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序文
網頁同名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即將出版,依照書籍出版慣例,會找幾位知名人士撰寫序文及簡單書評。然而,我們不願意只流於「客套」「俗套」,我們決定兩點準則來邀請序文及書評撰寫人:一是深刻了解我的背景,二是能仔細審閱書稿。非常感謝幾位老師、前輩、朋友的大力幫忙,不但撰寫序文或書評,也給我很多指教、反饋及深入討論。這裡先和讀者分享三篇序文,還有一些序文及書評仍在編輯中。繁體中文版計畫年底前正式出版,簡體中文版正在協商。至於英文版,那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時間仍是個未知數。
=====
李飛飛: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
(人工智能專家、美國國家醫學院及國家工程學院雙院士、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講座教授)
我很榮幸地受邀推薦我摯友李宗恩博士的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本書很獨特, 李博士是一位資深的中醫專家和臨床醫生,卻也是一位經過嚴格科學訓練的科技人,在大膽蛻變深入中醫之前,他在矽谷有著成功的科技生涯。這本書反映了李博士與眾不同人生歷練下的洞悉力,文字清新流暢,內容時而讓人驚艷,時而讓人深思反省。
中醫和現代科學似乎是無限分開的兩個世界, 然而,李博士個人和他文筆下的討論,為讀者開啟了一個難得的窗口,窺見兩個充滿衝突卻又永遠相互纏繞世界的並存對偶性(duality of existence)。李博士的旅程,象徵著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同時也象徵著對凡事以科技來定義的現代生活之深刻反思。李博士帶領我們尋求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這兩個世界,我對李博士帶領我們探索的旅程深深感到興趣,也期許讀者一起參與這趟旅程!
Fei-Fei Li:Challenging pa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n ancient medicine
(Dr. Fei-Fei Li is a world leading exper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he is the inaugural Sequoia Professor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t Stanford University, Co-Director of Stanford’s Human-Centered AI Institute, and elected Member of both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and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m honored and humbled to be asked to recommend my friend Dr. Andy Lee’s new book. I find this book very unique. The voice of Dr. Lee is that of a deep Chinese Medicine clinician and expert, but also a rigorously trained technologist who has carved a very successful career in the heart of Silicon Valley before the daring transition to a new career as a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This book is a pleasantly easy and smooth read, yet oftentimes beautiful and introspective.
The world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science seem to be infinitely apart, just like the worlds of Taiwan and the Silicon Valley. Yet, in Dr. Lee and his words, we the readers are given a rare glimpse into this duality of existence of two possibly conflicting yet eternally revolving worlds. The journey taken by Dr. Lee symbolizes the challenging pa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n ancient medicine, as well as a soulful refle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ly defined modern lives. Dr. Lee is leading us to seek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both worlds. I’m intrigued by the journey that he is taking, and I sincerely invite the readers to join him on this journey together.
=====
李克明:帶你認識宏觀、科學、邏輯的中醫
(暢銷書《當孔子遇上哈佛》作者、前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及元大創投公司董事長、由跨國商務律師金融高階經理人斜槓的傳世經典推廣者)
摯友李宗恩醫師的大作《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問市,囑余作序;讓余有機會先睹為快,把書一口氣讀完,深有啟發!
這書可以勵志,宗恩兄生動自述了多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長經歷,讀者會嘆道:有為者亦若是!
這本書記載了寶貴的中醫臨床醫術,以約三十個案例,分享了涉及的療程和依據的奧妙中醫醫理,有心的同道同好可以切磋研究!本書更闡述了宗恩兄所體悟的中醫醫道,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所期許的中醫角色、醫病關係、「西醫檢測、中醫治療」!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人都聽過中醫,許多人也看過中醫,就連外國人也知道針灸,但非中醫專業人員對中醫固然霧裡看花;中醫醫者亦受限於中醫的培育方式、產業結構及強勢西醫,也難免有故步自封、見樹不見林的迷失。
宗恩兄君子不器,斜槓人生,具備跨領域、扎實的專業訓練,故能在親炙倪海廈大師後,以宏觀廣角的視野、嚴謹的科學態度、縝密的邏輯思考,在多年臨床中驗證神奇奧妙的中醫醫理,並據此提出振興中醫的看法,讀來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余強力推薦《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嚮往中華文化,想一窺中醫奧妙者該讀;想在治標的西醫之外,找到替代方案的中醫師、中醫同好、病人該讀;掌管國家醫療、公衛政策、中醫發展的領導者更應該閱讀!
=====
張慶瑞:物理忌妒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台大特聘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前代理校長)
李宗恩是我剛回台灣任教時的學生,我是他應用數學的老師。台灣大學物理系的數學一直是物理系自己教,主要邏輯是物理系用的數學是要解決物理的工具,這與數學系的數學概念並不相同。宗恩當時是資優保送生,物理系那時有一群非常優秀的高中保送生,同儕互相刺激,要拿到高分非常困難。宗恩不但成績好又很外向,喜歡發問,而且他與他夫人是當時物理系的班對,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畢業後,我斷斷續續由同學口中聽到他的職涯轉變,但並未特別放在心上。一直 到二○○九年,我因為在國科會國合處服務,到美國史丹佛大學訪視當時我參與啟動的Stanford-Taiwan Biotechnology (STB),聽到宗恩居然已經變成灣區的名中醫師,有點訝異,但也不是特別難理解。因為聰明的人,只要有恆心,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後來,我們就一直透過微信聯絡。二○一六年,我擔任台大副校長時,因為參加台大北加州校友會,與宗恩面對面深入交談,才知道他因為困惑於父親的疾病,而深入研究醫學,進而拜入倪海廈門下,成為關門弟子。他那時就告訴我不少神奇故事,我那時由於事務繁忙,對於這類我理解知識以外的事情,基本上是聽了就儲存在腦中,作為日後備用的資料。
二○一九年我離開行政職後,便有許多時間思考,跨領域學問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物理訓練最強大與扎實的是科學邏輯方法論,複雜系統模型簡單化再加上數學預測化。 其實,物理真正的本質訓練就在以簡馭繁,好的物理學家對事物的看法具備強大的簡約能 力。
在一九七○年代,科學界出現一個有趣的名詞叫「物理忌妒」(Physics Envy),就是 生物學家及其他領域的學者看到數學在物理學科如此成功,就想要複製物理成功的經驗;奇怪的是,只有在少數有些許成效,但基本上無法像物理一樣成功!也因此忌妒物理可以成功使用數學。物理忌妒不是忌妒物理,而是忌妒為什麼數學工具只能在物理上成功?看起來像是上帝特別寵愛物理,便引起大家忌妒。
領域的互動永遠是新知識的淵藪,現代的斜槓世代就是跨多領域的人才,然而老祖 宗卻告訴我們「鼯鼠五技而窮」,顯然歷史法則指出:沒有專精學門,是不容易出人頭地的。今日由於學問複雜與廣泛性提升,有些學問必須要跨領域互動才能了解與掌握問題所在,進而激發出解決的科學方法。而且這些跨領域互動初期必須沒有目的,才有機會激發出原創想法。
我最近與三創文化基金會合作推動「無用論壇」,就是希望利用跨領域對談培養一流人才。宗恩跨多學科的過程,學習動機多以好奇心為出發點,從未想到有用沒用。今天能成為華人界中醫祭酒,就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最佳典範。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本書的內容,雖然只是記載宗恩多年來所看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但從書名就知道這裡面其實也傳達了現代跨領域的重要意念,更嘗試由現代科學來看中醫的邏輯。
我最近常與跨領域人談知識論,知識大致可分成:
一、知道的知道:工程
二、知道的不知道:待了解的學問,也是已知與未知的交界
三、不知道的知道:經驗法則,但常可以重現
四、不知道的不知道:怪談與傳說
人類累積的已知愈來愈多,「知道的不知道」就愈多。物理學現有的知識是標準的 「知道的知道」,但是有許多學問我們不斷在使用,也很有效,但卻不完全知其所以然,我稱之為「不知道的知道」。中醫就是其中一種,這就是直覺與經驗的累積。
中醫的重現率不像物理學那般精準,也在於不完全知其所以然,所以急需要累積更多的數據,並有時間由「不知道的知道」發展轉化成「知道的知道」的狀態,這非常需要利用物理學的既有發展經驗來協助加速轉化的過程。宗恩具有充分的跨多領域專業訓練,相信在取得更多的中醫案例後,將有大智慧將中醫推動成「知道的知道」範疇。宗恩傳承東漢張仲景延續至倪海廈的正宗中醫思維,再結合台大物理系的科學邏輯基礎訓練,經歷史丹佛與矽谷應用科技的淬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未來必定能真正完成「西醫精準化檢測,中醫客製化治療」的至高無上理想。將宏 觀醫學與微觀醫學並用,強固個體本身,隔絕入侵病毒。
本書是宗恩超越張仲景的起點,胡適的朋友以「我的朋友是胡適之」為榮,我深為 「我的學生是李宗恩」為傲。
=====
(http://andylee.pro/wp/?p=896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RJ廉傑克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各地都有妖怪的傳聞,而台灣卻很少有這樣相關的紀錄。 今天就來跟大家找尋一下大台北的妖怪傳奇--蟾蜍精 出發總要有個方向,我們到公館去。 ---------段落timecode-------- Hi 我阿傑啦 台灣妖怪傳奇來到第二集 這集選擇拍攝地點為我目前工作都市 屬於台北的妖怪傳說取材...
文化基金會 徵 才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鄭市長頒發12部桃影台灣獎入圍作品,展現桃園多元開放的價值
桃園市長鄭文燦在2020年10月9日晚間前往桃園和逸飯店,出席「2020桃園電影節-開幕酒會」。鄭市長表示,2020桃園電影節以「川流不息」為策展主題,象徵著桃園與國際相串聯,接續世界與台灣電影的過去、現在、未來,同時跨越地域限制、跨越文化,盼透過桃園電影節,充分展現桃園多元開放的價值精神。今日特別於酒會現場表揚12部入圍台灣獎的作品,並頒發入圍證書給予鼓勵。
鄭市長表示,電影是各種藝術的綜合,相信每位導演在運用電影作為語言發聲時,皆希望能夠與觀眾、影迷產生共鳴,期許市民朋友走進電影院,跟隨電影走進故事情節,體驗電影所帶給人心的感動。鄭市長也說,為推廣電影文化,市府積極於桃園布建電影院,包括協助引進站前in89統領影城、華納威秀,也規劃於桃園藝文特區興建藝文電影院,並且即將完成招商,相信未來將能帶動新的電影風潮,充分展現桃園開放、多元、探索的電影文化精神。
鄭市長提及,今共遴選出12部入圍台灣獎的作品,皆是從156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包括由林志儒導演執導《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林亞佑《主管再見》、王逸帆《伏魔殿》及《逃出立法院》、廖崇傑《一狗》、陳淦熙《三步》、宋承穎《你剛才說的是笑話嗎》、蘇奕瑄《家族無共識》、游翰庭《蟾鳴》、謝沛如《大餓》、施立《野雀之詩》、廖克發《菠蘿蜜》,恭喜現場入圍台灣獎競賽的導演以及劇組,寫出用心的劇本,帶給人心許多感動。
資深電影導演王童表示,桃園電影節最大的特色在於,充滿創新、活力且多元化,帶給許多新秀導演很大的發展空間,感謝市長及市府團隊的用心,策劃桃園電影節,盼未來能透過電影帶給社會更多不同的反思。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黃世杰、市府文化局長莊秀美、桃園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子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桃影策展人鴻鴻、代言人瑞莎、電影導演王童均一同出席活動。
文化基金會 徵 才 在 林予晞 Allison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一次和晏如導演開會的那天,我與經紀人風塵僕僕、扛著燈具從上一個攝影工作,直奔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見到乾淨整齊的辦公室,我突然想到自己身上都是黃土灰塵還有汗臭味,這樣跟人家開會,好像有點失禮,但晏如似乎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非常明快地與我們聊起天來,也一邊播放起看起來準備許久的眾多參考影片,與我們開會。她是「冥王星圖」的導演,在去年另一個由我出任大使的影展裡,我認識了她的作品,好喜歡她拍的盈萱,也好喜歡唐綺陽的口白,都是用自己的姿態活得出彩的女性。
我們一起看了許多關於自我主張的參考短片,會議結束後,我忘記說了什麼過度自謙、類似於「因為我怕給人添麻煩」這樣的話,晏如笑了一下,帥氣的跟我說,「妳太客氣了,妳看男生在認真做事情的時候,很少會說『怕給人添麻煩』。」
那個瞬間,我的腦袋裡好像有個大鐘被敲了一下,是啊,很多時候我們都過度客氣了,都太容易給自己理由放棄了,因為我們害怕給人添麻煩,害怕到乾脆放棄自己真正想要做的選擇,最後只剩下那個懂得用漂亮的樣子、懂得討人喜歡的自己,沒有太激烈的話語、沒有不美好的樣子。戴著面具的我們,真正的渴望在心底有如鬼魅一般在午夜夢迴裡出沒,在日出之時散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拋下面具大口地呼吸、不顧他人眼光地奔跑?
人生只有一次,無論老天給了我們怎樣的軀殼,高矮胖瘦、是男是女,想做的事情,請不要害怕,一起溫柔而堅定地向前推進,也許不會一下子看到終點,但請記得偶爾回頭看看自己一路以來的旅程,你會發現其實自己很值得拍拍手。
2020 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徵件至9月1日止,現正熱烈收件中,總獎金超過390萬等你挑戰。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Taipei Film Commission
#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
#九月一日截止
主辦單位:中華電信
指導單位: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合辦單位: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愛爾達電視
協辦單位:信義房屋、全民社造、信義文化基金會、中華電信基金會、智趣王、HTC
特別演出:林予晞
藝人經紀:TVBS 游毓茹
編導:李晏如 Yen-Ju Lee
場記:馮綉媛
製片:吳秀瑩
製片助理:廖書瑋、馮綉媛、李宥萱
攝影指導:牛欣郁 Hsien Yu Niu
攝影大助:陳韻如
攝影助理:林依頻、王嘉元
MOVI 技師:蔡亞玲
燈光師: 林育嫺
燈光大助:陳采妤
美術指導:林倩伃
美術助理:賴俞辰
造型師:邱美寧
髮型師:丁玉專
化妝師:JimyWu (Backstage)
化妝助理:NiniKuo(Backstage)
劇照:潘怡帆 Crystal Pan
剪接:鄭惠璟
音效配樂 / 字效設計:Niels Gerson Lohman
調光: Alex Grigoras
特別感謝:
台北市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全體員工、和寬攝影燈光器材、SHIATZY CHEN 夏姿、Abcense
對了,你們有發現這是一個全女子劇組的作品嗎?
在影視勞動產業裡,其實是非常難得、非常激勵人心的事,我很珍惜,再次感謝晏如的用心良苦☺️
文化基金會 徵 才 在 RJ廉傑克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各地都有妖怪的傳聞,而台灣卻很少有這樣相關的紀錄。
今天就來跟大家找尋一下大台北的妖怪傳奇--蟾蜍精
出發總要有個方向,我們到公館去。
---------段落timecode--------
Hi 我阿傑啦
台灣妖怪傳奇來到第二集
這集選擇拍攝地點為我目前工作都市
屬於台北的妖怪傳說取材
拍攝當天似乎順得有點詭異
像是雷陣雨後突然放晴的天空
帶我去找導遊的貓咪
路上遇到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
好像許冥冥之中有幫助一樣
第一次到寶藏巖和蟾蜍山的聚落
很高興知道這一塊能被保存下來並能延續發展沿用
歲月痕跡與美好記憶我想對當地人來說才是永遠的寶藏
最後也要特別呼籲大家
蟾蜍山目前尚在被規劃中,不是觀光勝地
還有很多居民還是居住在當地的
若大家有興趣造訪,請保持安靜
並保持禮貌勿隨意誤闖私人住宅及拍照唷
p.s 大自然和古蹟也不能人為破壞阿!!
特別感謝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志工爺爺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陳小姐
蟾蜍山居民黃先生
寶藏巖帶路的黑喵
------------------------
最後
撒嬌精公貓臭臭的愛心領養資訊 :
流浪公貓臭臭
約3-4歲 已結紮
親人愛撒嬌,但無法跟其它貓狗共處
目前為當地愛心鄰居黃先生餵食
徵求還未養寵物的愛心爸媽~
有興趣詢問的請來信wuyvonne51@gmail.com
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fjVXtkFr7lNFlVp93SeQg/join
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
-----------v̈----------メメメメ(✪ω✪)メメメ----------v̈-------------
►【RJ Youtube】https://goo.gl/FJq1H9
►【RJ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aychang0127/
►【RJ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enjackman/
-----------v̈----------メメメメ(✪ω✪)メメメ----------v̈-------------
▼▼|搜尋|▼▼
#台灣妖怪傳奇 #阿傑 #台北
文化基金會 徵 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編劇魂:說故事是本能,寫劇本沒有教條,用文學素養和科學思維孕育你的傑作」介紹
訪問作者:小野
內容簡介:
★「臺灣新浪潮電影重要推手」首次公開四十年編劇心法,科學方法直指核心,突破框架激發潛能。★
編劇是可以教的嗎?說故事有沒有通則?
故事大綱要寫多長?劇本有所謂的「格式」嗎?
正邪對抗、角色轉變是鐵律?導演期待看到什麼?
文學電影和電影小說有什麼不一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人物從二十個變成兩百個;「三廳電影」帶來錢潮,也帶來局限;《成功嶺上》扭轉了僵化的愛國主義,學生電影一再翻新。田野調查只是基本功課,故事的選擇要像顯微切片一樣精準。創作關乎思想,技術只能輔助;故事和風格都是為了描繪主題,角色之間的關係隨時都像化學變化一般質變,情緒節奏帶來如力學原理般的力量,劇情發展發展簡直像是一場考古發掘的過程。劇本結構是用來表達創作者的創作觀點和形式。
被稱為「臺灣新電影浪潮運動重要推手」的作家小野,第一次公開從七○年代初入電影圈沉澱至今的心路歷程,並以特殊的「科學/文學」斜槓背景,帶來一套難忘的「野式編劇法則」,用第一手經驗帶領讀者認識電影劇本,然後,超越電影劇本。
於臺灣電影產業起飛、沉寂,又再度興盛的四十年間,小野曾身為電影的企劃、編劇、製片、原著作者、版權銷售和劇本改編,甚至行銷等角色,也歷經兩家電視台在變革時的重要角色。近四年更擔任台北影視音實驗敎育機構的校長及教授編劇實作課。
本書中,小野首度把電影圈如此豐富的實戰經驗轉化為文字,並透過八十部經典電影賞析,佐以珍貴的部分劇本原稿,傾囊相授獨門心法,深入淺出趣味十足。若你是電影工作者、學生,或喜愛電影的人,亦或是電影研究者、評論者或是相關內容製造者,本書都將帶給你全然不同的觀點。
「我們得充滿真摯的情感,有一種非說不可的慾望,一切才可以開始。」──小野
【PART 1 我就這樣開始寫劇本】
在中央電影公司,我陸續遇到了一些天才型的編劇和導演,和一堆正要燃燒熱情的電影人。八年來他們天天坐在你的對面,天天到你家來煩你,天天談的都是劇本,當然也會發些牢騷,傾吐祕密。當一起得奬時在臺上相互擁抱流下眼淚。其實和那麼多的天才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並不是什麼幸福的事。因為和天才在一起,學不到什麼東西,他們在創作過程渾然天成,你看不到什麼具體技巧,更糟糕的是,你會越來越自卑。我扛著一大袋自己寫的企業書、行銷計劃、票房紀錄和劇本回家,告訴自己暫時安靜下來,把這些非常難得的經驗寫成一本「工具書」。而這本書的構想,一放就放了三十年。
【PART 2編劇的六種科學方法】
對我而言,要替電影編劇找到一套可以教授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可是在我自己編劇的過程中,卻不斷的冒出一些自創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卻是一些科學方法。所謂的科學方法,是從科學知識中找到一個最接近劇本創作的思考及運作方式,所以最终仍然是要依靠人腦。這些方法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像是靈感一樣忽然跳出來,本身也像是另一種創作。終於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我把這些科學方法公開。在公開之前,我陸續在一些大學的編劇工作坊試著告訴學生,像是找到一種新藥,做人體實驗,效果不錯。
【PART 3文學如何改編成電影】
我不斷把文學作品引進電影和電視,除了想讓更多人藉由大衆傳播媒體認識文學作品外,更貪心的希望能因此促進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對我而言,浸淫在大量的文學改編成電影的寶貴經驗中,終於也發現到一些奇妙的東西,一些過去不曾思考過的問題。於是我決定把這些「發現」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同時也覺得用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是給初學者最好的方法之一。讀一本好的小說,看一部好的電影,如果能夠找到改編的方式,我想你會距離「寫劇本」又更接近了一些。試試看你的潛力,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作者簡介:小野
本名李遠。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曾經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攻讀分子生物學,也曾經擔任國立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助教。
1981年受明驥總經理之邀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製片企劃部企劃組的組長,和當時的同事吳念真及新鋭導演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萬仁、張毅等共同推動影響台灣電影發展深遠的「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電影劇本五度入圍電影金馬獎,並以《恐怖分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刀瘟》等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劇本獎。
二十四歲時以《蛹之生》、《試管蜘蛛》等小說成為七○年代暢銷作家。創作類別豐富多元,小說、散文、詩及童話。並屢次獲獎,包括第二屆聯合報文學獎首獎、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七○年代十大最重要書籍。目前文學創作已經超過一百部、電影劇本三十部。
曾經出任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在電視工作方面,擔任過台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及中華電視公司公共化後第一任對外徵選的總經理。長年參與不少社會運動,包括敎育改革、環境保護、基本人權、土地權等,為「千里步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近年來更努力倡議「文化在野」的觀念及投入影視音人才培育的計畫,現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及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成為大家口中的「小野校長」。《編劇魂》是他在長期創作及敎學後第一本工具書,想要和讀者們分享自己長期累積的創作經驗。
作者粉絲頁: TMS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出版社粉絲頁: 積木生活實驗室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文化基金會 徵 才 在 【公益平台誠徵工作夥伴】 職務名稱: 資深專案經理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有電郵聯絡方式嗎? 10 年 檢舉.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