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傳統上醫學院所受的教育往往是如何醫治病人,關於死亡這件“必然”的事,反倒接觸的機會不多,甚至有一種“病人的死亡等於醫師的失敗”的感覺,雖然知道“絕對”會發生,但是一直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應對。
兒科與其他科不同的是,在執行醫療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醫療決策與病情解釋的對象,不是病患本身,而是家屬---病患的父母親。理所當然的也會面臨當病童到了已需要面對緩和醫療或不積極急救的情況。這樣的情境讓我不禁在課堂上,回想起自己在日本接受訓練時的種種情景。
自2010年返台,時間飛快,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了。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小兒神經科醫師,但是2001年剛自醫學院畢業的我,嚮往是成為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因此我在日本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接觸且參與了不少早產兒的治療。日本的早產兒醫療可說是相當先進(依照我的老師的說法,日本人手這麼靈巧,這麼會做模型,非常適合做早產兒醫療…這樣好像早產兒醫師都是愛公仔的宅宅),而當時日本全國1000g的新生兒存活率高達8成,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或是像我曾經被外派到,人口可能10萬不到的日本海港口小城 舞鶴市,即便是1000g的早產兒,10人裡面也8人能夠能存活。因此在日本服務的那幾年,我們團隊也常常成功的救活500g甚至是400g以下的寶寶。但是無論怎麼順利,該遇到的還是會來的,實習醫師第一個秋天,負責了一位28周,出生體重800g的單胞胎男孩,出生第一週期間,順利的度過了肺部及心臟等問題,進入了第2周。當時我們醫院的規定是,負責醫師在病童拔管前需全天留院執行第一線照護。因此當時應該是連續住在醫院的第10天左右,心想應該在撐一下,兩三天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就當開始討論何時拔管的那幾天,突然血壓變低、末梢循環變差,身體出現浮腫,檢查電解值後判定是腎上腺功能的問題,因此給予類固醇治療。隨著血壓上升,開始排尿後浮腫也逐步改善,當晚十二點於大夜交班時叮嚀主護理師,目標血壓不超過70mmHg,注意尿量後,我就進去值班室休息。大概凌晨五點左右被大夜護理師叫醒,說血中氧氣含量頻繁的掉至危險範圍。起床一看,小朋友膚色蒼白,活力差,當下立即抽血並立即執行腦部超音波,一放上超音波探頭立刻發現是腦部出血,且是大範圍出血。一向溫和不太罵人的我也忍不住對著大夜護理師說“怎麼顧的,搞什麼啊”。當下護理師早已淚流滿面,頻頻向我說對不起。當時的我應該是氣到神智不清了,回了一句“不要向我說對不起,你應該是向他的父母親道歉”。待當時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來了之後,我們向家屬說明當晚所發生的事情,並解釋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且就算救起來預後也預期相當不好。說明完後的第二天,家屬回覆決定不採取積極治療。聽了家屬的回覆,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家屬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治療。但是主任告訴我,生命的價值有時不在長短,即使短暫,共處的美好記憶卻是可以永恆活在人的心中。千萬不要將自己定義之醫療成功,單純地建立在病人的生存上。如果有能力,沒有父母不全力愛自己的小孩。也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比自己更早走,反而有更多的家長會將小孩子生病過世的責任加附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有時做這樣的決定對家屬來說是有多麽困難。當下主任也與我分享兒科死亡宣告的技巧以及兒科如何讓小朋友與家長告別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若是當下已執行復甦式一段時間,感覺回不來時,一般來說,家長往往無法當下告知醫師停止急救,因為喊停止等於宣告死亡,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承擔之重。因此可向家長說明「小朋友已經很努力了,再加油下去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太累了,是否讓他好好休息」。另外,最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抱小朋友,讓一家人能有好好獨處的時間。因為有一些早產兒出生後就住進保溫箱,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抱過自己小朋友。第一次抱他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抱他,所以抱小朋友時盡可能的把身上的管路都拔掉,監控系統也盡量拿掉,並且轉靜音。醫療團隊則在護理站看螢幕確認心跳等生命徵象。聽完主任的說明後隔天,那位28週的小朋友的生命力也慢慢轉弱,因此我們也急忙的聯絡了家屬來與小朋友做最後的會面。這是我第一次送走我負責的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當螢幕顯示心跳逐漸轉慢、停止。主任帶我進去,向家長宣告及確認死亡時間,當下真的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3天前才在規劃是否拔管,而現在這個瞬間我卻在宣告他生命的結束。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我們團隊送小朋友離開加護病房時,爸爸媽媽轉身像我們深深的一鞠躬並向我們說“謝謝你們的照顧”,老實說當下家長對我們道謝,真的非常意外,就如同主任說的,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每一個全力燃燒的生命,即使短暫,也可以是永恆的。就如同我,“他”應該也一直活在他父母親的心裡。
小朋友走了不就後,那位主護理師也離職了,一年後某個機會,她回到單位,善良的她還是向我反省,也許那天她再多注意一點,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確定,只能說是我們團隊,尤其是身為主責醫師的我實力不夠,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能檢討,繼續向前走,如同當時的主任說的,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因為還有小朋友在等著我們救。所幸那位護理師後來也回到她的家鄉,在京都隔壁的福井縣再度繼續新生兒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對病患全心的投入,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心靈的依靠,尤其是努力結果不如預期時,精神的支援更不可少。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也發現醫護人員面臨生死交關的場景,心靈的安定對於醫護是多麽的重要,許多一線醫療人員因為無法承擔他人生命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許多憾事,台灣日前也發生過,因此北醫附醫也開始關注照護員工們的心靈健康。這不僅是照顧員工,同時也間接地增加醫療品質,給病患及家屬更好的醫療照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40的網紅羅好吃Yummy L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羅好吃 Yummy Lo》羅好吃愛推薦-比利時Doomoo Basics 外出嬰兒床 今天要推薦一個我覺得超級方便又實用的 FB連結🔗https://m.facebook.com/yummyrosylo 痞客邦🔗 http://kenrosvow.pixnet.net/blog 🙆🏻♀️🥇比...
新生兒 返 家 照護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網路上一則今年人口首度負成長、生育率創新低的新聞引發大家討論,讓我又想起去年初曾向友人預測,今年生育率應該會更低,並不會有所謂防疫寶寶潮。畢竟,人不是動物,關在一起就會繁殖,生育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考量。相反的,有些人光是用房價高和薪資低去解釋生育率低,我覺得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我認為生育率持續探底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性別平等法雖明文規定不得因性別在進用、升遷上有差別待遇,但現實上,一旦懷孕,女性不僅很難獲得升遷機會,且就會面臨許多職場上的考驗。在診間就曾有孕吐嚴重的媽媽和我說,已經很不舒服了,還被主管揶揄「到底真的還假,我當初懷孕怎麼沒妳這麼多毛病」。再加上,孕期各種狀況的個體差異本來就很大,有些孕期平順一路工作到生,也有人頻繁出血、腹痛需要請安胎假,甚至提早待產。因此,狀況多的孕婦很容易被誤會是仗著懷孕不想工作,或想請假又不早點提出來,被視為造成同事負擔的害群之馬。
也有懷孕八個月的媽媽哭著和我說,「能不能開診斷書提前讓她安胎待產,因為公司為了逼她自願離職,故意派給她大量的工作,熬夜加班都做不完」。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會憤憤不平地想,「社會根本沒有要鼓勵生育的意思啊!」
再加上,目前法定產假天數相對很短(台灣:8週,中國、日本:14週),等於身體剛復原,好不容易適應新生命加入就得重返職場,緩衝期根本不夠。雖說現在有育嬰假,但現實上卻有很多人面臨想請不敢請、請了怕回不去的窘境。過去我也曾聽媽媽和我反應,育嬰假後回公司被故意調至不熟悉的單位,暗示她主動離職。
這些實際發生的情況都促使許多女性決定先在職場打拼,事業有成再考慮生育,但拼著拼著就過了適育年齡,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受孕率下降,又得面臨「想生卻生不生來」的困境。
不單只是事業,女生懷孕後,許多稀鬆平常的事情也得犧牲妥協。比如想喝冰水被說小孩氣管會不好、想吃海鮮被說小孩皮膚會不好,搬家稍微快跑被說會動了胎氣,就連孕期有較劇烈的情緒起伏都不好,因為有可能響胎兒腦部發育......這些不正確的說法,一再地對媽媽們形成恐嚇。假設孕婦有所抗議,往往被一句「都要當媽了,懷孕才幾個月,忍耐一下又怎樣?」堵回去。
這也反映出,不管有無科學根據,大家還是認定母親要對孩子的健康負完全的責任。
甚至我還聽說過有高齡媽媽被指責,「就是年紀大才生,讓小孩免疫力不好,才會頻繁生病住院」。
萬一孩子罹患需要特別照護的疾病, 狀況就會更複雜。以我好朋友為例,即使產檢一切正常,夫妻雙方聽力也沒問題,孩子出生後仍被診斷中重度聽損,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復健和早療。我一方面很心疼她工作和育兒兩頭燒,二方面則慶幸至少她後援充足,各式復健課程又有民間的雅文基金會資助。
但仔細想,並不是每對父母都有足夠的資源,也不是每種疾病都好有強大的病友支持團體提供協助,只要一個環節沒搭好,都有可能發生悲劇。好比前陣子爸爸悶死腦麻女兒的新聞,就是因為父母不堪長期照顧精神和體能上的壓力所引爆的人倫慘劇。身為產科醫師我得坦承,多精密的產前檢查都無法保證新生兒一定健康,很多女生也因此擔心萬一真的生出特別的孩子,社福能提供的協助有限,自己無力照顧又可能拖垮整個家庭。再加上社會對部分疾病仍有極深的歧視,比如自閉症、思覺失調症,許多人害怕冒此風險,自然寧可選擇不生。
另外,隨著社會氛圍改變,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漸漸被打破,這樣的轉變對男性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在臉書上我就曾看過有先生抱怨,既要出錢養家,還得分擔家務,不能像自己的爸爸一樣,只要出錢,回家就可以當大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要強調的是,育兒和家務事本該是兩性共同分擔,上一代的男人實在有點爽。只不過對男性不公平的是,男尊女卑的錯誤觀念雖有所轉變,但社會普遍仍認定男人就得開車買房,才能娶妻生子。新聞媒體也常為了流量,一再轉載類似激化男女對立、強調男人該出錢的抱怨文,比如「人妻堅持住30萬月子中心,先生不付錢,就威脅離婚墮胎」、「年薪百萬,買不起北市房,女友吵到要分手」,我認為這些新聞不僅無助於兩性溝通,反而會降低生育率。就有男性友人開玩笑地和我說,現代的女生太難搞了,我才不要為了傳宗接代而被綁住下半生。
再來就是生得少,現代的父母相對投入更多資源在小孩身上,因此各種育兒學派和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資訊當然能提供爸媽們許多參考,但有些教養專家一再強調幸福婚姻才是成功育兒的關鍵,某KOL更引用文獻表示單親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機率就是比較低,不僅狹隘偏頗且這種過度勾勒婚姻烏托邦,強化家庭價值的說法,反而會提高生育的門檻,讓許多男女認為,非得符合某些條件才能當個好爸媽。若夫妻不夠恩愛、沒信心天長地久就無法教出所謂「成功」的孩子。這種理論同時也會加深社會上對非婚生子女、單親子女的污名化,更嚴重的,會讓更多受困於不幸婚姻的男女,為了孩子而不敢離婚。
我一直認為,生育本不該鎖死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裡,我也不認為有所謂完美父母。任何人,不管你是單親失婚、未婚、同性伴侶,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當個稱職的家長,畢竟大家在育兒的路上,也都是見招拆招,陪著孩子一起摸索成長。也因此,我認為儘速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合法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是最實際且又有效提高生育率的做法之一。
要提高生育率大方向很簡單,讓想生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生,但細節卻是盤根錯節,極為複雜,比如更充裕且不限定女性的產假、完善的社福制度、對多元家庭(單親、同婚子女)更友善的社會氛圍等,這些都需要政府、專家、企業和民間倡議團體不斷對話溝通,而不是發發生育津貼,結婚補助或金鏟子就有用!
回到個人層面,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能做的是鼓勵女生,在懷孕中盡可能保有完整的自己,盡力破解各種捆綁住孕婦的迷思。對於想生育但還在猶豫的女性,則給予中性的諮詢和建議,比如參考AMH指數、排卵試紙,基礎體溫,並繼續在性別平等、多元成家的議題上發聲和努力。
新生兒 返 家 照護 在 厭世小護士的美食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月子543》
其實在住院過程有發生一些不愉快
導致我產後其實是極度厭世😡
當我出院來到 麗格產後護理之家
根本就是從地獄到天堂的感覺
真的要大大推薦我的月子中心阿🥳
回顧上一篇《下訂麗格的原因》⬇️
https://reurl.cc/odVk5q
-
1️⃣關於護理部(嬰兒室、護理師)
產前產後在乎的事情真的會不一樣
產前在乎月中設施、房型、月子餐
產後重點就是:寶寶、寶寶、寶寶🐣
🔸轉到月子中心時,真的是我天堂生活的開始啊!月中的嬰兒車非常有質感,雙邊還有木製隔板,底下還有抽屜可以置物,車內還有貼上<寶寶視覺卡>可以刺激寶寶的視神經,還能培養寶寶視覺敏銳度和知覺能力。
🔸麗格的護理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對小鍋貼做了詳細的入院身體評估,從頭到腳,非常仔細,很多連我和醫院都沒發現的細節,月中護理師都發現了😍
🔸小鍋貼全母乳哺餵,有黃疸情形。這裡每天都會對寶寶進行黃疸膚測,一天還測三次,三個班都會驗!真的是讓我放下一顆焦慮擔憂的心,我好愛她們😚😚
🔸小鍋貼有紅屁股的情形,護理師都盡量用「洗屁屁」來代替「擦屁股」,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還會幫她塗上護膚膏+曬屁屁保持乾燥,對於嬰兒照護上相當用心,交給她們我非常安心。
🔸若寶寶有要出院回診的話,護理師還會幫忙準備<返診包>內有紙巾、尿布、奶瓶,是不是超級貼心!!
🔸每天都有護理師都面帶笑容的來巡房,向我報告寶寶每天的生長情形,前一天總共的奶量、大小便次數等等。還會幫我量血壓、護理評估,予產後衛教。一開始我雙腳水腫很嚴重,護理師評估後,請廚房幫我添加紅豆水~幫助我消水腫!!
🔸每週都會有婦產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來巡診,解決產後媽媽和寶寶的大小事!
🔸在我出關當天,護理師附上母嬰返家衛教單給我,上面註明了寶寶目前奶量,及下一餐餵奶時間。還有寶寶入住每一天的體重成長紀錄單。
2️⃣月中環境與管理
🔸飯店式管理,客服人員有耐心地協助我解決入住期間的任何問題~
🔸房內每天會有專人打掃,還會有紫外線消毒。我很喜歡入住的房型,有一個L型吧檯,上面有洗手台、奶瓶消毒鍋、溫奶器。下方還有冰箱及滿滿的收納櫃。床是雙人加大,睡起來很安穩,每間房間都有U型哺乳枕,每位媽媽用過都說讚,我出關時也帶一個回家,聽經理說,哺乳枕他們台中分館也很熱賣!
🔸房外走廊及大廳還會放音樂,連走路都紓壓!
每次去嬰兒室外看完寶寶時,很喜歡坐在挑高的大廳沙發上放鬆,沙發坐起來非常軟且舒適~每次都差點睡著~
3️⃣月子餐
🔸出月子中心時,體重瘦了10公斤,因為他們家月子餐低油、低鹽、低糖所賜~
這次懷孕總共吃過三家月子餐,麗格真的是我吃過最清淡、最低油的!
餐點也會有西式變化。三明治、焗烤麵包、濃湯…等,入住期間剛好遇上中秋節,當天晚餐還加菜呢!加了美味炭烤肋排,滿足媽媽們吃不到烤肉的心情~
🔸不定期會有彌月試吃😍吃了:法國的秘密甜點、冊子油飯、呷七碗油飯、金格蛋糕🍰
🔸每週都會有營養師拜訪,和我討論菜單,若有不喜歡的菜色都可以客製化!!
4️⃣媽媽教室&放鬆療程
🔸麗格的媽媽教室安排的很豐富,有很多瑜珈、衛教、DIY課程!!我總共上了:母乳皂DIY、雲朵舒芙蕾鬆餅DIY、冰皮月餅DIY。沒錯~我只對手做課程有興趣~客服老師很會教,課程內容有趣又能放鬆😌
🔸入住總共體驗了兩次薑汁洗髮&一次全身SPA,薑汁洗髮好處多多,可以驅寒,還可以生髮呢,洗髮含潤髮,洗的過程都充滿薑汁香味。全身SPA的美容師也好厲害,按完肩頸超鬆的~直接按到睡著了~
5️⃣寶寶活動
🔸最期待的寶寶游泳!小鍋貼的游泳🏊♀️初體驗,雖然她很怕水全程哭到尾,但還是留下紀念性的可愛回憶。
🔸月中配合的寶寶攝影, Emily艾蜜莉新生兒攝影,攝影師全程穿隔離衣,還特別開一間空房間進行拍攝,因為拍攝過程會脫衣服,室溫有上調至26度,避免寶寶著涼,攝影團隊很會哄小朋友,一個小時內換了3-4種造型,小鍋貼全程清醒都沒有哭呢😳拍完回嬰兒室時,護理師也細心的馬上幫寶寶洗澡。
(我出月中後有去另一家寶寶攝影,之前婦幼展腦波弱買的😫有比較真的差很多!!外面的攝影棚雖然造型款式多,佈景多,但那些都沒有紫外線消毒,連酒精消毒都沒有☹️攝影師及助理也沒有穿隔離衣,而且真的很不會哄小孩,小鍋貼精神好時,一直要哄她睡著,搞到後來要睡不睡的,最後拖了3個多小時,而且攝影棚超冷,溫度還不能調整,回來還打噴嚏嚇死我了)
🔸我出月中後,還收到麗格團隊寄來的寶寶成長紀錄,原來嬰兒室護理師每天幫小鍋貼拍照😎紀錄她在麗格的每一天,收到時真的好驚喜呀~怎麼可以如此用心呢☺️
-
綜合以上五大點,在麗格的每一天都非常放鬆享受,受到體貼溫柔的照顧😉全館上至下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很友善。寶寶有嬰兒室專業照料,讓我能把握時間好好休息、擠奶。想女兒時可以看一下寶寶實況轉播,也可以推回來抱一抱,餵餵奶。白天還可以觀看淡水河岸美景,真的就像在飯店度假一樣~重點來了,價格也很合理,同樣價位在台北市絕對沒有這種高檔享受!!親身體驗分享給尋覓月子中心的媽咪們囉🥰
-
#小鍋貼ariel #懷孕 #坐月子
#產後媽媽 #月子餐 #淡水月子中心推薦
#麗格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中心 #淡水 #新手媽媽 #淡水月子中心 #台北月子中心
新生兒 返 家 照護 在 羅好吃Yummy L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羅好吃 Yummy Lo》羅好吃愛推薦-比利時Doomoo Basics 外出嬰兒床
今天要推薦一個我覺得超級方便又實用的
FB連結🔗https://m.facebook.com/yummyrosylo
痞客邦🔗 http://kenrosvow.pixnet.net/blog
🙆🏻♀️🥇比利時Doomoo Basics寶寶行動眠床👧🏻
BoBo出生到現在快兩個月,Bo媽我想要帶她出門真的是千呼萬喚才成行,還好我們有這個行動床,
BoBo的第一次散步行非常順利開心,讓我們新手爸媽沒有手忙腳亂,安心不少!
一暝大一吋,新生兒寶寶👶🏻需要大量睡眠,BoBo 又有起床氣,如何讓BoBo 外出時也能像在家裡一樣睡香香的?
Doomoo Basics 外出嬰兒床,寶寶忽然愛睏了直接可以呼呼大睡,
臨時需要換尿布時,不需要另外找地方處理,Doomoo Basics 外出嬰兒床 就是現成的尿布檯。
特別推薦給經常往返娘家婆家,急需臨時臥鋪,或需要短距離移動熟睡中的寶寶,以及熱愛戶外活動的父母。
居家使用,它是寶寶專屬的安全空間,特別是新手媽咪母嬰同床,深怕一不小心壓到身邊的寶寶,
或是被子不慎蓋住寶寶口鼻,便可利用它營造『床中床』的情境,四周側板的高度和硬度足以支撐,
即使大人翻身也不驚動小寶貝,又能就近方便照顧,是非常棒的設計!
當初覺得需要這個包就是因為我們都很喜歡戶外活動,未來也希望寶寶可以一起行動,
果然阿Bo第一次出門,比利時Doomoo Basics寶寶行動眠床完全派上用場啦!
好處多多我來ㄧㄧ分享給大家
🍼簡約造型:素面簡約造型,隨意好搭配
我選擇的是素色的個性灰色,不管是我穿的花花綠綠還是掛在推車上都很搭,
比利時Doomoo Basics寶寶行動眠床 它的造型比較耐看簡約,
看我們買的嬰兒推車就知道啦!百搭很重要啊
🍼長的背帶是身上側背用,短背帶是可以固定在嬰兒👶🏻推車上! 跟我們的推車還蠻搭的~~❤️
🍼功能多變:可以是媽媽包,也可以是嬰兒床、臨時尿布台
🍼重量輕盈:輕量升級版僅1500克,超省力無負擔
看我背的那麼開心就知道,媽媽包就是要媽媽願意背啊!它本身重量很輕,背起來也沒有負擔!🙆🏻♀️
而且我最怕外面的公廁,更別說尿布台了吧!我自己都常常憋尿,現在寶寶有了 比利時Doomoo Basics寶寶行動眠床,再也不用怕髒髒尿布台,她有自己專屬尿布台!哈哈😄
🍼攜帶方便:攜帶式嬰兒床,不需擔心寶寶外出過夜認床,照樣好眠👶🏻
看看BoBo就知道草地🌿、沙發🛋️、房間🛏️,對他來說就是一樣!因為幫她都可以很有安全感!就跟在同一個床上一樣,所以外出不怕寶寶認床!這點真的很棒~~💁🏻♀️
🍼貼心設計:五大口袋雙拉鍊設計,育兒物品好收納好分類好拿取
還有小零錢包,外出找零錢不麻煩!媽媽也不會手忙腳亂!
🍼隔熱材質:其中一口袋,內裡保冷材質,適合存放食物或母奶(短暫保溫)
Bo媽奶量多,我們小阿Bo全母奶,外出帶凍奶也不麻煩!有保冰保溫袋!😎
🍼新生照護:高需求寶寶母嬰同床最佳選擇,可避免大人睡眠中壓到寶寶
🍼清潔方便:尼龍材質輕微髒污濕布擦拭即可,棉布床單可拆洗
🍼適合對象:
0M以上,最適合用於6M以下新生兒,
因此款腳邊可開合延伸使用,
可使用至80CM以上,80CM以上躺入隔板仍可防護上半身周圍
產品連結🔗
https://www.lavida.com.tw/moms-helper/on-the-go/baby-travel-cots/doomoo-8615
#羅好吃 #yummylo #羅好吃愛推薦 #LAVIDA育兒好好玩 #DoomooBasics攜帶式嬰兒床 #媽媽包的另一種選擇 #回娘家的行動小床 #外出行動嬰兒床 #嬰兒床中床 #嬰兒外出睡床 #旅行用嬰兒床 #寶寶 #doomoo #嬰兒床 #推車 #母奶 #嬰兒 #新生兒 #育兒 #Bo媽日記