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新聞週五報】
1.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全日餐廳T.R Bar & Kitchen也推出適合個人或多人的餐飲外帶與外送服務:6月30日(三)前除全面八折優惠外,每品項再送爆米花濃湯一份(可更換為碳酸飲品);單筆消費金額滿1,800元,加碼北市全區免運!→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212273
2.美麗華家族恩怨 么弟想保「美麗華影城」商標逆轉敗訴。→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500483
3.美麗華影城官司 二審逆轉弟敗姊勝。→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52320
4.台北市大直分行及中彰投的彰化分行及大里分行,營業時間則調整為中午12時至下午3時30分。凱基銀行指出,該分行日前雖一度有分行行員「疑似」染疫,但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54512
5.家樂福大直店位於大直重劃區,是著名的豪宅區,周邊有國際飯店、豪宅林立,且大直美麗華百貨、ATT 4 Recharge就在一旁,加上坐擁大直河岸美景、綠地,交通上也有捷運劍南路站,居住環境及生活機能都相當優秀,吸引不少企業主、高階主管目光。→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9/5519917?form=udn_ch2_common3_cate
6.「防疫破口!」網友李榮哲這天到大直一家餐廳外帶餐點,他在消費前配合防疫規定到門口消毒,同時拿出手機準備完成實聯制登記,沒想到店家的QR Code圖片上竟有一坨毛擋著。→https://pets.ettoday.net/news/1993549
7.母親節前夕,北市中山區大直豪宅區段上的「新路立成」創意空間開幕,同時舉辦了藝術家馬貞儀的畫展,賓客之一的國礎建設董事長祝文定讚賞地說:「貞儀的畫作在配色上大膽與鮮明,構圖非常有趣。」兩層樓空間展出馬貞儀《異想世界》創作,卻獨不見主角馬貞儀。→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21554
8.宅在家沈玉琳也閒不下來,自從入住大直新家,最近沈玉琳在新入手的「逗寶gunite沙發式陪睡嬰兒床」上與妍妍一起躺著,講床邊故事睡午覺。→http://n.yam.com/Article/20210609383657
9.前年沈玉琳豪砸市價8千萬元,買下位於大直的80坪豪宅,除了為女兒準備學鋼琴的琴房,也想為生第2胎作準備。→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526ent028/
10.據了解,包括國防部大直衡山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海軍、各作戰區地下作戰指揮中心,目前沒有執勤人員確診新冠肺炎的案例。→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5521734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新家 華 董事 長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哈佛商業評論 專訪
【管理學潛移默化,成就杜書伍通路帝國】
1970年代初識管理學,杜書伍就深受吸引,更成為他日後打造聯強集團的軟實力基礎。然而,工程師出生的杜書伍,為何選擇通路一行?又如何帶領企業走向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榮光之路?
1970年,聯強總裁杜書伍成為大學新鮮人,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工程系就讀。五十年後,他成為交大在台復校後的第八十位名譽博士。
今年1月25日交大舉辦的頒授典禮上,雖因疫情,並未廣邀貴賓,但仍聚集了多位產業界大佬,包括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光寶集團前總裁林行憲、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親往,見證光榮時刻。
近幾個月來,杜書伍可說「喜事連連」。在交大頒發名譽博士前兩個月,2020年10月27日,他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共七人,獲頒第九屆工研院院士。
而稍早之前,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號發布「台灣CEO 100強」評比,杜書伍榮獲第四名,於10月8日才剛參加贈獎典禮。
三個月內連得三大殊榮,讓他的團隊也忙得不可開交,開玩笑說,「短期內應該不要再得了吧。」
在《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評比中,杜書伍擔任聯強國際領導人期間,繳出3924%的總股東報酬率及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傲人成績。此項評比進行三屆以來,杜書伍每屆上榜,且全在十名內,經營功力可見一斑。
在領取名譽博士時,杜書伍以幽默且感性的口吻表示,這個博士,他念了五十年。事實上,在大學時期,杜書伍就展現不同於一般科技人的遠見和企圖心。
#管理素養為成功奠基
1970年代,國內資訊科技還在萌芽,一部電腦主機價值上百萬美元,可望而不可及,全台灣電腦數量更是屈指可數。「那時很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杜書伍笑說。他不斷思考,如何補強未來職涯發展能力?
隔年,交大管理科學系成立,讓杜書伍想到,企業營運不但要靠電腦,更要了解管理的內涵。因此他從大二就開始選修許多管理課,愈讀愈感興趣,畢業時一共修了超過二十個學分。
服兵役前,已對管理學深深著迷的杜書伍,還買了一本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把這本超過八十萬字的大部頭書,帶到部隊「練功」。這本書至今他仍保留,裡面有當時他逐一劃重點、做眉批的珍貴紀錄。
台灣管理學先驅許士軍教授是這本書的三位譯者之一,而去年杜書伍在台灣CEO 100強的贈獎典禮上,也是從許士軍手中接過這項榮耀,不但巧合,更讓杜書伍感覺意義非凡。
杜書伍回憶,當時還沒有工作經驗,對管理學雖難深刻體會,但產生潛移默化效果,成為深植於內心的管理素養,所以他常說,這是他的「隱藏版學歷」。
#懷抱解決問題的心
這個隱藏版學歷帶給杜書伍最大的收獲,是後來他在經營企業時,非常強調要建立管理機制。有了管理機制才能不斷複製、成長,這也是他帶領聯強成為亞太第一及世界第二大資通訊產品通路集團的重要關鍵。
另外,面對工作的心態,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不挑工作,只想解決問題,」杜書伍強調,從退伍後進入神通集團擔任研發工程師開始,他一直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工作,有什麼需要,他就接什麼工作。
24歲進入神通集團,32歲升任副總經理,1988年聯強國際成立,杜書伍接任總經理時也才36歲,外人看起來似乎是坐著直達車升官,但其實,是他把每一份工作,都當成是自我磨鍊和拓展視野的機會。
杜書伍進入神通集團後,歷經了許多不同於一般研發人員的職涯,一路從研發、業務,到負責行政管理、蓋廠房,甚至還創辦過一本雜誌《微電腦時代》,更難得的是這本雜誌還得過金鼎獎。
杜書伍說,要接行政事務前,有人勸他三思:「你做業務,業績好,大家都拍手,為什麼要去做常捱罵的行政?」但杜書伍想,研發和業務他都歷練過了,但對後面的行政支援不熟悉,而且自己也常覺得行政部門效率不佳,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做看?
所以,他去做了一年的行政,「又練了很多功力出來,」晚上11點下班是常態,但他不以為苦。
聯華神通集團大家長苗豐強,跟杜書伍共事超過四十年,很早就發現杜書伍總是公司最晚走的人。苗豐強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可看出杜書伍堅持的性格:當年公司交由杜書伍負責籌建神達電腦第一座竹科廠時,杜書伍只要不滿意品質,就是打掉重做,「我也接到不少廠商的抱怨電話。」
杜書伍總說,進入職場的前十年,「就已經把經營企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經歷過了。」
#開創高科技整合服務
聯強國際的成立,把杜書伍的生涯推上顛峰,多年來,他也成為聯強的代表性人物。
聯強國際在三十多年前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從專業通路商概念出發,將過往各自獨立的銷售、配送、維修等項目整合起來,讓高科技產品從生產到配銷成為一條龍的整合型服務。發展至今,聯強營運據點遍及全球38個國家與地區。
但杜書伍本人是工程師背景,為何投入通路行業?
杜書伍表示,他一路歷練下來,體會到資訊產品要普及,必定要靠通路,但通路的布建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投入研發製造,我就去開發通路,比別人早一步布局。」從這個事業的選擇就顯示了杜書伍差異化策略的本領。
杜書伍在交大的同班同學,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說,當年他們的同學大多選擇從事高科技產業,唯有杜書伍選擇了「通路」這個競爭激烈,又要管理龐大物資的辛苦產業。
為何選「辛苦產業」,還一做超過三十年?杜書伍認為,通路事業永遠都有新的挑戰和機會,雖然一方面覺得永遠做不完,但也不必擔心同樣的事情做到想打瞌睡。
除了具備策略思維與工作熱誠外,做為一個經營者,杜書伍非常重視可以快速複製的內部管理機制。深知企業經營要可長可久,不能靠「人治」,還得靠「機制」。
認識杜書伍的人都了解他是個「制度狂」。聯強剛成立時規模不大,幹部有限,很多事都要自己挽起袖子來做。杜書伍深知,公司制度設計不能從教科書或別人的經驗抄過來;再加上聯強是一個創新模式,也無從抄起,只好由自己扛起責任。「前面幾年好辛苦,白天上班,下班後晚上就回家設計制度,」杜書伍難得皺起眉頭說,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把公司帶上軌道。
#杜書伍夢想中的新家
聯強國際近期最令外界矚目的動態,是2019年9月以50.87億元,購入南港輪胎舊廠區改建案其中一棟商辦的部分樓層,未來會將總部從已承租超過三十年的民生東路辦公室遷至南港。
聯強在海外布局已久,在全球許多城市蓋過運籌中心和辦公大樓,但位在台灣的總部反而都是租的,直到八年前,現在的總部用地傳出都更消息,才讓杜書伍驚覺,是該在台灣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在杜書伍的職涯中,一共蓋了超過三十棟廠辦,所以他對「蓋房子」很有自信。新大樓設計不假手他人,因為這不僅是聯強未來的家,也是他未來的夢想。
硬體固然重要,更傷神的是軟體。「(新大樓)這個決策,我的壓力很大!」杜書伍認為,企業總部應該要思考百年傳承,必須考量長期的環境變化和使用需求。
新大樓在物聯網的機制和核心軟體,是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軟體必須是開放系統,未來只要升級軟體,就不怕建築功能過時。舉例來說,辦公大樓在上下班和中午休息時間,電梯很容易堵塞,如何讓電梯順暢運作,是大樓相當重要的一環。
為了創造最高的使用效率,杜書伍甚至親自拜訪電梯公司,了解他們的軟體如何設計,未來修改調整的空間如何……連這類小細節都要親力親為。
新大樓預計在2024年完工,由老闆親自量身打造的總部將以何種面貌出現?令人期待。
從大學時代醉心管理,到後來建立制度,杜書伍還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嗜好——透過文字傳播新觀念。
從2000年起,他把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心得,撰寫成一篇篇管理文章,已累積二百餘篇,超過五十萬字,部分還集結成書,十分長銷。
即使到今天,杜書伍都還在不斷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為寫作題材,即使在開會時,靈感一來,他就會馬上在手機上寫下標題,有空時再把文字整理出來,「有時興緻一來一個禮拜寫二篇,有時候偷懶就二個月沒寫,」杜書伍笑著說。
#數位轉型收穫成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聯強國際全年營收預計微幅衰退1.66%,不過下半年業績已回升,12月甚至還創下單月營收374.6億元的歷史次高。這要歸功於推動多年的數位轉型,發揮了巨大功效。
其實聯強在成立初期就推動資訊化,所有制度都要靠資訊化平台來執行。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生諸多新應用後,杜書伍又發現資訊系統若只做內部管理絕對不夠,幾年前就在公司內部推動數位優化,甚至發展數位轉型。去年疫情,不但剛巧成為驗收成果的機會,更確定這是對的方向。
目前聯強內部資訊已廣泛串連,並利用APP讓員工隨時協同作業,因此去年3月大陸雖突然封閉,但聯強在大陸二十多個據點,連同香港、台灣在內,還是可以維持遠距作業。
聯強推動數位轉型有四項重點。第一是工作模式轉型。就是把一些制式化、勞力密集,像資料輸入這類工作數位化,改由電腦執行,一方面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效率也大幅提升。
第二項重點是管理轉型。以往有許多制式化工作,要花很多時間查核,交給電腦後,只要源頭資料正確,就一定可以產出正確結果,促成內部分工及管理方式改變。
第三項重點是商業模式改變。由於所有資訊數位化,不但可以做到橫向內部連結,甚至縱向與客戶連結。在透明和即時資訊流下,不需要再跟客戶曠日費時地核對資料,使得溝通模式、交易方式等等也跟著改變。
第四項,也是最重要的數位轉型重點,是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聯強有一個新的發展重點,就是「營運管理服務平台」,產品的製造商或品牌商,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取得協助。
在這個概念下,2016年新成立「通達智能運籌」公司,提供到宅服務、專業配送、智慧倉儲、快速維修和技術服務等五大類業務,至今在台灣已提供超過一百萬戶各類家電用品、淨水器、按摩椅等到宅安裝和維修,如同「家用產品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成長潛力無窮。
從創立初期挑燈夜戰擬定公司制度,杜書伍投注了一生心力,使聯強長成今日規模。外界看他總是意氣風發,但他說每天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沒有挫折,就沒有克服困難後的欣慰和充實,「所以有時候要學會憋氣往前走,制度對了才能走得遠。」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 作者:張彥文 / 攝影:池孟諭
#連結閱讀:
1.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http://bit.ly/34HVdsY
2.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3.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新家 華 董事 長 在 謝榮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去年9/21正式發表會之後,短短幾個月,是我從事設計工作30年來,難得能和消費者近距離接觸、互動、反饋,而且非常密集,南北奔波已經超過70場,讓產品優化集結了眾人的智慧,過程中也有許多小故事。
發表會前三周,特別去拜會好朋友潘思亮董事長,在那天的午後,他約我在晶華酒店19樓下午茶敍,我拿起iPad,陽春又雜亂的報告可以空氣取水的新產品ARKVO(因為PPT還沒完整😅),記得當時,他聽到一半就大笑,說他已經知道我做的是什麼,我訝異的看著他,問說我還沒有講到重點,他怎麼會知道。他興奮的說:Duck,全台灣應該只有兩個男人在想這個事,就你和我,而且我們都還真的下去做...
他接著說,我的酒店每個房間每天要提供兩瓶礦泉水,如果是5千個房間就是1萬個要被丟掉的保特瓶,這個環境的問題,他早就在想解決方法,又說我如果可以解決他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全世界飯店的問題!
所以既然Duck你已經研發出來,而且又設計這麼漂亮,像高級音響的speaker ,那我們就一起合作!於是,才有去年底在晶華酒店的8場分享會,而今年五月産品量産之後,ARKVO也會在總統套房服務客人。
就在發表會前一周,我打電話給在台南關子嶺經營民宿的媽媽,邀請他參加我的發表會。其實我設計職涯三十年,他從沒上台北參與我的任何活動,甚至2016我獲頒總統創新獎,他也推辭而令我很失望。我告訴他這是我至今最重要的作品,而且為他而設計。因為六年前,老家民宿為了裝一台飲水機在公共區域客廳,媽媽和水電師傅弄得不愉快,因為他不願意打牆,把廚房水管接出來,所以最後那台飲水機只能放在小小的廚房,那是我們家私人空間,六年來的確很不方便。
這次終於說動他,點頭願意上來參加,但他不知道,發表會時我會當場宣布把第一台ARKVO送給他,當時我自己也很感動,能對全球水資源匱乏提出解方,甚至也能解決媽媽的困擾,這比過去得到設計大獎還興奮。
發表會之後十月開始巡迴分享的第一天,在新竹忙了一天三場,晚上九點多,我獨自在外面的昏暗的廣場透透氣,準備要回台北。那時有個約莫近四十歲的陌生男子,禮貌性點頭說能不能問我問題。
他表達他剛剛有在𥚃面聽我分享,所以有一個問題要請教我,就是ARKVO用的馬達是不是DC變頻。的確當時我們還沒升級到現在的變頻馬達,所以我只好對他坦承,基於耽心成本太高,導致售價讓一般家庭負擔不起,所以仍用一般AC馬達。
我以為回他兩句就會掉頭離開,沒想到他告訴我,其實他已經預購了一台,他說因為他也是自己創業,知道硬體創業的不容易,尤其是我們敢挑戰這麼突破性的智慧家電,這不是他自己的資源所能做到的。
所以他願意用行動表達支持,希望台灣愈來愈多勇於創新創業的人,也期待有更好的環境,讓未來的年輕人出來闖盪,不用像我們這麼辛苦...當晚的風暖暖的,感謝這個新朋友的鼓勵給我力量。
12月在台北的分享會,我遇到一位西裝筆挺的貴賓,在場上媽媽群裡蠻顯眼的,我在台上時不自覺多看了幾眼。會後拍照QA時間,業務夥伴帶他來和我認識,果然是企業家,也是獅子會某一分會的創會會長。他禮貌性的推崇產品幾句,然後說:其實你講的不夠好,特別是ARKVO零塑化劑的部分太輕描淡寫,民眾要聽到的是塑化劑的影響和危害到底是什麼...如果是我,我就會告訴大家:現在很多男寶寶,一出生雞雞就很小,這個就是塑化劑導致的環境荷爾蒙所危害的結果...
後來我分享ARKVO給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他也驚訝能有不含塑膠微粒和塑化劑的水源,除了個人贊助,更公開發文分享支持這個全球獨步創新的產品,期許以工業設計能力,幫台灣製造打開全球市場。
在分享會遇到的不只是一般媽媽消費者,也有不少企業家和專家、學者,記得其中一位留美博士教授,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獎得主,他離開前拉我到旁邊告訴我,聯合國2015制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六項就是「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他鼓勵我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要堅持下去!
另一位看起來是工程主管樣貌的中年男,在我演講時眼神犀利,果然QA時問了一個無關產品本身的問題,他問,你開發這個產品,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我說過程所遭遇最大難處,不是工程技術和研發,而是面對人們既有的生活習慣,要去翻轉改變的心理壓力,即便檢驗可以證明ARKVO第一道水就比自來水還潔淨,但通過政府的家電認證竟然卡關一年多,不是因為有什麼不符合標準,而是過去沒有這種產品、這種規格,産品太過創新,所以根本國家還沒有相關的檢驗標準。所幸大家都不忍放棄這個創新家電在台灣誕生,所以最後終於找到突破的方式,由團隊寫出報告書送件,再特案通過而成為國家標準的第一個制定者。
他會後主動來和我問候,眼神變柔和的說出他的感動和佩服,也給我産品推廣上的建議。他的最後一句:我會贊助支持!我想他應該也像那個新竹的創業家,支持的不只是一台機器,而是一個創業的夢想。想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贊助ARKVO時對我說:台灣需要更多成功的故事。
聖誕節前一對盲人夫妻來參加,太太全盲,先生看起來重度弱視,所以夫妻手牽手但仍需要攙扶,分享會後由旁人帶到我身邊一起和ARKVO合影,太太在我耳邊輕聲說,我設計的觸控面板他們不太方便操作,因為全平面摸不到按鍵定位...
但他們也告訴我,因為知道我是在做幫助人的事,夫妻倆都很受感動,其實已經先預購了一台。當下我頓時語塞,因為我真沒考慮這種狀況的消費者,而且價格不算低,對他們使用上又有障礙...
停了幾秒後我有了答案,很肯定的告訴他們,我一定會解決他的困擾,如果這批量產來不及,我也會特別為他們客製一台摸得到按鍵的!
夫妻倆滿意的笑容和道謝,讓我心𥚃暖暖的,更讓我欣慰開心的不止多爭取一個贊助支持,而是這麼棒的消費者意見反饋何其珍貴,值得我不計代價去滿足需求,更何況品牌的積累,也需要如此真實且動人的故事。
70場的分享會,學習很多,也領悟到「改變世界之前,先要改變自己」。這是條品牌之路,也是自我救贖之路,不管多遙遠漫長,我會堅持下去,也謝謝有這些朋友,一起寫下這些溫暖的故事,讓旅程不寂寞。
#照片中就是早期支持ARKVO的盲人夫妻
#ARK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