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母親節這天快過完的時候,談一些比較不同的看法,大家都在說「母親節快樂」、「謝謝辛苦的媽媽」,我們也應該趁今天思考一下,母親要如何才能快樂?成為母親是女性快樂的要件嗎?
上任以來無論是處理幼托還是勞動政策,都更加了解「不敢生」的女性適何處境,但除了「不敢生」,適婚年齡的女性也常常面對「不敢不生」的社會期待,所以在母親節,我想再次談談另一種性別角色——那些並未計畫成為媽媽的女人。
#生育是一種選擇
和年輕的女孩們聊到各自的未來規畫時,有些人說她想結婚,有些人則不想,也有人問,不想生小孩不行嗎?
原來,大家在畢業、踏入職場或唸研究所後,常會發現親友問候的話題變得跟以往不同,開始圍繞著「有沒有交往對象」、「要不要結婚」或「要不要生小孩」打轉。一旦透露自己沒有踏入婚姻或生育的意願,便得不到支持或鼓勵的回應,甚至被貼上「自私」、「不負責任」、「孤老」的標籤。彷彿,來到適婚年齡之後,女性的身體成了一種公共財;彷彿,一個女人存在的意義,只在孕育下一代而已。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吧!既然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生育的選擇也該如同我們其他的選擇一般受到尊重,不是嗎?成為母親、孕育自己的孩子的確是一個很棒的人生選項,卻不是義務。除了母親這個角色之外,女人的生命還有各式各樣的可能。選擇不生育,是因為我們有權想像與實踐自己所期望的未來。
#政府有責任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
去年,兒福聯盟曾公布「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與育兒現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46%的育齡女性認為沒有一定要生孩子,影響生育意願的原因包括「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負擔育兒費用」(63.8%)、「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中的生活」(41.1%)等。而今年的調查也特別注意到年輕女性的生育意願更加低落,許多未生育女性表示「不想現有的自由和較寬裕生活被影響」(55.2%),認為生育得不到工作職場(34%)和政府政策(42.3%)的支持。另外,職業媽媽飽受工作與育兒失衡之苦(75.4%),全職媽媽則苦於經濟無法自主(72.1%)或疲累導致健康亮紅燈(72.1%)。
看了這份調查,心情非常沈重。如同我一再強調的,房價、收入、勞動環境都是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當年輕人的現實生活是每天下班都累得像條狗,收入卻只能勉強糊口,而房價更是高不可攀的時候,成家立業與生兒育女會變得遙不可及,真的一點也不奇怪。當人發覺自己的經濟與生活條件完全不足以給孩子夠好的生活時,不生育便成為一個理性的選擇。
生育是一種選擇,而非壓迫。與其歌頌母親的偉大,不如給母親們更完善的社會支持與托育政策。要提升生育率,政府有責任消除那些影響生育意願的負面因素,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而我也會持續在住宅、勞動、托育等政策為大家把關,努力帶給每個家庭更好的生活!
📖 兒福聯盟「催生政策大除錯:友善企業 合理房價 支持全職媽媽 補助從二寶開始」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2190
#我的子宮我做主
#婚育與否是隱私不要一直問
--------------------------------------
📌 http://bit.ly/易瑩的Instagram
📌 http://bit.ly/易瑩的Youtube
📌 http://bit.ly/易瑩的開放資料平台
「政府有責任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的推薦目錄:
政府有責任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 在 林易瑩 台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母親節,我談過媽媽,也談過育兒的辛苦。這次,在感謝媽媽之餘,我還想談談另一種性別角色——那些並未計畫成為媽媽的女人。
#生育是一種選擇
和年輕的女孩們聊到各自的未來規畫時,有些人說她想結婚,有些人則不想,也有人問,不想生小孩不行嗎?
原來,大家在畢業、踏入職場或唸研究所後,常會發現親友問候的話題變得跟以往不同,開始圍繞著「有沒有交往對象」、「要不要結婚」或「要不要生小孩」打轉。一旦透露自己沒有踏入婚姻或生育的意願,便得不到支持或鼓勵的回應,甚至被貼上「自私」、「不負責任」、「孤老」的標籤。彷彿,來到適婚年齡之後,女性的身體成了一種公共財;彷彿,一個女人存在的意義,只在孕育下一代而已。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吧!既然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生育的選擇也該如同我們其他的選擇一般受到尊重,不是嗎?成為母親、孕育自己的孩子的確是一個很棒的人生選項,卻不是義務。除了母親這個角色之外,女人的生命還有各式各樣的可能。選擇不生育,是因為我們有權想像與實踐自己所期望的未來。
#政府有責任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
今年,兒福聯盟一樣在母親節前公佈了「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與育兒現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46%的育齡女性認為沒有一定要生孩子,影響生育意願的原因包括「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負擔育兒費用」(63.8%)、「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中的生活」(41.1%)等。而今年的調查也特別注意到年輕女性的生育意願更加低落,許多未生育女性表示「不想現有的自由和較寬裕生活被影響」(55.2%),認為生育得不到工作職場(34%)和政府政策(42.3%)的支持。另外,職業媽媽飽受工作與育兒失衡之苦(75.4%),全職媽媽則苦於經濟無法自主(72.1%)或疲累導致健康亮紅燈(72.1%)。
看了這份調查,心情非常沈重。如同我一再強調的,房價、收入、勞動環境都是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當年輕人的現實生活是每天下班都累得像條狗,收入卻只能勉強糊口,而房價更是高不可攀的時候,成家立業與生兒育女會變得遙不可及,真的一點也不奇怪。當人發覺自己的經濟與生活條件完全不足以給孩子夠好的生活時,不生育便成為一個理性的選擇。
生育是一種選擇,而非壓迫。與其歌頌母親的偉大,不如給母親們更完善的社會支持與托育政策。要提升生育率,政府有責任消除那些影響生育意願的負面因素,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而我也會持續在住宅、勞動、托育等政策為大家把關,努力帶給每個家庭更好的生活!
📖 兒福聯盟「催生政策大除錯:友善企業 合理房價 支持全職媽媽 補助從二寶開始」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2190
--------------------------------------
🦉易瑩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oteyiyinglin/
🐻易瑩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czoYjChQm0d8awoA2aLIQ
🐱易瑩開放資料平台: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Z93T14dUmsI8g-cfwaGglwVV8Fi-_M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