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關於麻醫人力有限,就算是醫學中心,仍會因為急診手術,導致偶爾會有孕婦減痛分娩打不到的事,今天再來繼續聊。
這幾天看到高腰褲市長拚命的卸責,圈內的內行人都看得出來,就是第一次想用禾馨來轉移注意力,以求護航恩師的好心肝失敗,第二次再試著推到高嘉瑜身上,務必把髒水抹上禾馨,來轉移焦點,讓大家忘記好心肝。
某方面來說啦,高嘉瑜也算求仁得仁,自業自得啦,大家都知道柯伯寡恩,就妳不知道?所以我完全沒有想幫她講話的意思,但繼續抹禾馨?這真的讓我看不下去,也忍不下去了。
連醫學中心下班時間的麻醫人力往往都只有一人,區域醫院如果只有兩名麻醫,更是24小時的班要連上很多天,因為你總不可能整個月都做一休一,上完24小時班就回去下班睡覺,睡醒又上班,那哪還有家庭生活?更別提地區醫院和診所很多都用密醫麻醉屍代替,根本沒請麻醉醫師。
講到這,你會發現禾馨雖然名稱是診所,但 #蘇怡寧為了病安和品質,#寧可賠本也要請了12個麻醉醫師。
身為麻醉專科醫師,我敬重他尊重專業的精神,這也是我會想幫忙說話的主因。
#繼續回頭來講高嘉瑜的關說好了。
背景:
1.台北市衛生局手上有很多疫苗
2.診所醫療人員一到三類跑很多地方打不到,甚至都跑到新北去打了。
狀況A:如果禾馨打的不是一到三類
表示台北市政府接受一個不合法的要求,但可以被關說?所以表示柯文哲的市府團隊是可以被關說,而去做不合法的事情。
那政風要處理的是:
1.民意代表非法關說的問題
2.追究接受關說的人,下達行政命令的人,還有官員的政治責任
狀況B:如果禾馨打的都是一到三類
表示台北市政府施政不力,診所一到三類造冊一變再變,施打效率有問題,才需要民意代表監督。
我就是不懂這樣開一個記者會為何不提好心肝,一直要拿禾馨出來說,到底要幹嘛?
#那好心肝打疫苗的清單是一到三類嗎?
我如果是禾馨,如果我是蘇怡寧醫師愛碎念,我就乾脆召開記者會,我公布公佈我禾馨所有的施打名單,還有跟衛生局的對話記錄自清,直球對決北市府,你柯文哲敢不敢公佈好心肝?
對,就算我找高嘉瑜拜託,但我全部都打到一到三類的名單上,因為我院內接生數這麼高,佔了台北市出生率近40%,你市府又不作為,讓我的醫護甚至跨到新北去找疫苗打,逼得我只好找立委問看看市府能不能有所作為。
這點要講清楚啦,公開透明啦,到底是不是卸責啦,請檢調快點公布阿。
我之前說過本來粉專都不想寫疫苗,想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亂世,留一個自娛娛人的淨土,讓自己和大家可以舒壓一下。但這些日子以來,看到這些亂象叢生,還是忍不住發聲,還被柯粉大軍連續檢舉弄到粉專停權紅標鎖觸及,但我就是看不下去,你們到底是想掩蓋什麼?
身為麻醉專科醫師,為了產婦安全,為了尊重專業,我就是支持重視麻醉安全的禾馨。
柯文哲,你應該出來說清楚。
#被鎖觸及了求大家分享
#拼著粉專不要我也要跟木可粉輸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新版)贊育醫院Tsan Yuk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華人產科醫院,位於香港島西營盤著名的產科醫院,於1922年由倫敦會傳教士創立,為了提供產科服務及培育華人助產士。贊育醫院原址在西邊街,即是現在稱為西區社區中心的建築物址。自1923年開始,贊育醫院招收第一批華人助產士學護,直至1937年...
政府家庭醫學專科診所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澳洲防疫政策快報🇦🇺7月12日
▶聯邦政府政策、新聞
→澳洲聯邦政府希望在國家公園創造就業機會,來幫助那些受疫情影響的人,投入2.23億美澳幣資金。烏魯魯和卡卡杜預計將從這筆贊助資金受益的兩個國家公園,在未來三年中,將有1,000多個工作崗位。
→澳洲副首席醫學官表示在COVIDSafe應用程式的幫助下,發現維州1病例。稅務局的獨立建模建議,如果澳洲所有智能手機用戶都下載該應用程式並啟動,則病例將減少50%,根據目前的下載數量,將是減少25%。我建議您,如果您是戴口罩的支持者,那麼根據建議模式,您還必須是下載和啟動支持該應用程序。
→明天將在一組澳洲人身上測試COVID-19的潛在疫苗,此疫苗試驗由昆士蘭大學研發,僅是全世界進行的一百多次試驗之一。
→維州這種情況,限制行動和減少社交是我們抵抗COVID-19的主要武器之一。關鍵是透過行動限制來控制病毒,之後的關鍵是確保社區傳播停止,並且將盡最大努力透過飯店隔離來維護邊境安全。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暗示我們一定有幾個月或幾年的鎖定期是在鎖定之後再鎖定,不如說完全沒有必要。重點是要控制維州這場特別重要的疫情,然後再回到我們最擅長的工作,就是聯繫、追踪和消除小規模的病例疫情。
→澳洲副首席醫學官表示我們觀察社區傳播正在發生的事,例如在維州那些地區,我們建議使用口罩,口罩是措施的一部分,就像我們一直說。我們甚至可以形容為”口罩拯救者”,他們對口罩控制這些病毒暴發的能力深信不疑。作為AHPPC,我們接受它們的作用,我們也知道控制COVID-19的主要遊戲就是限制行動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一位澳洲感染控制專家說,她對維州總理提出的建議感到高興,她建議在擁擠的地方戴上口罩。
→澳洲國防軍已抵達南澳與維州之間的邊界,來幫助路障邊界道路。週日有60名男女抵達邊界,預計未來幾天部署人員將增加到100人。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0例,共1,068例,死亡6例。
→3個活躍病例,1例正在醫院治療。
→來自維州小巴試圖穿越昆士蘭邊境,6個人被罰款24,000澳幣。
→昆州總理表示:我們知道昆士蘭大學在他們正在進行的某些工作處於領先地位,明天他們將對作疫苗人體試驗有進一步的宣布,昆士蘭大學的消息使我們感到非常鼓舞。這是早期階段……我們在昆士蘭擁有出色的科學家,他們正在做出色的工作。
→昆士蘭研發部長:我們在疫苗研究上投入了數百萬澳幣,因為我們知道疫苗對於戰勝COVID-19非常重要。
⬛新州
→新增5例,共3,289例,死亡51例。
→新病例2例是海外返回,住在隔離飯店。3例是7月3日在Casula的Crossroads Hotel感染的親密接觸者。
→新州24小時內共進行14,975次測試。
→新州衛生局呼籲7月3日到7月10日去過Casula的Crossroads Hotel的任何人應該立即自我隔離,並進行測試。
→如果您去過維州,請在兩週後再與其他人接觸。在高風險環境中工作的人(例如醫療體系或養老院)如果出現感染症狀,則不得工作,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如果症狀輕微或最近從維州回來的人們不應該去醫療體系或養老院探望親戚。
→昨天新州衛生局在Crossroads Hotel臨時測試診所對400多人進行COVID-19測試,新州衛生局感謝民眾對這項測試的大力支持,這項測試在確定新病例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新州確定另外4例直接與雪梨西南部Casula的Crossroads Hotel有關。其中1例將放到明天的病例數,目前與此案相關病例已累積9例。
→新州總理:歡迎回家,請付澳幣3,000。從下週六12:01開始,從海外返回澳洲新州的每一個人,包括澳洲公民,一律需自費14天飯店檢疫隔離費用3,000澳幣,同一家庭的其他成年人將另外收取1,000澳幣,而三歲以上孩子費用將為500澳幣,3歲以下維持免費。如果想避免被收隔離檢疫費,必須在今天午夜前訂好機票,在星期一前購買的機票的乘客,仍需要在檢疫隔離區待兩週,並需要出示購買機票證明。新州總理表示,該州承擔了接待35,000多名海外返回旅客的艱鉅任務,並表示與其他州相比,處理量比率更高。上個月資訊,自從澳洲有旅行禁令開始以來,新州已在飯店檢疫上花費超過5,000萬澳幣。新州的處理量是其他州的處理量六到七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確保將資源放在需要的地方。絕對重點必須放在追蹤聯繫上,接下來的四週非常重要。新州處於十字路口。我們現在有機會真正遏制社區傳播,否則不幸的是,我們將跟隨維州正在經歷的事情。
⬛維州
→新增273例,共3,560例,死亡24例。
→連續6天,每天超過100名新病例,病例總數超過3,000。
→在總病例中,墨爾本市區3,415例,維州其他地區有288例,一些病例仍在調查中。有57例在醫院治療,包括16位住在重症加護病房的患者。
→新病例中,與已爆發病例相關共22例,一般檢測發現25例,其他226例正在調查中。
→目前維州有1,484例活躍病例。
→維州警察已在24小時內發出119項罰款。
→Alfred醫院自疫情來爆發第二次病毒感染,有8名感染,有5名醫護人員感染,3例透過追蹤接觸者發現,目前尚未發現院內病患感染名單;11例與Brunswick私人醫院有關;2例與Box Hill醫院有關。
→維州衛生官員和流行病學家希望墨爾本的封鎖能夠在幾天內開始對病例數產生影響,但警告民眾,只有當人們遵守封鎖限制措施,才會成功。
→Menarock養老院11例、12例與Werribee的Glendale養老院有關。
→2個病例在墨爾本兩間不同的Coles。
→237起病例與公共大樓有關。
→維州首席衛生官表示,在學校戴口罩可能有用,並且如果需要,可以自由戴口罩。
→維州政府Linda Dessau AC寫給墨爾本人的一封信: 我們一直被警告,與COVID-19疫情的戰鬥將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競賽。而且我們在國外看到一些例子,其中病看到毒似乎已經被征服,卻又重新開始。不過,仍然很難為封鎖限制所帶來的失望、悲傷、財務狀況和個人關心做好準備。我們確實知道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們不能一時低估這種病毒,我們需要聽從專家的健康建議,不要讓沮喪的情緒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繼續敬畏那些所有為了保護和照顧我們而竭盡全力的人們。我們衷心感謝他們。沒有他們,我們將無法成功。在我們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沒有成千上萬的好人,他們將以身作則,以身作則,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我們就無法成功。在危機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挑戰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以及我們的應對方式。今年的情況無疑挑戰我們。維州人以韌性和同情心做出回應,他們將再一如以往。
→從7月20日起,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就讀小學的學生都可以重返校園。這適用於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而不僅只是獲得PSD資助的家庭。關於無法在家工作父母的小孩,將被允許去學校並在校園完成線上課程。
→維州托兒院將繼續開放,住在熱點區的居民可以得到托兒費用一半補助。
→從7月20日起,從Pre至10年級的學生將進行靈活的遠距教學,這規則適用於封鎖熱點區。從明天起所有11年級和12年級的學生都將重返學校。參加VCAL課程的10年級學生,他們將返回學校進行面授學習,專科生明天也將重返校園,有特殊需求的小學生也可以上學。
⬛北領地
→新增0例,共31例,死亡0例。
→2個活躍病例。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13例,死亡3例。
→5個活躍病例。
→首都領地衛生局表示從7月13日星期一開始,首都地區所有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將恢復對訪客嚴格限制。這是對維州COVID-19疫情和首都地區最近新增病例的關係。訪客政策包括:
🔹 每天每位患者只有一位訪客。
🔹 允准進入的嬰兒、兒童和年輕人(0 -17歲)始終有一位父母/照顧者在場,每天最多可以有一位訪客來訪。
🔹接受與分娩有關的照顧婦女最多可有兩名支持陪伴人員在場。需要在產前護理期間與相關的助產士和婦產科人員預先計劃。
🔹如果您正在門診和/或社區衛生診所就診,則應盡可能單獨出診。如果您需要支持陪伴人員,請限制為一個人。
🔹身體疏散原則將繼續適用於所有看護者和訪客,而兒童和年輕人(0-17歲)應盡可能避免訪問醫療機構。
限制訪客使用我們的醫療服務的決定始終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它確保我們可以保護患者、員工及其親人的健康和安全。這對於我們最脆弱的人,尤其是健康已受損的患者非常必要。
⬛西澳
→新增1例,共635例,死亡9例。
→新病例來自海外返回旅客,在住在隔離檢疫飯店。
→活躍病例22例。
⬛南澳
→新增0例,共443例,死亡4例。
→連續13天沒有新病例。
→澳洲國防軍已抵達南澳與維州之間的邊界,來幫助路障邊界道路。週日有60名男女抵達邊界,預計未來幾天部署人員將增加到100人。
⬛塔斯
→新增0例,共226例,死亡13例。
→連續58沒有新病例。
→自3月以來,塔斯警方已對塔斯人違反COVID-19法規的行為處以332項罰款。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如果你也是在海外防疫面臨到homeschooling的爸媽,感到焦慮、不知所措、想得到一些創意想法,歡迎申請加入Una最近創立的"海外防疫爸媽home school社團"。此社團僅限海外的爸媽入社,不接受以粉絲專頁名義加入,需回答問題和同意遵守社團規則,才能加入。目前已經有澳、紐、歐、亞、美、加的爸媽加入此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06749232970528/
今天澳洲新增279例,共9,797例,死亡108例,世界病毒感染第71名。今天維州多一死亡病例,依目前疫情發展,澳洲總病例明天破萬機率很高。維州衛生官說得很好,目前就是需要維州人努力遵守封鎖限制規定,才能讓目前的封鎖政策有效。維州整府官員今天寫得信很溫暖,希望能以情打動維州人,讓他們更樂意遵守規定。新州政府終於也宣布開始對海外返回旅客收隔離檢疫費,從三月以來,新州政府光是負擔這些海外旅客的檢疫隔離費就超過5,000萬,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還好聯邦政府昨天宣布所有海外返回旅客都需要自費飯店檢疫隔離費用,接下來還沒宣布的州應該也會跟進宣布海外返回的自費檢疫隔離金額。新州的社區傳播病例、維州醫院和養老院疫情延燒,維州未來死亡例應該會繼續增加,因為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很有可能在這些地方被感染,只希望疫情早日控制。政府的政策真的很需要人民遵守,如果人民不遵守,封鎖可能無限期,經濟應該也會垮了,在維州疫情延燒這個時期雖然自由誠可貴,但健康生命價更高,維州已經動員聯邦政府資源和其他州支持,剩下的只剩住維州的人們自己防疫加油。
住澳洲的朋友防疫還是要注意,除了工作和學習外,不要去熱點區。最近澳洲氣溫下降,請大家小心保暖以免生病,小心保暖以免生病,有需要也可以預約打流感疫苗。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和世界禱告。🙏
政府家庭醫學專科診所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政府家庭醫學專科診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新版)贊育醫院Tsan Yuk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華人產科醫院,位於香港島西營盤著名的產科醫院,於1922年由倫敦會傳教士創立,為了提供產科服務及培育華人助產士。贊育醫院原址在西邊街,即是現在稱為西區社區中心的建築物址。自1923年開始,贊育醫院招收第一批華人助產士學護,直至1937年瑪麗醫院落成為止。1934年,贊育醫院正式成為政府醫院。1937年,醫院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部門,專門培訓產科及兒科醫生及護士。他們的產科專科訓練更獲得皇家婦產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認可。1955年6月13日贊育醫院由西邊街遷往醫院道現址揭幕啟用。1996年,贊育醫院成立胡寶星夫人婦女診斷治療中心。1999年,成立乳房普查轉介中心。2001年11月4日,婦幼住院服務遷往瑪麗醫院。贊育醫院於2000年3月引入港島西聯網的綜合專科診所,其後於2005年1月1日遷往西營盤賽馬會診所,並改名為西營盤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胡寶星夫人婦女診斷治療中心自2004年3月1日開始由香港大學婦產科部管理。目前,贊育醫院提供產科(產前/產後檢查)及婦科專科服務、日間護理中心、產科門診服務、延續性的產前產後醫療及護理服務、舉辦健康教育及產前講座、更年期專科門診、口服糖耐量檢測門診、婦科門診和泌尿婦科門診。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位於香港西營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園。現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1954年3月29日下午正式啟用。公園建於1936年,適逢同年1月英皇佐治五世(佐治五世)駕崩,香港政府便以其名命名香港新建的兩個公園(另一個是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公園外牆由古老大麻石建成,園內有無數歷史久遠的細葉榕樹、其他設施還包括一個標準足球場,以及兒童遊樂場等。公園內的南部有一家由註冊慈善機構香港保護兒童會幼兒院開辦的譚雅士幼兒學校,是至今香港唯一開在政府公園內的幼稚園和學校。港鐵西港島綫的西營盤站建築工程位於本公園地底。港鐵公司的文件顯示,選擇此公園作為建築工地之一,是為了避免影響其餘路面的交通。
相信整條太平山醫學史蹟徑中,最為人所熟悉的,一定是有鬼屋之稱,位於高街的「前華人瘋人院」亦即是今天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關於「高街鬼屋」的所有怪異傳聞,相信無人不知,建於1892年的大樓,其前身是國家醫院護士宿舍,為西營盤醫院的外籍護士提供住所,到了1941年,由於域多利精神病院不勝應用,故此大樓改為女子精神病院,日治時期空置,更被傳用作刑場。日軍投降,香港重光之後,大樓重新恢復女子精神病院的運作,隨著青山醫院於1961年落成後,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到了1971年遷出後,就一直空置,更多次傳出鬧鬼事件。2001年,香港政府決定將把大樓拆卸,並改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而原建築正面的大麻石外牆及走廊,則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被保留下來。
般咸道官立小學(簡稱般官;英語:Bonham Road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BRGPS)是香港的一間官立男女小學,位於香港學校網11區。前身為李陞小學下午校,於2000年1月25日遷至現址並改行全日制,並成立「般咸道官立小學」。校舍比鄰港鐵西營盤站般咸道出口,校舍前身曾作為曰字樓女館、拔萃男書室、聯合書院及羅富國教育學院第二分校,現為中西區文物徑及孫中山史蹟徑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