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心中理想的樣貌看待父母
孩子出生的時候,由於父母與孩子是此生初次見面,而孩子理所當然沒有力量完成任何事,他的一舉一動都能令人感到開心。接著父母會以心中理想的子女形象,看待現實中的子女;理想與現實中的子女之間並無任何關聯,不過是父母所希望的理想樣貌,但是父母要將理想化為現實並不是那麼困難。
然而換成是父母的話,他們在需要照顧之前有一段悠長的人生歷史。接受照護之前曾經是無所不能的父母,那樣的形象就此成為子女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樣貌。
作家北杜夫以下面這段話,描述身為歌人的父親斎藤茂吉。
「小時候讓我感到害怕、侷促不安的父親,冷不防變成另一個令人尊敬的歌人。我一反過往開始敬重父親,高中時代甚至吟唱著幼稚拙劣的仿作詩歌。」〔北杜夫《青年茂吉的〈赤光〉〈璞玉〉時代》(青年茂吉「赤光」「あらたま」時代,暫譯)〕茂吉逐漸老去的身影,北杜夫也沒有錯過。每次茂吉去散步都隨身攜帶記事本,信手寫下創作的短歌。北杜夫會偷看記事本,知道父親還有著旺盛的創作欲便感到安心;反之,見到拙劣的詩作就為父親的衰退而失望。我想,比起讓他感到安心的次數,想必是令他失望的次數愈來愈多了吧。
由於我並沒有像北杜夫看待茂吉那樣,對自己的父親抱持著敬重的想法,難免因此對北杜夫的那番話感到詫異。
作家沢木耕太郎的父親是俳句詩人,沢木將父親吟詠的俳句整理成冊。沢木在他的記憶中,他不曾對父親有過激烈的言語衝撞,應該連一次也沒有反抗過〔沢木耕太郎《無名》(無名,暫譯)〕。這一點雖然與我近似,但沢木提到「從小就覺得必須保護父親才行」的說法,卻使我感到驚訝。因為我對父親從來沒有過那樣的想法。
不過,我身邊有很多人是一直都敬重父母,對他們抱持好感。對這些人來說,如果父母出現了衰退現象,尤其是因為失智而忘記過去的事,或使得性格有了轉變,應該會讓他們覺得「眼前現實中的父母,與自己過去理想中的父母,實在落差太大」吧。
然而,要是不能抹去對父母的理想化看法,不能接受現實中的父母,就無法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父母已經遺失了過去,失落的往昔不盡然都是美好的回憶;子女經歷過的痛苦、討厭的記憶,父母卻早已忘記,再怎麼難以割捨,現實中僅存的,就只是已經遺忘過去的父母。
照顧父母的時候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不要以心中理想的樣貌去看待父母。只要是以理想的樣貌去看待,眼裡就只會見到滿是缺點的父母。父母年輕時如果很「優秀」,會讓人很難接受這種理想與現實悖離的狀況,不過還是要面對現實中的父母,與無可替代的他們建立關係。
不只是父母,如果有人把你說得很好,好到與現實中的你脫了節,他將自己心中有關於你的理想樣貌,與現實中的你混淆在一起,應該會讓你覺得很難與他相處吧?如果在他面前,你可以不必刻意表現得特別優異,只要當一個普通的自己就好,想必會輕鬆得多。
.
本文摘自《#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x肯定自己x修復親子關係,照護者的心靈自癒指南
作者:岸見一郎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面臨失能長輩的長照,成年子女的心態常要經過調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就是重新認識自己的父母,好好檢視自己內在的記憶,以及曾有過的失落。
但就算跟長照無關,其實父母一直變化著,就好像我們自己也不是一成不變。
過去的父母,很喜歡在孩子面前理想化自己,這不利於長期的情感維繫,容易招來失望與憤怒。理想化破滅,是青少年「叛逆」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實接納,這是靜心的重要學習。事實很仁慈,我們的痛苦,常常來自於我們告訴自己的謊言。
祝願您,能不評價都接納,眼界觀照能深廣!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斎藤 茂吉 短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默默守候一旁的力量 #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肯定自己 #修復親子關係
.
鷲田清一指出:我們的社會對於「沒有特別做些什麼,就只是默默守候一旁」所具備的力量忘了給予肯定。讀到這句話,我發現自己也忽略了那種力量。
.
說起來,也是因為我覺得自己雖然一整天都和父親在一起,卻沒做什麼特別的事。不過就是準備餐點,清理便盆之類而已。陪伴除了用餐時間之外差不多都在睡覺的父親,我認為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一旦出現這種念頭,就會被「其他人的照護工作比我還辛苦,我已經很輕鬆了」這樣的想法所箝制。
.
如果無法肯定自己默默守候一旁,也就是鷲田清一所說的「被動的關照」所具備的意義,日復一日的照護工作會很辛苦。其實絕對不是什麼也沒做,甚至可以打個比方,即使只是待在身旁,便已經有所貢獻了。
.
這件事,是我自己當初住院時察覺到的。雖然能夠從加護病房出來,表示身體狀況已經不太可能有急遽的變化,但只要有誰能陪伴在自己身旁,就會感到安心。
.
父親茫然眺望窗外或讀著報紙的時候,我就只是在同一張桌上工作。一旦他睡著了,更是沒什麼事做。有一天我對他說:「你整天都在睡覺的話,我不過來也沒關係吧?」結果他說:「才不是哩,因為有你在,我才能睡得安心。」的確,之前我出院後,一個人待著時也會感到不安,父親說這話的意思,我非常明白。
.
#不要以心中理想的樣貌看待父母
.
孩子出生的時候,由於父母與孩子是此生初次見面,而孩子理所當然沒有力量完成任何事,他的一舉一動都能令人感到開心。接著父母會以心中理想的子女形象,看待現實中的子女,理想與現實中的子女之間並無任何關聯,不過是父母所希望的理想樣貌,但是父母要將理想化為現實並不是那麼困難。
.
然而換成是父母的話,他們在需要照顧之前有一段悠長的人生歷史。接受照護之前曾經是無所不能的父母,那樣的形象就此成為子女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樣貌。
.
作家北杜夫以下面這段話,描述身為歌人的父親斎藤茂吉:「小時候讓我感到害怕、侷促不安的父親,冷不防變成另一個令人尊敬的歌人。我一反過往開始敬重父親,高中時代甚至吟唱著幼稚拙劣的仿作詩歌。」
.
茂吉逐漸老去的身影,北杜夫也沒有錯過。每次茂吉去散步都隨身攜帶記事本,信手寫下創作的短歌。北杜夫會偷看記事本,知道父親還有著旺盛的創作欲便感到安心,反之,見到拙劣的詩作就為父親的衰退而失望。我想,比起讓他感到安心的次數,想必是令他失望的次數愈來愈多了吧。
.
由於我並沒有像北杜夫看待茂吉那樣,對自己的父親抱持著敬重的想法,難免因此對北杜夫的那番話感到詫異。
.
作家沢木耕太郎的父親是俳句詩人,沢木將父親吟詠的的俳句整理成冊。沢木說在他的記憶中,他不曾對父親有過激烈的言語衝撞,應該連一次也沒有反抗過(沢木耕太郎《無名》)。這一點雖然與我近似,但沢木說「從小就覺得必須要保護父親才行」的說法,卻使我感到驚訝。因為我對父親從來沒有過那樣的想法。
.
不過我身邊有很多人是一直都敬重父母,對他們抱持好感。對這些人來說,如果父母出現了衰退現象,尤其是因為失智而忘記過去的事,或使得性格有了轉變,應該會讓他們覺得「眼前現實中的父母,與自己過去理想中的父母實在落差太大」吧。
.
然而要是不能抹去對父母的理想化看法,不能接受現實中的父母,就無法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父母已經遺失了過去,失落的往昔不盡然都是美好的回憶;子女經歷過的痛苦、討厭的記憶,父母卻早已忘記,再怎麼樣難以割捨,現實中僅存的,就只有已經遺忘過去的父母。
.
照顧父母的時候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不要以心中理想的樣貌去看待父母。只要是以理想的樣貌去看待,眼裡就只會見到滿是缺點的父母。父母年輕時如果很「優秀」,會讓人很難接受這種理想與現實背離的狀況,不過還是要面對現實中的父母,與無可替代的他們建立關係。
.
不只是父母,如果有人把你說得很好,好到與現實中的你脫了節,他將自己心中有關於你的理想樣貌,與現實中的你混淆在一起,應該會讓你覺得很難與他相處吧?如果在他面前你可以不必刻意表現得特別優異,只要當一個普通的自己就好,想必會輕鬆得多。
.
--
.
本文摘自《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x肯定自己x修復親子關係,照護者的心靈自癒指南》,作者岸見一郎,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專攻西洋哲學史)。專業領域為希臘哲學、阿德勒心理學。
.
面對父母衰老、生病,而自己成為照護者時,除了必須拿出時間與體力,照顧無法自理的父母,還須顧及親子間的關係,種種考驗伴隨著病症所衍生的問題,讓照護父母成為一項艱難的任務。當照護者被沮喪、無力的負面情緒淹沒時,該如何自救?岸見一郎以自身經驗向讀者分享照護心得,並結合「阿德勒心理學」,夾敘夾議,書寫當父母生病、需要照顧時,如何陪伴、相處與自我調適。
.
▫️閱讀更多 https://tinyurl.com/cm6x6jnf
▫️本書由 大好書屋 出版發行
斎藤 茂吉 短歌 在 犬の短歌~若山牧水・石川啄木・斎藤茂吉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石川啄木、若山牧水、 斎藤茂吉 の作ったわんこの歌を紹介します。コンパニオンドックとしての役割が増した現代とは、時代背景も違いますので、犬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