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台灣問題的兩岸同胞應該曉得,其實對島內統派及多數大陸網友而言,都不滿意張亞中教授的兩岸和平備忘錄(主要覺得仍是在拖),更不能接受迷信美國、支持「港獨」黎智英的趙少康先生。
但從大局的角度,新黨前主席郁慕明提出,國民黨主席選舉四個候選人裡,至少張亞中的光譜與統派比較接近,仍願正視兩岸對立是中國內戰遺續,必須通過兩岸基於「一中」協商才能解決。至於2024年若台灣仍有大選,目前看來趙少康相對比較有望與民進黨勢均力敵,是相對較好的選項。
然而,就是這兩個對主張「兩岸和平發展」者來說認為相對好的人選,先在節目上吵了起來。身為主持人的趙少康不知是為節目效果還是被戳到什麼「痛點」,從本應只是拋問題的主持人,到自己不斷急著與張亞中激辯。張亞中個性也的確很衝,不願如傳統藍營人表演「溫良恭儉」,句句直球回懟,倒也像面照妖鏡,讓我們更看清「兩岸必然難免一戰」。
因為他們吵了半天,其實就是趙少康認為「只要不宣布台獨就好,幹嘛急著和大陸政治談判」、「大陸對香港都那樣,怎麼能相信大陸」。張亞中則直接說,那你趙少康就乾脆說「兩岸打仗」就好,「你就繼續靠美國吧」。說實話,趙少康什麼「大陸對香港都那樣」,我是看不懂到底「怎樣」,不就是大陸對港「一國兩制」太放任,長期不捍衛「一國」的認同,才會造成西方勢力培植的資本家、媒體大亨得以興風作浪?台灣雖未宣布台獨,但誰都曉得民進黨持續炒作「反中」、「仇中」,一邊「搞獨」一邊又要享受紅利,這種情況必然會迫使大陸放棄懷柔,台灣要抵抗只能依靠美國,可你趙先生又說「美國不可靠」,那你怎麼「拖」?
趙少康還質疑,「政治和學者做學問畢竟不同」,如果張亞中真當了主席,去北京談判結果談崩了,那怎麼辦?張亞中回,有什麼好擔心,那他就為政策失敗請辭主席就是。趙少康馬上說,「你不能這樣說」、「這樣太不負責」,我聽了不禁莞爾:不然要怎樣說?趙少康當初拋下新黨支持者「棄政從商」,朱立倫「換柱」搞到藍營士氣瓦解,什麼時候還想起「負責」了?真是笑話!
這就是我常說的「歷史共業」。本來馬英九對陸宣稱「九二共識」,對台解釋為「不統、不獨、不武」,也成功「忽悠」了大陸讓台灣「拖統」,同時還能大賺兩岸財。結果美國基於大陸快速強大,要「重返亞太」,在台、港製造「顏色革命」,不讓馬英九路線繼續;民進黨更為了奪權上位,必須全面否定馬英九,「九二共識」碰都不能碰,造成今日兩岸僵局。
現在張亞中拿起十年前大陸還較能接受的「兩岸和平備忘錄」,用大陸說過的話訴求「統一前」先談「兩岸政治安排」,這本來也是「拖統」的高招,國民黨各派系卻因害怕被貼「親陸」不好選舉而反對,美國也怕兩岸一旦協商就無法再打「台灣牌」牟利,所以通通急著圍攻張亞中,兩岸「緩和」、「緩統」派也更無空間了。
最後真正主導兩岸者仍回歸到大陸。大陸若因各種考量暫時不急,則趙少康稱「只要不宣布台獨就好」就算暫時「賭贏」;而若經過這場國民黨選舉,更讓大陸拋棄幻想,加速軍力建設、演練及中美博弈,則統一進程勢必就更提前。無論如何,張亞中的參選,仍讓我們看清國民黨果真是「內鬥內行」,平常對民進黨只能「拿香跟拜」,一場黨內選舉倒是展現出各種議題操作、陰謀詭計、拉幫結派的能力,還真是非常「戰鬥」。至於島內政客在統一前各種「拖統」或「攤牌前」的博弈,那都只是他們為顧自己一畝三分地的鬥爭,受苦的永遠是台灣人民。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進入「新香港」時代,除了一切自由不復存在,法治社會變成「依(國安)法治國」,連帶人身安全也失去基本保障;日前《大紀元時報》記者、主持網絡節目《珍言珍語》的梁珍 (珍姐) 遇襲,被毆打雙腿一分鐘,記協雖然予以強烈譴責,但後續恐怕陸續有來。談起《大紀元時報》,昔日在香港的公信力甚低,一般市民對法輪功也有...
政治光譜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政治光譜香港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政治光譜香港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進入「新香港」時代,除了一切自由不復存在,法治社會變成「依(國安)法治國」,連帶人身安全也失去基本保障;日前《大紀元時報》記者、主持網絡節目《珍言珍語》的梁珍 (珍姐) 遇襲,被毆打雙腿一分鐘,記協雖然予以強烈譴責,但後續恐怕陸續有來。談起《大紀元時報》,昔日在香港的公信力甚低,一般市民對法輪功也有頗大戒心,但隨著珍姐在整個反送中運動與香港人同行,《大紀元》也逐步走向主流,不少不同光譜的公眾人物如陶傑、周梁淑怡等,也曾接受珍姐訪問。珍姐認為,《港區國安法》沒有能力取締法輪功,因為「天滅中共」一類口號只是「宗教性質」,沒有涉及具體政治主張,而她逐步得到香港人信任,二十年風雨不改的真誠待人就是關鍵。雖然她來自中國大陸、並有美國公民身份,但假如只能選擇一種身份認同,她會毫不猶疑的強調「我是香港人」。
⏺《大紀元》珍姐遇襲,點解無人講......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163597
#梁珍 #大紀元時報 #新聞自由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政治光譜香港 在 Lamk 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身邊又有冇呢2種人?
佢 可能係係男朋友...
佢 可能係係女朋友...
佢 可能係香港......
特別鳴謝:
片頭插圖 ——轟轟轟日常
https://instagram.com/kwankwankwandaily?igshid=y8rw15x68gaq
——————————————————————
Instagram [@lamk.hk]
https://instagram.com/lamk.hk?igshid=15qhlh56oo3m0
Facebook Page [其實血癌都唔係咁可怕]
https://www.facebook.com/lamk.cancer.hk/
Facebook Page [Lamk in the Lalaland]
fb.me/lamk.com.hk
YouTube [Lamk Hk]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Xe4twJnpWV6kSklyV_u7xQ
政治光譜香港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05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lOunNjJDzoE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公布最新「經濟自由度指數」(下稱「指數」),曾經連續25年獲評「最自由經濟體」的香港,不再有獨立評分,從此在名單消失。傳統基金會在美國政治光譜屬於右派,經濟方面則崇尚小政府和新自由主義,基金會着眼美國利益,「指數」是宣傳其意識形態的工具。港府多年來將「指數」排名第一,當成是「神主牌」供奉,迷信「積極不干預」,未有妥善處理貧富懸殊等社會深層次矛盾,若能放下教條包袱,其實更有利經濟民生改革。
蘋果頭條
全國人大會議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議程於4日晚上出爐,10項議程中,關於香港選舉制度的議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被排在第7項。有傳媒報引述消息指,北京有意將香港立法會選舉的議席由現時70席加至90席,原只有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則會增加一個界別至1,500人。據了解,北京擬取消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並倡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候選人資格。
東方正論
「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別以為土匪路霸是舊時代的產物,其實在21世紀的香港比比皆是,本報去年底揭發的西貢相思灣村違建道路及僭建碼頭已是鐵證。詎料執法不力的地政總署居然還好意思自吹自擂,聲稱成立專責組後,清理佔用官地作棕地作業的黑點,以及處理積壓個案甚具成效,實際上違規土地個案數以百計,檢控只有個位數,到底這是甚具成效還是姑息養奸,還用問嗎?
星島社論
全國人大會議昨晚召開記者會,公布今次會議十項議程,當中包括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議案。全國政協兩名副主席張慶黎及身兼港澳辦主任的夏寶龍,昨晚亦於政協禮堂接見港區政協委員。據本報了解,會上交代了香港選舉制度的改革方案,包括擬在行政長官選委會新增第五個界別、議席增至一千五百人,並取消一百一十七個區議員特首選委席位;立法會則增至九十席、部分由選委會選出,以及取消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等。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一個多月,終正式全面公開宣示對華政策新方向,將中國視為唯一有能力挑戰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頭號對手,反映新鷹派抬頭,未來中美關係「應該競爭時競爭,可以合作時合作,必要對抗時對抗」。中國勿再幻想中美關係在特朗普下台後,有望進入暫緩期,應盡快調整對美政策,以應對新形勢、新博弈的挑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發表重要外交政策演說,形容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亦是唯一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實力,對現有國際秩序構成挑戰的國家,並將中國列為美國外交8大優先事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