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某人閒聊 杉原千畝的善意陰謀
在Google doodle 看到7/31是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的忌辰。一開始我並不十分認識這位杉原千畝,直到看完美國公視為他做的一個半小時紀錄片,我才明白了他是如何在二戰期間救了超過六千名的猶太人。這樣的人物令人肅然起敬,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杉原千畝。
杉原千畝從小就很有個性,老爸要他念醫學院他偏不念,硬要跑到早稻田大學念英文系。老爸一氣之下不幫他出學費,他自己打工也要念,後來無意間看見日本外交部在「滿州國」有一個外交留學生的機會,提供獎學金,杉原就報考上了,這件事開啟了他的外交生涯。
他的外交第一個勝戰是在留駐滿州國的期間,從俄國人手中以低價買下鐵路權,這件事讓日本政府對他大加讚賞,而俄國人對他氣得牙癢癢。這時的杉原眼看外交生涯是一片坦途,但他卻堅決離開滿州國的職務,原因?日本軍隊對待中國人民的方式讓他極度反感。他說:「日本人完全沒把中國人當成人看,這樣是不對的。」他看不下去了,官符一丟回國去。
這個很叛逆的外交官回國之後,日本政府想想,乾脆把他派駐到歐洲去。在二戰期間,外交使館往往肩負著蒐集情報的任務。當時日本和俄國在中國爭地盤,日本政府想知道俄國在歐洲的戰況如何。倘若歐洲戰況火熱,俄國在中國的兵力當然就會降低,那日本就可以不必放這麼多兵力在這裡,於是杉原就被派駐到歐州查看這些勢力的消長,再回報給政府。
***
1939年,杉原千畝奉派到立陶宛。說真的,當時的立陶宛根本沒有日本人,他來這裡就只是負責監督俄、德戰況,所謂的「日本領事館」也就他一個人帶著老婆小孩上任而已。
事情的觸發點,在一個平凡的夜晚。
在光明節(猶太教的大節日,相當於天主教的聖誕節),他去餐館用餐,有個11歲的小男孩梭力(Solly Ganor)跑來跟身為老闆娘的伯母要錢,因為他想看電影,可是他的錢都捐給猶太難民了。伯母當然不給他啊!這時一位「長得很奇怪、眼睛細細的」、非常溫文儒雅的男人笑著說:「電影票的錢我給你。」這個人就是杉原千畝。
梭力說:「可是我不能收陌生人的錢。」杉原笑說:「那今天我當你叔叔好了,這是叔叔給你的錢。」梭力想想,說:「如果你是我叔叔,那你一定要來我們的光明節晚餐。」
小男孩的隨口一提,沒想到,光明節的晚餐,杉原真的帶了妻小一起來了。雖然主人很意外,但大家很快打成一片,這對杉原家也是很新鮮的體驗。
餐後聊天中,有個從波蘭逃出來的猶太人談起家鄉的慘狀,不禁淚流滿面。當時波蘭被德國佔領,俄國又在旁邊虎視眈眈,處境淒慘,許多猶太人倉皇逃往鄰國。杉原聽著這些遭遇,表情十分凝重。或許就是這一夜,在他心裡留下了痕跡。
***
不過,許多猶太人都知道,逃來立陶宛只是過渡期。果然,不久之後,立陶宛就被俄國佔領,整個歐洲變成一座火藥庫。當時歐洲瀰漫著一股反猶太人的氛圍,猶太學校都被關掉,宗教領袖被捕,猶太難民只想趕快逃出歐洲,到哪裡都好。可是,許多外國領事館紛紛關閉,不需多久,他們連申請簽證的地方都沒有,那就真正被困死在這裡了。
這時有個很聰明的荷蘭猶太人找到一個方法。當時(1940年)的荷蘭已經淪陷了,可是荷蘭有個位於加勒比海的小島嶼,叫古拉索。這個古拉索島還沒淪陷,他們想逃過去。可是猶太人若想離開立陶宛,必須準備很繁複的文件,1,護照。2,入境簽證(End visa or entry visa),3,過境簽證(Transit visa)
別說這些文件要收集齊全很困難,許多人是倉皇逃出來的,身上哪裡有護照?就算拿全了,能不能順利出境還是一回事,許多身分敏感的人一向俄國提出申請,馬上就被送到勞改營了。
但無論如何,還是有許多猶太人想逃到安全的國家,所以幾個荷籍猶太人先寫信給在拉脫維亞的荷蘭領事狄德克(L.P.J. De Decker),問:「請問你能不能發給我們入境古拉索的簽證?」狄德克不久回信說:「到古拉索不需要簽證,只要有當地總督的許可就行了。」
荷蘭人再寫信問:「同樣的條件是否也適用於我們三十幾名非荷蘭籍的同事?」 狄德克回信說:「是的。」
這時,這些荷蘭人提出一個很大膽的要求:「請問你願意幫我們寫一紙證明:『入境古拉索不需要簽證』,但是不提需要總督同意的這句話嗎?」他們本來不抱希望,沒想到狄德克竟然同意了。
狄德克總共發出上千張的入境證明給猶太人。
為什麼他願意這麼做?一位猶太倖存者說:「或許只因為他是一個好人。」就這麼簡單而已。
***
這時其他猶太人也聽說了這條管道,開始設法取得古拉索的入境許可。
當時立陶宛新上任的荷蘭大使叫楊恩.華頓戴克(Jan Zwartendijk)。說真的,他本業是菲利普公司的主管,只是趕鴨子上架,在荷蘭政府流亡期間隨便當幾天領事而已,沒想到竟然有人想申請簽證。
華頓戴克先諮詢了狄德克,最後決定效法。在他擔任領事的九天期間,他來者不拒,總共發出了兩千多張的入境許可。在戰亂中,他們都展現了人性光輝。
***
不過問題來了,當時去古拉索必須在日本過境,如果沒有日本的過境簽證,這些入境許可也只是廢紙而已。
於是,某一天早上,杉原千畝剛起床,門外就等了兩百多個人。
他呆掉了,因為日本領事館這兩天就打算關門,他已經準備包袱款款,到柏林接受新的派任,突然來了這些人是想幹嘛?
這群猶太人央求他發給日本的過境簽證,他只好打電報回日本,請示該不該發?
日本政府的回答是:「不行!」除非這些人有護照和旅行的財力證明。
這幾天杉原聽著這些難民的悲慘故事,心裡清楚得很,有些人連護照都沒有,那紙「入境證明」也滿可疑的,更別說財力證明。但是就這樣不理他們嗎?猶太人在德國的慘況大家都聽說了,他怎麼能轉身不理?
最後門外的人越來越多,老少婦孺都有,許多人甚至直接跪在他腳邊痛哭,杉原左右徬徨。
說真的,別說違抗上級的代價,接下來他到了柏林,如果納粹知道他在立陶宛幫了一堆猶太人,他們一家人立馬會有危險,他該怎麼辦?
他詢問上頭好幾次,上頭都不答應,最後杉原做出一個決定:抗命!
他坐下來,開始一張一張的開出過境簽證。「我這麼做是違抗上級,可是我若不做,我會違背老天爺。」老天爺是他的良心。一如當年在滿州國看見的慘況,他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
他的簽證一直開一直開,每天幾百張的發出去。有些人連護照都沒有,簽證照樣開;有些人只是一張白紙上面寫著一句「古拉索入境許可」,也照開。開到他的德裔助理大哭:「我忙不過來了!」一位猶太領袖坐下來說:「我幫你。」杉原說:「讓他幫。」然後繼續開。
最後,俄國強迫他一定要關閉日本領事館,他必須離開了。離境之前,他們一家先搬到旅館住幾天,許多猶太人一路找到旅館。其實這時候的杉原已經不算正式的日本領事,他開證明是違法的,但他依然在旅館裡一直開、一直開,又開出了幾十張簽證。
離開那天,他們一家搭火車要離開立陶宛,許多猶太人追到火車站。杉原趴在月台上繼續開,開到火車要出發了,他必須上火車;許多人搭著火車窗框求他,他趴在窗框繼續一直開、一直開……直到最後火車啟動,他已經無法再寫字,終於才停止。
杉原的妻子回憶當時的情景:許多人追在火車後頭,流著淚說:「杉原先生,謝謝你,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再見面的。」那情景現在想到依然鼻酸。
***
杉原總共開出2139張日本簽證。這些簽證是全家能共同使用的,保守估計,他拯救超過6000名猶太人。
這些猶太人後來輾轉到了日本,在神戶受到人數極少的猶太社區庇護,後來又被日本政府送到上海(日本政府少數的善舉,應該就是他們沒有聽從希特勒的話,迫害境內的猶太難民)。戰後,一半的猶太人到了以色列,其它人到了美國、加拿大。保守估計,因杉原千畝而得救的猶太人及其後裔,至今約有四萬名。
這些人,都沒有真正去到古拉索。
***
杉原後來其實過了相當困苦的一段時間,日本戰敗,他先是在國外被拘留了一年,回國之後又被解除外交職務,原因?你知道的,那兩千多張難以解釋的簽證。
日本政府對外只承認是因為外交縮編。後來這位精通德、俄雙語的外交官只能淪落民間,做些小雜工,最後才在一間莫斯科的貿易公司找到工作,讓他以前的俄國經驗派上一點用場。他一人在海外工作十六年,晚年才回到日本和家人團聚。
他從不知道當初發出的那些簽證有沒有用,也不知道那些受他幫助的猶太人一直在尋找他。1968年這些猶太人終於找到他,他才明白自己救了多少人。
有個猶太人問他:「為什麼你願意做這些事,不求任何回報?」杉原先是露出很困惑的神情,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最後他說:「我是一個很簡單的人,有些人需要你的幫忙,你就做下去吧!」他說:「在人生中,你只需要因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而去做,不必多想,不需要任何動機或目的,不必想有沒有賺錢,不必記載下來四處宣揚;只要因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而去做就好。」
戰後,杉原千畝、狄德克和華頓戴克,皆獲頒為「國際義人」(專門頒發給二戰期間曾幫助過猶太人的非猶太人士),杉原千畝是唯一上榜的日本人。
***
杉原千畝,這段在二次大戰期間並不出名的事蹟,值得被我們記住。
有時候,你必須做正確的事。你可以違背上級,但你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
只需要因為一件事是正確的而去做,這樣就好了。
__________
美國PBS紀錄片:https://is.gd/NMLl64
Sugihara: Conspiracy of Kindness
(杉原千畝:善意的陰謀)
效法某人英文 在 軍公教網路之聲直播電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品格的民進黨part 2】—杜關東
各位夥伴,大家好,早安,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監察院退休的杜關東,今天是107年11月20星期2,離11月24投票日只剩下4天啦,我們軍公教同仁身為知識分子,也是社會的良心,千萬不要樣那些政務官一樣,在此次選舉中完全忘記要保持行政中立,我們的道德高度,我們的民主素養,是某些政務官不能比的。我們神聖的責任,是要讓正道的候選人能脫穎而出,我們崇高的目標,是台灣能否長治久安,維護我國道德底線與法治原則的責任全在我們軍公教的雙肩上,真是所謂同志仍須努力,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絕不能像政務官一樣,存有五日京兆的心態,處理公務只問顏色,不問是非,能撈就撈,能混就混,這些都在戕害台灣的未來。今天的天氣呢?今天全天都是多雲的日子,氣溫最高22度最低20度,降雨機率40趴,天氣比較寒冷潮濕,各位夥伴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感冒,大家可要為國珍重啊!
最近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7日在高雄替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輔選,在前往高雄市雲林同鄉會拉票時,就已故的考試委員黃俊英,其在2006年與陳菊競選高雄市長時爆出的「走路工事件」抱不平,脫口說出:「那個查某人真夭壽,我不要說是誰,肥滋滋那個,走路起來像大母豬」,暗指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陳菊造假「走路工事件」。結果吳敦義暗酸陳菊是隻肥滋滋的母豬,遭到民進黨上下大張撻伐,蔡英文說是在侮辱國民黨自己,是在糟蹋台灣人拚命爭來的民主價值跟言論自由,陳其邁感到憤怒難過,吳思瑤氣到發抖痛批喪心病狂到非人的境界,蘇貞昌更是氣到不行,簡直可用悲憤來形容,連王丹都說「看見陳菊的淚水,豈止是高雄人,所有台灣人,都應當站出來了!」真是義憤填胸,一股大氣凜然的樣子,但是各位夥伴哪,請你想想4年前連勝文被罵為神豬時?請問今天為陳菊而撻伐吳敦義的名嘴政客或社會正義之士,當初有沒有用同樣的標準為連勝文講一句他是台灣人的兒子,台灣人站出來了?4年前柯文哲的團隊以及民進黨附隨組織,不停的用「神豬」來侮辱他,嘲笑他的身材,無所不用其極的霸凌他,還自認幽默時,當時有誰為他主持正義?有誰說是在侮辱民進黨自己,有誰說是在糟蹋台灣人拚命爭來的民主價值跟言論自由,有誰感到憤怒難過,有誰氣到發抖痛批喪心病狂到非人的境界,有誰看見連勝文的淚水,豈止是台北人,所有台灣人,都應當站出來了!有誰有誰?抱歉,抱歉沒有人,當時的社會氛圍,當時的民進黨附隨組織,當時的名嘴,全都幸災樂禍,歡聲雷動地看者柯集團及民進黨毫無忌憚的霸凌連勝文,那時比起現在,是多麼地令人為台灣的民主擔心那,台灣還有公道嗎?那時自許為公正學者怎麼不見了?只看顏色辦事,有兩套標準的國家終將走向分裂,民進黨不愛台灣,因為他不怕台灣分裂,民進黨不愛台灣因為他不怕台灣有仇恨,各位夥伴,我們才是定國安邦的基石啊。我們為了台灣的將來,我們為了我們的子孫一定要勇敢地站出來。不要冺金黨繼續的糟蹋台灣人拚命爭來的民主價值跟言論自由。
年金改革在今年7月上路,共有約33萬3000名軍公教權益受損,依照我國現行法律,公務人員可以提出復審,軍、教人員可以提起訴願,據目前的消息,大約有8萬公務人員提起復審,2萬1千名退役軍人、退休教師向行政院提出訴願,依新聞報導其中有1萬6483件已經完成審查,不過當中有9成是被駁回、1成不受理,等於是全軍覆沒。」看到這則新聞,雖說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在心理上卻還滿難接受的,不是被駁回,就是不受理,那就代表行政院根本不珍惜他的員工,一個不懂得珍惜員工的公司,怎會有亮眼的業績呢?說起來還真令人懷疑民進黨治理國家能力,這有點像財團玩股票,玩著玩著一不小心把公司就買下來了,但是沒本事治理公司,對股東沒法子交代,最後只好痛宰員工,掏空公司,各位夥伴那,你看像不像民進黨現在治國的方式,先藉口財政不好痛宰軍公教福利及退休金,然後再說財政寬裕,拼命增加支出,已杜國人悠悠之口,能混幾年就混幾年吧,現在全國老百姓都已經覺悟了,都要揭竿而起啦,真是所謂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治國者怎不能小心謹慎啊。
當然啦!我退休軍公教同仁在當初提起復審或訴願時就已明白復審及訴願的結果,因為我們這個政府已經成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政府完全沒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在乎法律的規範,一切都依照民進黨的指示辦事,簡直是行屍走肉,所以被駁回或不受理完全是在意料之中,所以我們現在要開示進行的是第二步,那就是打行政訴訟,因為打行政訴訟是需要花錢的,而且訴訟的結果,依目前氛圍及民進黨鴨霸作法,可能會輸,所以我們協會就決定以不收費的方式來協助退休的軍公教打行政訴訟,如果各位退休軍公教同仁願意參加行政訴訟,就可以到全國公務人員協會來,我們會協助行政訴訟的,不過因為是行政訴正式公文及訟,所以準備的資料比較嚴整的,首先你必須先準備銓敘部、國防部、各軍種司令部、教育部或縣市政府等機關寄來的行政處份書,包含正式公文及退休金重新計算審定函,第二步將復審機關或受理訴願機關寄給妳的駁回決定函備妥,以上兩項公文請盡量使用雙面列印,第三步將你的身分證影印兩分,記得要正反兩面,印章一枚,印文必須是標楷體,當以上資料準備好了,就要親自到協會來辦理委任事宜,以後兩個審級的訴訟及釋憲,均委託協會辦理。我們只要靜候佳音就好了。
當然啦,也有夥伴質疑,為何一定輸,我們還要做呢?各位夥伴,我們提復審訴願,打行政訴訟其目的是為了取得釋憲的權利,大審法規定,人民必需窮盡一切救濟程序以後才能聲請釋憲,這就是我們要進行復審訴願、行政訴訟的目的,所以我們希望各位夥伴繼續努力,為最後一哩路加把勁,讓我們一起努力,讓中華民國的大法官親筆寫下大法官對年金改革的意見,為何呢?因為這個政府用違反法律原則,用製造世代仇恨,用鬥臭軍公教的方式來刪減軍公教的退休金,這種做法是合憲的嗎?這種做法是合乎道德的嗎?我們要留下了歷史的紀錄,讓亂臣賊子懼啊!
各位夥伴那!我們向監察院的陳情案,經過監察委員仉桂美、劉德勳與包宗和的詳細調查,這三位偉大的監察委員無畏風霜,站在法治國的立場,勇敢的對政府錯誤的施政提出釋憲的聲請,讓司法院的大法官們好好地站在憲法的高度上,檢討政府年金改革政策是否符合憲法規定。三位手無寸鐵的監察委員,居然敢直指行政院的缺失,真不失古之大臣風範,真是所謂的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而不汲汲於名也,在宋朝的時候,政府將監察委員的姓名刻於石板上,以便後人能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監察院雖然沒有將監察委員的姓名刻於石板上,但是監察院有網站,監察院已將提請釋憲的三位監察委員以及反對釋憲的十一位監察委員的姓名均公布於網頁上,各位夥伴哪!大家都可以上監察院的網頁去看看,哪一些監察委員是愛國的,哪一些監察委員是汲汲於利的,其相距何其遠哉,一看即明,真不知他們的後代如何評鑑自己的先祖。嗚呼,可不懼哉!監察院院會審議通過監察委員仉桂美、劉德勳與包宗和釋憲案主旨,摘錄如下,以為紀念。
『據訴,公教人員年金修法相關法案是否有違法律不溯及既往、信賴保護等相關原則?是否有違憲之疑義?相關公教人員之權益有無被公平合理之對待等,均有詳加釐清並深入調查』等情案,行使監察職權而適用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及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發生有牴觸憲法第1條、第7條、第15條、第16條、第22條與第23條規定之情形,與憲法所揭櫫之法治國原則下之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誠信原則、平等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有所扞格並架空憲法對於公務員制度性保障等疑義,爰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5條第1項第1款規定聲請解釋。而其釋憲理由,坦坦蕩蕩的指出、監察委員效忠對象是中華民國憲法而非其他任何黨派與個人,憲法第90條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與第171條規定:「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法律與憲法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司法院解釋之。」監察院作為最高監察機關發現「法律與憲法有無牴觸發生疑義」,咨請司法院解釋,此即五權憲法的真正意涵,監察委員自應維護監察院本身抽象法令違憲聲請權之聲請,否則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1條所定憲法忠誠義務。實在是擲地有聲,足為千古傳誦。在這裡我軍公教同仁向這三位監察委員仉桂美、劉德勳與包宗和致上最高敬意。
在過4天就要投票啦,我們要通過選票來告訴執政黨他的施政傷害了台灣人民,我們要通過選票來告訴執政黨他分裂了台灣人民,我們要通過選票來告訴執政黨他的施政破壞了台晚的法治基礎,傷害了台灣人民的道德水平,11月24日各位夥伴一定要去投票啊。
各位夥伴,台灣的選舉的當選者都是靠一些話術、敢開空頭支票及一些抹紅抹黑抹黃才能當選,所以我們軍公教既然是人民的公僕,就不能袖手旁觀,任令那些無良政客用抹紅、抹黑、抹黃造謠等無恥手段與說謊來騙取我們鄉親的選票?各位夥伴們,我們實在不能再沉默以對啦!風雨如誨雞鳴不已,我們要關心台灣的未來,要大聲疾呼全台灣民眾都要謹慎每一次選舉的機會,不能再讓無良的政客,再當選了!另外,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如何參加全協行政訴訟,請在周一至周五0900至1700電詢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並參閱官網說明。
今天就報告到這裡,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下次見
#全國公務人員協會行政訴訟受理上週五截止,本週暫停,後續階段請見官網說明。
效法某人英文 在 Prudence Liew 劉美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y best friend's page...A friend who always inspires me, a good example...
Teachings from Karmapa Trinley Thaye Dorje
大寶法王聽列泰耶多傑的開示
( PLEASE SHARE 請分享)
2017-06-27
To deal with someone else's anger or aggression, the best method is simply to meditate on compassion and loving-kindness, because, it seems that the aggression that one experiences from others has to do with, not having dealt with one's own consciousness' stream.
面對他人的憤怒或侵略時,最好是簡單地反思慈悲。因為,我們感受到他人的侵略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意識流。
2017-06-24
The difficulties we face can help us grow. 我們面對的困難有助我們成長。
The difficulties that we face right now, from a Bodhisattva's perspective, are what is known as 'great teachers,' like wish-fulfilling jewels, because they help us to grow and develop. They are 'wish-fulfilling challenges,' 'wish-fulfilling teachers.' All of the obstacles that we face - be it health-wise; with regard to our mental development; or concerning our income; our livelihood - well, basically any difficulties, challenges or obstacles concerning day-to-day life - all of it, if we can take it the right way, can really, really help us to grow.
我們現在面對的困難,在菩薩的角度看,可以稱為’偉大上師‘,像如意寶珠,因為它們幫助我們成長和發展。它們是‘如意挑戰‘,’如意上師‘。我們面對的所有障礙 – 可能在健康上;有關智力的發展;或跟入息有關;我們的生計 – 基本上日常任何難關、挑戰或障礙 – 所有的,若我們可以保持正確的態度,真的真的能幫助我們成長。
2017-06-20
The idea of wanting to benefit others is a quality that comes very naturally to us. It always helps to have an example, to have a teacher to remind us of this quality. However, it is innately there, so it is easy for us to relate to this idea.
我們自然生起利益他人的願望。一個榜樣常常會有幫助,有一位導師去提醒我們這品質。但是,它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我們很容易地跟這想法聯繫起來。
In terms of a practical way of engaging with this, we have to think of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it starts with all those that are near or close to us. In a way it is helpful, practical, and much more effective to begin like this, to focus on the nearest individuals. Afterwards, by continuing, persisting and putting effort into maintaining that attitude, engaging in supporting others becomes easier. I think that the benefit is not only for now, not only for the moment, but it brings peace and meaning in one’s life, and at all times.
在實行上,我們需要念記所有眾生,而由親近我們的開始。在某方面上,專注於最親近的人對開始訓練時有幫助、是踏實的,和更有效率。然後,持續、堅持,和用功地保持這態度,能讓我們更容易地支持別人。我想益處不僅在當下,不只是一霎那,而能讓一生也得到平和跟意義,恆常地。
2017-06-16
Be a good example 成為一個好榜樣
We all have a child nature inside us, no matter what stage of life we are in. When we say to a child 'go to sleep,' of course it doesn't work. Instead, children will learn actually mostly through watching what others do, how others walk, talk, behave and express. They are always watching. This is why, no matter where we are in life's journey, since we still have this kind of child nature in us, all it takes for that person to change is for them to see a good example. And then the habit takes over and they want to mimic and imitate that. So if we wish for something or someone to change, we have to be a good example.
無論在生命那一階段,我們都有孩子的品性。當我們告訴小孩:『去睡吧』,當然這是不行。反而,小孩大多會透過觀察別人學習,人們怎樣走路、講話、行動和表達。他們常常在觀察。因此,無論我們在生命的那一階段,因為我們內在有孩子的品性,看到一個好榜樣就足以令我們改變。然後構成習慣,和他人會希望效法那行為。所以若果我們希望某東西或某人改變,我們要成為一個好榜樣。
(英文原文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17th.Karmapa/
(中文翻譯由本FB翻譯小組負責。若有錯漏,請見諒。節錄或載列文章內容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