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 x 黑面琵鷺 !
好棒的一件事啊!
■■黑面琵鷺帶給我們的禮物
黑面琵鷺變少了,這是怎麼回事?
以往每年秋末,七股濕地固定有一千多隻南來度冬,前幾年竟銳減了四百多隻。
台江國家公園為此特別展開追探,發現很可能是牠們的棲地遭到破壞。
原來,在地漁民紛紛把過往養殖虱目魚的淺坪改為深水池,換養經濟價值較高的石斑。黑面琵鷺喜愛在水深不高的地方篩食。此一環境改變,造成牠們無法取得適當的食物,數量頓然銳減。
二十年前,我們在台灣調查和統計,全世界的黑面琵鷺恐不及二千隻,其中三分之二集中於此地。此一報導傳開,讓不少關心鳥類的外國人士注意到台灣的自然保育,我們也開始重視七股現有的濕地環境。如今黑面琵鷺變少,這裡不再是集聚最多的地方,當然事態嚴重。
了解此一危機後,國家公園嘗試從保育的立埸,在此微妙地轉化為輔導者。三年前,他們悄然展開一場棲地營造計劃。首先找到一塊位於台南大學七股校區的濕地。兩方合作下,劃出十公頃,再邀請漁民一起參與,進行傳統粗放鹹水淺坪的養殖。
那年四月,黑面琵鷺北返的季節,漁民開始在淺坪灑入米糠、豆渣,蓄養池中的藻類。清明時再放進虱目魚魚苗,讓牠們覓食豐腴的藻類。這些藻類可讓漁民省下足足一季的飼料費用。等中秋時節,虱目魚肥了,正好是豐收時。漁民捕完後,黑面琵鷺再度南返,淺坪換為牠們的漁場,繼續捕食小魚小蝦。
黑面琵鷺屬於喜愛群聚的大型涉禽,既是旗艦型鳥種,更是保護傘物種。保護牠們,等同於保護其它水鳥和各種近海生物。整個濕地環境亦得以維持穩定,避免因石斑的養殖,嚴重改變生態。
此一小小實驗的結果如何呢?是年秋末,馬上有一百多隻黑面琵鷺報到。牠們很聰明,開玩笑地說,不用台南著名的問路店,憑著做為一隻水鳥的本能和敏銳,紛紛湧進這十公頃的環境大塊朵頣,安心地吃到隔年北返。
這十公頃,展現了生態環境復育的美好,人鳥和平的共存共榮,過去老祖宗生活的產業智慧也保留下來。漁民捕捉的虱目魚,後來更製成「黑琵牌」虱目魚罐頭,強調天然養殖的成果,像雨林聯盟認證的咖啡。因而價格可以定得較高,獲得更多利潤。
此一成功的改善計劃才起步,國際鳥盟也隨即頒發保育大獎肯定。十公頃並不大,國家公園當然冀望更多漁民投入此一傳統淺坪養殖,創造更多友善黑面琵鷺的環境。
二十年前,我有幸參與黑面琵鷺的報導時,從未想到有朝一日,牠們會成為世界知名鳥種。牠們的年年到訪,更促發不少相關NGO團體的出現,生態旅遊的實踐和在地濕地保育都一併出籠,後來還成立旅遊服務中心和國家公園。
從發現黑面琵鷺,經過多回自然保育的努力,直到今日的人鳥共生,終於形成環保生態、歷史文化和經濟產業的各自得利。這是一個透過自然觀察,兼而對在地漁民生活文化長期了解下,才能創造多贏的圓滿過程。
透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把熱情投在一個最不可能實踐夢想的地方,創造了新的價值。如是精彩的拚搏,最近在此,我不只獲知這椿。井仔腳塩田產業的復甦,口湖的文蛤養殖等等,都在嘗試類似的生態產學。
他們的小確幸,或許改變不了西海岸貧瘠的事實,但猶如荒漠玫瑰,一朵朵綻放,綿延著各種希望。
(註:虱藏美味一圖,取自台江國家公園)
文蛤 利潤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力吃,愛台灣:彰化蛤仔
特殊貝類專家倪世宏
危機就是轉機,20年前的一場病變,讓草蝦死光光,卻也意外地把彰化養殖業帶引到另一個領域,奠定另一個高峰,生態養殖的成功推廣,加上二代的積極投入,突破傳統行銷框架,彰化養殖漁業也出模範生。
「若不是當年的推廣課長,現任秘書洪一平靈機一動,引進堤外潮間帶的野生文蛤苗,並且花一、兩年時間努力推銷給民眾,才能重建彰化養殖漁業的基礎。」彰化區漁業養殖股長施能超回憶草蝦全軍覆沒之後,透過文蛤與混養概念,不但讓草蝦回來了,也多了文蛤、虱目魚、吳郭魚,甚至還有赤刺仔、黃錫鯛等等豐富了養殖漁業的家族成員。
彰化養殖也因此吸引了年輕世代返鄉接棒,倪世宏10歲起跟著父親下海,經歷過人工扒蛤、三輪車吸蛤,以及竹筏雙管吸蛤等階段,10年前外出從事半導體整廠自動化,10年後返鄉結合各方經驗,投入牛奶文蛤、日本大和蜆、小眼花簾蛤等養殖,並以真空休眠包裝,延長保存期限,將台灣貝類行銷台灣、日本等地,打響「有青食品」的品牌。
蛤蜊卡卡卡的撞擊聲註定跟著倪世宏一輩子,真空包裝的牛奶文蛤每斤售價100元,賣給日本人,一貨櫃就是一萬多斤,但日本規格比台灣內銷大,台灣每斤35粒,日本為15至16粒,養殖時間從14至16個月拉長到24個月。
現場剪開真空包牛奶文蛤,以沸水煮至蛤蜊開口,肉質鮮嫩,咀嚼無渣,甜度高無土味亦無含沙。「自動化被我運用在蛤蜊吐沙的環節上,另外還要降溫、補充營養,才能讓文蛤在休眠狀態保存半個月之久。」
牛奶文蛤有聲有色,日本引進的大和蜆同樣搶手,幾年前鰻苗短缺,養殖荒廢,日本人尋找經濟價值高的標的,因此發現了牛磺酸高的大和蜆。能夠忍受高山雪水、湖泊淡水與海水三種環境條件惡劣變化的大和蜆,比黃金蜆更耐命30倍,每斤售價150元,「不過北部人不愛黑色的蜆仔,南部人經常看知是正常色,就是有機物附著形成的碳源。」
不管養殖何種貝類,水質一定要乾淨,否則翻肚一死,整池補三年才補得回來,而且一頃淨利不超過20萬元,但倪世宏自從接手父親事業,利潤增加二至三倍,養蛤蜆會賺錢全靠管理,「蛤蜊雖然低單價,卻是最重要的大眾食品,可代替味精、補充蛋白質,但台灣老把農作物當成食材而非商品,商品價格可以波動,食材卻不行,沒有真正保障農民,並忽略吃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台灣沒有貝類批發市場,一個魚池一甲地三萬台斤文蛤要分四天才能完全打撈上岸,「活的批發,死的算農民的,非常不公平,所以漁民要活路就要自己拼通路。」
行腳式的行銷做了6、700場,讓民眾直接了解並試吃台灣文蛤的滋味,目前倪世宏正在培育吃得快、死得快、排得快、長得快的小眼花簾蛤,養殖六個月即可成熟,肉質更鮮,彈性更大,海味更濃,做為彰化貝類的明日之星。
Index:有青食品/彰化縣芳苑鄉漢寶村芳漢路一段485巷96號/04899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