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學:放鬆是刻意的學習】
昨天Z阿姨的貼身觀察報告,大受好評,也讓所有媽媽大開眼界,於是紛紛留言讚嘆,甚至提出不解。
讚嘆是:原來當媽的可以這樣放鬆到什麼都沒在管。
不解是:什麼都沒在管,蛀牙了、皮囊炎、感冒怎麼辦?
其實Z阿姨看到我鬆的一面,讓我很感動,因為這一切的「鬆」,都是刻意學習「放手」而來。
我的個性裡,拘謹大過狂放,細緻大過粗心,規劃大過隨性,按部就班大過任意妄為。所以我過往的性格與慣性,就是個「嚴謹」之人,這樣的人,成為一個母親之後,便是一個「嚴格的母親」。
因此,過去我是個要求孩子聽話的母親,孩子不服從,我便動手教訓,所以我亦是個傳統母親,教養孩子我一套標準流程,孩子乖,我便稱讚,孩子不乖(或發脾氣)我便懲罰,獎懲分明的結果,別說我自己的孩子跟我彷彿陌生人,連我的姪子姪女都非常怕我。
從嚴格到放鬆,我確實走了一條非常辛苦的道路,因為放鬆根本不是我的本質,因此我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我,孩子是孩子」。
當同一個行為,不停重複到兩週以上,那個行為就會成為慣性。因此當我決定改變之後,刻意的練習,讓我體質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然而,「放鬆」究竟要放到多鬆?都不用管嗎?不管的教養,真的就會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嗎?
我這才意識到,「鬆」是姿態與心態,只要把一個大前提做好,我就可以安心的放鬆,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在書裡提及的「界規」。
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規,管理群體的事務與方向。
只要在家庭裡,將界規設置好,每個人都在安全的界規發展,身為教養者的母親,就兼顧了「管理」與「放鬆」,這是身為母親的職責,也是母親的權限。
譬如,昨天留言,許多父母對「放鬆」感到困惑與焦慮,提問:刷牙不用管嗎?洗頭不用管嗎?洗澡不用管嗎?感冒不用管嗎?
我不是不管,而是我將「界規」設置好之後,就大膽的放手讓她們去嘗試,而我只要「陪伴」孩子即可。
洗澡,在我的家庭裡,三個孩子四歲開始自己洗澡,四歲之前,是我的責任,所以由我管理(這便是管),四歲之後,是孩子的責任(這便是界規)。
洗不乾淨怎麼辦?
為了讓孩子盡量趨近「洗乾淨」,因此在一開始放手時,我會在旁邊看著孩子,教導孩子該怎麼洗,並且告訴孩子,每一次洗完後,記得要用手摸一摸全身上下,感覺滑滑的,就是沒洗乾淨。
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做的完熟,我便退出來門口等孩子洗澡,洗完後我會摸摸孩子的身體,檢查孩子是否沖洗乾淨,這個階段亦會維持一段時間,確認沒問題後,才會再往後退一步,直到完全放手讓孩子洗澡。
意思是,從我的責任下放到孩子扛起責任的過程,我做了幾個關卡上的布置,並非什麼都不管,而是一步一步的放手不管。
孩子長大的過程,亦是我放手的過程。
把孩子功課還給孩子之前,我亦是陪著孩子寫功課,欣賞孩子寫得很認真,鼓勵孩子大膽的自己完成,之後才真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發展,承擔自己寫功課的職責。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寫功課,突然某一天,又不寫功課了,而且情況屢屢惡化該怎麼辦?
此時,我會視情況介入,如果必要,我會重新「陪伴」孩子回到理想的「界規」上,以對話探索孩子的困境,為孩子重新設置適合他的界規,重新調整方向,再陪孩子走一段習慣養成之路,然後再一次慢慢的「放手」,達到「讓孩子承擔責任」的目標。
以文字描述,可能太過抽象,大家回想我在書裡提及「三三對英文拒學」的那個例子就可以完全明瞭。
當三三拒學英文,我做的工作就是:1.貼近孩子2.以對話啟動孩子覺知3.讓孩子產生學習意願4.陪孩子走一段學習之路5.三三重新拾回學習的自信6.放手讓孩子承擔學習責任。
所以我教養孩子要達到放鬆的目標之前,應有幾個重要進程,那就是:1.陪孩子養成慣性2.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3.遇到挫敗(困境)重新陪伴孩子培養自信4.再放手讓孩子承擔5.完成獨立。
現在,重點來了,從「陪伴到放手」該花多久的時間?
我想這就是我與大部分母親的最大差異是,因為我從陪伴到放手,中間的時間花費的時間,是非常快速的,而其他的母親可能窮其一生都在學放手卻不得其門而入,導致親子關係不斷拉扯與傷害。
究竟該花多久時間才是好的,我的答案是:越快越好。
因為父母干涉多一天,孩子就晚一天成長,因此當孩子穩定,父母就要學會「大膽放手」讓孩子成長。
一如Z所言,所謂「鬆」,實情其實是:
『「以自己為優先」表面上看起來絕絕對對是後母無誤,但再進一步細想,老師隨時保持內在的平穩,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在,先滿足自己再滿足別人,不正是愛自己的最佳示範!
而所謂「沒在管」,其實是鬆綁舊式傳統親子的框架,讓自己跟孩子都得到真正的自由。再者,老師也從不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更不執著孩子未完成的事項,反而只是很專注的活在當下,所以她總是可以沒有負擔,內在飽滿的,輕盈自在的跟孩子玩在一起,孩子一旦得到媽媽專注的陪伴,情感上建立起穩定的親子關係,親子之間的連結也就越容易順暢,所以即使沒用框架在管,孩子也能勇敢地負起責任,走向完整的成熟之路!』
昨天粉專有個認真的學習者「薛連進」,分享Z阿姨寫的「後母教養哲學」時,他也寫了自己的觀察報告,寫的甚是貼近我日常生活中實際狀況,一同分享給大家。
【不為人知的後母真相】文:薛連進
雖然這篇〈後母的教養學〉是用「後母」來形容李儀婷老師,不過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觀點出發,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我剛好這陣子在看儀婷老師的《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看了之後就更清楚老師的教養哲學是怎樣。
簡單來說,她的確很多事都不管,別人的管教方式不管(包括她先生的),孩子的各項生活細節不管,孩子的功課不管,只要不是孩子主動來找她,除非是影響到身體生命,否則她真的幾乎不「主動」介入。(不過所謂的不管,詳細的不管到什麼細節,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實際看過老師的文章或書籍才會比較清楚,畢竟她是很愛孩子的,不是不愛)
每一次事件的發生,她都會先關照自己的情緒,確定自己情緒穩定了,時機適當了,才會介入,才會跟先生、孩子們談話。
這確保了她的情緒穩定,不會在談話中不小心出現情緒化的語言。在書裡看到她與先生、孩子的談話時,我就常常覺得,她為什麼可以這麼平穩?幾乎書中提及的每個事件我自認都無法如此平心靜氣的面對,但是她幾乎都可以。
她在書中強調過好幾次,「規則越少越自由」,除非是真正對她而言非常重要的,不然她就是會放著孩子去做。
當然,這不代表她幾乎不管孩子。相反的,她引導的能力非常強,她情緒穩定,口氣溫柔,使用的字句聽不出嚴厲與過份的期待,因此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心底話說出來,也才能把她的話真正聽進去,而不是一切都當耳邊風。
老實說,她的功力太強了,我自認做不到,目前連30%恐怕都做不到。不過她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大女兒剛出生的前三年吧,她的行為其實跟多數的父母差不多,是在學薩提爾好幾年後,而且是很認真的學,很落實的用,才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而且她看起來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不管是近距離觀察她的友人,還是她的大女兒,給她的評價都是跟她所說的似乎一樣。
目前我應該做不到她的三成,但慢慢學、慢慢磨,總會越來越好的。
♥還想看Z阿姨寫觀察報告嗎?趕快留言呼喊Z阿姨。
♥「故事表達營」還剩兩個名額,可私訊詢問小編相關細節。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教養的真相評價 在 I am J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當乖寶寶】
禮拜六早上,帶球球去上嚕嚕車課。那天是第四堂課,前面三堂球都滿投入的,看起來不怕生、上課都很嗨,所以我也很開心的每週六一早帶他出門活動筋骨。
可是這次,他卻從到上課場地就開始鬧脾氣,一直不要不要不要,不戴安全帽也堅決不上車。想說小孩難免心情不好,不想免強他,就暫時帶他去周邊公園到處走走。
晃了超久,球大爺的心情依舊未好轉,天氣又很熱,我也開始有點脾氣。好說歹說他還是不肯跨上車,在那邊僵持了很久,我開始覺得這位大爺是在找我麻煩嗎?
突然我靈光乍現,想說他是不是覺得自己的車車太重不喜歡?會不會是想騎教練提供的小車車?於是我指著遠遠躺在地上的教練車車,問球:「你想騎那個車車嗎?」他居然秒點頭,迅速跨上新車車,咻咻咻飛車飆進上課的隊形。
雖然一個小時的課,球球前面有30分鐘都在北送,但最後30分鐘玩得很開心,我也覺得替球球破了一關,覺得很開心。
上週ㄧ,球球從學校拿回了一個好寶寶獎狀,老師說是發給上週表現最好的小朋友。看到的時候其實心情滿複雜的。一方面很大力的替他拍手,另一方面心中卻有股聲音:這樣是鼓勵小孩當乖寶寶嗎?這樣的好嗎?我要怎麼處理這個「榮譽事項」呢?
從球球出生以來,我就極力避免稱讚他「好乖」。乖是什麼呢?小朋友聽大人的話,就會得到「很乖」的讚賞。但是,聽話就是好嗎?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乖乖的依照大人的期待長大,會長成一個怎麼樣的成人呢?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小孩,我是家中老三,爸媽對大姐非常嚴厲,看久了大概也知道怎麼趨吉避凶,發展出老三的生存之道。再加上我爸媽很忙,我臉皮很薄也不好意思在那邊囉唆,所以造成了我報喜不報憂的個性。
我這樣寫不是要抱怨我爸媽,他們花極多心思養育我們,非常偉大。只是每個人個性的形成,很大部分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最近我常常反思我的哪部分是怎樣構成的,並且會思考我是不是要調整對兒子的方式。
當一個乖小孩的優點是很多的,不會被罵、形象良好、符合社會期望、不時的會被表揚一下。但是乖小孩的恐怖真相,就是有可能是個壓抑情緒、不會自己思考、沒有個人中心思想、在意別人眼光評價、為了別人而活、不知道「我是誰」的產物。
週六球球的小脾氣,讓我再次思考了一下我要當怎麼樣的家長。
其實球算是很好溝通的,他如果有什麼彆扭,應該都是可以化解的,只是我們做家長的要有這個智慧,要做好情緒管理不要被大怒神掌控。不要覺得小孩不照規範走,就是故意整我、故意唱反調。常常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哪個環節出錯了,試著站在小孩的立場想想,看透整個局,大人小孩一起破關。
我算是很大之後才學會灑脫的做自己,不敢說完全獨立思考,但是是有意識的在練習中。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自己判斷是非對錯,知道每個行為帶來的後果,勇敢承擔自己下的每個決定。想要達到這樣的教養,首先就要從我們家長自身做起。
以上說得冠冕堂皇,馬上來紀錄一則兒子被媽媽洗腦的事蹟🤣
昨天在家裡評論放在桌上的植物,跟老王說:「這個不好看,不要放這邊。」
球剛好在旁邊,我就問他:「你覺得這個好看嗎?」
球說:「不好看」
我:「那你去找一個漂亮的來好不好,你覺得哪一個最漂亮?」
球伸出小食指,指向我,說:「媽媽。」
哈哈哈哈哈哈哈,趕快抱緊處理❤️❤️❤️
教養的真相評價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摘)三個月過去,五甘心依然在新北長照特約名單內。這家公司從2018年至今年7月,已經從新北市府核銷,賺進近3500萬元。
新北市衛生局明明有許多優良的長照單位能選擇,為什麼還是要與一間有爭議的公司續約?
https://www.facebook.com/wei3wei3/videos/3259862877466221/
—————(分隔)———
新北衛生局女職員墜樓案 媽媽催淚信:好心疼
新北市衛生局林姓女職員墜樓案,女職員母親以原子筆寫在記事本給女兒的信,13日在臉書(Facebook)社群「沒發聲不代表沒發生」公開,照片與文字感動網友。(家屬提供)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3日電)新北市衛生局林姓女職員墜樓案,死者媽媽寫給女兒的信今天曝光,信中充滿愛與不捨,字字揪心讓網友催淚。林女家人也在今天記者會直播中,期盼檢察官實現承諾盡全力查明真相。
新北市府衛生局職員林女7月3日深夜墜樓死亡前,在臉書(Facebook)貼千字文披露曾遭某物理治療所前執行長廖姓男子性侵害、暴力對待,並說「你用強暴,謊言,暴力,背叛毀了我的人生」。面對各種壓力,決定「願用這條命,讓真相浮出檯面。」
事發後,始終保持沉默的林女家人今天發聲,哥哥與堂姐今天在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律師簡大為陪同下,在臉書粉專「沒發聲不代表沒發生」直播記者會,陳述這段期間來的悲痛心情,籲請司法全力查辦,還家人與妹妹一個公道。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權勢關係下的性暴力」對被害人帶來更嚴重的傷害,且不利於被害人求助,權勢性侵應被司法及社會大眾更嚴格的評價,對性侵被害人才有正義可言。
粉專也公布林媽媽於7月18日告別式前一星期,7月11日悲傷寫下給女兒的一封信。這也是林女母親首度對外發聲,吐露痛失女兒的內心世界。
媽媽在筆記本以原子筆手寫的信共526字,臉書並張貼媽媽寫信的照片與文字,滿是母親的苦痛與思念,畫面感動許多網友。
信中寫著「我的女兒呀,妳在哪裡呢?為什麼都沒回來看媽媽?回想那天深夜趕到北部,看到瘦弱的妳幾乎粉身碎骨,碎裂的臉上還留著驚嚇。我完全不敢相信,為什麼用這麼慘裂的方式離開世界?到底是多大的痛苦,讓妳連死都不怕?」
媽媽並心疼女兒接二連三收到官司傳喚及媒體記者的詢問,「妳一定嚇壞了吧!媽媽好心疼,為什麼妳要獨自承受著這麼大的痛苦?」以往無話不說的母女,如今只能透過文字不捨女兒為何將苦往心裡藏。
警方表示,已於7月31日以妨害性自主罪嫌,將廖男移送新北檢偵辦。
已婚的廖男於檢警約談並訊問前,曾聲明喊冤表示,與林女兩人是你情我願,絕無性侵。
媽媽信中則透露疑問,「那個人,說你們是兩情相悅,但他根本不是你的菜呀!如果真的兩情相悅,為什麼從沒聽妳幸福的說過呢?為什麼要打妳呢?」媽媽擔心女兒是為了保護家人,才被迫與廖男在一起。
信中表示,「這些疑問,檢察官告訴媽媽,他們一定會盡全力查辦!媽媽相信他們可以給我答案。」家屬相信檢警一定會履行承諾,還給他們一個真相。
媽媽說,對優秀孝順的女兒引以為榮,遺憾只有短短30年的相處緣分,盼望來生再當母女。「但答應我,下一次,有事情一定要跟我說,好嗎?」
真情流露的信引起網友極大迴響,有網友說「媽媽的心好痛,看到第二段就哭死了」。也有許多網友認為,每個女兒都是媽媽的心頭肉,盼望給予家屬安慰與鼓勵,希望度過不可承受的悲傷。(編輯:李錫璋)1090813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防治權勢關係下性暴力 勵馨籲修法加重刑罰
最新更新:2020/08/13 14:38
(中央社記者范正祥台北13日電)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今天呼籲司法和社會大眾重視防治「權勢關係下的性暴力」,她建議修正刑法第228條條文,對於利用權勢地位性侵害的加害人加重刑罰。
王玥好指出,根據目前刑法妨害性自主相關法條,幾乎都是3年以上10年以下刑期,唯獨第228條對於利用權勢地位性侵害的加害人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這反而常常成為加害人利用來脫逃更重刑罰的機會。
中華民國刑法第228條條文明定,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教育、訓練、救濟、醫療、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勵馨基金會今天在立法院中興大樓召開記者會,關切7月3日深夜新北市衛生局1名林姓女職員墜樓身亡疑案。該林姓女職員離世前在臉書控訴遭到性侵害、暴力對待等,引起社會關注,有網友搜出對方疑是某物理治療所執行長,該物理治療所已於7月5日發布聲明,解除這名執行長職務,其餘則委由律師代為處理因應。
此案在事發後檢警已針對意外事故及網路陳述內容展開調查,依法偵查不公開。勵馨基金會今天呼籲司法調查儘早釐清真相,也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
林女家人今天在勵馨基金會、律師簡大為陪同下出席記者會。林姓職員的堂姊代表家屬發言說,前些日子優先處理妹妹後事,平撫失去家人的傷痛,直到今天才對外回應,外界對整起事件也有很多疑問,家屬也同樣在尋找答案,目前已將相關佐證交給律師,現在除梳理傷心悲痛外,也期待司法透過司法調查找出真相。
記者會上,王玥好也呼籲司法和社會大眾重視防治「權勢關係下的性暴力」。她說,什麼是權勢關係下的性暴力?性侵案兩造如果涉及權勢關係、權力不對等,遠比其他性侵案件複雜,加害者能用各種權勢優勢鋪陳、製造情境,例如職場上常見藉故表達欣賞,或是在宗教團體中以靈性輔導為名,被害人不知如何面對。
王玥好指出,當被害人想要對外求助時,加害人以策略性手段阻止被害人求助、或濫用權勢報復,甚至反而控訴受害者為破壞家庭的第三者。或在宗教案件中,支持者們指控被害人侮蔑心靈導師,旁人成為幫助犯,致使被害人求助更加絕望。
王玥好指出,權勢性侵屬無形的控制,長期在司法上被忽視,造成被害人在司法求助歷程上感到絕望。勵馨基金會將關注、研究權勢性侵的類型,希望未來能和司法界有更多討論與對話,對於權勢性侵加重刑罰,同時也鼓勵被害人勇敢求助。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編輯:黃國倫)1090813
----------------------------------
修改刑法228條!讓權勢性侵被害人獲的真正的共公義!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1ded4fe7-9107-4537-b98d-4f8f70083d7b?fbclid=IwAR24F6N60U1kZXZASgoJhPPsQo9aEQI96TmwvH7ooWf_rTfOhP0ZBxrTNQg
教養的真相評價 在 [寶寶] 關於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簡介篇-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這幾天我花了一點時間收集他的資料,試著了解這位專家
以下是我得到的資訊,希望對媽媽們能有所幫助
如果有錯誤,煩請大家指正,謝謝。
一、簡述王宏哲的背景:
1998/9(87學年度)就讀長庚醫學院職能治療系[1]
96學年起新增「兒童發展學」為必修,
95學年前沒有兒童發展學課程(長庚大學校務資訊系統:https://goo.gl/VwLQTY)
2007/9 錄取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2009/9 直升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此時未取得碩士學位(榜單:https://goo.gl/NwCSFw)
2016/1 只拿到碩士學位,未取得博士學位的原因不明
其碩士論文的題目<自主臉部模仿促進皮質邊緣系統情緒體現處理>與教養完全無關
2010/1 創立天才領袖補習班,但官網上是寫「領袖始於2005年」[2]
二、頭銜不實的部分: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臉書的@Dr.HC.Wang [3]
只記載長庚大學醫學院,卻迴避不提職能治療系[4]
王宏哲的不實頭銜種類有醫師[5]、博士[6]、教授[7]
目前醫事人員系統OT查不到他的資料 [8],
卻在出版書籍封面及廣告宣傳照片中,身穿的白袍僅繡上王宏哲的名子,
未繡上「職能治療師」具職業辨識度的字樣,
至於是無法繡上職業或是不想繡上職業,
抑或是企圖以自身的外在展現形象誤導視聽者,
在此無法推測其主觀意識上的動機。
三、他的書籍作者簡介講師的部分:
(1) 臺北地方法院講師:[9]
我的法官朋友說法院裡沒這職位~
(2) 曾擔任臺大醫學院、長庚大學及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10]
問過台大醫學院人事室,
他們表示必須在台大醫院任有一職,才可受聘為醫學院講師,
但王宏哲從未在台大醫院任職,故不可能獲得台大醫學院的講師聘書。
另外兩間學校及其他講師身份我就懶得問了~
我猜王宏哲對於講師的定義可能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或許他的定義是只要有受邀去演講就是那個單位的講師了
(3) 他老婆劉鶴珣是陽明大學兒童物理治療學系專業講師,[11]
只是…國立陽明大學並沒有兒童物理治療學系
四、王宏哲書中號稱豐富的臨床醫學經驗:
(1) 「從事臨床醫學工作已經將近十五年了」[12]
(2014/1/24) <請你跟我這樣過>—審訂序2
往前推15年是1999/1,也就是…
從就讀大一開始,在未領有任何執照的狀態下開始從事臨床醫學工作。
(2) 「將十六年來評估過超過十三萬人次兒童身心發展的精華予以濃縮」[13]
(2017/2/21) <教養的秘密>—本書特色
往前推16年是2001年,
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評估兒童身心發展,但這時亦沒有任何執照。
按照一般職能治療師評估兒童身心發展所需的時間來看,
每位至少需0.5~1小時,因此一天最多只能評估16人
在不修課也不當兵的情況下,13年來最多評估6萬多人。
(16人X5工作天X52週X16年=66560人次)
這個數字遠低於13萬人。
若要達到13萬人次,每位兒童評估的時間不到10分鐘,恩…
(3) 天才領袖網路上的廣告還說「超過20萬父母見證EQ課程」[14]
原來天才領袖有這麼多學員,
不知道他們的流程是怎麼進行的,通常應該要先經過評估吧?
照上面的算法,從天才領袖2010年成立至2018年這九年期間最多只能評估三萬多人
(16人X5工作天X52週X9年=37440人次)
要達到20萬個個案,必須要所有工作人員一天八小時不間斷的評估,
評估人數才可能達到20萬人次
但在這種狀況下,所有工作人員不太可能有剩餘時間可以進行教學,
更遑論家長有什麼見證EQ課程的機會。
不清楚天才領袖是怎麼辦到20萬…
(4) 「有將近20年的臨床醫學經驗」、「結合自身腦科學的研究專業,與評估治療的臨床經驗」
(2019/1/10) <教養的真相>--作者簡介[15]
我不知道這位專家是在哪執業[16]
也不知道是從哪來的臨床醫學經驗
難道是在天才領袖?但它是補習班耶
而且補習班不能從事醫療行為[法規補充]
如果有人知道他有在醫療單位開門診,再麻煩告訴我,我會立刻修改。
五、 因為王宏哲可能沒有修過跟教養有關的課程,
至於他的教養專業是從哪來的?
下一篇說明~
以上,祝大家新年快樂。
※ 轉載無須經本人同意
法規補充:
醫師法第七之二條第一項:「非領有醫師證書者,不得使用醫師名稱。」
醫師法第八條第一項之規定:「醫師應向執業所在地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申請執業登記,
領有執業執照,始得執業。」
醫療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廣告內容暗示或影射醫療業務者,視為醫療廣告。」
臺北市短期補習班管理規則第七條第二項之規定:「補習班不得設置與醫療行為有關之類科,
亦不得藉實習或訓練之名,從事任何醫療行為。」
圖片連結:
[1] 大學榜單查詢
[2] 天才領袖補習班立案時間與不實創設時間
[3] @Dr.HC.
[4] 迴避不提職能治療系
[5] 不實頭銜--醫師
[6] 不實頭銜--博士
[7] 不實頭銜--教授
[8] 醫事人員系統
[9] 臺北地方法院講師
[10] 醫學院臨床講師
[11] 劉鶴珣不實講師頭銜
[12]「從事臨床醫學工作已經將近十五年了」
[13]「將十六年來評估過超過十三萬人次兒童身心發展的精華予以濃縮」
[14]「超過20萬父母見證EQ課程」
[15]「有將近20年的臨床醫學經驗」
[16] 門診經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6.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48905900.A.2E8.html
另外,我放的連結是王宏哲2009年錄取博士班的榜單(98學年),不是碩士榜單。
當時他尚未拿到碩士學位,所以是屬於直升,
也就是在沒有獲得碩士學位,只有學士學位的情況下直接攻讀博士。
此時,他已經開始對外宣稱自己是博士。
依他的論文內容及涉嫌抄襲程度,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把心思放在研究跟學業上,
理論上他應該連拿到碩士學位的資格都沒有,
可能是因為他的指導教授人太好,最後在2016年授予他碩士學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