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向《蘋果新聞網》投訴,日前去彰化二林基督教醫院做新冠肺炎快篩,結果檢驗報告單出現SARS這個醫學名詞,質疑檢驗單登載有誤。對此,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今天(14日)表示,新冠肺炎的疾病名稱為「COVID-19」,而「SARS-CoV-2」則是新冠肺炎的病毒名稱,檢驗單登載並無錯誤。
葉彥伯表示,新冠肺炎在命名上有疾病及病毒等兩個名稱,目前經常講到的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2019)就是新冠肺炎的疾病名稱;而做新冠肺炎PCR檢驗是要驗病毒,檢驗單上的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就是新冠肺炎的正式病毒名稱,並非指2003年的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版請看:https://youtu.be/V1Kuy4gzlvU 顧腸道🔬順便了解疫苗血栓 #疫苗 #AZ #副作用 ✓ 點我訂購🥦產地直送蔬菜箱👉 https://bit.ly/361o65T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
新冠病名 在 Dr. KuanKuan 眼科官官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有眼睛的疾病能不能打新冠肺炎疫苗呢?
舉凡最常見的乾眼症、白內障、還有青光眼等等,都可以打啊
目前沒有有關疫苗 #直接 導致眼睛疾病的大量學術證據,最新的研究還有發現,如果有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得到新冠肺炎會比較嚴重,所以權衡之下,預防染病/進展成重症,打疫苗是很正確的選擇。而且染疫後血栓比例變高,在眼睛的血栓,就會變成眼中風
我還記得當初台灣AZ開打時有一名空姐視網膜水腫,那名病例是漿液性視網膜炎,跟壓力相關。我也找到一名打BNT一樣有漿液視網膜炎的國外病例報告。推測可能是壓力、或是改變一些血管通透性或跟疫苗的其他成分有關,不過因為發表出來只有1病例,討論只能是假設階段。漿液性視網膜炎大約3-4個月會康復,只有少數人會留下輕微色覺障礙的後遺症,但是要小心復發,因為復發多次當然對眼睛很不好
後續也有一名國外病例,本身有吃避孕藥打了AZ疫苗後產生急性黃斑部視神經視網膜病變(也太長的病名是吧)(AMN),但查起來並不像血栓,AMN的病因本就不明,但致病風險本就有服用避孕藥這項。(所以等於沒說😐)
全世界都在用新的疫苗,大家還在邊走邊看,疫苗對於可怕的新冠肺炎防治還是很重要的,只有防疫做好,疫苗普及接種,正常生活秩序才能建立
—
前陣子入手了煙霧樹,在陰雨綿綿之中 從 @Weekly Florist 插花週記 把它帶回家,好像身上淋濕了都不重要。是不是很美啊,粉粉紫紫超級夢幻, 迷迷濛濛的,有時候不那麼銳利清楚也不錯anyway..欣賞植物,讓它們成為家中一隅美景是我的疫情小確幸(當然還有防疫酒精🍷也不可或缺)
你的疫情中小確幸是什麼啊?
參考資料:
https://www.ajo.com/article/S0002-9394(21)00317-2/fulltext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15104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3-021-01610-1
新冠病名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病徵快就醫🚑】全台約有230萬名 #糖尿病 患者,在這波新冠疫情衝擊下,糖友更是首當其衝,重症率、死亡率都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在這段非常時期,糖友為何更要把血糖控制好?飲食調整有哪些原則和技巧🤔?又該如何落實血糖的自我監測呢?今天就讓糖尿病名醫 #游能俊 教你,低醣飲食「這樣吃」控血糖又減脂肪!
—
📝如果喜歡早安健康文章,請按讚追蹤 早安健康 粉絲專頁。【你的分享】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健康美好;【你的按讚】傳送大溫暖❤️支持著我們!
新冠病名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完整版請看:https://youtu.be/V1Kuy4gzlvU
顧腸道🔬順便了解疫苗血栓
#疫苗 #AZ #副作用
✓ 點我訂購🥦產地直送蔬菜箱👉 https://bit.ly/361o65T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新冠病名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冠肺炎患者有糖尿病,死亡率飆升!糖尿病倒底有多可怕?難道病友註定一輩子要吃藥、打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嗎?糖尿病該怎麼吃?名醫宋晏仁傳授正確的飲食,讓患者19天,血糖從281降到80;更有案例8個月就能擺脫胰島素,該怎麼做?讓名醫來告訴你!
#藥 #糖尿病 #血糖
00:00 精采預告
00:44 新冠奪命!染疫者若有糖尿病 死亡風險恐高2倍?
01:02 新冠肺炎奪命3大特徵! 加重糖尿病友重症危機!
02:52 遠離致命國病! 名醫破解糖尿病常見4大迷思!
04:33 不吃藥! 不打胰島素! 如何可以逆轉糖尿病?
10:13 胰島素阻抗2大特徵! 名醫教你脖子,腰圍辨識法!
12:25 遠離致命國病! 名醫破解糖尿病常見4大迷思!
14:55 控糖有多重要?餐餐不忌口澱粉 2周後下場悲慘?
16:18 管住自己的嘴巴! 飲食是有效控制血糖的第一步!
17:48 糖尿病救星! 211飲食法進階版 重獲新生不是夢!
21:45 名醫教糖尿病友防疫3招! 保命抗疫第一優先!
✓ 點我訂購🥦產地直送蔬菜箱👉 https://bit.ly/361o65T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新冠病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2月11號,WHO 發布了這一次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肺炎病毒的正式名稱,叫做COVID-19。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8號就已經發布了官方的通知,將這個肺炎病毒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由它所引起的肺炎症狀則簡稱為「新冠肺炎」;但疾管署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正式的名稱更改為COVID-19,使用的簡稱依然是「武漢肺炎」。
但讓我們來看看全世界各大媒體的文章。
法國世界報「新型冠狀病毒: 動搖中國體制的殉難者」
美國華爾街日報「世衛組織的冠狀病毒對應引起熱烈討論」
德國德國之聲「法國宣布歐洲第一起冠狀病毒-19死亡病例」
英國BBC「冠狀病毒:拜賽斯特村落時節艱困」
美國美國之音「冠狀病毒死亡數升破1800人」
自由亞洲電台「冠狀病毒散播時,熱門影片顯示新疆醫護人員載歌載舞」
還有很會批評中國的紐約時報「四個問題,解讀中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字變化」
這些媒體,現在新發的文章,已經都不再使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了。反過來只要上Google搜尋「武漢肺炎」,幾乎清一色都是台灣媒體,在疾管署的網頁上,更大大的寫著,COVID-19 簡稱武漢肺炎。台灣就硬是不改。
雖然名字是小事,但我有問題的是,台灣跟全世界通用的說法做法不同,堅持要自己搞一套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認為只是國內為了溝通方便繼續用「武漢肺炎」,在國際上我們確實是用COVID-19阿,而且WHO不只是防疫資訊不給我們,連六年也不給我們參加世衛大會。為什麼國際上不把我們當一回事,我們為什麼還要把他們的準則當聖旨?
但是國際準則什麼都不管,那要不要自己組東協?WTO?或是自己組聯合國自High好了。這不只是疾病名稱,而是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問題。我們節目訪問過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韶華,他專門跟國外科技公司打交道,己經有三十年了,我問他台灣的競爭力在那裡,他說最重要就是因為台灣跟美國公司做事的方法,邏輯比較像,溝通容易很多,少走很多冤枉路。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想法,做法,說法,習慣跟國際上慣用的方式走一套是很重要的。
而且使用武漢肺炎也會有歧視的問題,現在世界各地都出現很嚴重排華傾向。
有一位在紐西蘭待了21年的華人,只是去買個東西,就被旁邊的大嬸怒罵說就是亞洲人帶病毒來紐西蘭。法國也有人被路上的車故意開過水坑噴的一身溼,然後也是被罵帶病毒。這種事情現在到處都是!
所以WHO才在2015年就提出了一個新疾病命名的規則,要避免使用有代表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的名稱,就是為了不要因為疾病出現歧視特定族群的情況。
像是愛滋病就曾經被紐約時報叫做「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如果一直都沒改,現在的同性戀權利一定會倒退十幾年。有一個疾病叫做「退伍軍人症」,到現在都還沒有改名字,你不特別去查不就是會覺得它都跟退伍軍人有關係嗎?
而且消除歧視只是一部分的功能,另一部分是避免大家產生不正確的認知。比如說2009年的H1N1,最早是叫做「swine flu 豬流感」,那時候就因為這個名字,讓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直接撲殺了健康的養殖豬,還弄到全世界的豬肉價格暴跌,許多人的生計跟財產都受到影響。伊波拉病毒也是阿,如果當初是用最早爆發的村子來命名,現在在非洲那個村子的人都不用活了。
雖然大家可能認為武漢肺炎的武漢就是個地名,本身很中性,從武漢開始爆發也是事實,而且台灣早就都習慣這個名字了,與其要大家多花30秒看一篇為什麼要改名字的文章,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多洗手。但就這樣一直叫下去,未來更改的成本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你覺得疾病有沒有可能造成歧視呢?台灣跟大家叫的不一樣,有沒有關係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