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能夠回到台灣擔任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是我無比的榮幸。如各位所知,美台關係正處於新高點,我很希望能與您及所有在場同仁直接合作,共同打造並強化美台關係,同時在各種不同面向上,以及您所提及的所有不同途徑上,一起向前邁進。再次感謝您,很榮幸能來此拜會,我期待親自與您密切合作。」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今天首度拜會蔡總統,雙方在會面中討論美台如何鞏固在區域及全球的合作。美國持續與台灣共同推動我們共享的民主價值、促進雙邊經濟與貿易連結、增進安全合作,並強化美台人民之間的情誼。無論是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遷等全球挑戰,還是推動創新和數位經濟,美台夥伴關係都是我們攜手合作、取得進展的絕佳例子!
✅新聞稿請見:https://bit.ly/3Cz9Tw9
“It is truly a delight for me and an honor to be back in Taiwan, this time, serving as the Director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s you all know, the U.S.-Taiwan relationship is at a high watermark, and I really do hope to be able to work directly with you, madam, and with all of our colleagues here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that relationship and to move forwar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and in all the many different ways that you have mentioned. So thank you again, it’s an honor to be here and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 in person.”
AIT Director Oudkirk met with President Tsai for the first time today to discuss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can continue to strengthen our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 and around the globe. The U.S. continues to work with Taiwan as we advance our shared democratic values, improve our economic and trade links, further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ties between our two peoples. From partnering on shared global challenges like COVID-19 and climate change to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our partnership is a clear example of what we can accomplish together!
✅Read the Press release: https://bit.ly/3ArSpzL
數位經濟 例子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逆勢之下,中國FDI何以躍居世界第一?- 沈建光
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高關稅與不確定性,特朗普對華打壓也層層加碼,中國FDI表現卻一枝獨秀,外資流入不降反升,有何原因?
疫情重挫全球跨境投資活動,中國FDI反而逆勢上漲。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在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投資監測報告》,2020年全球FDI流量同比暴跌42%,跌幅超過2008-2009年金融危機,為有統計以來最高。在眾多國家FDI顯著回落的情況下,中國FDI流入增幅4%,達到1630億美元左右,反超美國、歐盟和東盟,成為全球第一大FDI流入目的地。
除了疫情以外,過去兩年,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高關稅與不確定性,也對中國產業鏈外遷形成壓力,特朗普對華貿易、技術、金融方面的打壓也層層加碼,中國FDI表現一枝獨秀,外資流入不降反升,背後有何原因?
在筆者看來,疫情下中國經濟率先好轉、國內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展現、高端製造業逆勢上揚,均為穩定外資提供了理由,而在眾多因素當中,中國政府逆勢開放的政策贏得全球信心,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讓中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的自由化之路更進一步,開啟了外資佈局中國市場之路。
具體來看,首先,對外開放政策加速落地。2020年逆境中,中國對外開放的舉措較多。對內,年初《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陸續落地,多地應對疫情出台財政激勵和租金減免措施穩定外資,全國和自貿區準入負面清單繼續縮小,金融業外資限制基本解除。對外,中國的主要行動包括簽署RCEP、原則上達成中歐投資協定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考慮加入CPTPP,這些協議、特别是中歐投資協定和CPTPP對中國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顯示了中國繼續開放的決心,為穩定吸引外資提供製度基礎。
其次,國內疫情防控有力、經濟快速恢復正常,為外資繼續流入奠定基礎。與歐美相對寬鬆的防控相比,中國採取及時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擴散,二季度基本完成復工,是全年FDI流入仍能取得正增長的前提。從商務部數據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同比3月見底(-12.8%)後逐漸回升,至9月回正,與國內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拉動經濟恢復的節奏保持一致。相比之下,歐美疫情並未得到明顯控制,經濟衰退時間要長於國內。2020年,中國是唯一取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GDP增長2.3%,而美國和歐盟GDP分別下降3.5%和6.8%。作為順周期指標,FDI流量受基本面變化影響,與中國FDI正增長相比,美國和歐盟的FDI流入分別下滑49%和71%。
再有,中國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良好的優勢在疫情中充分體現,抵禦產業鏈轉移的壓力。近年來,受要素優勢下降、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中國製造業出現外遷壓力。誠如筆者在FT中文網文章《產業鏈外遷,中國怎麼辦?》一文中所觀察到的,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有相當一部分向東盟諸國轉移,同時,美國近鄰墨西哥也擠佔了中國更多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甚至是疫情爆發初期,發達經濟體擔憂本土產業鏈弱、關鍵物資依賴進口的問題,政府出資鼓勵產業外遷。
但2020年疫情之下,中國政府高效果斷的採取疫情防控,確保了國內供應鏈的暢通,後期發揮製造業門類齊全的優勢,有效填補海外供需缺口,不僅向全球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資、在線設備的商品,而且也在海外經濟深陷泥潭之際,向外輸出家電、傢具等可選消費品。經濟穩定、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良好等優勢彰顯,再次提高了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信心。從數據來看,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反超東盟,而早在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東盟更加受到外資青睞。
還有,中國超大內需市場發揮著外資穩定器的作用。雖然近年來受制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的趨勢有所放緩,但得益於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外資對中國服務業的投資已有明顯提升。從FDI結構來看,2006至2019年,外資對中國製造業直接投資的佔比從55%降至25%,而對服務業投資佔比則從41%升至68%,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逐步壯大,消費轉型升級的大背景相稱。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零售市場增長迅速,已經十分接近於當前第一大零售國美國,並呈追趕之勢。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中國並未像美國那樣對居民實施大規模補貼,而是優先於保護就業、民生和市場主體,這導致中美零售市場規模差距短期內有所拉大。然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國內就業市場轉好帶動收入預期改善,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加速回暖特徵,10月單月零售市場規模超過美國。在此背景下,預期一兩年內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零售國,為吸引外資奠定基礎。
最後,中國在高技術產業和數位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後發優勢,吸引外商投資競相湧入。雖然整體製造業直接投資下降,但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產業存在轉移壓力,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吸引力反而顯著增加。從中國商務部的數據看,2020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11.4%,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8.5%。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過去幾年韓國三星公司在中國陸續關閉了裝配手機、面板和計算機的工廠,但2020年反而在華新增投資54美元,轉而投入存儲晶片、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和動力電池等高附加值生產項目。
此外,疫情催生居家辦公和線上娛樂需求,數位經濟發展及相關投資活動進一步獲益。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年全球訊息和通訊行業綠地投資金額同比增長18%,跨境併購金額同比增長216%。數位經濟在中國抗擊疫情、復產復工和經濟復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孕育多種新模式、新業態,產生大量投資機遇。
當然,也要注意到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歐美日海外經濟體FDI流入失速的一次性因素。預期未來,伴隨疫苗全球範圍內接種加速、海外經濟復甦,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有望逐步回暖,發達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但截至2019年中國FDI存量僅僅相當於國內GDP的12%,遠低於美國、歐盟高達44%、67%的水平,長期看增長空間巨大。
總之,逆勢之下,外資加速佈局中國實屬不易。當然,也要注意到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歐美日海外經濟體FDI流入失速的一次性因素。預期未來,伴隨疫苗全球範圍內接種加速、海外經濟復甦,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有望逐步回暖,發達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但無論如何,疫情之下,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鏈完備、高端製造業優勢、以及持續的對外開放政策,從長期來看,終將是吸引外商投資的基石。更何況,截至2019年中國FDI存量僅僅相當於國內GDP的12%,遠低於美國、歐盟高達44%、67%的水平,增長空間潛力巨大。
展望未來,深化改革是兌現潛力的關鍵。可以看到,疫後國內消費復甦緩慢,其背後不同收入群體差距擴大是重要拖累,後續消費市場壯大有賴於收入分配改革;各項經貿投資協議簽署後,中國的配套改革進度將受到締約方密切關注,在市場準入、國企補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等方面的改革仍需加速推進;更進一步,數位經濟潛力巨大,在發展國內數位經濟的同時,還需加大國際協調,積极參与到國際數字規制的制定當中。
原文:FT中文網
#貿易 #經濟
數位經濟 例子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全世界媒體不斷報導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的成就時,無論是彭博社說2020年全世界找不到比小英更好的領導人;還是獲選為時代雜誌2020百大最具影響力的人,蔡總統是這樣解讀:
當第一個染疫的患者在台灣隔離治療時,台灣醫護人員展現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精神,克盡職責的把病患治癒。
當第一班專機出發接回滯留在海外的台胞時,機上服務人員勇敢不退縮,完成了艱困的任務,帶回了許多家庭的團聚。
當台灣繼續因中國因素持續受到WHO的打壓時,北美台商會發動募款,購買了一千萬個台灣口罩,捐贈給美國慈善組織跟醫療機構,真正落實 #TaiwanCanHelp,讓台灣防疫成果被世界看見。
他們不是別人,就是我們。台灣人的氣質、素質、品質:盡責承擔、遇難不退、勇敢挺身而出、慈善不落人後、團結⋯這才是值得台灣人驕傲的地方。不是蔡英文被看見,而是台灣人被看見,她以台灣人為榮。
當然,我們也以選出這樣領導者的我們為榮。在未來無論遇到什麼挑戰,請時時刻刻記得2020年台灣人的樣子,我們的樣子!
————————-
今天蔡總統的雙十演說很精彩,分享如下:
大會主席游錫堃院長、現場各位貴賓、電視機前和網路上的全體國人同胞: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防疫成果貢獻國際
今天是中華民國109年的國慶日,今年因為疫情,慶典的規模縮小了,但所有的國人同胞,無論身在何處,都發自內心,慶賀中華民國台灣,度過了重重挑戰的一年。
2020這一年,在新型冠狀病毒威脅下,無論對台灣或全世界,都是驚濤駭浪的一年。但是,也因為這場全球性的危機,才讓國際社會看到台灣「堅韌之島」的特質和能耐。
我們沒有封城,沒有關閉學校,也是世界上少數還能夠在管制措施下,開打職棒、舉辦大型藝文活動的國家。我們更展現了傲人的國力,將防疫物資送到世界各地。
從今年三月以來,有超過三千三百篇國際媒體報導,都在談論台灣的防疫表現。台灣在國際上的面貌,越來越清晰,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亮眼。
這樣的成就,要歸功於全體台灣人民的團結、合作。除了最辛苦的醫護和檢疫人員,我們也要感謝,製造業攜手投入防疫物資生產,科技業開發APP,藥師朋友、超商員工協助發放口罩,還有我們所有的民眾,井然有序的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我們也看到,海外歸來的國人,依規定居家隔離、檢疫。旅行業者提供防疫旅館,租賃車業者提供防疫車隊,餐廳娛樂場所落實實名制規定。因為全國上下一心,我們守住了疫情的防線,讓台灣成為世界的模範生。
當日本的森喜朗前首相、捷克的韋德齊參議長、美國的阿札爾部長和柯拉克國務次卿,相繼來訪,表達他們對台灣的敬意的時候,相信許許多多的國人,都感到無比的振奮。
透過因應疫情的挑戰,我們證明了國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建立了國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了,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守護家園的重要。所以這一年,確實是辛苦而險峻的一年,但也是豐收的一年。
今天的大會中,邀請到各行各業的防疫英雄,來為我們領唱國歌。其中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像是賴碧蓮護理師,臉上光榮的口罩壓痕,或者是張莞爾護理師,瞞著家人出任務,陪伴血友病少年返台的感人事蹟。
還有更多無名英雄,不曾被報導,因為這一場戰役,有太多人的投入,有說不完的故事。我要請現場的好朋友,用最熱烈的掌聲,再一次給我們的防疫英雄們滿滿的感謝,謝謝他們為台灣所做的付出。
二、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
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全球少數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我們也為疫情後的經濟發展,超前部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正在積極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已經分期編列特別預算,加速進行當中。
最讓我們感到振奮的,是國人及企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信心更強了。台灣資本長期以來外流的趨勢,已經翻轉過來。
我們迎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回流潮,台商返台投資,已經超過新台幣一兆元,還有數以千億元計的海外資金,正在陸續匯回;許多外商及知名跨國企業,也在加碼投資台灣。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
在國際經貿合作的領域中,我們也有不少實質進展。台灣和美國將進行高層經濟對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合作、基礎建設等領域,尋求未來合作空間。
上週,台美雙方宣布,已經完成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雙方將攜手投入美洲,以及印太地區的基礎建設計畫。台美經濟合作的深化,已經進入到行動階段,這也是我們在國際經貿合作上,尋求全面性突破的開始。
不過,我也要提醒國人。全球疫情還沒有結束,疫情帶給各國在經濟、社會層面的複雜挑戰,仍然很嚴峻。
展望未來,還有更艱鉅的挑戰等著我們去克服。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原,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全球以及區域貿易情勢的劇烈變化,還有經濟秩序的重整,每一項都考驗我們經濟的續航力,以及整體的應變能力。
面對數十年來最大的內、外變局,台灣會持續展現我們的韌性,政府會掌好舵,朝三個策略方向前進,打造大家所期待的新台灣經濟。
首先,我們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的重組。現在,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解構及重組,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地台商也正在朝向區隔市場、轉移生產基地、回台投資等方向,加速調整。
我們已經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兆元投資計畫、「新南向政策」、台美經濟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等,都和供應鏈重組息息相關。
我們會將這些相關的政策和計畫串聯起來,並且整合政府和民間的資源,以及跨部會的能量,全力、全方位的投入,讓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第二,我們要打造台灣成為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匯聚的重鎮。未來供應鏈的重組,最關鍵的元素是資本、人才,以及邁向數位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
我們將會在吸引國際資本跟人才的環境及法制上,持續深化改革,排除障礙。同時,也會透過國際交流、產學合作,以及雙語國家政策的努力,積極培育國內產業人才。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運用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優勢,開發及掌握核心技術,加速推動產業及經濟的數位轉型。
第三,我們要全力落實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疫情後的經濟、產業發展,可能會有失衡的風險,資金供給大幅的增加,也可能帶來後遺症。
所以,未來政府會更加重視資源的合理分配,照顧因為經濟轉型而受衝擊的弱勢族群,加強促進青年就業,引導資金進行最有效的利用,讓台灣經濟再起的紅利,可以讓全國的人民共享。
三、堅實國防維護國家安全
當然,台灣經濟的前景,是有賴於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很清楚,示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只有自我準備充足,憑藉著堅實的防衛決心和實力,才能保障台灣的安全、維護區域的和平。
精進國防實力,降低戰爭風險,這是當前我們國防政策的原則。這段時間,面對對岸機艦騷擾,台海情勢雖然比較緊張,但是我們的國軍,都能夠即時掌握和因應,達成防衛固守的任務。
這幾年來,只要我有時間,我就會前往部隊,看看我們的國軍官兵。從高山上的空軍雷達站,到返航靠港的海軍艦隊;從在陣地操練火砲的陸軍部隊,到培養年輕軍士官的學校。
我的目的,不僅是要對這些日夜輪班、保家衛國的軍人,說一聲謝謝,也要讓我們的國人知道,國軍是我們的家人,也是國家主權、自由民主最強的後盾。
在跟國軍官兵的互動中,許多故事堅定了我的信心。我還記得,當我到第一線空軍部隊的時候,警戒室裡,隨時準備緊急出勤的飛官,充滿信心地告訴我「務必將空防交給空軍」。
我也記得,我在陸軍工訓中心,看到我們女性軍官,帶領著工兵同袍,展現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則有穿戴重裝備的弟兄姊妹,奮勇潛入海底,排除障礙。
這就是中華民國國軍。他們不分前線後勤,不分男女,都是我們的子弟,都有共同守護國家的信念。
這段時間以來,也有國軍弟兄姊妹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為國受傷,甚至殉職。我們感念他們的付出,並且以英勇盡責的國軍為榮。
身為三軍統帥,國軍的未來、未來的國軍,就是我最心心念念的事情。
面對對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我們會持續強化防衛戰力的現代化,並且提升不對稱戰力。在外購武器裝備的同時,我們仍然堅持加速推動國防自主,高教機國造、潛艦國造,已經有相當的成效。我們將以雙軌並進的方式,來強化我們的防衛實力。
不僅武器裝備性能正在提升,國軍更需要有素質優秀的戰士。除了提升志願從軍的官士兵的專業素養,更要建立有效的後備制度,來強化國軍的人力素質以及戰力。
這段時間以來,相信很多被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都覺得,教召變得更加精實。而在常後一體的原則下,接下來,後備動員制度的改革,將會快速推動。
面對區域和平穩定受到威脅,我們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國防部也會適時發布共軍動態,和周邊國家交換資訊,強化安全夥伴角色;也讓國人明瞭台海動態,讓全民國防更加堅實。
四、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
這段時間,我們都密切注意著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動。從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印衝突,到台海局勢的變動,乃至於各國關切的港版國安法實施,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嚴峻的挑戰。
區域內的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和民主體制,不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展開了各種形式的合縱連橫,已經導致這個區域,發生前所未有的情勢變化。
我們要把變局的試煉,轉變成歷史的機遇。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但在策略上,也會保持彈性、靈活應用。
情勢在改變,只有超前部署,才能掌握未來,才不會在變局中隨波逐流,甚至被別人決定了命運。
我們將積極參與未來的國際和區域新秩序的建立。我們會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和友我的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
維持和平、促進繁榮發展,這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區域中最重要的價值。我們要做良善力量的倡議者,將進步及良善的價值,推廣到全世界。
我也注意到,對岸領導人最近在對聯合國的視訊演說中,公開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
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在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
尤其,在全球高度關注印太及兩岸局勢變化的重要時刻,北京如果能夠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
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的,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就是台灣人民的主張,也是朝野政黨的共識。
五、結語:團結合作共度挑戰
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台灣人民在對外關係以及國家安全的議題上,彼此的距離正在拉近。台灣人民都希望區域的和平繁榮,能夠安定永續。
朝野政黨之間也是如此。像是最近在立法院,在野黨提出促進台美關係的議案,獲得朝野黨團的支持,無異議通過。還有,六都首長一致對外,共同抗議,成功更正了國際組織矮化台灣的做法。這些都是跨黨派合作,團結表達立場的表現。
我想透過這些例子,呼籲並且請國內各個政黨,一起攜手努力。對內,互相競爭,立場針鋒相對,是民主日常。不過,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為了民主自由的價值,對外,我們應該團結努力,攜手帶領國家度過挑戰。
就如同過去七十一年來,台灣經歷的一切,困境磨練出我們的堅韌,挑戰激發我們的志氣,一場疫情,可以凝聚出台灣人民團結的意識,給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
我們守住疫情防線、發展經濟戰略、穩定區域情勢、捍衛台灣安全,為的是什麼?就是要把一個壯大的國家,留給台灣的下一代。
今年的金曲獎,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世代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他們用各種曲風,自信地唱出自己的母語,呈現出對各種議題的價值觀。尤其是《kinakaian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獲得了「年度專輯獎」的大獎。
這些年輕的創作者,雖然風格各自不同,但都能夠在舞台上發光發亮,也為台灣的多元文化,做出最好的詮釋。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我們民主、自由的環境。
我們現在打拚的一切,都是為了下一代、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可以在創作上展現自信,也能對土地的文化和價值感到光榮,並且勇敢的走向世界。
在中華民國國慶這一天,我們也一起許下願望,願二十年後的台灣人,回想2020年的時候,會想起正是在這一年,因為我們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在變局中勇敢前進,克服了挑戰、擺脫了枷鎖,讓他們有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擇未來的機會。
從現在起,就讓我們團結彼此,一步一步,「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