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文化符號學
這身造型,展現了日本動漫元素,浮現了香港流行搞笑文化,呈現了外國最新時裝潮流資訊。作為創意產業常任秘書長,佢一件衫就表達到香港中西薈萃、多元文化的核心價值。利敏貞,香港人不懂欣賞,他們不配擁有你,但我懂你!
【利敏貞,香港人不配擁有你!!】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常任秘書長利敏貞,日前穿上棗紅色「花花柳樹」外套出席記者會,引來網民熱議及恥笑。作為創意產業常任秘書長,利敏貞呢身造型,訊息量豐富,細看一整天後,我並沒有嘔吐,更引起我對香港藝術的反思。好可惜,生活於「創意沙漠」的香港人普遍不懂欣賞……
髮型上,利敏貞作為新時代女性,沒有隨波逐浪,盲目跟隨現時大熱的女神長髮和空氣留海。利敏貞一頭清涼短髮,為近日稍為回暖的冬日天氣,帶來幾分寒意;留海方面,利敏貞向小丸子和胖虎致敬,以日本動漫人物常見的「狗牙留海」造型示人。眾所週知,日本流行文化對香港影響深遠,利敏貞如此舉動,暗示香港人要多向日本學習創意和文化,意義又深又長。
外觀上,曾有網民誤以為利敏貞為香港搞笑藝人阿 Bob 的生母。眾所週知,搞笑文化於香港淵遠流長,無論廣東話、星爺電影、棟篤笑等,都將香港獨有的廣東話搞笑文化發揮到極致。如今,女神利敏貞被指似搞笑藝人,有助佢成為香港搞笑文化「生招牌」,建議利敏貞與阿 Bob 合作搞番場 crossover 棟篤笑,有利香港發展創意產業。
服裝上,利敏貞的棗紅色外套,甚具復古風,vintage 花柳 pattern 常見於近年 Gucci 的時裝騷(圖為 Gucci 2018 春夏騷),由此可見,利敏貞絕對係「時裝精」,飲 Gucci 嘅奶大,時裝細胞發達,衣著風格有別於林鄭、葉劉等女士的悶爆行政 look。利敏貞以身作則,有助改善香港一潭死水的時裝業,加強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
這身造型,展現了日本動漫元素,浮現了香港流行搞笑文化,呈現了外國最新時裝潮流資訊。作為創意產業常任秘書長,佢一件衫就表達到香港中西薈萃、多元文化的核心價值。利敏貞,香港人不懂欣賞,他們不配擁有你,但我懂你!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李潤芳攝、 Vogue, Yannis Vlamos / Indigital.tv、Gucci 2018 SS)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4/03/17「三不館」 主持:劉細良 題目:城寨文化符號學 逢星期六午 16:00 - 17:00 FB:https://www.facebook.com/threenos...
文化符號學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4/03/17「三不館」
主持 : 劉細良
今集題目:城寨文化符號學
16:00 - 17: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4HhOSpL28
聲音重溫:
https://singjai.wordpress.com/…/110217%e3%80%8c%e4%b8%89%e…/
聲音直播:
Computer: http://singjai.listen2myradio.com/
手機: Android - XiiaLive App
IOS - RadiON Free App
Search SHOUTcast Radio For SingJai "SingJai Audio Live Channel" is the correct one
請支持城寨 PayPal捐款
http://www.singjai.hk/donation
Bank account: HSBC 809-167455-838
文化符號學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物的語藝 × 京都 ] 繞過羅蘭巴特
.
要繞過羅蘭巴特對日本的符號學分析是不容易的,在《符號帝國》裡,日本文化底蘊中,顯示著他們是善於經營符號的民族,巴特從食衣住行的每個日常生活面向,挑選出精緻細膩的符號來做出說明。可以說,巴特的日本論是屬於符號科學的,他追索著符號的深層意涵,試圖理解「意義/無意義」在日本社會中的運作,以達到一種對日本的「閱讀」。
.
我在《超克東京》與《九州巨轉變》中,都有稍微透過巴特的方法論來閱讀日本文化。符號學方法論,讓人們得以探索又符號所編織出來的、約定俗陳的意義網絡,並且恣意地在裡頭賞玩。不過,這次的旅行,我想稍稍轉移,針對「物件」與其所產生的體系來欣賞,尤其留意對這些物的安排。我把它叫做,「物的修辭」。
.
修辭,我更習慣叫作「語藝」(rhetoric),是一門古希臘時代就開始的學問,主要是希望透過完善精巧的言語使用,來達成「可能」(probability)。亞里斯多德也在他的《語藝學》一書中,陳明了透過組織、風格、演述方式等來說服人們認同你的視野。
.
這樣看來,羅蘭巴特、布西亞等人的做法,當然可以說是一種語藝方法。只是,我想更關心於「使用」上。透過京都城市裡的「物件」來「欣賞」東京,對物的安排,就如同語言的修辭一般,有著不同的技法、元素、概念、傳統等,像是借代、擬人、中介、羅列等,物的修辭激發著居住者、觀賞者、遊歷者的理解力、記憶力、想像力、感受力、意志力,在物與物之間,日本人用自己的手法,打造了一個「經典的世界」。
.
我認為,京都是一種文化的權威,是空間的經典,他與其他日本城市的那種散文式的幻想不同,他是仔細經營、依循典範的典籍;在皇室貴族、知識份子、辛勤商人、京城百姓的共構下,成為一個巨大的物體系列,而現代的觀光政策、歷史研究、考古計劃、旅遊行為則持續地與古都物件共鳴著。就讓我們好好欣賞他吧。
.
#帶著一家去旅行
文化符號學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4/03/17「三不館」
主持:劉細良
題目:城寨文化符號學
逢星期六午 16:00 - 17:00
FB:https://www.facebook.com/threeno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xu-Kiyng4I/hqdefault.jpg)
文化符號學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4/03/17「三不館」
主持:劉細良
題目:城寨文化符號學
逢星期六午 16:00 - 17:00
FB:https://www.facebook.com/threeno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osJ-y2ftTU/hqdefault.jpg)
文化符號學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4/03/17「三不館」
主持:劉細良
題目:城寨文化符號學
逢星期六午 16:00 - 17:00
FB:https://www.facebook.com/threeno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aNF-W5AY0w/hqdefault.jpg)
文化符號學 在 維評論-05|符號,就是意義的呈現。流行文化「神話」成功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羅蘭巴特提出五種跟 符號學 有關的符碼,今天我們針對其中的語義符碼(semantic codes)來討論。 語義符碼是指多重意義或隱含意義的存在,我們在流行 文化 ... ... <看更多>
文化符號學 在 [理論]符號學路徑- 看板PhotoCrit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文/郭大爛
原出處:https://www.wretch.cc/blog/DUpisces&article_id=8097058
近來看到不少朋友提到羅蘭巴特,而羅蘭巴特在行的又是符號學,因此我決定試著寫篇短文給想接觸符號學的人,希望藉由攤開符號學的地圖能讓看的人減輕很多自己去找資料、統整資料的痛苦。但真正想深入了解的人還是得去圖書館或GOOGLE找相關資料,這是無庸置疑的。
「符號」這概念早在亞里斯多德之前就有了,不過那時候的人講的是「自然符號」,例如醫生從病人的「症狀」去推斷病情。但是若要講現代意義的符號學,必須從哲學史上的「語言轉向」說起。(你可能很難想像,人類的文明一直要到近代才開始重視「語言本身」,但事實的確是如此。哲學家最先發現自己在語言上的使用或許「有重大瑕疵」,導致哲學一直沒有「像科學那樣有穩固的基礎」,
所以後來有了「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的出現,哲學家開始拆自己的台,重新打地基,而且有了豐厚的成果。可惜現代哲學這種痛定思痛的行為,我們的國高教育隻字未提,導致許多人還一直以為哲學不過是道家清談,講些空無的東西,誤會大也!)
在進入符號學領域之前,你要清楚一個概念:符號學不會讓你更會解讀相片。「解讀照片」是「針對性」的,但是符號學既然是研究符號的學問,講的就是一般性原則。況且照片意義的生成,也不全是因為「符號」的關係。那些以為接觸符號學可以更了解「如何解讀」照片的人可要失望了,因為一種「看圖的敏銳眼光」是要靠實際的「看圖經驗」來累積的。這就像看房子一樣,「一開始看房子」跟「看過數十間房子」之後,你的眼光是不一樣的,當然前提是你得真的「有在看」,而且要看到「好的」。假如你每天只看那些花鳥美女色溫照,你眼光的進步是有限的,因為你沒
有看過深入的作品,你看的是講究「形式美感」的照片、訴諸「性」的照片,這些照片在美感的風衣底下什麼也沒穿。要會看圖還是得從「看多圖」、「看好圖」著手。
首先我講一個你可能不熟悉的領域,叫「語言學」。語言學跟符號學的關係是撇不清的,因為一開始研究符號的人研究的對象是「語言符號」。至於其它的符號學子系統,如藝術符號,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後來的符號學比較「純」,研究的是一般符號(如皮爾斯符號學)。分析哲學底下有一門叫「符號邏輯」,是一種符號的形式邏輯。再更現代一點的符號學開始把「文化」納進來了(搭「文化轉向」的便車),因此也有一種「文化符號學」。但是不管符號學怎麼發展,它的基礎終究還是建立在語言符號學的成果之上,所以你要看符號學,能對語言有興趣是再好不過了。
現代意義的語言學是瑞士學者Saussure(1857-1913)一手建立的。他上課的內容由學生抄成筆記並出版成冊,名叫《普通語言學教程》。這本書是之後語言符號學發展的基礎,因此一定要看,圖書館都會有的。Saussure先區分了「能指」(書寫或發音)與「所指」(所指稱的概念),並提出語言中有「橫組合」、「縱聚合」的關係。「橫組合」講的是句子的形成,「縱聚合」講的是語詞的代換。
「橫組合」、「縱聚合」後來成為人類研究隱喻的基礎。這首先是在美籍的俄國人Roman Jakobson(1896-1982)那裡被發揚光大的。1920年Jakobson第一次接觸到《普通語言學教程》,後來因為二戰的關係,Jakobson在1941年逃到美國。研究失語症的病人時發現兩種現象:病人不是胡言亂語,要不就是用非常簡化的說法來表達意思。他把這發現跟修辭學連起來,成功地解釋隱喻和轉喻的結構。
法國人類學家Levi Strauss(1908-)在1939年因為德軍入侵法國而流亡美國,並改名為Claude L. Strauss。在那裡他遇見了同樣流亡海外的Jakobson,並結為好友,利用Jakobson的結構語言學的優點,加上自己的專業,發展出「結構主義人類學」,也把這些知識帶回法國。
現在我講羅蘭巴特。一般攝影人對於巴特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明室」那本小書,但是如果你想真的了解他的思想,《批評與真實》、《神話學》、《IMAGE,MUSIC,TEXT》這三本書是必讀的。巴特之所以會讀到《普通語言學教程》全然是一個因緣際會。他在埃及教法語時遇見語言學教授Greimas。Greimas看了巴特的文章,建議巴特應該讀一讀Saussure(巴特那時還不知道Saussure是誰)。這關鍵的一個提醒敲響了巴特這個大鐘。巴特是個人才,《普通語言學教程》裡有一段講Saussure希望符號系統的研究未來可以延伸到其他領域,巴特覺得可行,於是他就這麼幹了,而且做
得很成功。他所謂的「神話」不是指我們小時候聽故事的那種神話,他的意思有點像我們講的「造神運動」。他用雙層結構來講「造神運動」是如何運作的。為讓大家能明白,我舉「廣告名人代言」為例。秦楊以前曾代言了一個遊戲軟體,廣告上印著他拿著遊戲軟體的包裝。看的人不會感覺到此時的秦楊與遊戲軟體之間的關係只是「他拿著遊戲軟體」的關係而已,而是感覺到台灣霹靂火裡的「劉文聰」在推薦這個遊戲軟體。
接下來對隱喻的研究就要到「精神分析」去探索了。結構主義時期法國有一位很有名的精神分析學者叫Lacan,他先是把佛洛伊德的著作炒得火熱,然後宣稱自己回歸佛洛伊德。1953年Levi Strauss向Lacan介紹Saussure的著作,之後Lacan就把語言學的成果納入了精神分析。你要了解Lacan如何創新,最好先看過佛洛伊德《夢的解析》,因為Lacan對「無意識」的「語言結構」分析是建立在這本書「夢是凝縮與置換」的論點上。
以上大概把我自己學習符號學的路徑講了一遍。這些歷史是為了給人一個梗概,但既然是梗概就必然會有遺漏,例如美國哲學家Peirce的「符號分類法」與「符號的三元關係」(比Saussure的能指所指還要再詳細點)我就非常推薦,有興趣的人千萬不可錯過。如果你想了解「只講符號的符號學」,我手邊推薦《符號學與語言哲學》、《文化符號學》、《符號學導論》這幾本,不過全是簡體書,要找到得花點時間,內容也比較生硬。如果要好懂一點的,可以找遠流出版社的《傳播符號學理論》,內容相當不錯,各大圖書館應該都有。
若有相關研究生或大專生看到這篇文章,也請不吝推薦你們覺得不錯的相關書籍!非常感恩!
歡迎轉載文章
請註明作者出處
原出處:https://www.wretch.cc/blog/DUpisces&article_id=809705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94.18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