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股價指數大揭秘!〕
「台股又破萬點啦!」相信就算沒有在投資的朋友們,也經常在新聞上看到類似的說法。
但究竟是哪一支股票破萬點呢?而這個數字又代表什麼呢?本週政經八百要來介紹號稱「股市晴雨表」的股價指數!
在前兩週的 #八百回合經濟談,以及之前的 #股票市場101,相信壯士們對股票的本質已經有很完整的認識!
但我們要如何判斷:目前市場「整體」是屬於牛市還是熊市呢?
這時候投資人就會透過「股價指數」來觀察投資人對未來景氣的看法。
▌ 什麼是「股價指數」
股價指數通常是根據多種股票的價值編制而成,用來追蹤特定股票群體的變動,卻不能代表單一個股的漲跌。
舉例來說,當台股加權指數上漲 100 點,看似對投資人來說是好事,但很可能只有大型權值股上漲而已,多數股票的表現反而乏善可陳!
▌ 各種股價指數的分類
解釋什麼是權值股之前,壯士們要先知道的是,在不同的編製方法下,會有多種股價指數的分類。
「市值加權指數」是以企業的市值規模作為權重的指數類型,也就是市值愈大的企業對指數的影響力就愈大。
像是台股加權指數和美國的 S&P500 都是這種類型的股價指數。
「價格加權指數」則是忽略股本,單純以股價作為權重的指數,美國的道瓊工業指數便是屬於這類。
而「等權重股價指數」,則是將每張股票以相同權重做編制的指數,其中以英國金融時報指數最具代表性!
▌ 權值股
權值股指的便是在市值加權指數中,在指數中具有主導力的個股,台積電便是相當典型的權值股。
在 7、8 月台股指數走揚的過程中,其實多數個股的漲勢並不強,但隨著台積電的市值不斷攀升,台股指數也一路向上。
大家經常會以股價指數作為觀察「大盤」的指標,而經常聽到的「打敗大盤」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的績效高於指標股價指數。
許多主動投資人或是投資機構的目標便是希望能深入的研究,提供優於大盤的績效。
如果菜鳥投資人對選擇投資標的沒有概念,也想要有跟股價指數接近的報酬率,可以選擇連結特定指數或市場的基金或ETF。
▌ 結語
不同於主動投資人追求打敗大盤,許多被動投資人傾向透過追蹤指數的投資工具,不僅省時省力,也能有不錯的報酬。
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希望大家對於新聞中提到的大盤、股價指數都有更清楚的了解,也祝各位股海的菜雞們不會輕鬆被當韭菜收割!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學 #政經八百 #懶人包 #大學生 #股票 #投資 #理財 #投資理財 #台積電 #權值股 #賺錢 #投資股票 #金融 #金融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數的分類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研究中有兩群參與者,一是門外漢,由心理系學生組成,一是專家,由操盤手、分析師組成。
他們被要求從兩支股票中,挑出他們覺得未來表現會比較好的一支。他們的資訊有公司名、產業別和過去12個月的表現。除了選股之外,他們也被要求對自己的選擇有多少信心,進行評估。
兩組都蠻糟的,其準確度,accuracy,也就是選對表現較好的股票的機會,都低於50%。讓人困窘的是,專業人士,選對的比例,比門外漢還低。
而面對這個其實準確度不怎樣的選擇,專家們有高於60%的信心自己是對的,比門外漢還高。堅定的說出自己論點,說服力較大,對於職業生涯有利,可惜對投資人沒有幫助。
金融業希望投資人緊張不安、希望投資人隨指數起伏心情動盪,希望投資人相信,抓對趨勢進出市場,才是投資的正途。投資要那麼累嗎?你緊張、你害怕,所以你需要什麼?你需要預測,專家的預測,那看起來立足在繁複專業的估計上,所推導出的預測。金融業創造投資人的需求,然後他們才會被需要。
事實上,預測看起來精巧繁複,是為了取信投資人,而非增加準確度。這些專家,往往逃不出看後照鏡的窠臼,認為延伸最近的情勢,就是最好的預測。而且,專家們對於準確度不怎樣的預測,往往有高乎常人的信心,說起來頭頭是道,說服力十足。
投資朋友們,去閱讀、去索取、去相信這些短視的預測,成就的不是你的投資,成就的是金融業的名利。那些漫天飛舞的市場訊息,當中絕大多數的分類屬於不可回收垃圾。丟掉就好,根本不值一顧。
數的分類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編製這本公開說明書的,是資產管理公司。假如一個金融業者,連MSCI指數的三個分類,Gross、Net、Price代表的意義都分不清楚的話,這就像一個醫師,連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都分不清楚一樣。
這是嚴重的基本知識欠缺。連這個都不懂,是要如何說服投資人,你有投資”專業”。是連投資”基本知識”都沒有好嗎?
假如資產管理公司,明明知道MSCI指數的分類,卻還刻意選用報酬率較低的Price Index來做對比,這是刻意誤導。在公開說明書中呈現出似乎比指數還要厲害的成績。但那只是假象。
我覺得台灣的投資人很可憐。已經有很多人停留在有賺就好,根本不知道要跟合宜的指數對比的程度。譬如基金一年賺10%,好高興。渾然不知,市場指數這年就賺了25%,基金讓你錯過15%的報酬,你還要交經理費給它。
有的投資人更進一步,知道要跟指數對比。可是一跟指數比,資產管理公司給你的,居然是一個不合宜的指數。
你要更進一步,知道指數的各種次分類,自己到指數公司查原始資料,才會知道”箇中奧妙”。
有多少人,就被這些錯誤資訊蒙混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