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十五年回顧文‼️//
//凡事都超前部署,一環扣一環的老姐//
老姐看起來是開朗少女,好像無憂無慮
但其實超追求完美、好勝心跟好奇心都很強🤣
國中民俗體育班扯鈴組,全校智測女生第一、高中北一女數理資優班
在高中看起來混混的,但是當衛生股長的一年間得了很多掃除衛生獎,也到中研院做專題研究,受過 #配音員訓練
上了臺大,大一昆蟲系,大二轉入心理系,跟著研究所兩個實驗室,當過兼任助理,也做了自己的國科會研究
心理系雙主修昆蟲系,輔系經濟系,最後因為不想延畢,所以只拿到 #心理系學位(成績平均83.25,共169學分)
大二升大三暑假拿到 #美甲執照,並在台大創立了美甲研習社;大三升大四暑假跑去 #美國紐奧良當志工、 #UCLA暑修青少年心理學與學術英文、並利用一個月考過了美國研究所考試GRE 1330/1600,當時申請到了不錯的學校,#但在衡量到時間與金錢因素最後決定不念研究所
畢業後隔年二月2011來法,至於為何沒有畢業就來法國,是在台灣上法文跟日文N2的課,同時間上服裝設計課跟去美術室練習水彩跟素描、準備實踐服設插班考試,順便把多益也考了
多益只準備了四天,890/990分,當時是為了應徵準備開幕的W Hotel甜點房想說履歷表會比較好看,與人資面試全程英文,但對方說以我的經歷,應該是進入人資部,甜點一點經驗都沒有,無法安排到甜點坊😅
既然無法直接在業界工作,只好在日本與歐洲的服設跟廚藝的學校,做了很多功課,最後在眾多因素下,決定來法國念廚藝❤️
2011二月來法國🇫🇷,原本計畫念一學期語言學校,九月就進入廚藝學校就讀。
但在與法國餐飲業友人們的討論下,決定還是把法文念好,#選擇法語授課的廚藝學校
當時語言能力已經到達法語授課廚藝學校的入學標準,但考慮到實習與以後找工作,法文還是能多好就多好
所以語言學校多念了一年,總共三學期,考過 #工商法語C1,並在朋友的公司當秘書打工補貼學費跟現學現賣商業法語(跟廠商催款、打商業電話等等)
(在念法文到高階時,當年念GRE考試的很多希臘跟拉丁字根,都派上用場,所以單字學習的比一般亞洲人快,C1班上只有我一個亞洲人)
就讀語言學校一年半的期間,都有到小廚師餐廳內場工作,有時候也會被派去外場支援,除了賺錢貼補學費、蹭飯,在實作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並更理解餐飲業的生態
2012九月進入廚藝學校後,2013六月以 #第一名畢業,在三星餐廳、總統府實習,也自己準備考過了 #法國甜點師證照,以及 #品酒WSET3證照🍷,平時空擋,也會被校長派到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分校當助教(英文跟法文能力派上用場)
畢業後二星餐廳跟五星餐廳實習,但因為身份特殊,其實是代理副領班的職務
比起其他同學,我受到了很多特別待遇,有一半要歸功於小廚師的訓練,畢竟小廚師工作時,行雲流水快狠準👾
畢業五個月後,很順利的,#取代了年資12年的前輩,成為巴黎艾非爾鐵塔五星飯店的甜點房負責人,管理四人😆
團隊多數是被我挖來的朋友,幾乎都是歐洲拉糖比賽的冠軍或是前一星餐廳的甜點主廚,
一開始飯店餐廳經理跟行政主廚都很好奇我是怎麼拉來一堆戰力極高的人才,畢竟我們只是五星飯店,並非米其林餐廳,薪水也沒比別人高多少,恩,#我覺得人脈跟領導力都很重要❤️
不過,當時我年少輕狂,太愛追米其林星星,所以在甜點坊步上軌道後,就跳槽到隔壁的米其林餐廳當甜點領班,畢竟當時學校畢業就當主廚,我覺得應該要多看看其他地方,以免視野狹隘😅
之後因為聽小廚師想要未來在台灣開店,回台在文華東方甜點房打工,體驗台灣職場文化、銷售產品與法國的差別,並一邊找店舖、一邊在穀物研究所上麵包課,學習台灣流行的軟式麵包,並考過 #丙級麵包執照
回巴黎後,在歌劇院、香榭麗舍大道、瑪德蓮廣場附近的餐廳跟飯店當甜點師與廚師,並在2017考過了 #法國廚藝證照(雖然在考過廚師證照前就已經做過廚師的工作,但我覺得考試能令自己發現自己的盲點💪)
在巴黎的各大飯店與餐廳間流轉,但我的興趣很廣泛,也曾經利用回台時間,考過了從大學就想考的 #山葉電子琴5級檢定,並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亂入了 #電子琴比賽並獲獎🥰(純粹是想挑戰自己)
兩年前跑到巴黎一所知名的線上廚藝學校(法國甜點師、麵包師、巧克力證照)工作,今年也默默的考過了 #法國巧克力證照
閒暇之餘,在某科技公司擔任秘書,責任制,有時不忙、有時很忙
恩,這十年就是這樣過來的🙏
雖然看起來雲淡風輕,但也是靠持續不斷的努力,
回顧過去的自己,看起來好像吃得很開,但其實是鴨子划水、默默磨刀型的😆
當然也會有一堆事情撞在一起壓力大的時候,但畢竟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很享受其中的過程,甘之如飴❤️
感謝大家看完冗長的碎碎念十年回顧文
下台一鞠躬🙇♀️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星期六,是台灣總統大選,單掌半劍拿下高雄的韓國瑜,挑戰執政總統蔡英文。 我對這次選舉沒有懸念。 這屆總統大選,早就結束了。 在香港結束! 當香港警察瘋狂暴打示威者,赤裸少女浮屍每日在維港漂浮,黑衣屍體在各區發現,示威青年,仍在香港前仆後繼,用血肉迎向蒙面黑警的時候,台灣的總統...
文化行政考試時間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書店女工日記:疫苗有限,生命無價。
端午前夕,衛福部一公布日本贈送的AZ疫苗開始配送到各縣市的訊息。連假後,無論如河AZ快打部隊出征了,打疾苗像打仗,加上剛打完疫苗,自己身體還承受疫苗副作用,回家都有一種很深的疲倦感,休息幾天終於有點力氣來寫日記。
疫苗快打部隊之旅,像一場冒險,有些機構連聽都沒聽過,是這輩子不可能走過的足跡。我們只能先依循著google地圖找出大概的位置,確認每天執行的任務。
有別於到大型疫苗站的定點支援,機構施打需要很強的機動性因應場地的限制,一個新的機構像開闢一個新的戰場,適當的安全距離和感控的考量…等,需要很多臨場判斷,讓注射流程安全流暢,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不論是傳統的施打方式(住民自行前來)、日本的「宇美町式」打法(長輩不動,我們動)、或是有些臥病在床的住民,得另外推著小推車,到床邊看診評估再決定是否打針,這些都難不倒身經百戰,有豐富施打流感疫苗經驗的淡水衛生所學姐。
機構裡狹小的空間裡共用空調、無處可去的住民們,沒有條件的獨處空間,群居生活很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第一階段主要以機構為主,舉凡精神復健機構、養護機構、護理之家等等都是我們施打的對象。每次出去的團隊約4-5人,衛生所一人負責核對名冊及行政處理;醫師負責評估;女工一人負責抽藥;一人負責打針兼衛教。
下針多達幾百人的情況下,會累積一種奇妙的手感,針頭打進肌肉的那瞬間,老弱婦儒的「針」感都不同,滑順的穿過人體組織,「快狠準」的打完,個案除了比較不痛之外,流暢迅速讓個案離開,可以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
到了精神復健機構打疾苗,有幾位住民讓書店女工一度懷疑,到底是皮太厚還是針特別鈍,下針難以插入。原來許多住民長期施打長效針,三角肌都已硬化變形。
長照機構裡盡是長期臥床攣縮的瘦弱老人,拉著治療車一一的到每位長者床邊檢查後施打,意識不清的長者需要照服員固定,否則一扭動針頭不長眼,都不知道會往那兒扎,過程中有位長輩譫妄咬了協助固定的外籍照服員一大口,雖然照服員口中喊著沒事,在場的人都感受到痛得令人心疼。
接種疫苗死亡的負面新聞影響一些長輩施打意願,機構有少數老人拒打,粗估有1/20,身邊的長輩不打也大有人在。書店女工這一兩週順利施打完畢,去第二趟時都沒有聽到不良反應,其實施打前的評估很重要,例如:有病人血小板才九萬(正常值為 15~40 萬/mm3,)一直吵著要打、臥床病人當下沒發燒,但近日壓瘡增加、傷口不佳滲液多又髒、前天還發燒,這些狀況通通都被醫師評估退貨不能打。還有遇到更扯的為了想打疾苗,硬是隱瞞自己的病況,幸好機構工作人員都夠機警,隨時反映住民病情。
張一成醫生每次出動都是大包小包的,裡面大多是急救裝備與藥物,他擔心要是疫苗發生急性過敏性休克,等到救護車來還是有點時間,怕搶救不及。只要病人或是機構人員提出服用某些藥物時,他會謹慎地跑去搜尋資料再三地確認後才放行施打,專業的態度讓人感佩。
打完疫苗整理環境、盤點疫苗數量也是大工程,病人還會在旁擔心的問著各種問題,像是疫苗可能副作用的處理情形,又或是問著疫苗是哪一款…等,好在施打後的三十分鐘內都沒有發生急性的副作用,總算能安心地離開機構,脫下身上被汗水浸濕的防護衣。
幾百劑的大量抽疫苗也是特別的經驗,每瓶疫苗平均可以抽10.7支,在不混瓶的狀況,謹慎點一瓶催到11支沒問題,運氣好還會多剩一些,有時候泡泡太多稍微靜置消泡抽到那0.1也覺得可貴,以前考試抽藥都還沒那麼認真,回家後除了手酸還覺得有點鬥雞眼XDD。
疫苗隊冒著風險去打疫苗,卻發現衛生所並沒有防護衣的經費,用的是獎勵金採購,一個禮拜只能換一套,大家把焦點放在醫院裡的重症照護,然而及時守住社區前線,就可以減少社區感染的風險是很重要的。
女工除了自己購置防護衣每日更換,也想辦法幫衛生所募集。感謝 來書店辨過活動的作家陳文玲一聽到消息,介紹了Emmy追劇時間之友會捐贈了200套防護衣,女工已轉交衛生所。在這疫情時刻,書店女工閱讀大塊文化出版社教宗方濟各寫的《讓我們勇敢地夢想》(Let’s Dream), 特別有感:
「COVID-19帶來的,其實是一個讓事實終於由濁而清的瞬間,把我們從置身險境卻習以為常的麻木中驚醒過來。它也在邀請我們共同思考一些問題:我們把追求的目標從經濟成長換成人際關係的革新,反而可以創造出條件與空間,讓我們擁有一種前所未見,一種可以在地球能力範圍內滿足所有人需求的經濟模式?」
這也是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一直摸索著實踐的道路。書店這個月沒有收入,幸好房東減免五千不無小補,非常感謝他。路很長前方兇險,無論如河一起走下去,邀請大家加入河親支持書店。
ps:圖為Akinori Oishi Drawaholic為書店創作的壁畫,支持河親方案於留言處~
文化行政考試時間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麥夠打太極了
#師生權益需要受到改善
▎三月二十三日虹安出席#教育文化總質詢,針對教育部目前規範進行探討。
⭕️虹安表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課綱跟考招制度,#108課綱上路以逾20個月,106-109年已花 #400餘億,目前成效為何?108課綱立意良好,但配套措施沒有準備好,形同舊車開新路。而第一個亂象就是 #有課綱沒有課本,180學分有1/3選修課程沒有課本,因此只能由教師來自製課本,探究與實作形同小論文,但教師同樣必須擔任指導教授,而過去的師培並沒有讓老師具備跨領域的能力,也認為老師授課學分過高,並同時老師除了備課還要身兼行政職,是否影響老師的授課品質?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以往學子花太多時間準備考科,這些多元選修就是要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考試考不到、未來用的上之處,這些不該用課本規範,我知道第一線的老師很辛苦,但主要是要學會應變的能力。我們也成立中心協助老師,這些都是起步階段。」
⭕️虹安接著表示:「如果教育部資源都在刀口上,不會有這麼多老師陳情。那我們是否研擬如何降低教師授課基本鐘點數?教育部是否能鬆綁教師員額?是否承諾?」
➡️潘文忠:「高中職的員額原本總量管制,但在蘇院長支持下回歸。」
虹安認為學習歷程上傳有許多限制,1️⃣上傳無法修改2️⃣上傳檔案2MB限制,實在太愚蠢,完全沒考慮到學生上傳的檔案包含影像檔,麻煩費心改善。
➡️潘文忠:「這些是早期設計的建議,我們覺得調整這些限制確實合理,教育部也一直聽取第一線學校的建議,我們會在三月底總整理。」
⭕️虹安在最後提出:「學習歷程的採認標準,大學教授扮演很大的角色,是否研究讓大學端提供採認尺規,像 #APCS 蠻不錯,但沒有官方認證。各領域是否有類似的機制?否則學生會亂槍打鳥。」
➡️對此潘文忠回應:「許多家長有誤解,我們還需要更多說明」。
#答非所問能力提升
#提供影片觀看
文化行政考試時間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星期六,是台灣總統大選,單掌半劍拿下高雄的韓國瑜,挑戰執政總統蔡英文。
我對這次選舉沒有懸念。
這屆總統大選,早就結束了。
在香港結束!
當香港警察瘋狂暴打示威者,赤裸少女浮屍每日在維港漂浮,黑衣屍體在各區發現,示威青年,仍在香港前仆後繼,用血肉迎向蒙面黑警的時候,台灣的總統選戰,早有結果。
韓國瑜的政治理想是什麼?
靠攏中共,拿取好處,大陸熱錢入台,台灣人民發財發財發大財。
但香港人用七個月的時間,告訴台灣選民,不能有幻想!
每張台灣的選票背後,都印有香港年輕人的淚影。
這屆大選,早就結束了。
香港這邊匯豐銀行的獅子,流下血淚,放入白色棺槨;中聯辦的王志民,被炒魷(官方用字是免職)。繼任者,是急就章,六十五歲,剛從山西省委書記退休一星期,安排入了人大財經委養老的駱惠寧,重新披甲,再上香港前線。
炒了王志民,是北京知道,這半年在香港輸了。
輸了選舉,輸了民心,輸了國際輿論,輸了一代年輕人。
《路透社》十一月底曾報道,北京因區議會的選戰大敗,考慮撤換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駐港公署還發聲明,說路透社報道不實,提出嚴正交涉。
《金融時報》則引述消息人士,北京將於今年(2020)三月,撤換林鄭。外交部也是例牌否認,說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
外交部的否認,間接證實了這些國際媒體 的消息可靠。
香港亂局的根源,當然在北京。執行者,是行政長官林鄭、中聯辦王志民、港澳辦張曉明、港澳小組韓正。
其間,那人的角色最關鍵?誤導中央,引致判斷錯誤的又是誰?撤換王志民後是否仍有人事變動?駱惠寧上任,背負什麼政治任務?
習近平一直想清理盤根錯節的中聯辦地方勢力,香港亂局是一個好時機,一如當年鄧小平派許家屯南下,清洗王匡留下的廣東勢力。
當年新華社香港分社,一片哀鳴。
這次駱會否借721元朗恐襲警黑聯手中聯辦的角色撤入開始,借勢清理人事。
來年,是動盪的一年。
中共,始終是一個用計的政權,中聯辦又是一班自以為聰明人的集中地,影響所及,香港官場,一片賣弄計謀的歪風。
環境紛亂,時代動盪,個人行止更為重要。
古人教我們,亂世修行,有三大絕招,可以彈劍江湖,如履平地。
第一,要光明磊落,走大路,不抄捷徑。
第二,要禁得住寂寞。
第三,要正。原則、價值觀,不能因應時勢而調整。
它的原文: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記錄在《周易》第十卦天澤履第二爻的爻辭。
人生一轉,都是履。
履,足之所依也。
本意是鞋底,象徵走路,腳踏實地才能走得好。
我們今日說的「履歷」,就是人生的實幹經驗。
履,是落實執行。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幹,《序卦傳》說: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心之能安在於通。
泰,即是通也。但如何去泰的境地?關鍵在履,履然後才能泰,講一千句不如行一步,老實修行就是履卦。
泰,通也,然後安,是靠腳踏實地爭取回來的。
你要成佛,就要修行,三藏法師,也要一步一腳印,十萬八千里到靈山取經。沒有秘笈,只有經歷,重重魔考的經歷。
佛有大神通,但不能幫你成佛。
《繫傳》中,有所謂的憂患九卦,第一個卦,就是履卦。
人生以實踐為第一要義,尤其在亂世。履,德之基也。知識不是空談,上曉天文下曉地理沒有用,實際的行事才是一切的基礎。
履卦的卦辭:
履虎尾,不咥人,亨。
人的一生,險阻重重,如何可以履險如夷,踩到老虎的尾巴,佢都不回頭咬你呢?人生修練,做到這樣便是功夫了。
生於亂世,無法改變,我們不能一生都在迴避最敏感最困難的問題。
《易經》用老虎尾巴來象徵,人間的風險。
我們要經驗這些風險磨練,最困難的老虎尾巴也踩過,才能修成正果,抵達後面「泰」的通達。
方法是九二爻辭說的,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面對環境的紛亂變動,才可絲毫不動心,堅持自己的原則,要耐得住寂寞。
幽人,像隱士般過住幽居的生活。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小象傳》說:
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經過初爻的素履,確立自我的價值觀,行事特色,到第二爻得中,便可以不和環境勢力(六三)同流合污,又可保持中道的涵養,中不自亂也,先獨後中,自己便不會因外在的因素而亂了陣腳。
人生處處是試煉,九二爻的難,在於面對上面第三支爻,六三,在九二爻的上面,是全個履卦的問題所在,它必然一塌糊塗,它就像今日的特區政府: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眇,是少目。少了一隻眼睛,即視野有問題,但以為自己看得清楚。單眼看世界,片面狹隘。抓不到重點,不懂急緩輕重。
跟住「跛能履」,一隻腳象徵實踐能力有缺陷,但無自知之明,急於踩老虎尾巴。結果,咥人,凶。被老一口咬死了。
最後的引伸:
武人為於大君。角色錯了,用武人,軍人,處理大君的角色,即政治工作。
用武裝力量處理群眾的政治問題,怎會不出事呢?
《小象傳》說: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用武裝力量從事政治工作,是陰居剛位,陰爻無能力,但剛位有權力。無能力的人擁有權力,就像單眼跛人踩老虎尾巴,很少不出事的。結果是:
履虎尾,咥人,凶。
履卦九二的處境,像香港人,面對六三,像特區政府,無論是正面的配合,或是負面的對立,都只會苦不堪言。
所以,《易經》教我們: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這八個字,做到了坦坦盪盪,應付自如,便不會有後遺症。
這支爻,九二,爻變為天雷無妄卦,也是今年的值年卦。
只要起心動念,沒有妄想,行動上又不會輕舉妄動,便可以元亨利貞了。人間很多天災人禍,都是咎由自取,因妄念而來。這也是今年香港的寫照。
林鄭政府,還不知自己為什麼闖了大禍,就是因為妄念。
《易經》叫你們今年要無妄,但整個政府仍賣弄聰明,亂了七個月,不對症下藥,仍想盡辦法,諗計,如何對付香港人。打殘勇武派,嚇窒和理非,逼兩派割席,再對付校長老師。
為政者,責任重大,因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影響社會風氣的效果。
大陸官場,貪婪弄權,全國人民,就見錢眼開;以巴領袖,仇恨治國,他們的子民,就冤冤相報。
過去殖民地的港督,謹言慎行,因為深知,他們是英國派來的港督,在殖民地,權可及天,稍有不慎,就為禍甚大。
中國古代,亦深知為官者,權責俱大,所以開科取士,都以選人為首。科舉的考試範圍,只集中在四書五經。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九本書,其實只重覆一個主題,就是教你做人。
做人做對了,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做人的基礎沒打好,其他的知識技巧,像建築在浮沙上一樣,風浪來了,就煙消雲散。
所以,古人說學問,講的不是學歷,不是文章,不是才華,是做好人,行好事,做大好人,行大好事,就是有大學問。
從四書五經中,揀選做官的人才,因為追求一個完整人格的官員,才放心交付權力,管理地方。
香港之亂,根源在於政府出了問題,林鄭政府的問題,在於問責班子中,沒有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個時候,還想向學校開刀,製造白色恐怖,要教育界人人自危?
要消滅社會良知,從學校入手。要校長老師,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作為政治工具。
中華文化,對教育工作,看得很神聖。
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是教育。
養正,培養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聖功也,是聖人的功業啊。
古代推崇老師為聖人,因為,他們的工作,是培養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人格完成,就是大人,大丈夫了。大丈夫,才能頂天立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RZbuzPg8Nc/hqdefault.jpg)
文化行政考試時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山海饌藝版畫展 #黃得誠專訪
藝術家黃得誠以金屬腐蝕版一圓自小到大的藝術夢
藝術家黃得誠從小就相當熱衷於繪畫,曾在高中聯考時;考過了那時仍是專科體制的台藝學科考試,「當時的我還不知道甚麼是素描呢!」,由於對台灣的術科環境不甚了解,他錯過了接下來的術科考試,也因為家中長期在做工程的影響,轉而申請了電機相關科系。
就讀泰北電機的期間,內心一直無法忘懷喜愛的藝術;黃得誠遂決定轉考同校的美工科,美工科的修習完成時,因感術科學生的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於是在重考準備了一年後,進入了理想中的台藝大美術系學習。大學生活中,得誠能盡情的沉浸在藝術的滋養裡,可惜的是,因為當時家庭背景的經濟需求,畢業以後卸下了藝術的夢想,也喜愛烹飪的他和家人開了間餐廳共同經營,一轉眼就過了十三年。
回到母校擔任助教 深入版畫創作的開端
經營餐廳這段時間,黃得誠透過恩師鐘有輝教授推薦,重新再次回到台藝大,協助版畫所擔任助教一職,坦誠個性「閒不下來」的他,也曾同時身兼餐廳老闆及版畫所助教雙重身份 ,銜接的時間長達兩、三年。也是經由在版畫所幫忙的過程中,逐步對版畫媒材更深的認識;梅丁衍教授也鼓勵他:「去玩玩看嘛!」,當下猶豫的他也在思考,若以版畫創作為主該如何下手才好?擅長從週遭尋找熟悉題材的黃得誠,因此便聯想到了他的餐廳經營背景—「料理」。
決意要投入版畫創作後,一開始得誠也從木板版印做起;一路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版種,直到他遇見了西方版印的金屬腐蝕版,終於找到了他心中想要追求的中西融合元素!藝術家黃得誠使用銅板加以打磨後,再接著上防腐蝕劑,然後在刻線,這時可以選擇氯化鐵或硝酸來作腐蝕;接續著線刻完了之後,再清洗完後做層次的遮蓋,最後噴上細點就大功告成了。
創作與烹飪的奇想結合 黃得誠繪料理燴出絕佳風味
此次得誠展出的作品,都以料理為主,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問題,在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眷戀的味道,無論你是不是已經嚐遍世界美食,但總有一個是終身難忘的味覺體驗,這個滋味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伴隨著人生重大的事件或情緒轉折,因此將味覺烙印在生命中,藉由本展一起來發掘;關於每個觀賞者內心裡屬於「味道」的故事。
藝術家黃得誠以臺灣辦桌菜餚或庶民小吃為主題,這些隨處可見的菜色,記載了臺灣社會的脈動,並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烙影印下一個重要的故事,透過創作者的重新詮釋而轉化成的圖像,與觀者內心景觀產生連結。以唐朝懷素的食魚帖,從書法的造型概念中喚起作者對文字的情感,將其轉化成圖像表達,創作者對於飲食後的內心景觀這是屬於一種自身對於食物的觀照,也希望經由作品帶領觀者回憶起屬於自身的飲食景觀,追尋原味的體驗。
主打作品「食珍錄」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食物,在此基礎上將經典文學紅樓夢的故事結合重新詮釋,讓食物除了給人味覺的滿足外,將內心的感受轉化成為視覺圖像的創作集結。而展出作品之一的「食全大補」,為創作者從臺灣傳統補身觀念為出發,集結民間習俗中對於補身食物的觀察及轉化的成果;每個人都有吃補的經驗,通常第一次吃補的經驗都是來自家庭在「以形補形」的觀念下,這是一種來自家人對自身的期望,而「食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食療方法,生物和人類在地球表面所經歷的漫長的進化生活,經由呼吸、喝水和吃東西,與地球表面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平衡狀態,使食物在人體裡被充份的延伸;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作品內容多以呈現食物的功能性,以創作者的角度重新詮釋。
與記憶中的美好道別 啟程前往藝術的康莊大路
對於得誠來說,「餐廳」的完美結束—在回去創作者的身分以前開過一家餐廳,雖然沒有大飯店的規模;卻是人生的轉捩點。那些創作低潮的日子讓他重新思考沈澱,因為餐廳開設在畢業學校的附近,也在每個時期與這些學生建立了共同記憶,十多年間發生了很多的事;當得誠決定再以創作視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業後,毅然結束了餐廳的經營;唯一的遺憾是來不及跟這些朋友說「再見」,因此他一直希望能重新烹飪當年餐廳菜色,邀請懷念那些味道的人;並正式地與大家道別,畫下句點—「人生,無不散的筵席。」
這座小小的島嶼,混雜各地的人種;帶來各種料理、不同的味覺感受,食物對於這座小島的人來說,只是建立在人類最基本需求上的「煉金手法」,慢慢失去原有的味覺感受,透過黃得誠的作品讓我們一同來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味?(文:金車文藝中心)
黃得誠 簡歷: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畢業
現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版畫藝術碩士班 行政助教
奇想文化有限公司 / 奇想畫室 負責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ErT_NB3lA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YLat0telduwV92mPrbrKwcTG3_w)
文化行政考試時間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2)日林佳龍在司法委員會針對組織改造、公務人力與性別主流化推動等議題質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黃富源與研考會主委宋餘俠。
林佳龍舉出數據,目前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總計一兆九千多億元,將近三分之二,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都是花在人事支出,在短短3年內,又增加公務員1639人,人事預算也增加約318億元。我國的政府組織與公務人員佔人口比例之高已居全世界之冠,公務鐵飯碗在不受任何經濟情況影響,員額及人事費用持續增加,以致退撫金負債不斷飆升,前年、今年的公務人員錄取人數夠高達一萬兩千多人,「組改越改越肥」。林佳龍問人事長,「甚麼是有效的政策來精簡人事預算?」黃富源回答,在精簡人數上遵守司法委員會的附帶決議,於103~104年要精簡16萬人,到目前總共精簡1795人。
林佳龍指出,退撫基金軍公教已經高達62萬5千多人,新舊制退撫基金的總負債已達七至八兆,已經造成國家財政重大負擔,他建議人事總處慎重考慮延後新進公務員退休年紀,對於新進公務人員,可以考慮延後退休。他指出,目前每訓練一位考上國家考試之公務員,約需花費十年時間,每年成本約需付出一百萬元,以每個人大約30歲當上公務人員來計算,目前退休85制計算,約莫55歲上下接近退休標準,而我國平均餘命來計算,公務人員約還有25年,教師約還有27年,軍人約還有37年,以最近發生歐債最嚴重的希臘為例,已打算將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到65歲。張富源表示,「完全支持!」跟考試院有從五五制到八五制,就是朝這方面進行,延後退休對公務人員也是一件好事。
林佳龍也指出,與世界各國做比較,我們是部會人數最多的,加拿大部會數為24個,紐西蘭22個,鄰近的日本11個,南韓15個,美國才15個即使是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是27個部會,台灣的部會總計將近40個,人口少,組織大,高階的官員、特任官一大堆。林佳龍問研考會主委,「甚麼是有效的政策來精簡政府組織?」「有沒有檢討這一波組改的成效?」「繼續維持29個會不會太多?」
宋餘俠表示,政府的組織要反映變化局部調整,行政法人三年內以五個行政法人開始來做。林佳龍強調要加速部分組織行政法人化,將眾多行政組織可以行政法人化或委外經營化,可由中央推到地方,藉由行政法人化,可達到人數及財政自主,不倚靠政府資助,絕不可因中正文化中心推動不順利就因噎廢食。林佳龍更強調,最近在抓國營事業肥貓,他不但主張公營事業民營化,但還看不到政府大規模的改革。
林佳龍也質詢張富源,聯合國宣布10月11日為全球第一屆「國際女孩日」,主張國家能夠培力與投資女孩。聯合國在發表國際女孩日的聲明中指出,投資女孩是國家最聰明的理財方式,台灣少女佔總人口比例約9.2%,根據內政部公布的兒少社會福利預算僅佔總預算6.66%,真正投資於少女的比例有限。林佳龍委員強調,受過教育的女性日後較能獲得經濟獨立的地位及參與公共生活,經濟獨立亦是女性脫離受暴環境的重要關鍵,國家除了須持續關注少女人權遭受侵害的情況外,也要集中力量和經費,幫助少女的人格權、健康權、教育權等。台灣何時才能制定「台灣女孩日」。張富源回答,他本身支持「台灣女孩日」,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也正式提案,等待行政院核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SeCL5bDy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