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教「運動」,那要找誰?】
.
會「運動」的人很多,從過去是運動員的人、健美專長的、馬拉松選手、帶中風患者走路的治療師、在社區帶長者團康的教練、奧運選手的教練、連鎖健身房的教練等。但在運動這個巨大的光譜中,每個人的專精的可能在其中一個範圍,依照每個人的養成教育、工作後的繼續教育等。
.
教練們開始學習「特殊族群」、「動作控制」、「物理治療」、「運動防護」等,偏向醫療端的相關知識。同時,醫療人員包括物理治療師、醫師,也開始學習「肌力訓練」、「重量訓練」、「運動表現」等,偏向教練端的專業領域。
.
「Exercise is medicine」
.
這句話,將傳統認為「運動、訓練」是年輕人、運動員才要進行的,延伸到一個新的領域。將運動視為一種「治療、維持或提升健康的方式」。而健康是不管在哪個年齡層、不同族群下皆需要的。或者說,假設死亡為0分、健康為60分、頂尖運動表現為100分,運動皆能參與在這個光譜中的任何位置,只是用的名詞不同,或者參雜的「醫療」跟「訓練」比重上的差異。
.
例如:
🔸「關節活動度運動」,是物理治療師常用於「預防或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技術,大多應用於久臥在床而關節攣縮、或剛手術完受傷處還很脆弱的患者。
.
🔸「動作控制訓練」,起初是用在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早期復健的專業們發現,當大腦或神經損傷後,肌肉的出力方式、順序,甚至動作型態會產生改變。使得身體可能使用「效率較差」的方式進行各種動作,消耗的能量較高、但產生的力量不多、也增加肌肉、關節、身體過勞的機率,進而引發受傷。
.
近期,越來越多人可能因為久坐、辦公室的生活型態、過往受傷經驗等,身體也會出現類似這種「效率較差」的動作型態。因此,動作控制訓練如同肌肉的「再教育」,重新學習身體應當出力的方式。目前這仍偏向物理治療師、神經科學等專業。
.
🔸「重量訓練」,則是透過自身體重或額外的負重,來刺激身體各個系統、體適能的成長,包括:肌力、爆發力、心肺耐力、體組成等。要給予身體額外「負重、重量」的前提是「身體出力的方式正確,關節、軟組織等有一定的穩定性及活動度」,也就是有一定的「健康、動作基礎能力」。而這偏向運動教練、健身教練的範疇。
.
上述的技巧都有「運動、訓練」等字眼,但其背後的意義、使用的時機有大大的不同。這當中也涵蓋從醫療端到訓練端的一整個光譜。從受傷應進行的「復健」由物理治療師主導;適合各類族群的「功能性訓練」;準備回到運動場上前的基礎動作能力由運動防護員主導;進階的肌力與體能、運動表現則由教練主導。
.
對病患、一般民眾、運動員,找到適合自身需求、專攻光譜中特定範圍的專業人員,才能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例如,每次深蹲時,腰都會覺得緊緊卡卡的,重量遲遲上不去,可能需要找物理治療師進行「動作檢測、肌肉再教育、動作控制訓練等」。而復健半年的十字韌帶斷裂的籃球選手,日常生活、走、跑、跳都沒問題了,則應該轉由技術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進行「基礎重量訓練、爆發力、敏捷訓練等」。
.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習太極拳的鬆 是很難的一件事 在頭腦好好的時候 不想學 鬆 這件事 太無聊了 一旦進入中風復健 手指孿縮高張力 又被拖去復健科練手指肌力 也就是練出力時 手就更鬆不開了 這是中風患者陷入的封閉式迴路 要用 就要先練鬆開 可是 為了練鬆 愈練出力 愈緊 愈練出力 ...
「攣縮復健」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Emily 曲庭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被動關節運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每次聽到醫生說長輩關節攣縮了要復健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攣縮復健 在 關節攣縮復健有用嗎? - Mobile01 的評價
攣縮復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吊單槓、腰椎牽引,拉開脊椎?】
.
「你這個是腰椎狹窄、壓迫神經,要去拉腰」
「回去吊單槓或倒吊機,可以把椎間盤擠回去」
.
腰椎牽引真的能「拉開脊椎」,其實是我一直抱持疑惑的,有些下背痛的病人做完的效果很好、也有人做完更痛。如果說牽引根本拉不開骨頭,那背後的原理、對身體的改變是什麼?
.
🔸 什麼是拉腰/腰椎牽引(Lumbar traction)?
復健科、骨科診所裡,躺著一排排、都綁著腰帶的人,這樣的場景應該蠻常見的。它不是刑具,是俗稱的「拉腰」或「腰椎牽引」,一種物理治療儀器,透過外力將腰部做一個拉開、牽引的動作。
.
🔸 腰椎牽引能把「脊椎拉開」?
造成腰痛的原因真的數不清,我們也常看到X光片上的脊椎狹窄,就認為是壓迫到神經、關節炎。因此,我們也推斷「增加脊椎間的距離,能減少壓迫、擠壓」。
.
然而,整理過去的研究,腰椎牽引設定的拉力,要至少體重的一半或一倍以上,才能拉開脊椎間2 mm的距離。牽引時,光是要抵消掉「床本身的摩擦力」以及「下半身的體重」就已經需超過體重的一半了,剩下的拉力才能傳遞到病患的身體上。普遍診所設定的拉力多在「體重的1/4到1/2」,所以能不能把「脊椎拉開」或效果是不是來自「脊椎骨之間的距離增加,而減輕壓迫」,我是存疑的。
.
🔸 吊單槓能把「脊椎拉開」?
有許多人,當中包括醫師或治療師,會建議吊單槓,因為能「放鬆腰、把脊椎拉開」。這樣的說法我認同一半,我認為吊單槓「有可能放鬆腰」,但對部分人反而會更不舒服,主要原因有兩個:
.
✔ 腰椎處在的姿勢
被吊著時,因為重力、軟組織張力的影響,腰椎多會處在「過度前凸(hyperlordosis)」的姿勢,過度前凸會讓腰椎類似卡住、更不容易被拉開,這也是為什麼在復健科做牽引時,膝蓋會被抬高,就是要避免腰椎前凸、處在一個更好被拉開的姿勢。再來,過度前凸時,是讓腰部肌群處在較縮短、緊繃的位置,就像許多穿高跟鞋、久站的人,都容易下背緊繃跟痠痛,因為高跟鞋會使腰椎更容易前凸。
.
✔ 腰椎接受到的拉力
吊單槓確實用「體重」將身體拉開,但無法確定「這個拉力的比重,分佈在哪個身體部位」,相較之下,腰椎牽引機是固定腋下及腰部的位置,「較有機會」將拉力侷限在腰部。再者,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真的要將「脊椎拉開」,需要的重量非常重。
.
🔸 為什麼牽引、吊單槓會比較舒服?會更痛?
從過去研究及我的觀點,牽引、吊單槓的效果可能來自「伸展、放鬆周遭的肌群」,許多人下背痛的原因可能源自「軟組織、肌肉緊繃」而非「椎間盤突出、腰椎狹窄、壓迫神經」等。因此,若療效可能是來自「緩解軟組織的緊繃」而非「拉開了脊椎骨之間的距離」,但是因為減少肌肉的緊繃,而間接減少壓迫是有可能的。
.
最後要提醒,有些人是不適合拉腰的。肌肉不自主地緊繃或痙攣(spasm),有時候是種保護機制,想要讓受傷的部位維持一定的穩定性,這時強行伸展或拉開肌肉,可能會引起更劇烈的疼痛,就像是拔河一樣,我們常誤以為伸展時,身體會乖乖聽話,叫肌肉放手不要出力,讓我們能贏得比賽,但身體會緊繃多有背後的原因,而用意常是「保護身體」。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拉腰 #牽引 #吊單槓 #倒吊機 #腰痛 #下背痛 #物理治療 #復健 #骨科 #神經壓迫 #椎間盤突出 #關節炎 #狹窄 #腰椎 #脊椎 #重訓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lumbar #traction #lowbackpain #physio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rehabilitation #herniation #stenosis
攣縮復健 在 Emily 曲庭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孕婦上禮拜六突然急性腸胃炎之後,
現在要開始努力吃、努力養胎了!
孕婦如果急性腸胃炎其實是還蠻嚴重的,
因為根本沒啥藥可以吃啊!
只能靠自己身體修復、恢復健康,
重點是後期如果急性腸胃炎伴隨的腹部絞痛跟胃痙攣,
都有可能引發宮縮造成早產(我連看了兩個醫生都這麼警告我😩)
在瘋狂腸胃炎四天之後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了,
但是體重也掉了2.6公斤,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水腫也沒了😅
現在要好好認真吃回來,
最好還是減少在外亂吃的機會,
所以卡馬龍團購這就來了!
這團原本是要開來補貨過中秋節的,
增加了很多可以闔家團圓烤肉的單品。
有跟過我們卡馬龍團的親愛的都知道,
卡馬龍食材都無敵新鮮,
而且都是真空冷凍宅配包裝,
不用擔心不新鮮或是有其他問題,
也正好適合我這個大病初癒的孕婦😂
卡馬龍海鮮 中秋團
時間:9/2-9/8
連結:https://gbf.tw/uhprp
攣縮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習太極拳的鬆 是很難的一件事
在頭腦好好的時候 不想學 鬆 這件事
太無聊了
一旦進入中風復健 手指孿縮高張力
又被拖去復健科練手指肌力
也就是練出力時
手就更鬆不開了
這是中風患者陷入的封閉式迴路
要用 就要先練鬆開 可是 為了練鬆
愈練出力 愈緊
愈練出力 愈高張力
愈痛 愈鬆不開
愈急 愈是鬆不開
太極拳的 預備勢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太極拳的 起勢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太極拳的 左掤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太極拳的 右上步掤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太極拳的 扌履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太極拳的 擠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太極拳的 按 手指是鬆的 攤開的
一直到
太極拳的單鞭 右吊手 5指 才輕輕合攏
中風攣縮的手指 生活上沒有功能
能用 能有功能的手指
是先鬆開 才有合壟 握物以為用的過程
太極拳 在串聯 程序 拳架 排練的結構裡
是 手指 鬆了好幾式之後 才出 現 微緊的單鞭右吊手
這是 學西醫的 中風復健醫者 想不通的
想不通 患者的 手就張不開
患者只會被拖去 丟沙包 拉抽屜 夾東東
這都是 手指 練緊 出力的過程
難
很難
太極拳 學人 只想擺出 有模有樣的單鞭右吊手
如同雕刻家 喜歡刻 單鞭
顯性的東東 大家都喜歡
然而 中風 世界裡的殘酷真相是
手指沒鬆開以前
想討論生活裡的 用 很難
節節鬆開 而後 節節貫串

攣縮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風後的手指痙攣性spasticity
持續數年 通常 沒有改變現狀
每天在那邊扳手指
每天手上塞一個彈性球掌心雷
隔天再去針灸 合骨透勞宮 靈骨加大白 ...
最好的呈現 就是 現在就是最好的狀況 將來...
食指無法大動
想通太極拳的 單鞭 右吊手
想通太極拳的 按
方法如此簡單
但卻如此之難
太極是 平衡的
平衡 在手指與手指之間
平衡 在手指與整個身體之間
多出那一點點的力 就不平衡了
輕中風的手指 沒辦法恢復功能
恰恰是因為多出力
而不是因為沒有力而攣縮

攣縮復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風只是感冒 過幾天 會好
而大部份患者 把中風 真的當中風看待
這是 輕中風 復健 的 第4部曲
輕中風 在經歷數月到數年之後的磨鍊
具備手張開 敢移動重心 左右重心交換後
就要開始 練習 攣縮患側手 手肘屈伸 與掌的屈伸
很少有中風患者 練到這個階段
大部份 在第1部曲 練一練就放棄了
因為看不到 練那這些動作 對他的中風有何幫助
因此 就會有一搭 沒一搭的練 很難有效果
東練一下醫院復健 西練一下另一個診所的動作
只想 突然變好 看會不會有神奇針灸 神奇幹細胞 天外飛來
但終究 只是再等 第2次中風 或第3次中風的 徹底臥床絕望
第1部曲 到 第4部曲 可能是 數年遙遙無期
也可以是 一週內就到位
純看患者決心
純看家屬態度
想用最少 不付心力的槓桿 頂起過往數十年的惡習 很難
能夠練到 患肢主動先跨出去 患肘也敢跟上彎曲
再抓時間差 同步 把掌攤平抓回來
就是肘掌 開始有彈性了
太極球體開始長成
中風只是感冒 過幾天 會好
而大部份患者 把中風 真的當中風看待
果然 餘生 就與中風相伴

攣縮復健 在 每次聽到醫生說長輩關節攣縮了要復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患者攣縮的關節不能活動,嚴重影響活動和自理能力。透過適當的護理、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關節攣縮是可以預防的。 ... 變形的姿勢跟步態,對骨骼、關節、韌帶…又造成異常磨耗 ... ... <看更多>
攣縮復健 在 關節攣縮復健有用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因為痛風,膝關節開了三次,造成雙膝關節都有攣縮的情形,曾到醫院及骨科復健診所都沒時麼起色,醫院醫生就用身體蠻力用力壓,然後要我會去自己拿啞鈴 ... ... <看更多>
攣縮復健 在 被動關節運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關節運動#物理治療#關節 攣縮 #肌肉萎縮 復健 部: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Detail?depid=103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