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二二八受難者、臺灣第一個文科博士林茂生一生以行動實踐他的信念。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論文裡,對日本植民*語言教育政策進行了批判,讓我們思考:語言對於社群的意義是什麼?在教育上語言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外來語和母語政策之間應該如何權衡?
「換言之,林茂生所批判的是日本植民語言教育政策,是一種謹謹將教育工具化(同化)的智識工具,也謹謹讓受到如此教育的受眾異化的某種植民工具而已。這點也可遙遠呼應到法蘭克福學派的『半教養』(Halbbildung)觀念,批判某種工具化的教養使得人成為異化的生產工具,而非有自我創造能力者。」
*註:作者原文使用日文「植民」而非「殖民」,意在強調彼時日本殖民的面向。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爸媽做什麼 #物理博士 #車庫創業 #物理 #GreenEnergy 還記得上一集的 #爸媽做什麼, Lara跟CJ聊到哪裡嗎?還沒看的請先看上集喔~ 👉 https://fb.watch/5C2PHM8JSa/ 下集的一開始就要來跟大家“裝神弄鬼”👻👻 爲什麼學物理的CJ不但不怕鬼, 還很...
文科博士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
#圖為前天發現半年前買的戰袍遇到疫情都穿不到
#被三個大男人扛到威尼斯
#留言處有幾乎天天被搭訕的證據
有一次我在法國尼斯的曬太陽日子結束,打算繼續往米蘭前行,在火車上我選了一節安靜無人的包廂,打算好好的補眠。這時候三個法國大男人衝進來然後立馬開始跟我搭訕和攀談問我一個人要去哪。
『米蘭』我回答。
接著就是一陣分享這一個多月來的流浪故事,當時是暑假,背包客的時代,火車上背包客都會互相認出同類,單身、皮膚黝黑、墨鏡、背心短褲加夾腳拖還有一個超大的背包。
他們要去匈牙利參加一個音樂節,打算花一天一夜坐火車從法國一路穿越義大利並往上走到匈牙利。接著我們就天南地北的聊,他們拿出自己公司的5公升紙箱裝的粉紅酒,我們就在火車上喝起來了。背包客的生活就是在路上一群不認識的背包客聚起來過著中午前喝醉的自在。
後來兩個女生進來我們車廂,應該是都滿了吧,半小時兩個奶奶進來。我們立馬安靜了許多,後來法國男問奶奶說我們會很吵嗎?奶奶說不會,接著奶奶就說『這音樂好』指著我們用播放器放的音樂。
接下來的一路上都被說服要一起去匈牙利,當天早上我本來預計下午到米蘭,待個一週再往威尼斯去。因為我早期旅遊的型態就是當天下午才訂當晚住宿或所以基本上16人房青年旅館我都可以。
到了義大義米蘭後,我的行李被一個男生扛走了!另外兩個男生把我整個扛起來從米蘭的月台換到另一個月台!我就這樣被半推半就的扛上往威尼斯的車了。
到了威尼斯後我們四個人一起吃了晚餐我酒也醒了,就跟他們三個人說掰掰,直接住一晚,隔天再搭車回去米蘭找朋友。
人生的旅途中,本來就沒有終點,人生本來就有不同玩法。有人喜歡湖光山色的鄉下有人喜歡多采多姿的大都市,有人喜歡兩個都喜歡而且隨時按照心情變化。有人喜歡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人喜歡拉斯維加斯,有人喜歡伊斯坦堡、有人喜歡約翰尼斯堡。有人喜歡過著快節奏和充滿挑戰的生活,有人喜歡安靜緩慢的退休生活。每個人有每個人最想要的生活方式。
回到之前分享的『世界那麼大!人都是不一樣的』沒有認清楚自己是誰或者是釐清自己想要什麼,就會很容易掉入比較、競爭和嫉妒,到處酸人的粉專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誕生。
有人覺得博士學位很了不起,但我自己創業後發現除了學術界以外,文科博士用處很不高,還會被嘲笑你創業浪費時間做什麼stupid phd。一個去劍橋做博後研究的同學說我給保母的薪水都比她一個博士還高,自嘲著說讀博士要幹麼,還好他轉往業界最近去牛津藥廠進行研發。
後來我自己創業、到學術界教育界以外的地方闖蕩著,發現博士學歷沒有太大幫助還會減低受雇的意願,雇主只會覺得『一定是想逃避去找工作才會一直念書』特別是你找的工作跟學術又沒有相關的時候。我今年初在招聘的時候,看到博士學位的履歷沒有工作經驗的全部刷掉。現在找工作的時候,發現當初應該要念MBA的,高薪的職位都是直接硬性規定需要有MBA的學歷。
這時候我就恍然大悟,其實很多人勸我放棄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學位,職場上(至少在我想選的產業)學位拿去換一袋馬鈴薯還差不多,但是我其實很感恩自己一路上因為這個博士的『旅程』開啟了我的『創業之路』。
博士是一張機票,但我已經跳機沒有踏上原本的路,因為途中我看到更好的風景和更想要的東西(例如薪水)XD。如果像我妹這樣Caltech全獎物理博士又熱愛教育,超愛研究,超愛實驗,整個是一直到社區關注孩子、領養非洲孩子,昨天還來問我怎樣平台才能更好讓學生跟他互動,那教授這個路就是適合她的。對於博士學位,我真心不覺得是我的路,我就是雞肋心態,覺得已經花了很多時間不如就完成吧。(超誠實)
而且想到我要一輩子發期刊就覺得這真不是我要過的,我只想要一輩子每天充滿驚喜的擴展眼界,嘗試不同產業去創業也好、求職也好。當然我知道我有很多敬重的老師真的是對研究充滿熱誠,一路上受了好多老師幫助。當初因為我會讀書,所以很多人鼓勵我來唸博士,沒想到卻開啟了我另一條路,人生的路我用自己的雙腳來行走。
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判其他人走的道路,想跳機、想換目的地、玩到一半不想玩了,想做什麼都是自己的選擇.真正有自信的人不會沒有安全感的去批評別人為什麼都不要跟他一樣,剛才看了一段話。
『人不會去嫉妒自己沒有的東西』
就像人不會嫉妒窮人,因為大家都希望有一點財富,人也不會嫉妒醜的因為大家喜歡美的,回到自己釐清自己要什麼想要過什麼生活,並且確信堅定的往前走。不用酸人沒有完成博士,學歷沒你高,我在房地產界多年,高中畢業擁有Waterloo六十套公寓、國中畢業擁有億萬莊園的人也很多。
人家喜歡去冰島,不用在那邊吶喊著埃及好。
#嫉妒心理學
#自己過得幸福的人不會看別人不順眼
#你以為是寶別人可能以為是屎
#你以為是屎別人可以以為是寶
#每個人都不一樣
文科博士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封城日記 _孩子語言教育思考
#語言教學要教育孩子的是思維模式和眼界
現在的封城算是半解禁路線,天氣好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出門遛狗遛小孩或者運動,上週開始公園都是人,我們家樓下的Tesco還在走進去的黃金位置排著一疊的烤肉架。看來英國防疫目前到現在就是大家主動保持兩公尺距離然後進出公共場合會帶口罩或手套,我們到家樓下的河畔走走,也因為要放電給娜娜買了一台滑板車。
我則是一如往常的忙,平均三四天才上一次臉書,都泡在電腦前面不是寫論文就是找工作或是跟獵頭面試,今天跟一個維吾爾族的七級獵頭面試,他對我從台灣當老師到英國沒有其他產業經驗直接創業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並且說我的履歷歷程的確是很特殊,我回答人就是需要理解自己的強項和短處,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我的強項就是跨領域跨學科,屬於通才型而且勇敢不怕做決策也不怕砍掉重練。缺點除了在教育界以外沒有在其他產業或其他公司工作過,沒有當過員工,只有當過老闆,在大型企業組織結構嚴謹的傳統公司恐怕業主也會擔心我在組織內或團體內的表現。
再來他聽著我說我對於一個『家庭經營』的概念,疫情的衝擊下我做了多少的危機處理,以及重新分配適合夫妻個性的分工以及理財賺錢育兒教育角色分配,以及我對於自己創立的公司後續發展和交代,他認為我非常有自己的想法能屈能伸不卑不亢,馬上幫我推薦適合的職位。
從一開始看到一長串的外文名字來信邀約,到英文面試一半忽然冒出一句問我可否用中文回答,然後我就被她的中文嚇到,後來上網查了才發現她是西方臉孔的新疆姑娘,真的是跨國流動的獵頭人才。
這幾天也在思考培養娜娜的問題,我也評估過自己對英國的認同程度,並不會特別喜歡英國腔,不覺得有什麼應該是正統,正統這個詞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正統就有不正統。誰來定義正統?就像血統純正也就有不純正,誰來定義血統?這概念我有點難以接受,畢竟我是一個世界一家的地球村支持者,自己走過60國家,大學主修教育,輔系英文,學語言學以及大三大四同時修了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的我來說,老師常常耳提面命,學的是法國的法語但也要知道瑞士法語的用語,雖然學的是西班牙的西班牙語,但是也要知道阿根廷的用語和墨西哥的用語,不覺得什麼語言該有優勢什麼不該。
還記得以前當小學老師的時候,因為班上常常會嘲笑陸籍或外籍新住民的中文或講話腔調,後來我花了很多心思在教孩子兩岸用語對照,並且買了一個世界地圖還把教室手繪佈置成地球村,讓孩子們打開眼界,不用固有的疆界來限制自己的心靈,心胸越開闊就能包容越多文化。
至於英文,我的高中啟蒙老師就是來澎湖定居的加州人所以早期我是特別美腔的人,到了英國唸文科博士這幾年系上什麼腔調的教授都有,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很沒有口音的腔調。我對於娜娜的未來,不會覺得她一定會在英國發展,加上我爸媽用台灣傳統的教育體制教出了我,我還是有能力在英國自己白手起家創業,跟我一樣馬公高中畢業的妹妹現在也在美國當物理教授,許多英國長大的英國人不見得有一樣的知識技能在英國創業。
在教育現場十多年教學的我,認為要教育孩子是思維模式和眼界,希望培養的是沒有地理侷限的孩子,也不需要她一定要認同什麼,她會自己找到自己的認同,血液中的流浪DNA也許會把娜娜帶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永遠跟著我的教師魂
#英國小學招聘老師部門一直來招聘我
#當媽媽只看自己的孩子當老師看的是全班的孩子
#當老闆後看的是大局和長遠
#不知道未來會怎麼帶領我好想知道自己在職場上的模樣
圖:奶爸最近都玄彬育兒
文科博士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爸媽做什麼 #物理博士 #車庫創業 #物理 #GreenEnergy
還記得上一集的 #爸媽做什麼, Lara跟CJ聊到哪裡嗎?還沒看的請先看上集喔~ 👉 https://fb.watch/5C2PHM8JSa/
下集的一開始就要來跟大家“裝神弄鬼”👻👻
爲什麼學物理的CJ不但不怕鬼, 還很希望遇到鬼呢?
看了影片就知道拉~😉
不過CJ倒是講了一個觀點, 尤其在現在的當下值得我們再次提醒自己的!世界上的事情真的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我們沒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大環境、法規等全部都搞清楚了, 那麼“覺得”不好, 就開罵或是憤世忌俗的話...就真的不必要了~
剛好昨天採訪了一位歷史頻道的podcaster, 也聊到了相關的話題。無論是在做歷史的研究、或是生活中的大小事, 先把 #事情弄清楚明白了再來評論, 會更有條理喔~
這幾年有許多人都開始過著斜槓的日子, 這也代表了大家能接受 #同時做不同事情 的觀念。以前總覺得要當x師才有專業, 老師、律師、會計師, 現在無論學的專業是什麼, 可以把自己的喜好跟興趣當成副業發展。而學習也開始走向跨領域, 文科理科不一定非有分水嶺、喜歡專研物理, 也可以自組搖滾樂團或是古典樂的熱愛者~ 學語言的人, 不一定當業務或是老師, 也可以是科技創業start up!
#跨領域不在只是教改口號
#人生在世何不斜槓
#綠色能源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
📺YOUTUBE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http://yeslara.com/yt
.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想從哪一個平台聽podcast? 自己選:
👇👇
https://yeslara.com/podcast_平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knnGyLFb50/hqdefault.jpg)
文科博士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原始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MTMgSvt3Go8
這一位是王伯輝就是核四廠的前廠長
蔡英文說核四是拼裝品會出問題是不是真的
龍門的一號機、二號機的原子爐分別跟日立跟東芝買的
奇異設計的
然後它的爐內棒是跟東芝買的
控制棒跟日立買的
它的發電機呢是跟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買的
那它整個廢料處理系統是日立的
日立再到各處去買
HITACHI把它兜在一起的
對對對HITACHI把它兜在一起的
那它的柴油發電機呢是跟法國最棒的廠商
跟各位講喔
就是說這個都是一流的廠商
他所製造的全部新的不可能假的嘛
不可能是舊的
然後呢運到台灣來把它組裝在一起
那這個叫做拼裝車嗎
我就是要問大家
就是說這個叫做拼裝車的話
那什麼不是拼裝車
我的手機Apple12
對 那會叫拼裝的嗎
它也是在不同廠組裝啊 對啊
高鐵也是拼裝車啊對不對高鐵你用的
不管是機電系統、土建系統
或者是車頭或是車廂
本來就不是同一個體系做的嘛
那所以照這樣子來講
那所有東西都拼裝車不要用啊
你手機也不要用
那你的這個潛艦 潛艦國造也是拼裝車
潛艦也不要用嘛
那我們所有東西幾乎都是拼裝車的時候
我們這樣講剛才廠長講比較客氣
我比較不客氣
反正我講我們今天工科要跟這些文法商宣戰
都瞎講
為了拿選票什麼東西都說是拼裝車
對工程背景的人來講
這個世界上的趨勢就是各有專精
做所謂的這個沸水反應爐的人做反應爐
做圍阻體的做圍阻體
然後做剛剛講的柴油發電機做備援的做備援
然後做裡面的整個渦輪系統的做渦輪
都是一家公司做你跟我開玩笑嗎
但是不好意思文科不懂
我可以幫廠長回答核四是第幾代核能電廠
我們基本上應該是定義為第三代核能反應爐
而且在當時是全世界在日本以外
第一個使用該反應爐設計的新一代核能發電廠
所以很新而且很先進
當時因為來看了以後核四這個廠址呢
是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在民國六十年代來看的時候
是台灣最好的廠址
好請注意喔總統府今天(4/27)發表了一個言論
他的張惇涵他的發言人說
一切都照國際標準
核四廠址符合國際標準廠長說的
對那當時為什麼沒有選在核四蓋第一個核能發電廠
因為濱海公路還沒有開通
當時沒有路是不是 對濱海公路沒有開通
那核四這個地方好在哪裡我跟各位講
它好在一個它的地質非常穩定
它下面都是岩盤
第二個它距離...它後面都是山
一層一層的山
因為為什麼要講山呢
假如有發生事情的時候山可以當屏蔽
核四蓋起來的時候第一次被turn out被趙耀東
那緩了緩了以後呢電力公司又再提出來
提出來以後要續建
續建的時候當時候阿扁把它turn down
那turn down四個月的時候
我們大法官釋憲就說要繼續再建
那其實這一個情況是說
我個人覺得啦
這可能是國際上的壓力
為什麼呢當時不要給它建的時候
不要給它...就是說台灣要turn down
但是呢我們的都已經下單了
奇異都已經下單
設備都已經下單了
那這些拿不到錢怎麼辦
對人家都不爽 就叫人去lobby去遊說
就叫你重新重啟
對所以阿扁四個月以後就開始重啟了
那開始重啟的時候我們花了很多錢
怎麼講花了很多錢呢
奇異公司非常聰明
他就lay off了很多人
那lay off這些人的時候
算你頭上
對對就是lay off這些人要算帳算在哪裡
算在電力公司頭上算在你中華民國頭上
算在台電說啊你們政策反反覆覆害我的人被資遣
我付資遣費你幫我付
對這個那時候我們就真的很冤枉的浪費了好多錢
你直接講這種都市傳說你聽很多到底是不是真的
什麼基礎工程承包說核四完全不能做到底有沒有
第一件事情歐盟那些人跟我們完全沒有邦交
歐盟派了十個人過來看德國人領軍
英國、法國、西班牙這些都有核能電廠的
甚至還有匈牙利的有捷克的
那德國人帶隊來這裡又看兩到三天
他們非常內行 我駐廠檢驗
對就讓他看 看了兩到三天走了以後
他跟我講了一句話私下跟我講
他說你們做的實在是非常的好
他說非常的好但是我不能寫在文件上
我只能說肯定你們
那第二個來講喔
我們的安檢
由當時張家祝部長請了一個安檢團
安檢團裡面有四十幾個都是電力公司
各個電廠有經驗的人過來
然後還加上一些國內外的有經驗的人加進來
安檢團裡面有個總顧問
總顧問叫做蔡維剛先生蔡維剛博士
他是芝加哥最大電力公司的核能安全的主管
他說核四是他四十年
近四十年的核能生涯裡面test的最好的一個電廠
那我們曾經在做test階段中間
有一個test叫做整體洩漏性測試
非常難做我可以跟各位講我光那test做了一年半
那做不出來的時候
我就想說完了完了這個廠完了
這個我要先插嘴幫大家問
整體洩漏性測試是不是類似我今天做了一個氣球
我要看看它是不是滴水不漏氣不會外洩出去 沒有錯
第一次大家很高興去做
去做的時候發現有漏啊 有漏東西出去
有漏氣因為漏氣比漏水還恐怖
也修了兩三個月以後也修好了
修好了以後呢又再做一次
再做第二次的時候
又發覺到有一個地方又漏了
還是不行
那漏了以後第三個又再把它修
都修好了喔修好了以後呢就再繼續再做
繼續再做以後上不去 壓力上不去
結果有一天的半夜
我們的工程師跟我講說廠長過不了啦
過不了啦 為什麼 我帶你去看
就往那個接縫處
就是上去以後樓板的接縫處
一噴下去好像那個螃蟹吐泡一樣
那就沿著整個牆角一直弄
我說那該怎麼辦
對啊要怎麼辦
日本人就跟我們建議說
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壓
然後要用煙看看往哪裡跑
那日本人就從日本跟我們介紹一種叫做化學煙
因為化學煙沒有重量
它反應比較快
那我們剛剛講做加壓測試人還要進去的時候
會有潛水伕病的危險
因為我們人要進去的時候
要保證他身體的安全 是的
所以呢我們把員工送去基隆海軍醫院
基隆海軍醫院有做潛水伕的test
所有進去的人男男女女
都去基隆海軍醫院做過潛水伕的test合格
那合格了以後 兩個人一組
為什麼兩人一組呢 怕有個人倒下來嗎
不是 怕有些人沒有仔細看
各位你知道嗎
裡面是一個密閉的空間
我們必須要工安的人去量含氧量
含氧量可以了以後工安說可以了 人再進去
你可以放人進去
然後呢我放人進去
每一個人進去的時候我都把他的ID臂章
就是台電的識別證拿起來放在
跟礦工一樣放在旁邊 做紀錄
我怕進去60個出來59個
那就少一個就糟糕了
而且那個缺氧的狀況還不能解決
少一組我就麻煩了
每一個進去我就是握手拍拍肩膀說
拜託拜託拜託好好找
結果呢各位知道嗎進去了以後
不到十分鐘
裡面傳出來的消息廠長我又找到一個
廠長我又找到一個地方
進去總共找到五個地方
五個地方喔五個地方是什麼樣子
在天花板上面
電銲工來的時候是仰焊
結果他沒想到電流加大以後把這個鐵板熔掉了
把這鐵板熔穿了
那熔穿以後他又不講
他怎麼樣做你知道嗎 他把這個角鐵往旁邊一挪
那熔穿的地方就被角鐵蓋住了
那50塊這麼大的話總共有5個地方
我們就把它補好
按照法規的規定按照機械工程師法規的規定把它補好
補好以後再做test
我們把這個經驗跟著我的同學講
我的同學拿到中國大陸去講
中國大陸的人聽得目瞪口呆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81jl_CCeWA/hqdefault.jpg)
文科博士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爸媽做什麼 #物理博士 #車庫創業 #物理
#爸媽做什麼 做了這麼多集, 這是Lara第一次採訪爸爸🙂也是我第一次採訪斜槓創業者😎
認識CJ是從 #行行出老母 podcast的節目聽到的, 當時後邊聽邊點頭, 感覺每句話都好認同啊!雖然CJ的理科背景跟我這個文科人完全不一樣, 他是清大物理系、交大物理所畢業、英國杜倫大學博士還入選英國基金會30位30歲以下優秀科學家....以為這樣的👨🎓物理博士講話應該會像Sheldon Cooper一樣摸不著邊際, 但是沒想到他卻在podcast裡面大聊孔子😆 薛丁格的貓😻這個例子也被CJ講得很有趣~
.
Lara不禁想到, 其實小時候我是非常喜歡💫天文、物理的。小三的暑假我幾乎是三天兩頭就到當時家附近的長安圖書館借天文科學書📚, 8,9歲的我即使啃著生硬的文字, 也覺得黑洞是一個好夢幻的世界, 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為科學家或是天文學家~但是, 我的美夢就在國二的時候就硬生生的被當時的物理老師給剝奪了👨🏫🙅♂️....因為這位老師覺得, 班上只有兩個人, 那兩位資優同學才能與他對話....🥺
.
不過如果只是物理博士的單一身份, 可能還不足以讓Lara動機強烈到主動要求認識對方😌😂因為除了物理的專業外, CJ 有不同的創業, 從將老房子裡做現代手搖飲、再改造成有米其林三星甜點師傅進駐的餐廳; 還經營文創市集、更繼續延伸專業創做APP, 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次的APP得獎、第二次的APP則得到科技公司全額投資!(在創業的人都知道, 有好的idea很容易、想辦法開始製作也不難、但是要募資還得到全額投資, 根本比登天難啊!) 因為有許多 #車庫創業 的經驗, 而且在不同的行業, 就讓Lara馬上產生了一個 #一定要介紹給我們的大小朋友們 的念頭!
.
這一集我們在一個連隔間的水泥牆都還沒砌好的空屋裡錄製, 回音真的比較大, 要請大家包涵!但是選擇這個地點是有原因的。採訪的這一天, Lara特地帶著兒子一起去, 因為我希望他能認識 #真實的世界。這個場地是CJ 家的50年眷村老屋, 正在裝潢成米其林甜點餐廳。是想一下, 如果有一天朋友約你去一家裝潢精緻的餐廳吃飯, 走進去的時候有人會驚嘆、有人覺得燈光柔和很舒服, 但是沒人會想到, 在這一片絢麗之前, 也是鋼筋水泥。我希望孩子能親眼看到從零到有的過程, 而不是將周遭的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Before/After的照片出現時, 大家只會著眼在結果的美麗, 而忽略了一切都是從水泥開始的....
.
如果願意容忍一下較大的回音, 這一集絕對會讓你對 #物理 有不同的認識喔~跟孩子一起看影片吧~🤗🤗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在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兒童國際觀課程招生中
🔥#5月23日台中講座暨北歐神話故事工作坊
🔥#6月26日台南俄羅斯文化體驗工作坊
.
📺YOUTUBE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http://yeslara.com/yt
.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想從哪一個平台聽podcast? 自己選:
👇👇
https://yeslara.com/podcast_平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ewXkIZ3oE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