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mes 綠盟嚴選,國際新訊】(05/22/202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已在網路上累積八百萬次點擊,在全球環運人士間引發軒然大波的紀錄片《人類的星球》🌎(Planet of the Humans),你看過了嗎?想知道片中有哪些引發爭議的論點、又該如何闢謠?快來看本次G-Times的深度評論。
👉《麥可摩爾監製紀錄片-人類的星球:與核煤集團沆瀣一氣的最佳負面教材》關鍵評論網投書全文: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425
享譽國際影視界、左派運動圈的影像工作者-麥可・摩爾的最新監製作品《人類的星球》,內容以風力、太陽能與電動車等為主題,批評這些綠能科技「其實充滿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主張再生能源的發展根本只是為了讓資本家得利,而非解決氣候危機的真正解方?
這樣說法引發了各國氣候運動者的批評,包括氣候組織350.org創辦人比爾・麥克基本(Bill McKibben)、氣候政治議題作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氣候智庫「生態平等(EcoEquity)創辦人湯姆・阿那斯(Tom Athanasiou)等人,都公開對這部片提出批判。
到底其製作方式與論點有哪些問題,才讓我們認為這部片根本是跟核煤集團沆瀣一氣,成為傳統能源既得利益者的同路人呢?
1⃣資訊老舊過時:宣稱光電板效率差、容易壞、壽命只有短短幾年,但影片素材年代可追溯遠至2012年,根本脫離最新能源發展。
2⃣兩個蘋果一樣爛的假象:宣稱「製造太陽能板會消耗更多化石燃料,那還不如乾脆燒煤」,毫無任何根據、與現實背道而馳。
3⃣受訪來源的偏頗與單一:全片沒有訪問任何氣候科學家,卻用了製作團隊成員本身的說法。
4⃣簡化能源轉型的主張:偏頗地以少數個案的技術問題,狹隘地誤解了整體氣候運動的訴求,忽略了能源轉型中系統變遷的社會意義。
《人類的星球》即使受到全球許多環境運動者的批判,卻已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累積高達八百萬次的網路點閱量,這無疑提醒了我們,在翻轉氣候危機所需要的全面性能源轉型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培力,更亟需不同社群、不同領域包括勞工、農業、教育、性別等團體之間的相互對話、理解與結盟,才能讓實現環境與社會整體正義的轉型,能夠真正發生。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gcaa.org.tw/photos/a.114919398577500/2996267337109344/?type=3&theater
♡
教育性團體有哪些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Times 綠盟嚴選,國際新訊】
已在網路上累積八百萬次點擊,在全球環運人士間引發軒然大波的紀錄片《人類的星球》🌎(Planet of the Humans),你看過了嗎?想知道片中有哪些引發爭議的論點、又該如何闢謠?快來看本次G-Times的深度評論。
👉《麥可摩爾監製紀錄片-人類的星球:與核煤集團沆瀣一氣的最佳負面教材》關鍵評論網投書全文: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425
享譽國際影視界、左派運動圈的影像工作者-麥可・摩爾的最新監製作品《人類的星球》,內容以風力、太陽能與電動車等為主題,批評這些綠能科技「其實充滿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主張再生能源的發展根本只是為了讓資本家得利,而非解決氣候危機的真正解方?
這樣說法引發了各國氣候運動者的批評,包括氣候組織350.org創辦人比爾・麥克基本(Bill McKibben)、氣候政治議題作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氣候智庫「生態平等(EcoEquity)創辦人湯姆・阿那斯(Tom Athanasiou)等人,都公開對這部片提出批判。
到底其製作方式與論點有哪些問題,才讓我們認為這部片根本是跟核煤集團沆瀣一氣,成為傳統能源既得利益者的同路人呢?
1⃣資訊老舊過時:宣稱光電板效率差、容易壞、壽命只有短短幾年,但影片素材年代可追溯遠至2012年,根本脫離最新能源發展。
2⃣兩個蘋果一樣爛的假象:宣稱「製造太陽能板會消耗更多化石燃料,那還不如乾脆燒煤」,毫無任何根據、與現實背道而馳。
3⃣受訪來源的偏頗與單一:全片沒有訪問任何氣候科學家,卻用了製作團隊成員本身的說法。
4⃣簡化能源轉型的主張:偏頗地以少數個案的技術問題,狹隘地誤解了整體氣候運動的訴求,忽略了能源轉型中系統變遷的社會意義。
《人類的星球》即使受到全球許多環境運動者的批判,卻已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累積高達八百萬次的網路點閱量,這無疑提醒了我們,在翻轉氣候危機所需要的全面性能源轉型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培力,更亟需不同社群、不同領域包括勞工、農業、教育、性別等團體之間的相互對話、理解與結盟,才能讓實現環境與社會整體正義的轉型,能夠真正發生。
教育性團體有哪些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徵稿延長] 💖💖💖
至今為止我們已經收到了許多精彩的稿件~為了擴大參與,我們決定延長10天!
📣 徵稿延長到 8/10 截止,歡迎大家告訴大家,踴躍投來500字摘要!
#學生們 #老師們,歡迎投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學生的聲音和需求有誰聽見?
🈶 我們聽到了!
這次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特別歡迎學生投稿,特別是正在 #就讀高中職的同學們~
從發佈消息到現在,我們已經收到了一些有趣的題目,例如:
🧐 現在的大學生在國中小時期,究竟都是從哪裡獲得性知識的呢?
⏰ 距離截稿日期還有12天,大家快快來投稿!!!
👋 暌違13年,性平協會再次舉辦年度研討會,重新回問什麼是性平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性教育」,和「同志教育」?我們也特別歡迎第一線 #老師們 投稿,談談教學現場的性平教育怎麼教、如何學?
❤ 邀請你來與大家齊聚討論!
#邀稿對象
1、 中小學教師
2、 高中職學生
3、 大學生及研究生
4、 NGO/NPO工作
5、 大學教師
#時程
1. 摘要 (五百字以內)截止日期:8月10日
2. 通知錄取日期:9月1日
3. 完稿截止日期:12月31日
#徵稿子題
與中小學「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相關的:
1、理論或理念
2、國際趨勢或跨國研究
3、教材開發(含影片)或教法創新
4、行動研究
#徵稿形式
1. 論文(五千至一萬字)
2. 小論文或專題(三千至五千字)
3. 教材影片(影片需自製、無版權問題,長度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
4. 創意教學教案 (期待於教學內容或教學形式上有更多的突破)
來稿請寄:
Email:tgeea2002@gmail.com
聯絡人:曾嬿融
電話:02-23638841
#徵稿說明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三章「課程、教材與教學」第17條明訂「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以及「高級中等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原訂施行細則第13條也具體說明「本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為什麼需要特別強調情感教育、性教育和同志教育?它們的重要性、與性平教育的關係是甚麼?其內涵應該包括哪些?課程及教學方式又該如何規劃、進行?十多年來,雖有一些零星的努力,全面、積極的對話與交流卻仍不足,以至相關問題叢生,令人憂心。
於此同時,令人遺憾地,台灣社會卻興起一股反對性平教育的聲浪。少數人挾著宗教與家長的力量,對性平教育進行詆毀與攻擊,同志教育首當其衝,性教育、情感教育也受到波及。2018年11月,甚至有公投題目針對的是國中小同志教育以及性平教育的未來實施。為因應公投結果,教育部被迫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的內容做出修正。幸而今年五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志平權婚姻專法,讓台灣的性別平權與民主深化往前跨出歷史性的一步。
作為致力推動性平教育的民間團體,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相信性平教育必須全面推動,於中小學的扎根尤其重要。而無論是情感教育、性教育或同志教育,都是個人建立自尊自信、實踐互為主體的人我關係,以及促進公平正義的現代公民社會的核心議題,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聲音及需求更是性平教育不可忽視的關懷。
因此,本會擬於慶祝成立17周年年會的同時,舉辦性平教育「性教育、情感教育、同志教育」的教與學研討會,誠摯邀請各方關切性平教育的夥伴,特別是正在就讀高中職的同學們,一起深入探討與生動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76025602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