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推出文章選讀會員服務?
✅ 聚光燈效應
科學界一則有名的笑話: 想像你人在一條黑濛濛的街,遠方有一盞路燈照亮人行道上的一小圈地方(不曉得為什麼,其他所有街燈都不會亮)。在那一圈光亮裡,有一個人雙手貼地跪在地上,你走上前問他在做什 麼,對方回答:「我在找鑰匙。」他看起來在找鑰匙。」他看起來很慌亂,你自然想幫 上一點忙。加上時間很晚、天氣又冷,兩個人一起找,一定比一個人找來得快。為了知道從何著手、增加效率,你問:「對了,鑰匙掉在哪裡?」 他指著你身後一百公尺遠的黑漆漆街道回答:「掉在那邊。」 你問:「那你幹嘛在這裡找?」 「因為這裡是我唯一看得到東西的地方!」
我們的假設可能帶來光亮,使我們有能力以不同方式觀看一或是正好相反。究竟是或否,端看我們有多抗拒探索黑影:通往新道路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裡。這就是我鍾愛這個找鑰匙故事的原因。這是警世的寓言故事,督促我們反省自己的觀看方式。
~ 以上內容出自 慣性思考大改造 –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Soft & Share 每天都在策展線上課程,我們平常會透過閱讀市場趨勢文章,開源專案介紹來挑選課程,因為我們不希望犯了「聚光燈效應」這個思維謬誤
所以我們也把目前閱讀的文章摘要筆記開放給目前的訂閱會員,希望透過這些每日的文章選讀,在大腦的暗處發現無限的可能性!
✅ 每日文章選讀內容包含
1 個人成長
2 行銷
3 創業
4 團隊管理
5 產品管理
🔥 在11/30 前訂閱我們會贈送 udemy 課程一堂 ( NT 400 元內 ) ,請在訂單的備註欄中註明您想上的課程
✍ 與目前的訂閱會員比較請參考 https://softnshare.com/subscriptions/
https://softnshare.com/subscriptions/soft-share-%E5%8F%8B%E6%83%85%E8%B4%8A%E5%8A%A9%E6%9C%83%E5%93%A1-%E8%A8%82%E9%96%B1%E4%B8%80%E5%B9%B4%E4%BB%BD/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5的網紅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索取我的電子書: http://bit.ly/jean-fb-ebook 大家新年快樂,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 今天想跟各位談談,在家工作如何提升執行力,三招解决拖延症。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在家工作的全職媽媽,目前在做網路行銷,透過網路上找客戶並且有自己的網路事業,今天這集你一定會很有感覺...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戴蒙德老師啟發了我,她是貨真價實的好老師,不強調該看什麼,而是強調該怎麼看。戴蒙德老師在「看」之中,成為研究大腦物質方面適應性的第一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主流科學看法認為,大腦原本是怎麼樣,一直都會是那樣一你得到基因給你的大腦,就那樣了,祝你好運!然而戴蒙德老師與其他人的研究與實驗,證實這種看法有誤。大腦會配合環境變好或變糟。大腦皮質在「豐富」環境中會變複雜,在「貧瘠」環境中則變得不複雜。
戴蒙德老師對於大腦形態與周遭環境的關聯深感興趣,進而研究大鼠的「強化典範」(enrichment paradigm)。她的實驗如下:一組大鼠被養在充當「豐富環境」的大籠子裡,裡頭放著定期替換的「探索物品」,增加新奇感與變化;另一組大鼠被養在充當「貧瘠環境」的小籠子裡,不擺可以刺激感官的玩具。老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一個月後,取出牠們的大腦做後續的觀察分析。戴蒙德老師找到決定性的證據,證明大腦不只在發育期被型塑,而是一生之中都有可能,也因此感知具備可以出現重大轉變的空間。
各位要是給自己具備可塑性的人腦不具挑戰性的無聊環境,大腦就會適應缺乏挑戰的情形,讓自己遲鈍的一面跑出來,畢見大腦細胞會耗費大量能量,那麼做是有效的節能策略。反過來講,如果你給大腦複雜的環境,大腦就會回應複雜的情形,想辦法適應。戴蒙德等人發現,此一對應能力會釋放促成大腦細胞成長與連結的成長因子,豐富腦部的實體組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615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自然科普《慣性思考大改造》】
「用簡易科學推翻感知慣性,開發深埋直覺背後的創意潛能。」
假設現在桌上有一根蠟燭、一包火柴和一盒圖釘(圖釘的長度不足以刺穿蠟燭),請大家發揮創意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東西,將蠟燭固定於牆上、點燃蠟燭,且蠟油不能滴到桌上?答案將於文末揭曉。
大家是否記得數年前紅極一時的「藍黑/白金」洋裝事件?同一件洋裝在不同人眼裡呈現「藍底黑條紋」和「白底金條紋」兩種樣貌,討論沸沸湯湯、擴及全球,連《華盛頓郵報》都以〈讓世界分裂的「白、藍洋裝」精彩內幕〉為題報導。(從我眼中看來是藍底黑條紋,且洋裝款式偏老氣,不適合穿去婚禮)(誰問你時尚建議了!?)
這起趣味軼事,實則與「感知神經科學」息息相關,洋裝顏色歧異打擊了許多人對「客觀現實」之信念,透過洋裝照片,我們發現自己認定的現實產生裂縫,即使能「感知」到光線,卻不一定能「看見」真實的光線。
因人類的感知系統乃基於物種存續演化,「精確看見現實」可能成為生存障礙,大腦習慣排除具有不確定性的事物,導致感知經常抄捷徑,做出錯誤結論。眼見,不一定為憑。
為了以實體方式改變大腦,直接影響自己未來能擁有的感知類型,《慣性思考大改造》的作者畢.羅托教授以「籃中貓咪」、「發條橘子」等實驗為例,說明勇於質疑,有意識地採取行動,積極參與個人世界,才能適應改變,藉此不斷定義常態。
身為一位25年來專注研究神經科學的專家,本書就像其紙上實驗室,古怪、奇特、有趣,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經過特殊編排,藏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細節和小驚喜,以大量實驗、測試及練習與讀者互動,引導一般人循序漸進消化原本難以理解之博大精深理論,展開一場新奇閱讀體驗。
閱畢本書,不但長高了、變壯了、胸部變大了,連考試都考一百分(廣告不實)。更能學以致用汲取全新創造力,應用於工作、感情、人際、家庭等面向,以與眾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回到開頭「鄧克的蠟燭問題」,解法如圖片8,用圖釘將圖釘盒釘在牆上作為燭台,點燃火柴融化蠟燭底部以固定蠟燭、燃燒燭蕊。
若你能提出截然不同的創意回答當然更好!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重點在於跳脫傳統觀點與固有思維,在試誤過程中連結相異概念,喚醒沉睡創意,開發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想突破現狀、跳脫感知慣性,歡迎加入《慣性思考大改造》的紙上冒險旅程,體會眼見不能為憑之驚奇~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慣性思考大改造: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新的一年,你希望在哪方面有所突破?
例如:『《慣性思考大改造》:我希望在薪水上有所突破,老闆拜託你了!!』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12/20(五)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12/21(六)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慣性思考大改造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Deviate #TheScienceofSeeingDifferently #畢羅托 #BeauLotto #時報 #神經科學家 #怪奇實驗室 #LabofMisfits #視錯覺圖 #互動式實驗 #跳脫感知慣性 #思考邏輯 #創意潛能 #眼見不能為憑 #自然科普
★博客來:http://bit.ly/2Z3h1h2
★時報:http://bit.ly/2YUxQdX
★誠品:http://bit.ly/36IlPe7
★金石堂:http://bit.ly/35w49SO
★讀冊:http://bit.ly/2EskI6d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3ycGOidxOxA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索取我的電子書: http://bit.ly/jean-fb-ebook
大家新年快樂,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
今天想跟各位談談,在家工作如何提升執行力,三招解决拖延症。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在家工作的全職媽媽,目前在做網路行銷,透過網路上找客戶並且有自己的網路事業,今天這集你一定會很有感覺。
因為在家工作真的很容易陷入拖延的狀態,家中誘惑很多,或是網路上各種資訊很吸引人,如果你是一人公司,常常要自己決策很多事情,你可能會跟我一樣,常常滿腦子都是新的點子,很想趕快嘗試,結果累積一大堆想法在腦袋中,亂七八糟的,最後什麼事情都做不完….也做不好,影響生產力!
那我直接切入正題,今天與你分享三招,我學到的方法,協助你打擊拖延症:
第一招:腦袋斷捨離
把你大腦中想法全部列出來
重要 2. 緊急 3.規律 4.想法
第二招:熱身後以結果為導向
如果你的事業過程看成,從台北開到墾丁度假
你今天很想去墾丁,但覺得路很遠,想去但又拖延
該怎麼抵達墾丁?
先熱身:起碼要先啟動引擎,開出停車場,往前開就對了
熱身後往正確方向:要選擇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而不是走蘇花公路
第三招:工作氛圍圈,圈子的力量
好的圈子會讓你受益一身:工作圈、學習圈、社群圈的公眾力量
在家工作的你記得脫掉睡衣,穿上好看的衣服,化點妝
為自己製造工作的正式氛圍,
你會因為覺得妝很美,睡覺很可惜,就放棄睡回籠覺的念頭。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
如果你對這集有興趣,歡迎留言給我,或是可以支持我的Youtube和Podcast節目。
歡迎索取我的電子書: http://bit.ly/jean-fb-ebook
【關於我】
✎Line: http://bit.ly/jean-line
✎Facebook:https://bit.ly/jean-fb2
✎Instagram — https://bit.ly/jean-ig
✎Podcast:https://bit.ly/jean-pod
✎Youtube:https://bit.ly/jean-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_EujWDmOXk/hqdefault.jpg)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玉山】
海拔高度:3952m
總公里數:≒21.8km
百岳排名:1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所屬園區:玉山國家公園
百岳別名:新高山、石英之山、摩里遜山
玉山,一個令台灣人敬畏,並感到驕傲的山頂
在國小課本裡,深植於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前幾年越野女王Ruth要回紐西蘭時,
我決定趕緊帶她跑多一點台灣高山,
於是連幾天跑奇萊、能高越嶺、部落瀑布,最後用玉山送別,
抵達山頂時是完美的天氣,
炙熱的陽光、涼爽的微風、壯麗的山景,
兩人實在捨不得馬上下山,
我們在旁邊小空地躺下來小睡一下,並用外套蓋著頭,
沒多久,有一群叔叔阿姨爬到主峰,對話很有趣,
「阿~主峰主峰~~終於到了~~好漂亮捏~~」
「咦…ㄟㄟ…旁邊怎麼有兩個人躺在那…好可怕喔…」
「是不是高山症啊….」
可能我們兩個睡太直了,被人誤會…
當下我笑出來,但又不敢爬起來,怕嚇到他們
又多了一件趣事
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東北亞的第一高山。
不僅是群岳顛峰,也是大河之源,
是台灣最長的溪流─濁水溪,荖濃溪、楠梓仙溪等溪流的發源地。
相當雄偉磅礡。
另外,玉山有許多名稱故事
原住民
玉山國家公園範圍早期為鄒族與布農族的生活領域,
於遺址附近發現的石器與陶器等史前遺蹟與遺物,
證明本地的人類活動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
玉山為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
布農族稱為Saviah,意旨「高大的山」
鄒族稱為Patungkuonʉ,意為發亮的山或「石英之山」;
漢語音譯為八通關
西方文獻
記載於1857年,一艘美國商船離港時,
船長摩里遜見到高聳的玉山之後記載在航海日誌中,
稱為「摩里遜山」- Mt. Morrison,但也有認為名稱的由來,
是為了紀念英國第一位於1807年來華傳教的牧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日治時期
1895年進行臺灣的測量,
發現玉山的高度超越了日本的第一高峰富士山。
在1897年,由明治天皇將摩里遜山命名為「新高山」
,並由發布告示,意指日本領土新的最高峰,
周圍群峰一併更名,主峰又稱「新高主山」
民國時期
1947年12月1日宣布山名訂為,「玉山」。
玉山曾是殖民者與統治者彰顯其權力的象徵,
1985年,玉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山川百岳得以褪去政治圖騰的外衣,
還其自然本貌,讓台灣人民親身貼近與感受它。
⛰玉山群峰
玉山東峰,3,869m
玉山北峰,3,858m
玉山南峰,3,844m
玉山前峰,3,239m
東小南山,3,744m
南玉山 ,3,383m
鹿山 ,2,981m
玉山北北峰,3,833m
玉山圓峰,3,752m
小南山 ,3,582m
北玉山 ,1,849m
玉山群峰有10座山峰超過3,000公尺,
其中有9座列入台灣百岳,
口傳稱為前五後四共九座玉山百岳
前一晚,我們住在東埔山莊,
看著工作人員忙進忙出,在高山環境工作真的辛苦,
有好的菜色和洗澡的地方,已經非常感恩,
而且床鋪很舒服,躺下去直接睡著 (可能我到哪都能睡XD)
這天我們7點從停車場熱身至登山口,
心裡非常興奮,再度造訪玉山,
期待著山頂的風景,以及湧現許多回憶,
出發後,身體與大腦再度進入訓練模式,
不斷只想往前推進,連續開始爬坡後,
慢慢感受到海拔上升的心跳聲,
這次難得有筱瑜姐的加入,讓訓練不再孤單,
過往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訓練,
有志同的隊友加入,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轉換了心態,不再是個人主義,
而是共同一起完成目標,共享生活,
彼此分享著訓練感受,
是我這次學到最大的收穫,
上山前,看到一位大哥,一隻腳用義肢前行,
一步步、一步步慢慢得走上去,
詢問之下還去了東鋒,太太也陪在身旁,心理不免感動,
快與慢,只是速度上的不同,
但每個人上山的意義、理由都不一樣,
都用自己努力的方式登頂
抵達山頂前,其實心裡有點激動,
設定了五嶽單攻訓練,並確實去執行,
而是因為熱愛,就去做,如此簡單,
「你好,好久不見了」
在山頂,被群山擁抱,我是,最幸福的人
⛰️玉山主峰:台灣登山的百岳入門之一
⛰注意: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定,申請玉山主峰單攻,
若10:00前沒有通過排雲山莊,強烈建議原路折返下山。
⛰玉山其他路線
玉山後四峰登山步道:單程22.4 km
玉山前五峰登山步道:單程17.9 km
玉山西峰步道 :單程11 km
玉山前峰登山山徑 :單程3.5 km
玉山群峰線 :59.2 km
八通關上玉山 :34.3 km
謝謝許多山友讓我們先過,才能夠專心訓練: )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百岳
#玉山
#玉山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 GO M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YoJbXVzLuc/hqdefault.jpg)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天,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那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在你成長過程當中,有沒有被父母或師長要求「你要跟大家成為好朋友」或者是「要交很多朋友」這樣的經驗呢?當下你是什麼感覺?如果你是一個外向活潑的孩子,這或許對你來說沒有太大的困難,可是如果你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呢,這對你來說是不是一種壓力?
你心裡其實也想要有更多的朋友,可是因為被要求做這件事情之後,交朋友這件事情,除了你原本的緊張、擔心、壓力之外,他又多了一層好像不得不去做的感覺,弄到最後你甚至於會有點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想要朋友還是不想要朋友。
其實這件事情從來就不是絕對的二分法,在交朋友這件事情,你一定會跟有些人是合得來的,但是有些人並不是他有問題,也不是你有問題,但是你們就是走不在一起,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可是這樣自然的狀況有時候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很容易被扭曲哦~
這樣的扭曲其實也不只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就像是我最近讀到一個資料哦,絕大部分的日本人在進入國小就讀的時候,都會聽過或者是唱過一首叫做「等我升上一年級」的兒歌,在這個兒歌裡面哦,有一句歌詞是這麼唱的,他說:「等我升上一年級,能不能交100個朋友」有很多日本人對這個歌詞都印象深刻,或許會有很多小朋友進了學校之後真的能夠交到100個朋友。
但是因為這樣的潛移默化覺得一定要交到100個朋友,才是理想的狀態、才是對的、才是好的,這件事情真的會讓很多人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學校這樣的環境哦,會特別強調「大家都是好朋友啊」、「大家要團結在一起啊」、「大家要和和氣氣地相處啊」,似乎很多老師和父母親會有一個預設的狀態,就是「大家要成為好朋友」。
其實喔,能夠成為同學,能夠先相安無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起步。至於能不能成為好朋友,我們要反過來問問現在身為成人的我們,我們有辦法跟每個人都成為好朋友嗎?
可是你要知道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當中,對於很多的觀念跟信念,在形塑的歷程裡面,尤其是哦,小時候國小的那個階段,或者是我們剛進入一個所謂的團體,通常是你剛進入幼稚園、剛進入小學,那個時候你被灌輸的很多信念,它可能會帶在你身上一輩子的。
然而當這樣的信念被種下來之後,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覺察,可能我們終其一生都會因為這樣的想法感覺到非常非常地痛苦,因為一方面你的身體、你的靈魂告訴你,你並不想跟每個人都成為好朋友。有些人就是個性不合,有些人就是看不順眼。
這真的,再說一次哦!不是你對我錯,或者是我對你錯的問題,不是,因為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不合就是不合,你要怎麼樣讓一隻飛鳥跟一隻魚在一起呢?這是一個很本質,又沒有什麼道理可以說的一個命題嘛!
然而當我們沒有覺知這一點,帶著「我們要跟大家在一起」、「我們要跟每個人成為好朋友」,這樣的信念的時候,往往就會反射,成為心中的一種自我批判,像是「我可能很沒有用」、「我這個人很奇怪」、「我真的太不合群了」、「一定是我有問題」,當你聽到這裡,你回想一下,你在面對跟他人相處,是不是有很多時候不管你眼前遇到的人是誰,你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小聲音。
你有好多好多的自我批判,好多好多的覺得自己很奇怪,一定是自己不好,甚至於眼前的人很善待你,眼前的人打開雙手、打開心就是要接納你,你還反而懷疑,像我這麼奇怪的人怎麼可能有人會接納我?
我相信當你聽到這邊,如果你有一些感觸的話,那我要先告訴你,這一路你辛苦了,你並不奇怪,你需要的是更靠近自己的靈魂,更靠近自己的潛意識,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質地的人,
就像是有些人外向、有些人內向。外向的人不用逼自己要裝的一副文靜的樣子;同樣的,內向的人,也不用強迫自己要成為一個交際花,不是嗎?
無論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在你的生命裡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都可以找到跟自己合得來的物種,儘管那可能很小眾,儘管那絕對不是意味著每個人都是這樣,那重要嗎?我會很明白地告訴你,那一點都不重要。
比較重要的是,你跟自己在一起能不能很自在,透過這份自在,你才能夠跟適當的人、跟你想要好好相處的人,跟他們好好地連結。
談到這裡我很有感哦,因為從我們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推出到現在,有很多同學透過這一段很特別的線上課程的學習體驗,修正一下吧,與其說它是一個學習體驗,不如說它就是一個「體驗」。
因為它跟其他的線上課程不太一樣,它沒有那麼多技術上的引導,這一門線上課程的主講人是哈克(黃士鈞博士),他是我認識所有的朋友當中,他最會懂得怎麼樣靠近一個人。
怎麼樣透過他最溫暖、溫柔的聲音,一句一字地、一步一步地深入你的潛意識,讓你開啓跟自己的對話,把那些你在人際當中困擾的、自我糾結的、自我批判的,並不是跟他們對抗,也不是去扭轉任何東西,而是學著跟自己連結、跟他人連結。
這是一份「接納」的力量,這一門課是一份「接納的禮物」。歡迎你的加入,當然了,我希望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讓你能夠更靠近自己,更接納自己,成為一個舒服自在的大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你加入了嗎?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習體驗,期盼你的加入,相關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歡迎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gHP8J5s_N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