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台「文學FACE&BOOK第三季」推出,對喜愛文學的台灣觀眾而言,是幸福的;對還未被文學吸引的觀眾,是很好的入門機會。
未來台灣是否能像德國,擁有以電視節目推廣文學的成功範例?值得持續關注。
德國電視節目第二公共電視台(ZDF)的「文學四重奏」(Das literarische Quartett),由4位主持人對文學作品的進行交流評論。這個文學評論節目是德國的長青節目,主持人一代換過一代,節目依然存在,還頗受好評。
延伸閱讀:01哲學 http://philosophy.hk01.com/文章/74942/文學四重奏——帶著愛意又有點刻薄地讀書
文學評論 範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吃藥的時候 ◎#孫維民
奮力抓住這一根浮木:
白色、橢圓形、10mg
但你知道,主
我其實渴望在水面行走
--
◎作者簡介
孫維民,民國四十八年生。政大西洋語文系畢業,輔大英國語文學碩士。擅長散文、詩、極短篇、文學評論。曾獲梁實秋散文獎首獎及佳作、中國時報新詩首獎及評審獎、臺北文學獎新詩獎、中央日報新詩獎、藍星詩刊屈原詩獎、優秀青年詩人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等。著有詩集《日子》(2010)、《麒麟》(2002)、 《異形》(1997)、《拜波之塔》(1991) ,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1998)。
對於寫作,孫維民一向是真誠自覺的,鮮少追逐潮流。十五歲開始寫詩。文風精緻獨特,思維綿密,涉獵廣博。作品多次選入國內外重要選集。
--
美術設計:陳奕辰
攝影提供:陳奕辰
--
◎小編웃賞析
本詩選自《日子》。許多人或許都曾有這樣的經驗,不論是身體或心理的病痛,最痛苦的時候只能依靠那顆藥丸,它就是你的救贖,一根浮木。這裡精準的使用了「浮木」的比喻,將病痛的狀態和藥物的功用連結起來。然而詩人並沒有將詩就此打住,他在第二段說:「但你知道,主/我其實渴望在水面行走」,這是借用了基督教中,耶穌能在水面行走的奇蹟的典故,在水面行走是耶穌的奇蹟,也是神(主)才擁有的能力(象徵救贖),他說「但你知道,主」表示他正在向主禱告(對話),他渴望自己不是依賴藥物,而是倚靠主的能力,不只是能夠站起來,還能夠發生奇蹟。雖然此詩僅有短短四行,詩中從未提及病痛是多麼令人難受,只用了溺水/浮木以及在水面行走這些意象的連結,就使人體會身處病中的痛苦,以及想要脫離痛苦的心情,實為精簡詩的範例。
小編註:
耶穌在水上行走的相關經文請見聖經《馬太福音》(14:22-33)、《馬可福音》(6:45-52) 及《約翰福音》(6:16-21)。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2/2016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