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中國推動教育改革讓男孩更有「陽剛之氣」
中國教育部近日在一份文件中稱,為了防止中國男性青少年變得「女性化」,將改革學校的體育教育,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培養。
這則新聞在中國社交媒體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網友批評該政策是性別歧視,但也有人表示,中國的男明星也要承擔部分責任。
BBC記者凱麗·艾倫(Kerry Allen)報道說,幾年來,中國政府一直擔憂中國最受歡迎的男性榜樣不再是像曾經的戰鬥英雄那樣體格健壯的人物。酷愛足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長期以來也一直在推動尋找和培養更好的體育明星。
「陽剛之氣」
中國教育部上周發佈了他們野心勃勃的計劃。這份文件最初是該部門對中國全國政協提交的一份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作出的回應。
教育部在答覆中說,當局計劃盡快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體育教育質量,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培養。
措施包括鼓勵退役運動員、有體育特長的志願人員兼任體育教師,開展好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等。
根據改革後的規定,除少數獲得豁免的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凖的,將無法獲得畢業證書。
這在中國是一個決定性的推動措施。一段時間以來,雖然中國的中小學普遍開設有體育課,但很多學校普遍更加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將體育課視為「副科」。
不過,此前也有一些跡象表明這一舉措即將到來。去年5月,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說,中國許多年輕男性變得「柔弱、自卑、膽怯」,追求「小鮮肉」的形象。
他稱,中國年輕男性中有一種「女性氣質化」的趨勢,除非進行「有效治理」,否則「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這名同時擔任國企董事長的委員表示,教育環境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大多數中國男孩是由他們的母親或祖母撫養的,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也多半是女性。他還指出,很多影視劇裏「奶油小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這意味著許多孩子「不想當『戰鬥英雄』」。
因此,他建議,學校應該在確保中國年輕人獲得均衡的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小鮮肉」
然而,當教育部拿出了這份計劃後,絶大多數中國人對其的反應都是負面的。成千上萬的網友在社交媒體表達他們的憤怒,很多人給該政策貼上了性別歧視的標籤。
一名網友說:「男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膽怯,溫柔也是人的性格。」
「女性是貶義詞嗎?」另一名網友表示,她收到了超過20萬個讚。
網友們認為,將柔弱與女性聯繫起來本身便是一種刻板印象:「那英姿颯爽的女兵女警們又算什麼,女人男性化嗎?」
還有網友表示將炮火對凖了提案的作者,表示「這些提案都不是來自女性。」
儘管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女富豪數量,但在政治上,超過29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100名政協委員中,女性的比例都僅略超過20%。在中國最具權力的政治局中,25名委員裏只有一名女性委員。
在引發爭議後,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出來「滅火」。它表示,陽剛之氣並不等於簡單的「行為男性化」。教育不只應培養「男人」、「女人」,更應注重培養人的擔當和責任感。
「讓身體和心智一併健康成長,才是最該被關注的,」央視的評論寫道。
雖然該計劃受到了輿論的阻力,但在中國對於「小鮮肉」和「娘炮」的指責並不是新鮮事。一些人將電視和電影中五官精緻、眉清目秀的男性偶像視為罪魁禍首。
男子團體R1SE和NINE PERCENT(百分之九)等都屬於這一類型,許多K-pop明星也是如此。
2018年9月,當教育部和中國央視要求全國中小學生觀看一檔名為《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後,受到了潮水般的批評。原因是節目中出現了幾名「小鮮肉」歌手,被很多觀眾指責「少年娘則中國娘」。
雖然像籃球運動員姚明這樣的人物在海外聲名鵲起,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國教育部的計劃中特別包括了足球。
一些人可能並未感到意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曾表示,希望中國在2050年前成為「世界足球超級大國」,打造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足球隊之一。
但是,近年來中國一次次嘗試提升國足水平的努力都失敗了。兩年前,帶領意大利奪得2006年世界杯冠軍的裏皮(Marcello Lippi)在中國國足輸給敘利亞之後,辭去中國國足教練職務。一時間,輿論嘲笑中國國足崛起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榜樣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近幾個月一直在努力為中國年輕人介紹和推廣新的榜樣。
對於女性而言,新冠疫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證明了女性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中國去年在太空領域取得突破則提供了另一個機會,讓年僅24歲的火箭發射女指揮周承鈺成為官方媒體關注的重點,轟動一時。
但正如斯澤夫去年暗示的那樣,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成為堅強無畏的士兵、警察或消防員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在近期發佈的另一份獨立文件中,教育部還要求高中學生了解武術功法和武德,「樹立習武強身、保家衛國的國防意識。
儘管「小鮮肉」的形象依然活躍在熒屏,但年輕的男藝人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此前還有消息稱是中國廣電監管部門下發了「限娘令」。
例如在2019年,中國媒體給戴著耳環的男明星進行了模糊處理,因其被視為「娘娘腔」,除此之外,與嘻哈文化相關的元素、紋身和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符號在節目中也受到審查。
去年11月,當來自四川甘孜的藏族男生丁真受到很多網友青睞後,當局彷彿看到了機會順水推舟。這名20歲的男子皮膚黝黑、髮型簡單,但有著自信的笑容,被很多網友稱為「與小鮮肉完全不同的感覺」。
官方媒體鋪天蓋地地進行宣傳、多地政府爭相邀請他拍攝宣傳片或擔任旅遊大使,讓他在短短幾個星期內便擁有了幾百萬粉絲。
#社會 #潮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全世界各地爆發示威遊行,不只在我們隔壁的香港,美洲的智利、厄瓜多,非洲的埃及、到中東的伊拉克、黎巴嫩等,都是遍地烽火。這些示威抗爭的原因當然都是五花八門。 其中在黎巴嫩的抗爭行動中,人民因為不滿黎巴嫩府在經濟嚴峻的情況下還宣布加稅。加稅的項目包過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像是汽油和菸草,...
教育部耳環 在 林易瑩 台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午安❤🧡💛💚💙💜
今天趁中午休息再來秀一下我的彩虹耳環!
今日下午議程:教育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文化局(含臺南市美術館營運狀況)、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性平要實踐在生活之中
#台南性平我來守護
教育部耳環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單位名詞:破解版】
昨天分享了我和孩子玩語文,
考考孩子單位名詞的題目。
其實現實生活中,
我和孩子玩的名詞多更多,
我也很歡迎大家提出你們想得到的題目,
分享在留言處,
這樣我就有機會
整理出一篇關於「單位名詞」的運用篇,
讓大家收藏起來,
回家就能問孩子了。
現在就讓我回應昨天的題目,
底下是我經常使用的單位名詞破解版,
有些題型答案不限於一個,
給大家參考~
狼 :一匹狼
牛 :一頭 牛
草 :一株草
茶 :一杯茶、一壺茶
眼鏡:一副眼鏡
檯燈:一盞檯燈
衣服:一件衣服
襪子:一雙襪子
褲子:一件褲子
小鳥:一隻小鳥
小菜:一碟小菜
手指:一根手指
燈塔:一座燈塔
手鐲:一只手鐲
朋友:一個朋友
馬尾:一束馬尾
秀髮:一頭秀髮
門板:一片門板、爿門板
耳環:一副耳環、一對耳環
戒指:一枚戒指、一只戒指
筷子:一副筷子、一雙筷子
飲料(保特瓶):一瓶飲料
#以上為我個人對語詞拿捏的慣用法
#準確用法請參考教育部使用辦法
以下開放粉絲朋友們留言分享單位名詞接龍:
房子:一棟房子
樹:一棵樹
蘋果:一顆蘋果
種子:一粒種子
飯:一碗飯
紙:一張紙
啤酒:一罐啤酒
書:一本書
老師:一位老師
鴨子:一群鴨子
風:一陣風
雨傘: —支雨傘、—把雨傘
花:一朵花、一束花
雲:—朵雲
飛機:—架飛機
圖畫:—幅圖畫
撲克牌:—副撲克牌
馬桶:一座馬桶(?)
蛋糕:一塊蛋糕
土司: 一片吐司、一條吐司
斜陽:一抹斜陽
彩虹:一道彩虹
船:一艘船
孩子(多數):一群孩子
話:一句話
詩:一首詩
草民:一介草民
水果:一顆蘋果、一粒番茄、一盤水果
油:一桶油
積木:一盒積木
信:一封信
煙:一縷煙
教育部耳環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全世界各地爆發示威遊行,不只在我們隔壁的香港,美洲的智利、厄瓜多,非洲的埃及、到中東的伊拉克、黎巴嫩等,都是遍地烽火。這些示威抗爭的原因當然都是五花八門。
其中在黎巴嫩的抗爭行動中,人民因為不滿黎巴嫩府在經濟嚴峻的情況下還宣布加稅。加稅的項目包過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像是汽油和菸草,不過其中最讓民眾氣到凍未條的就是「通訊軟體」。
根據新的稅法,黎巴嫩的民眾以後使用WhatsApp等免費網路通話App,每個月還要額外繳交6美元,大概是約台幣180元。光這樣講大家可能還沒什麼感覺,我們按照2017年台灣跟黎巴嫩兩個國家的人均GDP比例來看的話,這個稅法等於你之後用Line還要每個月繳527元,這可能比全國一半人的手機月租費都還要貴,連我都要去抗議了。
因此在10月17日的時候,黎巴嫩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示威抗爭,抗議政府腐敗。雖然在10月21日的時候政府已經宣布撤回新稅法,卻仍無法安撫民眾憤怒情緒。
但在這次黎巴嫩抗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就是出現了一位「kick queen飛踢女王」。
在這次抗爭爆發時候,當時黎巴嫩的教育部長在首都「貝魯特市中心」被抗議民眾堵到,其中一位貼身侍衛下車並對空鳴槍示警,但是卻造成更大的騷動。在一片混亂當中,這名女子衝上前飛踢一名男侍衛的「該邊」,那名侍衛雖然手上拿著超大一把步槍,但卻是完全傻眼。
這個短片在社群媒體上爆紅,被做成各種卡通圖樣,成為黎巴嫩示威抗議的一個象徵。
許多人把這件事與今年蘇丹的民眾抗爭相比較,當時 22 歲的女大生身著白色罩袍,帶著金色圓月耳環,站在車頂唱歌,為國防部外的抗議群眾打氣。這名女大生也成為蘇丹抗爭的一個象徵性人物,被稱為是蘇丹的自由女神,鼓勵了更多當地的女性一起站出來,要求軍方將權力還給人民。
我們在上週的漏網東西軍單元中有提到,許多中東國家的婦女地位經常受到壓迫,像這些站在最前線的女性,都為自己的同伴帶來極大的鼓勵。但就算不是遠在世界的另一端,在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身邊也同樣有許多受到迫害的婦女與兒童。
在台灣,有許多致力於幫助受害婦女的婦幼團體。今天我們就請到 勵馨基金會 The 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 執行長 紀惠容,來跟我們聊聊婦女暴力防治的問題。
-------
一. 其實大家都聽過勵馨基金會,但是勵馨基金會到底是在做什麼,可不可以簡單說明讓大家了解一下?
勵馨基金會其實今年已經31歲了,我們一開始是關心雛妓,拯救這些不幸的少女,後來慢慢過大到開始關心受到性侵害、及受暴的婦女,甚至是未成年懷孕的孩子,所以我們基本上就是關心暴力跟性的議題,另外也提供很多的服務,像是諮詢或是社工、家訪以及安置服務。
二.安置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有發現受害的婦女或是幼童,我們可以請勵馨基金會,安置嗎?那是會提供怎麼樣的安置?
對,我們在全國有將近20個安置所,譬如說是被亂倫的孩子,那他家裡待不下去,我們的社工就會把他帶離那個受暴的環境,然後政府就會提供一個我們的安置所,或是勵馨自己的安置所,讓他24小時住在那裏,並提供資源及協助。
三.那會不會有加害者想要衝到安置所,去尋找被害人?這會很常見嗎?
會,所以我們都要非常的小心,像是我們如果要去中途之家,都要簽一個保密協定,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他在哪裡,所以一般人是不會知道勵馨基金會安置的地方在哪,即使後來可能被跟蹤,或是被發現了,那我們就會馬上搬家,我們很重視安全和保密,因為這樣才有安置的目的。那現在世界的潮流也有一些,他們主張說應該要在社區裡面製造出一個保護的網路。
像是在荷蘭他們就有分,橘屋、綠屋、紅屋,最緊急的就是紅色的,它是完全保密,而且是一個很秘密很安全的一個地方,那橘屋它是半開放式的,可以讓安全的家屬來訪問,但是到了綠屋的時候,它就是可以完全的開放跟社區是生活在一塊,變成社會住宅。用這種漸進的方式,讓被害人能慢慢地回歸社會,並有自給自足的能力。
四‧很多人都會說台灣婦女的權益其實已經很高漲了,不知道紀姐有沒有什麼看法?
台灣在亞洲的婦女地位確實是第一,但是跟全世界比起來,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而且雖然台灣女權看起來很進步,但如果仔細去檢視我們的薪資,女性的薪資大概只有男性的八成五,而且有很多時候其實都只有男性才有機會,像是政府會投注比較多資源在男性選手身上,像范琪斐的寰宇漫遊這種都是女生的主持人,其實算是比較少見的。
五‧大家常常會講,男生也需要受到保障,因為很多男生好像在受到迫害的時候,他們比較不敢講,勵馨基金會是不是也有協助類似的工作?
是,其實根據國外的研究,受暴的男性跟女性的比例,雖然求助的是女性比較多,但男女受害的比例應該是差不多,只是男生愛面子又不敢求助,所以比例佔比較少數,而且出來求助以後,人家可能覺得說你怎麼這麼沒有男子氣概,所以他們其實也是面臨很大的阻礙。
六‧其實我覺得滿多人身邊都有遇過類似的事件,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他們受到迫害,但是他們自己不願意求助耶,那我們到底該怎麼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
其實有很多婦女,她受暴之後她可能會覺得這是第一次,因為她很愛她的先生或是男朋友,她就覺得原諒他好了,但可能原諒一兩次,到最後被打的鼻青臉腫的,不得不出來求助,或者是他看到有小孩受害了,譬如說孩子可能目睹暴力,開始做惡夢,開始覺得家裡很沒有安全感,到這個時候很多婦女才會開始覺醒,才想到要求助。
其實在第一拳被打下去的時候,妳就可以求助,所以我們身為朋友,通報之後,他要不要政府的資源介入協助,還是要尊重他的意願。但是我們還是要講,在受暴的當下,你可以申請保護令,讓自己不再受暴,除非你要求對方去接受治療,不然根據我們的經驗,還會有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家暴事件發生。
七‧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些,看起來好像很可惡的加害者?
那有時候我們也會忽略到這些加害者,我覺得他們也需要幫助,需要一些外力的協助,像是他周遭的男性朋友就可以多多關心他,或是利用公權力去介入,協助他自我控制。
八‧紀姐妳看了這麼多算是家庭的悲劇,妳是怎麼樣保持對人類的信心,而且這麼溫暖?
其實我應該要講,看到婦女的進步,這是我們很大的安慰,那尤其是婦女她從完完全全不敢求助,或是一個沒有自信的婦女,到他慢慢地接受自己,並找到工作,甚至離開加害人,養活他的孩子,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的社工在第一線其實承受非常大的壓力,所以我們也會協助社工,找外來者幫他們倒垃圾,這很重要,不然很有可能他們會變成「厭男」。
九‧今年其實非常特別,有個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這是第一次在亞洲舉行,而且是在台灣,那紀姊可以稍微跟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大會是在做什麼?
這個大會其實已經舉辦10年,到現在第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辦,而且選在台灣,這是我們特別爭取來的,因為台灣的社福系統其實是非常的優秀,所以我們也希望這樣的系統能分享到全世界,而且有許多在婦權運動相當著名的人物,都會一起來分享經驗。大家可以多多關注這場聚會。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3_EhE7Dxm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