門的主題
(2001.09.11 紐約發生九一一事件)
(陳文茜\主持人vs.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我本來就是要去紐約(Sloan-kettering)了,911發生了以後 就糟糕了,那時候我跟我太太講說,我從來沒有作過惡夢,不知道怎麼夢到說,紐約被放了核子彈了。所以最後沒有去Sloan-kettering,沒有去紐約,決定選MD Anderson,你太恐懼卻也太幸運,真的太恐懼,對核子彈太恐懼
九一一後,趙坤山到了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擔任放射腫瘤科主任六年,後來在康乃爾和哥倫比亞兩大醫學院聯合"挖角"下,他再擔任新成立的<放射腫瘤中心>的主持人兼系主任,2002-2014年的12年間,趙坤山44歲到56歲的年歲,他沒有停歇,還拚命三郎的完成兩項創舉。
一是使用MD Anderson在臨床研究的強項開設生技公司,讓治療技術能在短時間內 拿到FDA的認證上市,幫助更多的病人,二是他居然還當了"醫生工頭",跑工地看管線的,蓋好康乃爾和哥大醫學院斥資8000萬美元,為發展下一代放射腫瘤的新院區。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國醫大癌症中心院長)
我蓋的那個地方(以前)剛好是Yankees的洋基隊,那個下面就是石頭,但是旁邊都是像這樣子的建築物,四面都是建築怎麼去挖這個東西呢?結果不是怪手 是火藥,我們那時候要用火藥,去把石頭炸掉,所以那時候必須要把所有的地方保護了,一炸的話其他的大樓都倒了就不得了。
趙坤山曾經這麼形容他所熱於研究的目前最新的質子治療,形容它"像焰火","焰火的特色是它可以控制在一定的高度引爆","還能默認引爆時候的顏色和亮度","質子治療也一樣","人類也可以決定在身體的什麼地方引爆它","同時控制它引爆後的顏色和大小”,於是達到更精準治療的目的。一如趙坤山的人生。
醫者三十年的歲月,所有的選擇都來自最原點的初衷,學習最新的知識,寫出教科書以幫助最多的人。於是他不疾不徐的預備能量,直到一定的高度才全然引爆,爆出對這個世界和患者 最大的貢獻,但我們不能忘了,集榮耀於一身的光彩背後,是多少個睡在實驗室的日子,或許還有他難以避免的低潮 沮喪 他人的揶揄。我們很期待趙副校長下一步對台灣的眼光,和對新醫療科技不止步的投入。
採訪撰稿/李怡慧 攝影剪輯/陸念勤
攝護腺大小計算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經過一次食品安全的風波,就會長一次知識,我好正面啊!
所以!大家一起也來長一下知識吧!!
文長但絕對值得一看。小編/跳
油品大廠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佔率,摻低價棉籽油、並非法調和色素混充。造假事件愈滾愈大,幾家市佔率數一數二、耳熟能詳的大品牌紛紛捲入。食品藥物管理署為安定民心加強稽查,截至22日為止,共稽查了76家油品廠。
『棉籽油毒嗎?橄欖油怎麼選?買油最好的5對策』
文化大學食品營養學系主任施明智指出,棉籽油精煉後就是一般的食用油,若經過精煉、漂白、去味,三個步驟,便可幾乎完全去除棉酚(Gossypol),目前全球唯一針對棉酚規範限量的國家是中國大陸,規定棉酚含量須在0.02%以下。不過一般來說,棉籽油較常用於工業用途,例如製作肥皂等。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孫璐西認為,棉酚的毒性不需過度擔心。
因為棉酚在油裡的溶解量本來就少,再加上台灣油品精煉技術純熟,若未精煉的棉籽油顏色較深且有混濁感,從油品外表就能看出。
盲點:檢驗不能保證安全
這次油品食安事件也暴露出,『檢驗無法揪出惡意犯罪。』
因為橄欖油的油酸高,若利用便宜的棉籽油混充,施明智推測,應該是加了高油酸葵花油,只要計算好脂肪酸比例加以調和,連檢驗單位都分析不出來。
全國公証檢驗公司實驗室經理張毅偉也解釋,以現行的檢驗方法而言,要查驗食用油是否摻假並不容易。
油並不像三聚氰胺或塑化劑,是單一元素,檢驗結果一翻兩瞪眼;目前最常用是以油品中的脂肪酸組成比例分析,不同的油有不同的組成比例,但即使同樣是橄欖油,不同產地的橄欖製成的橄欖油,比例上又會有差異,可變性太高,需要累積大量的資料庫樣本數,及可接受的變異範圍做比對基礎,才能判斷。
建立制度,更待何時
在此同時,一份歐盟根據學術研究、警方紀錄與產業諮詢的食品安全初稿,也揭露了十大最容易詐欺的食品。此篇報告指出,食品詐欺特色是用摻假、替換、竄改及偽造等方式故意誤導消費者,以致在財務上獲利,和台灣同出一轍。
當食品安全事件愈來愈大條,愈來愈難以察覺,大廠、市佔率高、認證標章,以往我們用來購買安心的方法,一再失靈時,怎麼辦?
施明智認為,最近一連串食安危機是國內長期疏忽食品衛生安全的反撲,食品技術、安全管理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現在不要求安全食物,更待何時。
一、更應系統化蒐集食安議題
GMP發展協會在18日取消了大統食品廠的17張認證,消費者對於國內外認證的信心全被打趴在地上。
其實,大統申請通過GMP及ISO多張認證,但這些認證只保證流程,不保證品質。
「制度要全面檢討改進,先砍掉問題廠商是治標,改革食品產業的品保網絡才是治本,」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執行顧問周能傳強調。
二、評等結果應公布
GMP認證廠商仍需接受稽查評等,評等結果應列入公開資訊。
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原來GMP認證廠也有好壞之分,只單純相信「有認證有保障」。但大統在過去即是被評為最後一級—「普」級的廠商,必須每個月接受查核,行內人或許不訝異,但卻震驚消費者。
三、高風險食品應由行政體系轉為檢調體系
周能傳認為,大統長基食品廠是處心積慮的智慧型犯罪,老闆掌控配方,相關表單都造假,而且能調配出和橄欖油脂肪酸比例類似的混充油來,最後請檢調單位出馬才查到配方證據。
行政院未來將訂定「食品違規事件裁罰原則」,凡摻偽、假冒、添加,可直接移請司法偵察。
四、稽查要人、也要專業
檢驗技術也無法揪出問題時,得靠現場稽查找證據。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指出,要透過真正有效的現場查核去管理食品廠商,「查廠如果只查幾小時都不是看真的,要駐廠駐廠1至2天,將生產過程從頭看到尾,並查核進貨、銷貨、存貨量,」他說。衛生稽查人員也得是內行人,才知道該看哪裡、怎麼看出端倪。可惜的是,政府查廠人員多是護理背景,要看門道還需要與時俱進的培訓。
施明智更建議,比照HACCP流程中「食品安全管制小組需有一人取得食品技師資格」的規定,強制各廠商取得標章必須聘任經過國家考試的「食品技師」,由專業人士控管監督工廠運作,他也坦言,制度建立需要一步一步來。
五、制裁至少加倍奉還
歐盟這份食安報告建議,制裁業者從食品詐欺取得的好處,至少兩倍。兩年前塑化劑重大食安事件,一審法院僅判賠120萬,若黑心賺得比罰得多,將無嚇阻作用。
『拿回飲食自主權』
而每天進食的我們,也該該重新思考飲食的意義。將飲食視為權利、更是義務,不要將照顧自己飲食的權力全部委託他人。
也許我們並不會一吃斃命,但一再的食安事件破壞了長久以來我們對食物的安全感、信任感,食材達人朱慧芳認為,是「拿回飲食自主權的時候了」。
朱慧芳自己吃的油,便是自己找認識的有機農夫種的有機花生,拿給認識的傳統榨油行搾。
一般人會詫異,這麼麻煩?但朱慧芳認為,如果你將飲食視為生命重要的事,就會重新控管吃進去的食物。
要拿回飲食自主權,她建議第一步:你吃最大量的食物,去認識生產者吧。若你吃最多米,去認識你的稻農吧。一步步將飲食自主權拿回來,你的飲食不會一夜翻盤,但時間一久,一定可以吃出真食物的真滋味。
也有人會辯解,上班很忙,每天只能吃便利商店。朱慧芳建議,你依舊可以在這樣環境裡選擇最好的。例如切片的水果比果汁好,整顆的完整水果又比切片的水果好,一步步認識真食物。
也許有更多的內幕是無法從食品標示中判斷出來,以下是目前環境下,買油最好的對策:
一、少吃油
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黃青真特別強調,「少吃油」。飽和脂肪已經證實和乳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有關。
台灣新版的飲食指南將每日油脂攝取從2~3湯匙(即30~45公克)降低為5~7茶匙(即25~35克),烹調隨便加上一匙油,就增加135卡,況且外食、加工食品、肉類隱藏更多看不見的油脂。
二、不要一瓶油打天下
營養專家都強調,必須依烹調方式選擇油品。油炸、重炒需要飽和脂肪高、比較穩定的油,如豬油,涼拌、輕微拌炒則可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橄欖油、亞麻籽油,這樣既可吃出健康,也能分散風險。
三、不要往便宜貨奔去
黃青真教授指出,若往大賣場走一趟就會發現,大統橄欖油一公升200元上下,一般的橄欖油價位在380~420元之間,「高價不保證品質,低價絕對要疑心」,她強調。
三、不要固定品牌
過去建議,買菜要不同產地、不同攤商以分散風險,現在這樣的建議依舊適用於食品,「大小牌子輪流換,」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建議。
四、買橄欖油認清條碼
出產橄欖油的大宗國家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可從背標上條碼的國碼區分,80開頭代表從義大利原裝原罐進口,西班牙為84,希臘則是52。471開頭表示是在台灣分裝。(見「真正的橄欖油怎麼挑」)
五、食育從小做起
朱慧芳強調,口感要從小訓練,讓小孩學會選擇好食物的能力,將會受用一輩子。例如家裡不買食品,只買真食物,讓孩子參與料理的過程,如買菜、烹調以及飯後收拾。
食安問題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今年爆發特別多,只「表示大家愈來愈積極,反而是好事,」朱慧芳樂觀地說。
文:健康雜誌
延伸閱讀:關鍵3步驟 透視健康好油!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786&page=1
攝護腺大小計算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引擎故障了,高速公路暢通有何用?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說明,攝護腺肥大會造成尿流虛弱、解不乾淨、 ... 醫師為他安排一系列的檢查發現:攝護腺大小約為5x5cm,攝護腺指數PSA 1.54,腹部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