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21 星期五 10am-12pm《爱生活》主播 黄敏明
爱要幸福 - 乳房肿瘤整形外科医生陈奕妃~乳癌病人适合接种新冠疫苗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ylai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这次的分享主题是【如何依据人性来建立或破坏习惯 ?】,大部分的内容和所提到的技巧源自于《原子习惯》这本书。 因为影片刚巧有提及到《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申明:《原子习惯》没这个内容),所以我想把完整的资讯写在这里让大家参考和思考。 ▬▬▬▬▬▬▬▬▬▬▬▬▬▬▬▬▬▬▬▬▬▬ 《21天培养...
整形外科医生 在 Skylai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这篇文章是补充回刚刚在Youtube直播中所提到的“21天培养习惯”这套理论。因为不想偏离主题,所以没向大家详细解释到为何它是伪科学,所以下面会详细说明它的来龙去脉和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分析和思考。
▬▬▬▬▬▬▬▬▬▬▬▬▬▬▬▬▬▬▬▬▬▬
《21天培养习惯》的来龙去脉:
DR.Maxwell在1950年代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过往的手术生涯中,他注意到了患者的一个异常的现象,就是整容后的人,需要最少21天才能习惯自己的新面孔。
同样地,做了截肢手术的人最少也需要21天才能消除幻肢的体验。幻肢的意思就是截肢的患者,他被截肢的部分比如左手来说已经是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会觉得他的左手还在,而且还会有痛、痒、麻痹等的感觉出现。
后来,DR.Maxwell就把患者这种习惯变化的现象,记录在他写的一本书《心里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也发表了他对行为改变的其他看法,这本书也一炮而红。
但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不少激励讲师或学者、专家,就开始拿他这个【习惯变化现象】的故事来讲,甚至扭曲了它的概念,最后形成了【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的神话。
为什么《21天》这个神话会传播到那么厉害?
这个就好像一些直销组织,要招入新会员加入的时候,会说的鸟话。
你只需要幸苦3到5年,你就可以拥有丰厚的收入和自由的生活。
那他为什么不跟你讲10年,因为10年太久,讲了出来后不够吸引力。
跟你讲一、两年就可以做到的话,你又未必信,所以3到5年就刚刚好,听起来比较逻辑、好像比较有可能做到,而且可以让你有机会改变你的人生的开始,听起来就比较吸引人。
所以这个《21天养成习惯》的神话,从60年代开始到今天为止,还是会被许多激励讲师或作者引用,然后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就把它传播出去给大众。
好了,我们再细心地想想,把一个【幻肢消失需要用到的时间】来转化成【建立习惯需要用到时间】,这个论点的逻辑性到底在哪里,到底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这里我就丢一个问题给大家做延展性地思考和分析。
如果我要你培养两个习惯,一个是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能滑手机,一个是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你觉得哪个比较容易做到?
好了,如果你真的持续这样做了21天,那你有没有信心过了21天后,在你接下来的1年,真的能做到睡觉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和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
我敢保证后者,大部的人比较有机会做得到,但如果是前者的话,90%的年轻人都会失败。
那这两个习惯同样都是用了21天,但为什么成功率会有那么大分别?
因为这是取决于该行为的难度。
在这个网络时代,要一个习惯滑手机的人每天抽5分钟阅读新闻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你要他每天睡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那就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而且这行为的难度还会因人而异。
比如说要培养这两个习惯的对象一个是30岁以下,一个是50岁以上,我敢肯定50岁的成功率一定比30岁的人来的高。
那克服难度就是和意志力有关!
那单纯靠意志力培养的习惯是不会长久的,特别是你对那个行为没有兴趣,又或者那个行为对你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举个例子,已故篮球员Kobe Bryant 能够做到每天5点起来跑步,绝对不是单单靠意志力和纪律,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运动啊。
一个习惯在蓝球场跑动的人,而且也是职业篮球员,每天凌晨起来跑步,你觉得难度会大吗?
而且他内心总是渴望着,体能上能够比其他篮球员更加有优势,那每天跑步对他来说自然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说要培养长期的习惯,绝对不是单纯靠个人意志力,人是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是在意志力满满的状态下生活。
而且人类是有惰性的,惰性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它的方向就是在于要如何驾驭你的惰性。
整形外科医生 在 黄敏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陈奕妃乳房肿瘤整形外科医生~关心乳房的异常现象(下)
22/01/2021 星期五《爱生活》10am-12pm 主持:#晓涵
https://www.facebook.com/AiFM.Malaysia/videos/369501487777244
整形外科医生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这次的分享主题是【如何依据人性来建立或破坏习惯 ?】,大部分的内容和所提到的技巧源自于《原子习惯》这本书。
因为影片刚巧有提及到《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申明:《原子习惯》没这个内容),所以我想把完整的资讯写在这里让大家参考和思考。
▬▬▬▬▬▬▬▬▬▬▬▬▬▬▬▬▬▬▬▬▬▬
《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
DR.Maxwell在1950年代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过往的手术生涯中,他注意到了患者的一个异常的现象,就是整容后的人,需要最少21天才能习惯自己的新面孔。
同样地,做了截肢手术的人最少也需要21天才能消除幻肢的体验。幻肢的意思就是截肢的患者,他被截肢的部分比如左手来说已经是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会觉得他的左手还在,而且还会有痛、痒、麻痹等的感觉出现。
后来,DR.Maxwell就把患者这种习惯变化的现象,记录在他写的一本书《心里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也发表了他对行为改变的其他看法,这本书也一炮而红。
但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不少激励讲师或学者、专家,就开始拿他这个【习惯变化现象】的故事来讲,甚至扭曲了它的概念,最后形成了【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的神话。
为什么《21天》这个神话会传播到那么厉害?
这个就好像一些直销组织,要招入新会员加入的时候,会说的鸟话。
你只需要幸苦3到5年,你就可以拥有丰厚的收入和自由的生活。
那他为什么不跟你讲10年,因为10年太久,讲了出来后不够吸引力。
跟你讲一、两年就可以做到的话,你又未必信,所以3到5年就刚刚好,听起来比较逻辑、好像比较有可能做到,而且可以让你有机会改变你的人生的开始,听起来就比较吸引人。
所以这个《21天养成习惯》的神话,从60年代开始到今天为止,还是会被许多激励讲师或作者引用,然后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就把它传播出去给大众。
好了,我们再细心地想想,把一个【幻肢消失需要用到的时间】来转化成【建立习惯需要用到时间】,这个论点的逻辑性到底在哪里,到底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这里我就丢一个问题给大家做延展性地思考和分析。
如果我要你培养两个习惯,一个是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能滑手机,一个是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你觉得哪个比较容易做到?
好了,如果你真的持续这样做了21天,那你有没有信心过了21天后,在你接下来的1年,真的能做到睡觉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和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
我敢保证后者,大部的人比较有机会做得到,但如果是前者的话,90%的年轻人都会失败。
那这两个习惯同样都是用了21天,但为什么成功率会有那么大分别?
因为这是取决于该行为的难度。
在这个网络时代,要一个习惯滑手机的人每天抽5分钟阅读新闻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你要他每天睡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那就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而且这行为的难度还会因人而异。
比如说要培养这两个习惯的对象一个是30岁以下,一个是50岁以上,我敢肯定50岁的成功率一定比30岁的人来的高。
那克服难度就是和意志力有关!
那单纯靠意志力培养的习惯是不会长久的,特别是你对那个行为没有兴趣,又或者那个行为对你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举个例子,已故篮球员Kobe Bryant 能够做到每天5点起来跑步,绝对不是单单靠意志力和纪律,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运动啊。
一个习惯在蓝球场跑动的人,而且也是职业篮球员,每天凌晨起来跑步,你觉得难度会大吗?
而且他内心总是渴望着,体能上能够比其他篮球员更加有优势,那每天跑步对他来说自然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说要培养长期的习惯,绝对不是单纯靠个人意志力,人是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是在意志力满满的状态下生活。
而且人类是有惰性的,惰性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它的方向就是在于要如何驾驭你的惰性。
▬▬▬▬▬▬▬▬▬▬▬▬▬▬▬▬▬▬▬▬▬▬
申明:直播分享并非是完整《原子习惯》的所有内容,我只是分享了一些要点做为引导,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购买阅读完整资讯。
▬▬▬▬▬▬▬▬▬▬▬▬▬▬▬▬▬▬▬▬▬▬
推薦影片: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上做更好的選擇? | 【4個步驟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 《零偏見決斷法》說書 | 閱讀報告#1| Skylai Tv
https://youtu.be/ZN8OiSunQO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Email: laikinming010@gmail.com
溫馨提示:
不要只看說書影片,鼓勵大家閱讀此書以獲得完整的資訊。
整形外科医生 在 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的手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整形外科 醫師朱育瑩的手札. 3935 likes · 404 talking about this. 顱顏整形,正顎手術,削骨手術、外傷重建整形、一般美容整形(隆鼻,隆乳,抽脂,上下眼皮)、雷射手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