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轉型為建教與實習生權益連線
2012年促成《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的重要推手之一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簡稱「建教盟」),為擴大關注青年學生工勞動與受教權益,集結多位知名教育與勞動工作者、團體,今(5/3)日正式改組為「建教與實習生權益連線」(簡稱「建習連」),並公開呼籲執政黨及各黨總統候選人,須保障青年勞動權益,並積極解決台灣技職教育面臨的巨大技能落差問題。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葉大華秘書長表示,建教合作制度自1969年開辦以來已經走過五十年,過去曾經是台灣培育產業人才或後備軍的重要機制,但也因為後續把關不力造成浮濫開辦將建教生當成賤價生,因此於十年前(2009)成立「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關注洋華光電廠剝削建教生案件開始,集結十個跨青少年、勞工、教師、社工、家長團體所成立的平台,並於2013年與林淑芬等立委共同合作促成《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從制度面實質保障建教生的受教權及勞動權益。如今《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已七年,權益雖有保障,但在建教生的實質技能提升、見習輔導以及合作事業單位的開發上仍遭遇瓶頸,導致留廠率不高、見習職業類別失衡。此外建教盟也看見,近年國內外大專校院實習人數自106學年度已達16萬人,大專青年學生透過學校媒合而進入校外職場實作學習,如產學攜手合作、海內外實習的各項方案也缺乏有效監督機制與類似建教生專法的規範,致使「實習」品質良莠不齊,諸多案例也突顯出「假實習、真血汗」的亂象。為此教育部特別於2018年研議訂定「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草案)」,但目前卻也只聞樓梯響。總之現行相關大專校院校外實習規範的法規層級太低、監督把關機制不清,造成實習亂象頻傳。
此外自2016年起,教育部配合僑委會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招募的國際產學合作僑生專班,至2019年預計招募5.8萬名東南亞外籍學生,由於匆促上路欠缺周延把關,學校透過移工人力仲介管道引進學生,導致接連出現東南亞外籍建教生或實習生被剝削的醜聞,更因為缺乏機制使得國外學生來台成為廉價勞工。教育部門近年來因應少子化未來勞動力人才不足,推出日益多元或變形的建教合作或產學合作制度,在大專院校階段有蔓延的趨勢。然而既有方案或政策未見落實檢討,或相關規劃往往是為進用單位量身打造所需勞動力,淪為雇主的替代人力,並未顧及技職學生的實質技能學習與多元發展需求,產生即使身為技職生學用落差問題仍普遍的怪異現象。綜上所述,總計有將近30萬名學生工的權益尚未全面獲得保障,亦有淪為奴工及黑工之虞。因此,建教盟決定擴大議題關注層面改組為「建教與實習生權益連線」。
http://www.youthrights.org.tw/news/1193
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規範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轉型為建教與實習生權益連線
2012年促成《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的重要推手之一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簡稱「建教盟」),為擴大關注青年學生工勞動與受教權益,集結多位知名教育與勞動工作者、團體,今(5/3)日正式改組為「建教與實習生權益連線」(簡稱「建習連」),並公開呼籲執政黨及各黨總統候選人,須保障青年勞動權益,並積極解決台灣技職教育面臨的巨大技能落差問題。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葉大華秘書長表示,建教合作制度自1969年開辦以來已經走過五十年,過去曾經是台灣培育產業人才或後備軍的重要機制,但也因為後續把關不力造成浮濫開辦將建教生當成賤價生,因此於十年前(2009)成立「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關注洋華光電廠剝削建教生案件開始,集結十個跨青少年、勞工、教師、社工、家長團體所成立的平台,並於2013年與林淑芬等立委共同合作促成《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從制度面實質保障建教生的受教權及勞動權益。如今《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已七年,權益雖有保障,但在建教生的實質技能提升、見習輔導以及合作事業單位的開發上仍遭遇瓶頸,導致留廠率不高、見習職業類別失衡。此外建教盟也看見,近年國內外大專校院實習人數自106學年度已達16萬人,大專青年學生透過學校媒合而進入校外職場實作學習,如產學攜手合作、海內外實習的各項方案也缺乏有效監督機制與類似建教生專法的規範,致使「實習」品質良莠不齊,諸多案例也突顯出「假實習、真血汗」的亂象。為此教育部特別於2018年研議訂定「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草案)」,但目前卻也只聞樓梯響。總之現行相關大專校院校外實習規範的法規層級太低、監督把關機制不清,造成實習亂象頻傳。
此外自2016年起,教育部配合僑委會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招募的國際產學合作僑生專班,至2019年預計招募5.8萬名東南亞外籍學生,由於匆促上路欠缺周延把關,學校透過移工人力仲介管道引進學生,導致接連出現東南亞外籍建教生或實習生被剝削的醜聞,更因為缺乏機制使得國外學生來台成為廉價勞工。教育部門近年來因應少子化未來勞動力人才不足,推出日益多元或變形的建教合作或產學合作制度,在大專院校階段有蔓延的趨勢。然而既有方案或政策未見落實檢討,或相關規劃往往是為進用單位量身打造所需勞動力,淪為雇主的替代人力,並未顧及技職學生的實質技能學習與多元發展需求,產生即使身為技職生學用落差問題仍普遍的怪異現象。綜上所述,總計有將近30萬名學生工的權益尚未全面獲得保障,亦有淪為奴工及黑工之虞。因此,建教盟決定擴大議題關注層面改組為「建教與實習生權益連線」。
http://www.youthrights.org.tw/news/1193
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規範 在 Welcome to CNU/嘉藥越南國際產學合作專班歡迎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嘉南藥理大學#越南專班#國際產學專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