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晚生20年,我就能掌管一間電影公司。」
.
美國製片人瑪西婭.納薩提爾(Marcia Nasatir)辭世,享耆壽95歲。她是第一個在美國主要電影公司(Major Film Studios)擔任副總裁的的女性,在她任職於聯藝電影期間,促成了《洛基 Rocky》(1976)等作的發行,但卻拒絕了《星際大戰 Star Wars》。也曾擔任《大寒 The Big Chill》(1983)、《巔峰極限 Vertical Limit》(2000)等片的執行製作。
.
瑪西婭.納薩提爾出生於德州大城聖安東尼奧,在50年代,她以一個單親媽媽的身分進入一間廣告公司任職秘書,之後轉任戴爾圖書公司擔任秘書,她的工作是調查那些正在被拍成電影的書,然後將這些書籍搭配電影上映進行促銷。接著她轉進班坦圖書公司擔任編輯,但卻很快遭到解聘。不過這段經歷促使她走向了好萊塢,為知名小說家、編劇羅柏.湯恩(Robert Towne)與威廉.高德曼(William Goldman)擔任經紀人。
.
1974年,當時麥克.梅道佛(Mike Medavoy)看準她豐富的經驗,決定將他挖角至聯藝擔任製片主管。不過納薩提爾不願屈居於小主管職位,表示唯有任命她為副總裁,她才願意接受(雖然她後來說自己只是開玩笑的)。
.
當時聯藝的負責人亞瑟.克里姆(Arthur Krim)的太太瑪蒂爾德.克琳(Mathilde Krim)正好是一名優秀的生物學家,她遊說丈夫答應這項任命。基於納薩提爾對文學與電影的豐厚造詣以及過人的領導者氣息,聯藝高層同意了。梅道佛形容她的個性是既能隨和,但該強硬時也非常強硬。
.
就此,納薩提爾爬上了一向以男性為主的電影產業頂端,成為所有高層會議當中唯一的女性(除了秘書之外),她回憶當時男人們罵髒話之後還會跟她道歉,她卻老神在在地回道:「聽著,哥兒們,這些話我都聽過的。」
.
在她監督與許可之下,一系列經典之作得以開拍,除了原本不被看好的《洛基》之外,還包括《飛越杜鵑窩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魔女嘉莉 Carrie》(1976)與《蠻牛 Raging Bull》(1980)等作。
.
在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在1975年,她一度支持聯藝製作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星際大戰》,指出這個故事絕對足以發展成一個精彩的科幻片,只是她在備忘錄卻也註明這部作品不像《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1968)提供了形而上的訊息,也沒有為年輕人提供面對未來的解方。最後她基於成本考量,決定拒絕這項投資。後世學者分析,如果她當時決定支持,聯藝電影便不會在1980年代後走向衰退。
.
1978年,納薩提爾轉赴獵戶座影業(Orion Pictures)發展,不過她沒有被列為合夥人,在獵戶座影業的角色有些遭到邊緣化,納薩提爾認為自己是因為性別而遭到排除在外,為此感到憤慨。後期她以獨立製片人身分投入了《漢堡高地 Hamburger Hill》(1987)、《紫苑草 Ironweed》(1987)等片的製作
.
在90年代,她與梅道佛再續前緣,聯手製作了米洛斯.福曼(Miloš Forman)的《情色風暴1997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6)。與她長期合作的製片人丹.盧波維茨(Dan Lupovitz)形容納薩提爾之所以在男人堆裡能夠如魚得水,在於她非常了解如何在潛規則的束縛之下找到破口。
.
在21世紀,雖然她也曾參與製作《魔幻奇緣 Death Defying Acts》(2007),甚至在《神鬼傳奇3 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2008)客串演出一名俄國公主。但她的重心逐漸轉向YouTube節目,她與編劇朋友小羅倫佐.山普(Lorenzo Semple Jr.)創立了《Reel Geezers》,以評論角度分析電影。2014年,一部關於她的生平的作品《A Classy Broad》問世。
.
在1980年代開始,福斯與哥倫比亞影業都相繼有女性坐上高管位置。雖然瑪西婭.納薩提爾未能坐上好萊塢最高位階,但她依然被視為好萊塢的先行者。在2013年接受訪問時,她表示:「如果我晚生20年,我就能掌管一間電影公司,這也是我想要的。但我對我後來的發展也感到很滿意,也很樂見有其他女性將火炬傳向更遠。」
.
瑪西婭.納薩提爾在2021年8月3日於加州洛杉磯的伍德蘭山辭世。
.
.
(圖為瑪西婭.納薩提。)
#MarciaNasati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斯 杜 科 夫 巔峰 在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俄羅斯不能沒有普皇的概念
【觀點試閱】俄羅斯能不能沒有普京?
八年前,當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時,雖然一場最大規模的、反對其統治的示威給他的總理政績留下污點,長舒一 口氣的他似乎流下了眼淚。到了2018年,當他宣誓完成憲法允許的第二個任期連任時,不止一個跡象表明他會留在權力寶 座。通過規避憲法對任期的限制,在總理和總統這兩個職位之間換來換去,普京從1999年開始就在統治這個國家。當一名記者問他,在2024年卸任後,他是否會在2030年重返權力巔峰。普京反問道:「我這個總統是不是要一直當到100歲?」
1月15日,普京開始著手鞏固他的權力時(可能終身領導俄羅斯),上面那句問話恰恰值得人們深思。普京提議對1993 年制定的俄羅斯憲法進行全面修改,通過加強俄羅斯議會和聯邦委員會(即上議院)的權力,允許他在不擔任總統的情況下 繼續執掌國家大權。根據將在今年春季火速獲得議會通過的修改意見,總統的權力將被削弱,總統的任期被限制為兩任,而非原來的兩次連任,而普京之前正是利用這個漏洞。俄羅斯國家杜馬(即下議院)將有權根據總理的提名批准政府部長,剝奪了原本屬於總統的這項權力。由克里姆林宮創建的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總幹事科爾圖諾夫(Andrey V.Kortunov)稱:「聯邦委員會將成為一個集體制總統這樣的角色。」普京將出任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議會議長或擔任一些有影響力的角色,可以在不需要擔任總統的情況下治國。
對無限期權力的追求反映了普京對全球的抱負。放棄總統職位可以讓普京擺脫管理內政的日常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發揮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上。自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Crimea)、支持烏克蘭東部分離武裝份子、粉碎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夢想以來,普京絲毫沒有將西方放在眼中,在國際舞台上聲望日隆。儘管這場自二戰以來的首次歐洲領土吞併導致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但此舉令俄羅斯再度回歸到了地緣政治爭鬥的聚光燈下。為克里姆林宮出謀獻策的莫斯科 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總裁登金(Alexander Dynkin)表示:「普京將自己視為一個全球領導者,是世界的老一輩政治家之一,無論是作為總統,或是其他身份,他都希望繼續保留自己 的這個角色。」
在民眾對低迷的經濟越加不滿、對普京在海外的冒險擴張缺乏熱情的同時,普京的支持率也從2014年愛國主義高漲時期的近90%水平下滑。雖然其支持率仍保持在略低於70% 的水平,但這一數據因為缺少政治競爭對手以及人們不願在 電話調查中批評俄羅斯領導人而失真。示威活動再度興起。在2019年夏天,在當局拒絕給反對派候選人參選資格後,數以萬計的示威者走上莫斯科街頭,示威活動正蔓延至俄羅斯全國。——Henry Meyer、Ilya Arkhipov、Evgenia Pismennaya對本文 亦有貢獻;譯 納德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90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斯 杜 科 夫 巔峰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觀點試閱】俄羅斯能不能沒有普京?
八年前,當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時,雖然一場最大規模的、反對其統治的示威給他的總理政績留下污點,長舒一 口氣的他似乎流下了眼淚。到了2018年,當他宣誓完成憲法允許的第二個任期連任時,不止一個跡象表明他會留在權力寶 座。通過規避憲法對任期的限制,在總理和總統這兩個職位之間換來換去,普京從1999年開始就在統治這個國家。當一名記者問他,在2024年卸任後,他是否會在2030年重返權力巔峰。普京反問道:「我這個總統是不是要一直當到100歲?」
1月15日,普京開始著手鞏固他的權力時(可能終身領導俄羅斯),上面那句問話恰恰值得人們深思。普京提議對1993 年制定的俄羅斯憲法進行全面修改,通過加強俄羅斯議會和聯邦委員會(即上議院)的權力,允許他在不擔任總統的情況下 繼續執掌國家大權。根據將在今年春季火速獲得議會通過的修改意見,總統的權力將被削弱,總統的任期被限制為兩任,而非原來的兩次連任,而普京之前正是利用這個漏洞。俄羅斯國家杜馬(即下議院)將有權根據總理的提名批准政府部長,剝奪了原本屬於總統的這項權力。由克里姆林宮創建的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總幹事科爾圖諾夫(Andrey V.Kortunov)稱:「聯邦委員會將成為一個集體制總統這樣的角色。」普京將出任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議會議長或擔任一些有影響力的角色,可以在不需要擔任總統的情況下治國。
對無限期權力的追求反映了普京對全球的抱負。放棄總統職位可以讓普京擺脫管理內政的日常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發揮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上。自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Crimea)、支持烏克蘭東部分離武裝份子、粉碎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夢想以來,普京絲毫沒有將西方放在眼中,在國際舞台上聲望日隆。儘管這場自二戰以來的首次歐洲領土吞併導致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但此舉令俄羅斯再度回歸到了地緣政治爭鬥的聚光燈下。為克里姆林宮出謀獻策的莫斯科 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總裁登金(Alexander Dynkin)表示:「普京將自己視為一個全球領導者,是世界的老一輩政治家之一,無論是作為總統,或是其他身份,他都希望繼續保留自己 的這個角色。」
在民眾對低迷的經濟越加不滿、對普京在海外的冒險擴張缺乏熱情的同時,普京的支持率也從2014年愛國主義高漲時期的近90%水平下滑。雖然其支持率仍保持在略低於70% 的水平,但這一數據因為缺少政治競爭對手以及人們不願在 電話調查中批評俄羅斯領導人而失真。示威活動再度興起。在2019年夏天,在當局拒絕給反對派候選人參選資格後,數以萬計的示威者走上莫斯科街頭,示威活動正蔓延至俄羅斯全國。——Henry Meyer、Ilya Arkhipov、Evgenia Pismennaya對本文 亦有貢獻;譯 納德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90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