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化高雄:與在地藝術家、文化人交流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藝術家。
基於對國家社會的關懷,現在的我儘管走上了公共服務的民主道路;而這些年我在繪畫(油畫)、文學(散文及現代詩)、音樂(搖滾樂團)和影像(攝影)上累積的創作也不多,但我始終保持著對文化藝術和對創作的熱情。
很開心陪同未來的市長陳其邁 Chen Chi-Mai拜訪高雄在地的文學前輩,也和在地的文化人、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其邁 #文化高雄 #高雄大邁進
昨閔琳陪同其邁,與好同事高雄市議員郭建盟、益起打拚-黃文益、簡煥宗 高雄市議員、#李喬如 ,一同出席台灣文學、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三場文化相關活動;傾聽文化界的需求與建言,與文化人交流,深入探討高雄的文化如何落實與扎根。
我也深信「越本土,越國際」,高雄在地的珍貴歷史文化應該被挖掘、被記錄、被看見,更要接軌國際,讓世界看見高雄。
#葉石濤 #文學是地上之鹽
我們分別來到 #春暉出版社( #文學台灣基金會 原址),拜訪社長陳坤崙、基金會董事長鄭烱明、文學台灣總編彭瑞金、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余昭玟、影評人鄭秉泓;從葉石濤和台灣文學的發展脈絡談起,期待未來的高雄市長,能夠持續帶動以台灣為主體以及南方、高雄的文學能量。
#表演藝術 #視覺藝術 #文化座談會
我也陪同其邁出席兩場以「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為主題的文化座談會,聆聽文化人的建言。
陳其邁也提出幾項文化重點政策,包含「在地全球化」,串連在地藝術節慶,結合在地文化,吸引國內外藝術家並帶動觀光;「成立跨領域整合平台」、「藝文稅率優惠與補助」、「藝文教育深入小學」、「盤點閒置空間提供創作及交流場域」、「培養在地青年文學作家」,期能建立南方文化觀點,創造高雄的專屬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看其邁臉書:
陳其邁/文學台灣篇
https://reurl.cc/MveqoK
陳其邁/文化座談篇
https://reurl.cc/nzKe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新書介紹 訪問主編: 黃珊珊 內容簡介: 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個小時代 跳躍在櫻桃小丸子和佐野洋子之間,時而感傷、時而荒謬的成長故事 「耶和華對諾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
文學是地上之鹽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行不盡,行不盡,一路高雄」
今天前往 #文學台灣基金會 拜訪春暉出版社社長陳坤崙、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鄭烱明、文學台灣總編彭瑞金、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余昭玟、影評人鄭秉泓。
一到基金會,陳坤崙社長就送我一句俳句:「行不盡,行不盡,一路高雄」,原句出自日本著名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作品:「行不盡,行不盡,一路青山」,意境深遠。
文學台灣基金會的原址,就是「春暉出版社」,印製黨外書籍、雜誌,帶動南部文學的能量。
而文學台灣基金會,前身是解嚴以前,一群南台灣詩人作家及學者於1982 年所創辦的《文學界》。提供台灣文學發表園地,後來,也出版第一部 #台灣人 的文學史、台灣文學學術叢書、舉辦台灣文學會議、設立台灣文學獎等,對台灣文學的發展貢獻很大。
出生台南、遷居高雄的台灣文學大老葉石濤曾說過:「#文學是地上之鹽」,文學對社會表面作用不明顯,但對人的心靈健康是必須的。
我任代理市長時期,延請知名作家路寒袖擔任文化局長,告訴他「高雄市的文化局是天下第一局,台灣文學在高雄,沒有任何限制。需要資源和預算,我市長一定挺。」也編印了葉石濤全集,將具有台灣意識的葉老作品留存永恆紀念。
📝未來,擔任高雄市長,針對文學部分,我希望能將 #高雄文學館 更加活絡;並推出 #文學地景地圖,將作家文本中提及的地理位置,結合 #高雄觀光 ,讓民眾在遊覽景點時,更深入了解景點的文學意涵和文化價值,提升高雄文化觀光吸引力。
.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高雄市議員郭建盟
①起 #高雄大邁進
①定 #兩年拚四年
#0815投票選市長
文學是地上之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新書介紹
訪問主編: 黃珊珊
內容簡介:
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個小時代
跳躍在櫻桃小丸子和佐野洋子之間,時而感傷、時而荒謬的成長故事
「耶和華對諾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創世記 7:1-4
從小愛聽動物故事的騷夏,隨著成長漸漸對聖經的故事產生疑問,疑惑著似乎「非公」亦「非母」、也不知道算不算「潔淨」的自己,是否永遠上不了傳說中的諾亞方舟……
就這樣,她寫下了身為一個很晚覺醒的LGBT成長史。不刻意聚焦同志議題,也不見抗議式的沉重或悲情,她筆寫她心,這是一個小時代的紀錄。出生在一九七八中美斷交那一年的騷夏,成長在野百合之後,太陽花之前,養成的時空背景台灣正風行大家樂、股市破萬點、總統直選、動保意識抬頭、反核、同志運動萌芽的時代,看見台灣錢淹腳目,也看見金融海嘯。高中時用B.B.call,大學時還要買一疊電話卡打公共電話,手機普遍是大學快畢業時的事,耳機裡重覆播放的是前兩張專輯的五月天,知道〈愛情的模樣〉首度在角頭音樂發表的同志音樂專輯《擁抱》,歌詞不一樣。
騷夏寫作類型聚焦在詩和散文兩類,過去的詩作主題「多為戀情,而以性別為題材表現。」而這本散文的寫作則更為日常親切,她以輕快幽默、哭中作樂的筆調,寫下童年至青少女時期成長階段的高雄風景,以旗津為圓心,輻射到鹽埕前鎮生活圈,建構八、九○年代高雄風景,有勞工庶民生活也有外省本省移民故事,是有趣的童年往事回憶,也是回憶和現今的對照記。
全書分為「荒」「謬」「感」三個部分,「荒」為洪荒回憶童年紀事,「謬」為尷尬青春人間謬論,「感」為體感與情感,穿越之感、觀看之感。她說:「在我的創作歷程中,散文書寫生長之地『高雄』一直讓我充滿企圖心。我想書寫過去,並不是對於過去的依戀,反而是藉由這種目光『往內看』的過程,讓自己的創作生涯站穩腳步。」
要知道「我從何來」才能知道「我從何去」。而人情演繹不外乎連結土地,這也是騷夏一直以來創作的力量來源。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個小時代,騷夏用屬於自己的獨特視角說完想說的故事。
作者簡介:騷夏
一九七八年出生於高雄,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擷取《離騷》之「騷」與出生於「夏」之意,筆名騷夏。曾獲吳濁流文學奬、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生文學獎等。現居台北,養貓兩隻一黑一橘,蘭科植物百多株。出版作品有詩集《瀕危動物》、《橘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