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這是一首很有名的長篇敘事詩。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因為開篇第一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回~」太有記憶點了,所以後來這首詩就直接稱為「孔雀東南飛」。
人物:
焦仲卿/職業是府吏,一位基層公務員,經常外派不在家。
劉蘭芝/姿容姣好,知書達禮,裁衣織布彈箜篌,才藝雙全。三年不育,婆媳不和。
焦母/寡婦。辛苦養大兒子和女兒。多少有些戀子情節。會槌床駡兒子,逼他休妻,希望兒子改娶東家秦小姐。
劉母/內宅婦人,丈夫已逝,夫死從子。
劉兄/性行暴如雷。逼妹妹改嫁太守之子。
臨演/媒人,縣丞,太守和跑龍套角色。
故事大綱:
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所不容而被休回家,大哥逼她改嫁,新婚之夜劉蘭芝舉身赴清池,投水自盡。焦仲卿自掛東南枝,自縊殉情而死。
這隻孔雀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冲刷,依舊鮮活!停不下來,因為婆媳問題千古難解。
身為兒子,面對愛情和孝道衝突時的困境也是千年無解。
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母親不負卿。
詩中用大量筆墨描寫劉蘭芝,特別提到她確定被休棄時,一大早起來梳化,化了正妝,穿上最體面的衣服,精妙世無雙的樣子上堂拜阿母!辭別婆母時,一滴眼淚都沒掉,在她人生最低潮時,還能光彩照人。撐住自己的尊嚴。
焦仲卿犯了天下兒子的通病,應該兩頭瞞的事情,他兩頭傳。事情搞砸了,就先逃避!奉母命休妻,又對妻子發誓,還必相迎娶,一定再把你重新娶進門。
最幼稚的一幕是當他聽說劉蘭芝要再嫁太守之子時,立刻請假回來,不是想辦法挽回,竟然跑去説氣話。
「恭喜你嫁入豪門。説好的誓言呢?哼,沒關係!吾獨向黃泉! 我自己去死!」
劉蘭芝拉著對方馬鞍的手突然放開,感覺什麼都抓不住了⋯你⋯⋯你⋯⋯我們同樣是被逼迫,你是被母親所逼,我是被兄長所迫,何意出此言?為什麼要這樣諷刺,挖苦我? 行! 你要死?好! 我們黃泉下相見!
無法阻止的悲劇,真是令人悲催。兩人就這樣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焦仲卿收道劉蘭芝的死訊後,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同學看出來了這首詩的前後呼應嗎?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劉蘭芝娘家在夫家的東南方,因為不捨離開而頻頻回首。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焦仲卿特別選東南方向是代表生死相隨!
後來兩家求合葬,特別記下這段故事,希望後人戒之慎勿忘,不要忘記他們的悲劇。
全文340多句,紙短情長,留給各位發揮,如果勾起你的回憶,讓它隨風而逝,都過去了!
我們要在沉默裡慢慢地學會堅強(林徽音)
晚安
PS孔雀為什麼往東南飛,有很多種説法,此處取其一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
敘事詩古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唐詩三百首和朱自清,你應該不陌生,不過,你看過朱自清所著的「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嗎?謝謝網友張恒睿拍攝這本將朱自清筆下的指導大概收錄其中,於1981年1月由久久出版社再版、名江書局印行的《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是孫洙,別號蘅堂退士,江蘇無錫人,清乾隆16年(1751年)進士。孫洙編選唐詩,是依據沈德潛(1673-1769)的《唐詩別裁》及王士禎(1634-1711)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為主,雜以其他唐詩選本。
《唐詩三百首》的題材廣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邊塞軍事、宮閨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沈、隱逸生活等;但《唐詩三百首》也有一些遺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樂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選入。
《唐詩三百首》向來有幾種注釋本流行,其中以陳婉俊的補註較為簡明,朱自清則著有《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堯根據《唐詩三百首》重新加注。
《唐詩三百首》編選背景:
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難以全讀;此後沈德潛以《全唐詩》為藍本,編選《唐詩別裁》,收錄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難以全讀。於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一十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乾隆9年(1744年)他考中順天舉人,授景山官學教習,出任上元縣教諭。乾隆16年(1751年)他得中進士,歷任盧龍、大城知縣。後遭人讒陷罷官,平復後任山東鄒平知縣。乾隆25年(1760年)、27年(1762年)兩次主持鄉試,推掖名士。
孫洙為官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又勤勉好學,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28年(1763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唐詩三百首》於清乾隆29年(1764年)編輯完成,至於書名由來,一說是脫胎於民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作詩也會吟」,一說為取自「詩三百」。
《唐詩三百首》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古創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詩註疏三百首》的一種。五律源於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於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聖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五絕起源於漢,七絕起源於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敘事詩古詩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完了曼娟老師的新書《天上有顆孤獨星》(以下略稱《天星》),堅持一天只讀一篇,在睡前,像聆聽一則則蕩氣回腸且發人深省的枕邊故事。再搭配每一篇QR code裡老師的親身語音講解,等於買一本書還附贈一套有聲書!超佛心的。
一直很喜歡聽曼娟老師講詩詞人的故事,因為除了她以外,我真沒聽過有其他人,有相等能力可以把那些教科書裡的人事物,說得這麼精采動人。「以前到底我從國文課本學到什麼呀?!」一旦被曼娟老師講解過的詩詞與作家生平,完全3D技術似的活靈活現重現。
讀著《天星》這本書時,又再次感受如此的體驗。而且老師總還能自然而然地(當然其實背後是她精心設計過的)結合現代人的處境,讓人驚覺詩詞裡的情緒,千百年不過一瞬間,我們原來仍在經歷,或即將面對。那些古詩詞,其實從來都不古老。
累積了過去藏詩卷的功力,曼娟老師在《天星》嘗試了新的敘事手法。有用文學濃度的第二人稱,重返歷史現場,也有用第一人稱的自己,讓現代和古代對照。
老師有時像個專注的導演,帶著強烈戲劇感,重拍一則詩詞人的故事,但又賦予新的角度去詮釋,我們跟著她的鏡頭(文字)深入看見了許多過去沒人發掘的細節;有時她又回到抒情散文的張曼娟,用真實生活的感觸揣想古人,問他們,但其實更是問自己、問讀著《天星》的你和我。
《天上有顆孤獨星》為生命課題中的「孤獨」解鎖,讓孤獨變成了珍重的寶物,懂得享受就能擁有,然後活出所謂的存在感。
張曼娟
敘事詩古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書館。」再如小說家宋澤萊寫道:「這篇文章〈阿母〉。仿若讓人聽到了作者的悔恨和自譴,讀完時我們竟流淚了。」讀者們的反應,其實也是鼓舞我砥礪自己用心創作的動能。──林央敏
曾以〈毋通嫌台灣〉獲得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的林央敏,致力於台語文學創作,包含台語詩和台語散文,推廣母語,倡導將母語台語列為學校課程。
本書為其長年創作散文集結,以四卷四個不同的面相,素描親情、鄉情、人情與家園情,從親人出發,有寫給母親的〈第一封信〉和描繪〈阿母〉忙碌的身影,還有父親為了籌措學費,將家中老牛賣掉,他不捨老牛〈收藏一撮牛尾毛〉來紀念,最難忘的是〈和阿公聽拉即哦的日子〉以及鼓勵他升學的〈二叔公〉,字裡行間盡是濃密的親情,展現無休止的溫暖;再到成長的〈孕鄉〉嘉義太保,歲月流轉,從老家所在的水牛厝開始到牛稠溪流域的變化、信仰中心土地公廟的由來、吸石路的傳說,還有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民俗祭典,訴說一個個引人入勝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與濃烈鄉土情懷;繼之以對人情事故的感懷詠嘆,小則一己之思,大則關於國家、民族、社會、政治、文化的寄望。終章以隨筆小品,有生活記趣,也有對生命的感悟,乃至異想天開的遐思。
林央敏將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透過文字,引領我們將目光回歸自我,重溫情懷,找回我們對土地的熱忱與認同。
作者簡介: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敘事詩古詩 在 知史- < 中國最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它收入《雜曲歌辭》,題爲《焦仲卿妻》。 《孔雀東南飛》的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寫劉蘭芝嫁到 ... ... <看更多>
敘事詩古詩 在 藍心羽/黃詩扶「平仄琴瑟惹了春風的不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黄诗扶 #蓝心羽. 敘事詩 - 藍心羽/黃詩扶「平仄琴瑟惹了春風的不舍,嘆夏花難押秋月的韻轍」【動態歌詞Lyrics】. 5.1K views 1 year ago #黄诗扶 #蓝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