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50)
看門狗
(此文原刊於2018年6月11日)
小學常識課本2017年改版時,在講及大眾傳媒功能部分,刪去了「監察政府和揭露社會問題」字眼,僅保留「具有報導和分析時事、提供娛樂和教育資訊等功能」。教育局沒有解釋,為什麼在學生課本中刪去這一句。是否認為要在學生的腦裡抹去傳媒監督政府的功能呢?
但這其實是傳媒最主要的功能。相對來說,「分析時事、提供娛樂和教育資訊等功能」反而不比監督功能重要。
美國著名的前大法官Hugo Black(1886~1971)在1971年裁決「五角大樓文件案」的判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新聞自由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政府任何部門欺騙人民。」這句話首先認定政府任何部門都有可能欺騙人民,而西方傳媒歷來以「看門狗」(watchdog)來形容自己,喻意傳媒的功能如同凶狠的看門狗,其職責和功用就是防止掌有公權力的政府任何部門,出於維護掌權者或與掌權者有關係的人士或集團的利益,而犧牲公眾利益或損害公眾權利。
普世認為是各項自由之首的言論自由,它的集中表現就是新聞自由。因為一般人的言論自由只是在小範圍中流傳,在大多數情形下,所表達的意見也頂多在小範圍內有責任而已。但大眾傳媒的報導和意見表達,卻是在公開的、大範圍中傳播,是職業性的、負有責任的、無時無刻的傳播,必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傳媒須再三核實所報導的消息,肩負新聞責任和道德。對於極有可能會欺騙人民的政府任何部門,傳媒是不可或缺的看門狗。
政府部門一般都會設立監察機制,但即使是體制最健全的政府,都不可能完全監察到自己的缺點和錯失,就如同一個人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所有毛病一樣。因此,最先進的國家,新聞自由也最全面和徹底。
記得印度一位宗教大師說過: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
因為相信與否,是你根據事實與推理作出的,而絕對不是一個要你相信的人提出的。因此,2003年23條立法時,時任保安局長的葉劉淑儀的名句「信我喇,局長唔會呃你嘅」,結果帶來更大的不信任;2018年港鐵主席馬時亨回應港鐵問題稱,「我哋話你聽OK就得㗎喇」,認為社會應相信港鐵管理層,否則「管理層不用睡覺了」。結果也是引來更大的不信任。常人的心態是:越被要求相信,就越不能相信。不停叫人民相信的政黨和政權,正是釀成信任危機的原因之一。
香港的淪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危機是傳媒漸漸放棄了監察政府的功能,而教育也從小學開始,讓成長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傳媒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政府任何部門欺騙市民。當沒有了傳媒監督,以欺騙人民來謀取利益的政治人物、巨商或政權就可以任意施為;而人民在明知被騙也投訴無門的情況下,也就只有以欺騙政府和互騙來求生,這是社會互信基礎開始崩壞的先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飆悍館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11 全新現貨商品 開啟小鈴鐺及時同步精華~ 購物網站https://bit.ly/2FCwyi2 2077電馭判客將開跑 https://notorious.buy2077.tw/? 10月鬼滅服飾專區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110...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飆悍館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新聞] 2022經典政治10大金句哪句你最印象深刻-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台灣政治人物幹話語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台灣政治人物經典幹話語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討論] 感覺郭董很有機會選耶... - PTT評價 的評價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分鐘閱讀
女性主義思想家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生於1908年,1986年逝世。
西蒙波娃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知識分子、社會運動行動主義分子及社會理論家。她著有一本暢銷全世界、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她投身法國女權運動;更被世人關注的,是她與當時最著名的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的開放式戀情,他們堅定忠誠,又各享自由,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沙特為存在主義下的定義是「存在先於本質」。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樣,有人說品性是「天生」的,人的本質天注定。「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是,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人首先存在著,面對自己,然後界定自己」。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規條。道德和規條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出生,我們存在。我們用行動來界定自我,每個人的本質,是由存在之後的言行所創造所決定的。
西蒙波娃於1949年寫下的經典著作《第二性》,為當時的女性地位,提出存在主義思辨的名言:「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也就是說,女人憑性徵生為女人,只是存在,而女性的本質、地位,則是後天被「定義」的。「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註定她的本質是被動的、愛撒嬌的、富於母性的,而是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素。於是她從小就受到灌輸,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有一本最新出版的書,《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 A Life),以「成為」(Becoming)做書名,是對波娃的思想同人生的最佳概括。
《成為西蒙波娃》
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
西蒙波娃撰寫了許多哲學、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隨筆、傳記、專著,其中她生前的自傳也有四部。她晚年,在沙特逝世後寫的作品《告別儀式》也帶自傳成分。她編輯出版過沙特給她的書信。加上幾十年許多寫作者對她的分析與評論,關注女性主義及存在主義的讀者,西蒙波娃她已經甚有認識了。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以及會涉及他人,所以她豐富人生中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思未公開透露。
最近幾年,她的日記和私人信件陸續曝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講師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鑽研哲學、女性主義和宗教,寫有幾本關於沙特、存在主義的著作,2020年8月出版了《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中譯本上月在台灣出版。作者全盤檢視了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近幾年曝光的資料,補足了未曾被看見的細節,看到了波娃立體、真實而細微的面貌,澄清了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
「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自古希臘哲學以來,西方哲學家都討論「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是人類知識的兩大分類。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Become who you are)。但波娃在哲學上卻這樣反問:如果女性真實的自我根本就被禁止存在呢?如果你在成為自己的同時,人們卻因你沒有能夠成為你理應該成為的人——好女人、好情人、好母親——而視你為失敗者呢?如果成為自己令你蒙受揶揄、蔑視或羞辱呢?
在波娃在世的那些年,即1908-1986年,女性所擁有的可能性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學開始以招收男性相同的條件招收女性;女性取得投票權,也能合法離婚與墮胎。波娃經歷了三十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亞狂潮、六十年代的性革命。女人於公共領域中思考、進而坦率談論自身的方式已有所改變了。但即便如此,人們談論「女性主義」一詞時,所講的內容仍然令波娃覺得粗劣、愚蠢和難以忍受。波娃因此寫了《第二性》。當她寫下「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這句名言時,她並不知道《第二性》這本書竟會對自己往後的人生及後世的人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已有諸多文獻深入探討這句名言的意義、探討人究竟如何「成為」女人。《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則旨在探究波娃是如何成為她自己。人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是永無休止地成為自己的過程——這是波娃在十八歲時就作出的結論。
因此,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人生的波娃,她的生命與思想的書寫就由凱特‧寇克派翠完成了。
波娃一生的哲學追求,就是女性要努力「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但諷刺的是,她最受世人關注的,卻依附於沙特,是與沙特的「知識分子情侶檔」關係。
在《第二性》中,波娃說,「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多也僅是極不牢靠的力量:無論她是奴隸或是偶像,決定她命運的人從來都不是她自己。」她的哲學也讓她瞭解,她能做的只有持續成為自己。
女性感情生活被無限放大
1927年某天,19歲的西蒙波娃和她父親對於什麼是「愛」起了爭執。那個年代裡,社會期待所有女性都能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夢想。波娃的父親表示,愛就是對他人的服侍、愛慕與感激,而波娃就強烈反對,說愛不只是感激,不只是因為他人對我們付出而欠下的債。波娃在日記中寫:「有這麼多人不曾明白什麼是愛!」
在波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中,她提出,女人因為體力較差,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女人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而女人還是甘心服從。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說的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使男人重新獲取權力,她認為歷史上女人從沒有得到過權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她無畏時代限制與社會成見的枷鎖,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解放女性,鼓舞每個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但即使這樣,她和沙特組成非婚姻的終生情侶檔,仍然使波娃在社會輿論中被認為是沙特的附屬。大眾普遍認為「知識分子」指的是沙特,而波娃只是構成「情侶」的另一人。波娃在1986年於巴黎過世時,《世界報》(Le Monde)的訃聞標題說她的著作「偏向通俗讀物而非原創作品」。1994年,一位知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表示:「若有人認為西蒙波娃的重要之處主要在於她與沙特和其他情人間的非典型戀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在社會未脫離男性主導的情況下,由於對女性感情生活的無限放大,而導致對她的哲學成就的低估。事實上,很可能波娃才是促使沙特發展出存在主義思想的人。
被看見好還是不被看見好
法國的哲學家長期爭論著人活著到底是被人看見好,還是不被人看見好。笛卡兒表示人得「不被看見,才能過得幸福」,沙特認為,他人物化的凝視如何將我們囚禁於次等地位中。但波娃並不同意這些說法,她認為人要過得好,就得被他人看見——只是必須以正確的方式被看見。
波娃生前陸續出版了四本回憶錄,其他著作有些也具有自傳性質,比如她的美國和中國紀行。她也將沙特寫給她的信件整理出版。 她讓自己被看見。
不過,波娃逝世後的數十年間,新的日記及信件陸續出版。許多人震驚得知波娃不但擁有過同性戀情,對象更是她過去的學生。她寫給沙特的信也透露出她在哲學上對於沙特的影響。
終其一生,波娃受困於人們對於她的能力與原創性的質疑之中,有些人甚至說她的著作其實是沙特寫的。有人說她像是「引用宗教經典一般地」引用沙特。
當年女性作者經常面臨這樣的指控,而她們往往也會將這樣的看法內化。波娃某些原創的論點,很可能正是令沙特聞名後世的論點。有一年,因為沙特太忙了,波娃便用沙特的名字替他發表文章。沙特說過,《嘔吐》(Nausea)原本只是一篇抽象的哲學論文,是波娃建議將其擴寫為一部小說。沙特也說過,在他漫長的哲學生涯中,波娃以她嚴謹的批評與深刻的洞見,幫助他在發表前將文章修改得更為出色。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
由 衛城出版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篇的作者,是柯學系的教授嗎?頗析的非常深入,從去年的狀況講到今年。
========================
: : 我來指揮不會太差嗎?
: 我就不信柯會開放 3+11
: 這邊有擋住 後面的事根本就不用討論了
: 嘴這麼多 他媽的還不是放毒進來搞的
: 幹你媽的廢物 3+11
這種說法,就是最標準的不負責任的說法
因為柯CF不在那個位置上,沒有機會做這個決定,所以你愛怎麼發明他肯定會做甚麼、肯
定不會做甚麼,甚麼東西做得一定很好,都是完全不用負責任,也沒半分根據的說詞,而
且全都是很廉價的、隨你高興怎麼講就怎麼講的,還沒人能說你不對。這就好比你說天狼
星上面一定有生物,而且一定是躲在地面下的,還有八個頭六隻腳十七個眼睛一樣,你也
沒半點依據,叫人無從反駁起。而難道為了反駁你這種無從證實起的論點,地球人要特地
派太空船上天狼星去開挖,來證明你說的東西不對;好比我們應該讓柯CF當當總統或是衛
福部長,然後來檢證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會開放3+11?
事實證明,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來檢視真實,而不是讓你在這裡說空話的
政治上的積累,基本上都是要看你曾經做了甚麼,做過甚麼;做對了你才能積累信用,做
錯了你就要失去信用,負起責任。在現實中,大家都是從你的過去跟經歷來判斷你的,而
不是從學歷或是考預官時測過的智商
好比我們以你最有信心的柯CF為例,他當了兩任市長,在經過時間的檢證後,以往柯CF自
己說絕對不會做這個、絕對不會放行那個,講得斬釘截鐵,大義凜然;事實證明,到最後
等他坐在那個位置上被檢視時,你才發現事情根本不是自己吹噓的那樣。原本不能蓋的大
巨蛋也蓋了、不能跟拿刀叉吃人肉的財團吃的飯也吃了、原本不會再有的余文也有了、要
幫下屬扛責任的肩膀也沒有、說好台北市不會再有的違建還是有,還有其他拉哩拉雜一大
堆東西,真正資深的柯黑肯定可以列出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事情,來證明柯CF絕對不是像
他自己講的那種人
而以上這些東西,也不是我造謠汙衊他的,是他自己或他的團隊,以往為了博取美名,站
在很高的道德標準上說出來的;但事實證明,柯CF不但不是一個有肩膀的長官,而是一個
刻薄寡恩、一意孤行的人,而且嘴上說的跟手上做的完全不是同一套
當然,自認為一個稍微理解真實政治怎麼運作的人,我並不會太苛責他
講白一點,我甚至覺得很多東西做不到其實也沒甚麼,正如同我不投馬英九並不是因為他
做不到633,而是馬英九跟國民黨從頭到尾就不能投,而不是因為他做得到或做不到633。
同樣的道理,柯CF拆不完違建、跟財團吃吃飯之類的,不是他被認為是一個不合格政治人
物的理由。因為我很清楚,這是績效問題,而執政者作為一個要負擔更多責任,眼光更遠
的人,任務就是要協調、妥協各方意見;所有的執政也會有成本壓力、時間壓力、民意壓
力,很難面面俱到或是按照時程表辦事,更難達到純粹的績效。好比拆違建這件事,在廣
大鄉民嘴裡講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違建拆除的公務流程非常麻煩,編列的預算也很多,而
且拆除違建是純破壞性的,你把全市的違建拆光,除了貫徹理念上的公平正義、改善市容
之外,絕大部分的市民不會因為你編了30億、50億預算把全市的違建拆光,而得到任何的
實質好處,反而會得到很多遊民,或是加重社福單位的負擔。你讓大家住在可能不合法的
房子裡,權衡一下會比讓他們躺在街頭等社福單位救援或是橫屍街頭來得好
而且你拆違建,違建裡面的人要是不搬,你要讓他怎麼辦?冬天把違建給拆了,把裡面的人
叫他棉被包一包趕去路邊,他等一下給你來個肉身阻擋,或是半夜冷死在外面,儘管你市
府完全可以說這很OK,我們整件事在法理上都是站得住腳的,但只要有人因此流離失所、
橫死街頭,你在政治上無論如何都是站不直的。所以柯CF在嘴巴上把拆違建當成為所當為
的正義之舉,拆起來還可以當政績新聞宣傳,實際上是,可能第一屆市政時還有人偶爾講
講拆違建當政績,到第二任,你看誰還提這回事?
所以儘管他講得很了不起,但實際上看就知道,在執政必須被很多東西限制的情況下,他
並沒有他自己講的那麼了不起;但這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嘴巴講的十成,實際上做出
來要打三折五折是常態,不管哪一黨的政治人物都一樣。這是大眾民主時代必須兼顧民意
的常態,也是專制國家時常詬病民主國家的本質弱點;如果可以像中國那樣,為了在北京
開G8工業國會議,就把整條胡同跟你家門口用牆砌起來,管你死活,你來抗議我們就把你
維穩一波,送集中營,這樣問題肯定很少
但民主國家不行,民主國家是要妥協的,就算要輾壓也只能用投票跟民意,不能用裝甲車
;柯CF的妥協不是問題,民主政治下人人都會妥協,不管是不是逼不得已。儘管妥協就會
失去完美的成果,但這不是他固有跟最大的問題;雖然他妥協了還要矇著眼睛胡謅自己從
不妥協,然後把別人打成綏靖主義者、姑息養奸者的這點讓人很不齒,但這只是他的人品
實際上一點都不高潔的體現,稱不上是政治裡面最大的問題
柯CF最大的問題是,他是個在執政上缺乏遠見,政治判斷力也極度不正確的人
原因很多,基本上跟他缺乏人文素養也有很大的關係,但這先不提
不過每次看到像你這種毫無意義的言論,憑空講著柯CF如果執政當家一定能做得多好多好
,一定不會開放3+11這種政策,其實就是純屬空話。因為任何對過去的事情稍微有點歷史
記憶,不像廣大群眾一樣缺乏時間感的人都會很清楚,在去年疫情剛開始在全球蔓延時,
柯CF作為一個理論上的醫療專業人員、一個政治人物跟決策者,對於疫情走向、輿論風向
的預判有多不正確,以及他對執政黨早期防堵病毒、增產口罩、擴充生產線的策略有多不屑
但過去的一年多證明了,口罩是防疫上極為有用的物資,也是關鍵的防堵戰略必需品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國家投資增產口罩,沒有開放生產線,是沒有辦法在第一波隔絕傳染
跟防堵病毒的;而如果沒有口罩,病毒的傳染就會在去年大幅加速、爆發,讓台灣很可能
陷入跟其他國家一樣的困境。光看柯CF當時的批評,就可以知道他在這件事情上面是持完
全相反意見的;那如果口罩+封鎖國境的防堵,在過去一年多是成功的,那不就在邏輯上證
明了如果我們當時聽柯CF的,他就不會投資增產,我們也沒有口罩可以用,也沒辦法出口
,到現在可能還在短缺。你不能像某些神經病,好像要人格分裂一般的說,去年增產口罩
的策略可能是成功的,但不要擴產,用現有產線24小時操爆式的生產搞不好也是會成功的
。明眼人會算點數學都知道那差多少條產線、差多少產量,去年政府大規模投資擴產都已
經快要趕不上產能了,有段時間都還很吃緊,柯CF跟KMT出來嫌口罩太少,結果你還是硬要
說24小時趕工這種產量明顯低很多的狀況能解決口罩荒,也會成功或是有類似成效,我想
除了把你當神經病之外,好像也沒甚麼別的選擇
拉得長遠一點來看,口罩生產有浪費的問題嗎?過了一年多,全世界或全台灣有不需要用到
口罩了嗎?多生產的口罩沒有幫上我們甚麼實質的忙嗎?有像柯CF說的,國家盲目投產,未
來的今天會有浪費掉的問題嗎?
憑這樣的執政眼光跟選擇,你卻要跟我說,柯CF能成功防下去年的疫情?
不過某種程度上,我倒是同意你講的,如果是柯CF執政,他一定不會開放3+11
這就像是我跟大家說,如果今天是我上場打球,而且打滿全場,公鹿一定不會打到最後幾
分鐘才輸給籃網;因為事實是,如果讓我上場,公鹿可能早在上半場就輸50分了,根本不
需要等到最後幾分鐘
對於3+11政策的討論跟放寬,是由於防疫前階段的成功,讓台灣的航空貨運業還能盡可能
的運行,而且經濟成長良好,才有可能在平穩的情況下來討論是不是應該降低檢疫隔離天
數,好讓機師飛航壓力不那麼大的問題
簡單來說,這是由於你前面成功了,才會有這段討論的產生。而根據柯CF對防疫策略的選
擇與眼光,基本上台灣在去年就已經輸了,根本不需要討論到3+11的問題,或是討論了也
沒差,因為那時候的台灣可能跟其他國家差不多危險;好比公鹿隊如果在上半場派我上去
打球,大家在球賽最後幾分鐘要討論的就不是最後一擊的戰術,而是下半場還沒開始就可
以訂PIZZA了。精確一點說,柯CF執政下的台灣,按照他的策略,疫情應該在去年就爆炸了
,所以他不會把機組員的隔離從5+9改成3+11,因為在疫情爆炸的情況下,這些東西是全然
沒有必要討論開放的
再說,如果根據前面我所提到的,政治本身就是妥協各方意見的歷程,按照柯CF過去各種
對財團、對原則的妥協,以及他對政治利益的渴求,我是完全看不出來假定在他執政下的
台灣政府就算防疫成功(雖然我不知道當他的策略跟現有成功的路徑全然相反時,到底是要
怎麼成功),他哪裡有理由可以保證不會在權衡之下開放較寬的機組員檢疫政策。而我們也
不能讓時光倒流,或是好像在做實驗一樣,給他一個時間,讓大家試試從去年開始沒有口
罩的日子會是怎麼樣的
一個已經從國際政治、防疫策略上證明了他的政治眼光很不正確、策略很不正確的人,然
後柯粉還要告訴我,他未來的防疫政策一定不會比現在的成功者來得差的;你硬是要說他
絕對不會對機師空會、飛行員公會的要求妥協,會堅持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的科學原則,然
後檢視他過往的資歷,發現他妥協得比誰都兇,只是嘴巴上沒承認。而對於這種毫無時間
感、歷史感,甚至一點現實感都沒有的睜眼說瞎話,我也只能說,這就是政治德行低落的
結果,活該被騙
然而,偏偏就是政治德行最差的人,反而會對政治或現實存有一種很fantasy的幻想
他們會毫無現實感的認為,所有正在做事的人都不行,而是那些沒有在做事,或是做不上
事情的人反而是最行,因為他講得好像一口正確。好比儘管現實裏面沒有一個常上NBA板的
鄉民能當得上NBA教練,能當得上NBA教練的人也不會跑來當鄉民,然而廣大鄉民堅持要無
比裝逼的認為自己比所有NBA的教練還會帶隊、還會用人,該派誰上下場的決定一定比在場
邊帶隊的人正確。當然,在政治上顯然也是一樣,他們可以毫無現實感的認為一個不在位
置上的人,一個對初期疫情判斷錯誤,連感染風險出現後對八大產業都比其他城市晚封閉
的市長,卻可以毫無來由的當防疫指揮官當得比其他人都屌
這種純粹fantasy的想像之所以會出現,正是因為他們理解中的政治問題,基本上是毫無現
實感的東西,純粹建構在理論或是想像之上的、不需要跟所有殘酷的真實交手或是接觸,
產生了一種對生活缺乏真實感的都市知識分子認知,或是純粹費拉式的空想。對他們來說
,理念正確的政治口號就足以收服他們了,不需要甚麼實質的東西,像是CF的經典名言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句毫無意義的話,就深得廣大知識分子的心,他們覺得這句有說等於沒說的廢話徹底的
打中了他們內心渴望的一切;儘管所有需要做事的人跟廣大照章辦事的公務員,沒有人知
道「該怎麼做」,所以也不知道要「就怎麼做」起,但沒關係,我們只要讓大家好好知道
一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概念就好了。過往大家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一定是因為你們
缺乏健全常識,你們不知道這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以及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的概念
有多正確跟重要。那也是OK的,阿北現在不是來了嗎?讓我們跟阿北來好好的教育一下你們
,讓你們這些玄武岩腦袋的傢伙了解一下我們透過阿北天啟後得到的先進思想,知道一下
遵循我們阿北的正確指示有多麼重要、多麼激勵人心,這就夠了。然後講完這些,柯粉就
歡天喜地的簇擁著CF走了,留下一堆號稱只剩兩瓶,實際上卻完全打不完的疫苗,以及該
打給誰就打給誰、該給誰打就給誰打的指示;那如果到最後打到不該打的人,或是不該施
打的人打了,那絕對不是阿北的問題,因為阿北已經給出絕對不會錯誤的最高指示了,後
面有任何問題的話,那很明顯就是你們該負責任的
就任何懂得實質的人來看,完全可以知道柯CF的政治口號是純務虛不務實的
因為所有在做事的人都知道,問題不是出在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這件事,
而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是常識,而「該怎麼做」是政
治指示。跟廣大自認知識純度很高的柯粉認知的剛好相反,成千上萬需要辦事的人缺乏的
不是常識,而是政治指示;因為常識大家都有,但政治指示是要負責任的,多數人沒辦法
做的是這個。你避掉這件事,然後洋洋得意地說我現在教了一個偉大觀念,現在大家知道
了,這完全是沒有絲毫意義的,是純粹務虛不務實的。但對於柯粉來說,這沒關係,因為
他們對於實跟虛的概念是完全顛倒的,對他們來說,正確、空洞而無意義的口號才是真實
,其他不是;所以阿北拍拍腦袋發出來的指示已經到了,而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你們沒
有照做或是沒辦法照做,那肯定是你們的問題;如果我們柯粉有集中營,一定會把這些沒
辦法遵從柯主席偉大指示的反動份子送進去夾邊溝或是甚麼溝的地方好好再教育一下
至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廢話當成絕對正確的話其實也沒甚麼錯,畢竟無論是我,或是
再厲害的人,都一樣沒辦法反駁在非洲只要每過一分鐘,世界就少了60秒這種話;你要洋
洋得意的說你睿智的指出了世界的真理,你無法被反駁,是你贏了,我好像也沒甚麼反對
你的必要,因為這很像在跟白癡吵架
但沒關係,有了阿北絕對正確的前提後,我們就可以依據這個邏輯來解釋所有問題了
儘管阿伯顯然跟財團妥協了,但阿伯沒有輸,因為他捍衛了台北市政府,是你們這些1450
輸了;儘管阿伯的網路義勇隊不領薪水,也不是上班,只是剛好有分到一些酬勞,以及剛
好在上下班時間推文,這樣的網路義勇隊不是網軍,但用起來跟網軍有90%類似。儘管阿北
所有的事情都跟他批評的對象沒有兩樣,甚至更糟,儘管阿北每天批評CDC對於疫情沒有超
前部屬,但阿北的台北市政府更是連疫苗施打的造冊都沒有造好,等到疫苗到手的時候才
發現不知道從何打起,也打不完,只好發下去診所給大家「該怎麼打就怎麼打」一下,但
沒有問題,阿北是正確的,阿北還在台北市政府,他沒有輸,是你們這些1450輸了
儘管真的在辦事的人都很清楚,這樣是辦不了事,而且很可能只會越弄越糟,但在柯粉眼
裡,他們是不管這些的;總之有功是阿北的功,有過是你們聽不懂阿北開示。CF嘴裡是在
念經的,我看到了,而且因為他念經的姿勢很正確,手有沒有在摸奶我就不管了
OK的,我看大家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飆悍館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1/11 全新現貨商品
開啟小鈴鐺及時同步精華~
購物網站https://bit.ly/2FCwyi2
2077電馭判客將開跑 https://notorious.buy2077.tw/?
10月鬼滅服飾專區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110
此頻道為粉絲創立經營
請密切追蹤官方直播
精華剪輯頻道授
此頻道為授權
------------------------------------------------
經典劇場
我愛祖國VS台灣價值/民進黨才有的福利「餵你吃慶記?」 https://youtu.be/jAFe4zdOam8
館長首富之路開演~你硬的起來嗎? https://youtu.be/6ihbBsSG_W8
台灣會判死? 西北劇場開演 https://youtu.be/74TZZ4j2Y0k
《92汽油VS芒果乾你會怎麼選?》https://youtu.be/O-9b7jeNYzQ
館長抖音神劇場開演 原來中國人都這樣演? https://youtu.be/BtHi5Mj4YTE
館長官員內心戲開演 https://youtu.be/1gkE5hJGBIc
館長若成了台灣首富 https://youtu.be/zMcDhcoTdzk
館長質詢小劇場開演 https://youtu.be/ybmLsCXr9oE
西北劇場/我的祖公「人民幣真香」 https://youtu.be/qPYdnNcGDSI
館長夜市人生開演 https://youtu.be/JE7JcPWJkCA
嘴爆洨粉紅 https://youtu.be/nI42RYWob5w
命運吉他館 https://youtu.be/aFIQgpbcwG8
百萬訂閱劇場開演 https://youtu.be/RobpNSkUOo4
館長吃飯爆笑洨劇場 https://youtu.be/C4f6rlS6mEg
最新商品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6&pid=0
True麵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50
鬼滅之刃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110
黑潮水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85
蜜蜂工坊/蜂蜜.蜂膠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21
冷凍專區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93
沐浴組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37
蛋白補給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65
專業營養補給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68
#館長 #飆捍 #如果徐國勇來找館長辯論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美國影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主角霍頓‧福特訪查全美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然而在一次面對韋德校長的疑案中,福特探員懷疑韋德校長對孩童搔癢的行為,顯然有孌童癖的嫌疑,堅持舉發校長。而這項指控導致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毀於一旦。
伊格言說,《破案神探》為我們具體展示了福特探員的聰敏、果決與粗暴──同時亦是知識的粗暴與人的粗暴。因為,某些時刻,當確認犯罪與否(或犯罪的「潛在可能性」)高度依賴於一個人的內心動機之時,你怎麼,就能那麼有把握呢?你是不是,總把人想得太邪惡了呢?你是不是,在與「人性惡」的深淵的拉扯對視中,不知不覺,自己也變成了深淵、變邪惡了呢?
你是不是對自己下判斷的能力,太有把握了呢?
伊格言舉了一則大家都聽過的禪宗故事作例子:老和尚與小和尚在河邊巧遇一個正待渡河的美貌女子,老和尚二話不說,背起女子渡河;隨後兩造道別,繼續趕路。但小和尚卻一路心神不寧,質問老和尚此舉是否犯戒。道行高深的老和尚倒是輕描淡寫:哦,你說她嗎?我都已經把她放下了,你還背著嗎?
年輕的福特探員是不是有些類似這位年輕小和尚呢?堂皇以正義之名,斷定他人的善惡。他的判斷當然也很可能是對的,但問題是,他也並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對的。弔詭的是,古老的禪宗故事,卻令我們想起當下的自媒體與社群時代──鍵盤柯南,網路公審,斷章取義,每個不相干的凡人如你我,忽然都擁有了參與審判的權力。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在小說《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中,把藝術家分成兩類:革命派和裝飾派。故事中,性情溫柔的藝術家文森沮喪地說:
革命派是那些能夠承受世界之粗暴的人,並能以一種更激烈的粗暴來對抗它。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種膽量。……我完全意識到我作品倒退的一面;……在來自造形藝術評議會的一位女孩的目光中,我讀到了輕蔑……我馬上明白到,她把我當成了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孩子。她沒錯,我確實是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小孩,不能夠活在世界上。我無法承受世界之粗暴;我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文森是天生的裝飾派,他當不成革命派。但究竟革命是什麼呢?我們或許很難回答,但我們可以很確定革命「不是」什麼。毛澤東的名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對,革命是會流血的、是打砸搶、是毫不手軟的、是殘忍無比的。此時你可能殺紅了眼,不分青紅皂白;或者,更趨向於惡的是,殺戮的目的已不在於打擊敵人,而是為了刷自身的存在感,或發洩自己的嗜血與破壞慾。看似高舉正義之大纛時,我們也變成了深淵本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台灣政治人物幹話語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政治人物經典幹話語錄還有很多,沒寫進去可留言補充XDDD. ... <看更多>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台灣政治人物經典幹話語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No DVR space limits. No long-term contract. No hidden fees. No cable box. No problems. ... <看更多>
政治人物經典名言 在 [新聞] 2022經典政治10大金句哪句你最印象深刻-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